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地下社會復業

看板l976作者 (烏秋)時間13年前 (2012/08/16 10:5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補轉貼一下 http://www.facebook.com/underworldtaipei ) 地下社會815復業聲明 從7月初地社宣布熄燈號到7月15日暫時卸下地社招牌的那一刻,很多朋友跟我們一樣, 堅定地相信地社將會回來!不管是帶著驚訝、不捨、不甘心、還是悲憤,參與地社歇業 活動與live house正名行動中,我們的力量讓自己成為一個集體,共同面對外在的處境。 7月15日地社歇業不是因為被開罰單,更不是被勒令停業,我們拉下鐵門是一種抗議, 是我們對於師大商圈爭議裡,不斷被莫須有的臨檢與稽查所困擾而自發的抗議。 7月9日上午在立法院內召開的記者會,四百多人不分哪圈或哪掛、跨越音樂類型,共同 為live house的正名而集結,這是台灣獨立音樂人與樂迷第一次抗議式的集體現身,我 們的行動是為地社事件,更為爭取台灣live house文化的生存空間。2005-6年的地社停 演、The Wall被開罰單等等風波,音樂人的連署行動及多次的公聽會,才讓政府部門的 協調稍稍動起來,因而有了2010年經濟部商業司增訂的營業項目:音樂展演空間業。 但,官僚體系各自為政與保守作為,讓音樂展演空間業徒有空殼,關於營業、建築、消 防等疊床架屋的舊法規依舊不動如山。因此2011-2年台中live house一家一家關門、女 巫店到地社事件,讓我們對政府的灰心失望中重新燃起行動的火苗。 我們的行動,與立委、市議員的協助,促成了與北市府相關部門的協調。更重要的是, 在7月短短的兩個星期,臉書上自發性的書寫與相互打氣:有朋友邀集樂團做音樂合輯; 更多人從地社與live house的所在情感,書寫自身的生命經驗,共構了獨立音樂與青年 文化的情感社群;有人發起網路社群,討論師大商圈爭議中單方力量對多樣文化價值的 抹殺與城市包容性的期待。 有人會問,這次地社的復業,是否解決了營業的「合法」問題呢?法條是死的,人的活 動是社會關係的!法律只是人的社會活動規範之一。如果每每以法律為最高規範標準, 台灣就不會有解嚴,因為戒嚴時期法律明文禁止人民的集會結社及言論自由權。法令具 有合法性,但對於被規範的人民而言,它的正當性可以時時刻刻受到挑戰,因為我們沒 有適用於已發展了近二十多年的live house的表演及文化的法規,所以現有的法規相互 嵌卡、把live house空間及人的音樂活動與日常互動,卡死在政府官員腦袋裡與法條小 框框中。 我們恢復供餐,但不會放棄音樂表演,因為它們都是地社商業登記中的項目。但這還不 夠,7月19日的華山行動,我們邀請龍應台部長出面,以掌管全國文化業務主事者的身份 對live house營業的相關法規做通盤整頓與修訂。當天的行動再次證明集體力量的潛力, 我們還等著龍部長到地社及其他的live house實地走訪,另一方面,比較具體的是,台 北市政府文化局長劉維公已發動live house空間的修繕計畫,是對這些年來獨立音樂人 與live house業者努力的善意回應。 這一波的live house正名行動不能停留在上一次2005-6年爭取到的一個空殼,我們必須 持續發揮集體力量,要求文化部至少做到以下幾件事: 1.在一個月內召開立法、行政部門以及live house業者、音樂人、樂迷參與的公聽會, 以作為修法的正當依據。 2. 因為修法過程冗長,文化部必須每六個月對外公布說明live house的修法進度。 3.其間文化部及相關單位對於live house的協調及諮詢會議必須稟著資訊公開原則,公 布於網站,讓人民可以監督,一方面也降低溝通的落差與誤解。 地社的復業,是堅持,也是不甘心,但相信大夥不會再流淚了!透過一個月的行動與情 感的共振,我們找到集體的力量,即便往後的每一天都可能是地社的最後一天,亦彌足 珍惜。分享音樂的樂趣與追求自由、不羈的渴望讓我們可以面對師大商圈的爭議,推動 live house正名運動,繼續為共創的價值打拼。 8月15日晚上九點,請到地社用餐,我們一起乾杯! 地下社會 敬上 --- 樂團演出九月份恢復 排團請洽 underworldband@gmail.com (email 主旨請註明團名,並附樂團簡介試聽連結及連絡方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5.185.54 ssnio:轉錄至看板 Macbeth 08/16 21:02
文章代碼(AID): #1GB658Xo (l976)
文章代碼(AID): #1GB658Xo (l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