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卡拉OK(Live) . 台北 . 我

看板Metal_kids (張雨生)作者 (菊花夜行軍)時間21年前 (2004/04/20 21:36),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15 (看更多)
※ 引述《Ahao (☆Star Will Shine☆)》之銘言: : ※ 引述《zepher (菊花夜行軍)》之銘言: : : 我記得蔣勳曾說過 : : 試著將我們的流行視為一個金字塔 : 推~ 不過按照銷售成績來看, 容我稍微調整一下所謂的"金字塔" : ★ : 生 : JAYJAYJAYJAYJA : YANZIYANZIYANZ : 五月天五月天 : JOLINJOLINJOLINJ : F4F4F4 : SHESHESHESHESHESHE : 5566556655665566 啊!我例子舉得不好 金字塔的底層應該放最主流 但愈上層是逐漸遠離主流的一群 例如交工樂隊之類的 這樣會比較符合蔣勳先生的意思! 我的意思不是要把音樂分個高下一決長短 主流與另類擁護者見面總是份外眼紅、劍拔弩張 但挑起這種仇恨大可不必 當93年時nirvana與ace of base在其領域各領風騷、競爭白熱化之際 兩派歌迷人馬激烈的口水戰至今仍讓人印象深刻 那時 有人寫了這麼一篇文章 以社會學詮釋的角度切入,流行音樂的商業機制所操控的催眠磁場主要是根據青春期理 論家佛列契〈fletcher〉對青少年同儕音樂認同的探討。 首先,音樂是年輕族群自我定義的一種工具,其次,音樂也是個人在族群中建立認同地 位的資源,所以流行機器很巧妙地運作自我定義和認同地位的價值,凝聚一股無法觸摸 的無形磁場,利用強勢媒體的資訊傳播,對全球青少年進行集體式催眠,而年輕人也樂 於在音樂族群的形塑中進一步達成其宣洩情感的目的,更樂於以消費行動來賦予音樂催 眠的特殊意義。 但是,這樣忠於音樂認同所建立的青少年形象是否真正表達了年輕人的心聲,抑或僅是 變相地操縱年輕人的生活?畢竟,音樂磁場的催眠作用往往使青少年文化的青少年屬性 根植於虛幻的偶像,而那些海報與明星、節奏與愛情歌詞,以及青少年狂想世界裡的其 他部分,也皆可能是他們真實需求的一種錯誤表達方式。 音樂的選擇,適性而已。 另類樂迷有其執著,搖滾樂迷有其理念,而舞曲樂迷亦有其尊嚴,因為,這都只是階段 性的選擇,不同的階段選擇不同的音樂意涵,我們無法強迫每個人選擇相同深度的休閒 方式,尤其是音樂,否則,只會加上彼此的負擔。因此,做為一個樂迷,若能體認「音 樂適性」的含義,那麼聆聽nirvana音樂時的頹廢孤寂和聆聽ace of base音樂時的解放 歡愉時,這兩種感受在精神上的昇華其實是相同的,都是一種集體催眠的儀式感受。 嗯!想像一下 卡啦ok。台北。我、口是心非等數張專輯築成一個祭壇 張雨生扮演著祭司的角色,按下play佈道於是開始。 啊!原來我們一樣都被催眠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7.113.193

推218.168.137.184 04/20, , 1F
請恕我愚昧...不過YANZI到底是指誰阿
推218.168.137.184 04/20, 1F

推 210.244.118.12 04/20, , 2F
孫燕姿
推 210.244.118.12 04/20, 2F

推 61.62.171.95 04/20, , 3F
太棒了!按個好
推 61.62.171.95 04/20, 3F
文章代碼(AID): #10XITTWH (Metal_kid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0XITTWH (Metal_k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