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他們其實很在乎-Kurt Cobain自殺二十年之
雖然不知道有多少前輩會看到這篇文章
但是還是想請教大家 對以下這篇文章的想法
http://goo.gl/UjzNCj
作者是張鐵志 這篇文章也發表於5月份的bark雜誌
小妹(<-關鍵字)乍看這篇文章 以為作者想表達的是:
" kurt希望地下音樂可以影響主流價值 並撼動年輕人
但卻難以逃脫商業與獨立間的矛盾與自我諷刺 最後只能走向絕路"
但是私以為Kurt最終會走向forever 27 club的原因是
個人悲觀性格(童年家庭因素)+身體狀況(神經性胃痛+毒品?)
+法蘭豆被社會局帶走+成名後的不適應
所以想請教對Kurt 更有認識的前輩們對於這篇文章的想法
謝謝!
對於不方便移駕的版友 文章全文如下:
=========================== 文章開始分隔線================================
他們其實很在乎──Kurt Cobain自殺二十年後
2014年5月12日 13:34
「沒有人,尤其是我們這個年紀, 願意去關心重要問題。他們只會說,別管了(never
mind),算了吧。我們不是政治樂隊,而只是一群想玩音樂的人,但是,我們也不是那種
什麼都不關心的人。在搖滾樂中已經沒有任何反叛。我希望地下音樂可以影響主流價值,
並撼動年輕人,也許可以阻止一些人只是想成為賺錢律師。」
--- Kurt Cobain
當KurtCobain在遺書上寫下「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要燃燒殆
盡,而不要逐漸消逝)」時,他說的不只是他自己的生命,也正是搖滾樂的本質。
而在搖滾史上,沒有人比Kurt Cobain在二十年前自我結束的那場死亡,更能殘酷地象徵
搖滾樂的自我嘲諷了。
Cobain和Nirvana用一張專輯帶領龐克與地下音樂進行一場推翻主流的革命,開啟了一個
全新的時代,但隨之而來的是搖滾樂作為商業機器的吞噬力量,龐大的名利,和依附於其
上的痛苦與掙扎(當然也有他個人身體病症和從小不愉快童年的個人悲劇),於是他在故
事最高潮時開槍結束自己的生命,創造了另一個戲劇性的高潮。
Cobain的青春期是1980年的雷根時代,是美國歷史上一段充滿貪婪與謊言,被保守意識型
態所支配,和嚴重社會不公平的時代。這甚至也是流行樂最膚淺的時代:MTV時代來臨,
華麗的視覺、俊美的外表主導音樂,簡單電子樂和成人抒情曲大行其道。
另一個他與時代疏離的註腳是:Cobain說自己 「更接近於人性中的女性一面,而不是男
性──或是美國文化中對男性文化的想像。」「只要看看啤酒廣告就知道我的意思。」而
雷根時代正是美國文化中最雄性文化的體現,不論是他個人的硬漢形象,或是他們所追求
的軍國主義(以進行冷戰的對抗)。
這樣一個蒼白而虛偽的時代,以及他個人的憂鬱青春,深化了他的憤怒與疏離,一如與他
同時的其他的年輕人──到了九十年代,他們被稱為X世代。
但是Cobain也在時代的腐朽氣味中,看到一線光芒:七十年代末龐克革命之後的地下音樂
。
他們原本就是一個西雅圖的地下樂隊,堅持著種種龐克的哲學。但沒人想到,1991年發行
第二張專輯Never Mind,竟然獲得超級成功,甚至拿到排行榜冠軍,而被他們擠下冠軍的
正是流行音樂之王Michael Jackson(Dangerous專輯)。這可能是流行音樂史上最重要的
文化時刻,真正代表了歷史的翻頁。的確,Nirvana自此打開了一扇門,讓grunge成為新
文化概念,讓獨立音樂擠入搖滾主流。
Nirvana吶喊出一整代青年的挫折、絕望與憤怒,而這些青年是八十年代以來主流成功價
值的被拒斥者,是共和黨統治下保守體制的邊緣人。於是Cobain 成為一個不情願的代言
人,一如Bob Dylan:「我只是我自己的代言人。只是剛巧有許多人對我想說的話有共同
感受。我有時對此感到恐懼,因為我跟所有人一樣困惑。我對所有問題都沒有答案。我不
想成為他媽的什麼代言人。」
但是,Cobain並不是虛無或是犬儒,更不是什麼都不在乎──這正是他們那張偉大專輯
Nevermind的最大反諷。他說:
「沒有人,尤其是我們這個年紀, 願意去關心重要問題。他們只會說,別管了(never
mind),算了吧。我們不是政治樂隊,而只是一群想玩音樂的人,但是,我們也不是那種
什麼都不關心的人。在搖滾樂中已經沒有任何反叛。我希望地下音樂可以影響主流價值,
並撼動年輕人,也許可以阻止一些人只是想成為賺錢律師。」
這段話說出一切重點。 Nirvana不是為了什麼政治和社會理念來玩音樂,但是他們有他們
相信的價值,並希望透過音樂,或者藉由他們得到的名氣,來向這個世界說些話,證明這
個被詛咒的世界有不一樣的可能。
但巨大成功帶給Cobain和其他樂隊成員無盡的折磨與掙扎。他們不斷在回答該如何抵抗名
利對精神和尊嚴的腐化,該如何堅持他們曾經堅守的反叛信念。鼓手Dave Grohl說Cobain
曾經寫一封信給他:「別擔心,這個名聲與虛榮的事情總會過去,而希望我們會如同
Pixies和Sonic Youth那樣。」
在專輯大賣之前,Nirvana的第一個大轉折就是從獨立廠牌Sub Pop 轉向主流唱片公司
Geffen Records。 Cobain說,也許「我應該感到罪惡,應該根據老龐克精神來拒絕一切
商業,堅持活在我自己的小小世界,不要對任何人產生影響──除了原本就了解我在抱怨
什麼的人。但那只是對教徒說教。」因此,主流廠牌可以把他們的punk讓更多人聽到,是
唯一讓他們不覺得罪惡的藉口。但多少人不是如此就把靈魂如浮士德般賣給了魔鬼?
又如被視為十分主流、商業的搖滾雜誌「滾石雜誌」要專訪他們時,他說,「滾石雜誌中
有許多文章是我不同意的,但是我很感謝其中有許多政治文章。所以去攻擊一個你不是百
分百反對的東西是很愚笨的。只有那裏有一線希望,你就應該支持他。」他們的策略是,
穿著一件寫著以下文字的t-shirt來拍封面照片:「商業雜誌仍然很遜」(Corporate
MagazinesStill Sucks)。
這一切都說明了KurtCobain和Nirvana難以逃脫的矛盾與自我諷刺。他們想要堅持龐克的
獨立精神,卻又希望音樂有更大影響力;他們不喜歡MTV對音樂的影響,但歌曲 Smells
Like a Teen Spirit就是MTV不斷播出而大獲成功(更不要說後來發行了一張大受歡迎的
專輯MTV Unplugged);Nevermind專輯的超級成功可以是一個新世代另類青年對主流搖滾
的反擊,卻也無疑是主流唱片公司的成功行銷結果。
他們想要不介意(nevermind),卻其實介意很多事情。
他們曾經嚴厲批評同樣來自西雅圖的grunge樂隊Pearl Jam只是支商業樂隊,但歷史卻證
明,二十多年來Pearl Jam卻成為Nirvana當初所期待可以優雅而有尊嚴活到中年的樂隊,
一支依然受人尊敬的獨立樂隊。(反而是鼓手Dave Grohl的後來樂隊Foo Fighters只是一
支商業的搖滾樂隊。)
更諷刺的是,他們曾經有一首歌”I hate myself and I want to die”,Cobain說這只
是一句玩笑,一種諷刺,諷刺那種什麼都不滿足的人。但他知道大家可能不懂,可能會太
認真,所以後來在專輯中把這首歌拿掉。
但最後他卻真的被這個諷刺殺死了。
而Cobain和Nirvana的矛盾與自我諷刺,不正是搖滾明星與搖滾樂的永恆宿命?
二十年,KurtCobain用死亡了決定不與魔鬼繼續交易,但一代代搖滾與龐克青年們仍須繼
續單挑搖滾樂世界的各種誘惑與疑惑,尋找自己的答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125.216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Nirvana/M.1400590162.A.BBD.html
※ 編輯: immer (140.112.125.216), 05/20/2014 20:50:19
推
05/21 07:23, , 1F
05/21 07:23, 1F
推
05/21 08:26, , 2F
05/21 08:26, 2F
推
05/21 13:59, , 3F
05/21 13:59, 3F
→
05/21 14:05, , 4F
05/21 14:05, 4F
→
05/21 14:05, , 5F
05/21 14:05, 5F
推
05/23 10:25, , 6F
05/23 10:25, 6F
→
05/23 12:39, , 7F
05/23 12:39, 7F
推
06/11 18:16, , 8F
06/11 18:16, 8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2 篇):
Nirvana 近期熱門文章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