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卡拉OK(Live) . 台北 . 我

看板Metal_kids (張雨生)作者 (少年擊劍更吹簫)時間21年前 (2004/04/01 23:22),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15 (看更多)
※ 引述《pinoza (安靜的遊蕩)》之銘言: : 第一次聽的時候,真的有些不適應,歌曲風格迥異以往,有太大的落差。 : 有的歌我一開始就很喜歡,會不斷repeat播放,例如靈光。 : 但是,有一首歌我常常直接跳過。 : 就是長得嚇人的那一首——永公街的街長。 : 隨著年齡的增長,現在的我對永公街的街長卻大大的改觀。 : 開始能夠玩味欣賞這首歌,以及它背後的含意。 : "卡拉OK(Live).台北.我"是我心目中經典的經典。 最近大家又開始說這張專輯 有點小感想跟大家分享(很多地方充滿主觀...) 首先呢我認為音樂對於歌曲 其實重要性並沒有那麼大 聽古典樂的人可以藉由韻律獲得心情上的平復 聽搖頭樂的人也當然可以因此受到刺激 獲得滿足 在這一點上 任何人無法說出絕對的高低 但是創作者可以很明確的藉由文字這種符號精確的表達他的意念 (多精確就看功力 當然是雙方的功力) 人是種符號的動物 牛可以聽古典樂分泌更多乳汁(真實性是怎樣就不討論了) 但牛絕對不知道歌詞到底想表達什麼 我藉由上面的論述 下了一個判斷 "就是歌詞才是歌曲的靈魂" 理由是聽曲是動物性的滿足 歌詞的共鳴才是人格的擴充 很多人都說張雨生的曲勇於超越 勇於接受新元素 這是事實 但是我不覺得這不足夠構成我欣賞他原因 如果一個人是因為他清亮的嗓音被人所傳頌 因為這種能夠創新的能力受人仰慕 這只是一種能力主義 一種容易產生盲點的思維 難道能力不足的人就只能乖乖躲在陰影裡 難道能力平凡的人就只能在這邊仰慕他嗎? 我想(也只能用"我想")張雨生也不認同這種想法 甚至在他的歌曲裡 也始終都在這樣講 之前分享過一點心得 張雨生在構置整張專輯的時候都很花心思 每張專輯都是一個"整體" 如同"口是心非"對於"愛情"的描述 "一天到晚游泳的魚"對大學生涯的回顧" 卡拉OK這張專輯也一樣 但是很多人都會被其中的幾首色彩強烈的歌轉移了注意力 覺得這張專輯是表達"對社會的關懷" "對自我的抱負" 會有這種看法 無非是能力主義經常的在背後操控著我們的腦袋(吧?) 而忽略了他在整張專輯裡面串起所有層面的那個思想--自我反省 從外而內 對整體的關懷--靈光--對於特定弱勢族群的關懷--子夜抒懷--對於身邊親、友的情感 --我的心在發燙--對自我反省(我期待)--對自我的抱負(再見蘭花草) (中間有首格格不入的"蝴蝶結"XD) 結構十分的完整而且緊實 勇於創新的創作者(我不僅限在歌手)有多少? 勇於突破自我的個人有多少?? 一定很多 但是 只要你擁有充足的生命力 作為一個自我的存在 人人都如此 有多少人經常反省自我的過往??? 有多少人反省以後 將這些再化作更大的生命力??? 就少很多很多了 這才是他要傳達給我們的 才是我們值得去欣賞的 說白一點 你無法跟他一樣擁有清亮的嗓音 你無法擁有影響群體的能力 但是! 每個人都可以自我反省 自我超越 == 若要說"經典中的經典"是卡拉OK 我之前會同意 現在可能不會 因為在仔細品味之後你才會知道 整張卡拉OK不過是"創作專輯"的延續 不過是"我想把整片天空打開"的延伸 在那張專輯 一個大學畢業退伍的人竟然能夠用音樂做出這麼綿密的自我辯證 (他在專輯前面也寫了 不過應該不多人會看 更少人看懂吧) 第一首歌就點出主題 晦澀不清的"我想把整片天空打開"讓人有許多的疑問 沒錯 不是你想 你就可以把整片天空打開 現實生活還是有許多矛盾(帶我去月球 跟 我就要轉彎的矛盾) 現實是矛盾的 精神層面也一樣充滿的矛盾(魔幻台北 現在這樣這種理想的矛盾) 而這兩者又相互的衝突著 但是否定的否定 反而能讓你的視野擴展 不斷的衝突 不斷的包容 讓他下了一個結論 就是"我想把整片天空打開" 即使有這麼多的矛盾 還是要去跨越他 這張專輯的最後一首歌 不像開頭的聲音模糊的"我要把整片天空打開" 而是清澈的 認真的 而且堅定的認為我要 而且我會把整片天空打開 比照他之後的作為 即使他沒有真的把天空打開 即使塵世依舊佈滿埃粒 他還是去把天空打開了 而且他相信他作得到 這才是經典 才是動人的地方 (當然 這是主觀) == 所以就意義上來說 卡拉OK到底是不是LIVE 比起有沒有人注意到這兩首"把天空打開"的心境 後者應該是重要的多 (當然 這還是主觀) -- 烏龜頭上爭何事 覆雨翻雲寄此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5.197

推 219.68.20.13 04/01, , 1F
雖然不是完全同意 不過你真的說得很好!
推 219.68.20.13 04/01, 1F
文章代碼(AID): #10R3EPXx (Metal_kid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0R3EPXx (Metal_k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