Re: [資料] 青春作伴好還鄉 / 鍾永豐

看板againstDams作者 (zumma)時間11年前 (2012/10/15 13:0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5 (看更多)
原載《天南》文學雙月刊第六期, 2012.2.29出版。 天南 http://www.chutzpahmagazine.com.cn/ 一期刊完。因為本文內容較為濃密,分次慢慢貼出。 -- 看完第一篇開頭楔子還願意繼續挑戰者,勇者也。 -- 返 鄉 回到兒時的水/回到糾結的根/回到記憶的懷抱/回到焊連在時間柵格上的/ 那些手那些臉 —Zbigniew Herbert,「Mr. Cogito—The Return」 在1990年代初我也回到我的農村故鄉-美濃。經過1980年代百家爭鳴、眾聲喧嘩的政治運 動、社會運動與思想、文化上的啟蒙運動後,一方面與當時眾多激進知識青年一樣,對 主流的階級爬升道路喪失了興趣,另一方面自己也越來越趨向於以農民及工人的觀點看 待世界、參與運動。所以在1988年的農運中我支持「316」運動的反美訴求,氣憤於「520 」運動中的主導者把好不容易組裝成的農運拼裝車開去撞牆,換取同情選票;所以1990年 我沒參加匯聚於台北中正紀念堂的3月學運,卻跑去新竹參加工運的劇場組訓工作,並參 與一位工運領袖的立委競選活動。 我的妹妹鍾秀梅比我更早捲入這些事。她小我兩歲,高中時跟著我讀俄國文學與大陸1930 年代文學,大學只念一年便輟學跑去彰化鹿港參加「反杜邦運動」。1986年3月鹿港居民 發出反對德國杜邦化學公司設廠的呼聲,是台灣光復後第一個反對當局重大決策的行動, 引起了巨大的社會關注,吸引了眾多運動工作者與知識青年。「反杜邦運動」是一個豐富 的綜合體:它既是環境保護運動,亦是地方自決運動;參與者除了當地漁民、居民、教師 與士紳外,尚有意識形態從「左」到「右」、從「統」到「獨」、運動性格迥異的黨外人 士。在1986年9月民進黨成立,社會運動迅速政治化並形成統獨分裂之前,這場運動可能 是黨外人士的最後一次合作。 跟許許多多的進步青年一樣,秀梅在這場運動中開了視野、受了鍛鍊,接觸了各式各樣 的人,長出了全新的社會意識,形塑了自己的理念與主張。以她既有的農民家庭背景, 又受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現實主義文學影響,秀梅在運動中的人際關係聯結自然愈 來愈趨向於社會主義者。但他們的左翼養成大相逕庭:有些是日據時期受台灣農組運動 及日本左翼影響的政治犯,熬過漫長的牢刑;有些是在美國就讀期間受「保釣運動」影 響或受新左思潮啟蒙的學者;有些是憧憬革命、成天鑽研馬克思理論的文藝青年。1987 年3月「反杜邦運動」成功後,秀梅跟隨這批未加入民進黨的朋友,去農村進行農民組 訓、去工業區籌組工會,組織工作以外還要進行社會調查,並參加各種理論主題的讀書 會。 1988年初我自外島退伍回來,年方21歲的妹妹已有職業革命家的篤定,以及面對時局變化 ,從容不迫的分析與行動佈署能力。我既羨慕且自卑,又驚訝於社會運動的巨大磁吸與改 造能量。跟著秀梅,我參加他們的讀書與講習活動,涉略台灣的政治經濟史、社會運動史 與農業史,逐漸建構我自身的歷史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39.238.30
文章代碼(AID): #1GUvXHL0 (againstDams)
文章代碼(AID): #1GUvXHL0 (againstD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