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土地與歌第一回/每日‧種樹--林生祥&羅思容說唱會

看板againstDams作者 (因為風的緣故)時間17年前 (2008/03/23 17:5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海報圖檔及下文來源參見: http://m2.21cn.com/news/yugao/2008/03/21/4511626.shtml 土地與歌第一回 每日‧種樹 林生祥&羅思容說唱會 第一場: 2008年4月11日,週五,廣東南嶺社區 晚19:30—21:30 林生祥+大竹研,羅思容+DavidChen    第二場: 2008年4月13日,周日,廣州喜窩酒吧 下午15:00—16:30 林生祥+大竹研    第三場: 2008年4月13日,周日,廣州喜窩酒吧 晚21:00-22:30 羅思容+DavidChen    ‧門票: 南嶺社區(韶關市乳源縣南嶺國家森嶺公園) 公益演出,免票 演出查詢:0751-5232020 酒店預訂:南嶺橙屋酒店0751-5232929    喜窩酒吧(廣州市水蔭路115號城市會一樓) 現場售票,單場/80元,兩場套票/150元 預訂票價,單場/70元,兩場套票/130元 預訂/諮詢:020-35840144/13570221254 種給離鄉的人/種給太寬的路面/種給歸不得的心情 種給留鄉的人/種給落難的童年/種給出不去的心情 種給蟲兒逃命/種給鳥兒歇夜/種給太陽長影子跳舞 種給河流乘涼/種給雨水歇腳/種給南風吹來唱山歌 ——林生祥《種樹》    若你問我,過去一年臺灣最值得注意的“樂壇新人”是誰,我會說,羅思容。 然後若你問我,當今臺灣最重要的創作歌手是誰,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林生祥。我只想說 ,能夠親眼目睹他一次次跨過自己設下的高標,能夠和他共處在這個時代見證這一切,我 著實以此為榮。 他們的現場演出,或許仍可以是改變你的生命的“啟蒙時刻”,願我也能在場。 ——臺灣樂評人馬世芳    2008年4月,廣東南嶺和廣州的觀眾將能欣賞到來自臺灣的兩位客家歌手——林生祥和羅 思容的客家新民謠。林生祥和羅思容的音樂根源于傳統客家八音和客家山歌,同時又成功 地吸收和運用了大量世界性的音樂元素,為華語民謠創作提供了極富價值的理念和成果。    1998年,客家青年林生祥開始思考音樂的社會文化意義,而後決定返回家鄉高雄美濃鎮, 組成“交工樂隊”,加入著名的美濃反水庫運動,這是他其後音樂生命歷程的重要起點。 10年來,林生祥融合了客家山歌、八音、歌仔戲、恒春民歌、西方搖滾、非洲節奏,乃至 沖繩三弦音樂的曲風為華語世界積累了全新的音樂創作經驗。事實上,真正的重要性在於 ,林生祥和他固定的作詞人鐘永豐將社會議題與民謠音樂進行了完美結合。 林生祥是4屆臺灣金曲獎得主。作為農人子弟,在他的創作歷程中,土地與農民一直是音 樂關懷不變的主題,這既是他的起點,也是他的養分。最新作品《種樹》描述的是1990年 代後期,出身美濃的農村青年自都市回鄉後的故事,一方面肯定農民對人生價值的質樸態 度,一方面重新定位農業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存在價值,並指出其未來發展的可能出路。    女歌手羅思容的音樂同樣是一個奇跡。40歲之後才開始音樂創作的羅思容是臺灣樂壇少見 的具有獨特創作氣質的女性唱作人兼詩人、畫家。她從客家話獨特的語境中尋找富於文學 性與音樂性的創作語彙,也以直覺、素樸的性靈為本,創作出充滿豐富靈思與童趣的歌詞 。正如臺灣樂評人馬世芳所說“聽思容唱歌,彷佛目睹一樹晚開的香花緩緩綻放。” 羅思容得天獨厚的清澈透亮嗓音,在生活中焠煉出來的歌唱技巧,使得每一首歌都靈跳生 動。在她源自客家傳統音樂,但又結合了藍調韻味的自然主義歌謠中,能夠聽到的是對自 然、人文、生命、大地之美的感悟和讚美;她從生活周遭、現實世界的記憶、或是文化傳 統出發,敍述一位女性如何在傳統社會的框架下,在每日生活中找到自我。    2008年春節前後,廣東南嶺地區遭遇罕見的低溫冰凍天氣,森林生態系統受到嚴重破壞。 以“每日‧種樹”為主題的林生祥和羅思容演唱會帶來的,將是對土地之美和自然之愛的 再發現,“種給蟲兒逃命/種給鳥兒歇夜/種給太陽長影子跳舞”,傾聽源自大地的歌謠, 尋找生命根源的力量。 謹以此演出獻給創傷的大地!    ‧南嶺及緣起    南嶺位於廣東最北部的山區,韶關乳源瑤族自治縣。那裏有廣東最高峰,有廣東最大片的 原始森林,是廣東最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58年設林業局。 2004起,南嶺開始發展保護自然、社區發展、可持續效益並舉的生態旅遊;並秉承“知音 、養地、育人”的人文保育理念,先後舉辦如中法文化年民間藝術交流專案、社區口述歷 史的收集、周雲蓬南嶺社區演唱會、張聽“尺八+水墨山水”音樂沙龍、“美麗心家園” 公益項目、賈芸南嶺婦女手工藝工作坊等社區活動,激發這個老林區的自信和活力。 2008年1月,百年未遇的冰災重創南嶺,林木倒伏,百鳥失巢。災難提供了一個機會,讓 更多的人思考:人類能擁有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未來?人對自然、和土地應該是一種什麼樣 的情感? 大自然有著人類難以想像的自我修復能力。我們的信心當然也沒有在災難中倒伏。“每日 ‧種樹”林生祥&羅思容說唱會就是獻給土地的歌。我們一直在種樹,同時也在心裏植種 希望。    ‧特別計畫 演出門票收入的百分之十將用於南嶺種樹計畫。購買樹苗,由歌手、義工以及南嶺的孩子 親手在南嶺植小片樹林。    ‧策劃人  陳旭軍、寧二    ‧主辦單位 南嶺中恒生態旅遊發展有限公司   大大樹音樂圖像   城市畫報   喜窩酒吧    ‧主唱歌手簡介    林生祥    前交工樂隊靈魂人物。1971年出生於臺灣高雄美濃鎮。1994年投入聲援家鄉反水庫運動的 行列。1998年,林生祥從學生時代延續的樂團“觀子音樂坑”解散(1992-1998),在與 美濃愛鄉協進會合辦《過莊尋柳》、《遊蕩美麗島》演唱會後,林生祥決定從外地回到美 濃,組成“交工樂隊”用音樂參與反水庫運動。 1999年4月,美濃反水庫運動音樂專輯《我等就來唱山歌》出版,在各式抗爭場合與民眾 一起唱著憤怒與希望,2000年臺灣首次政黨輪替,政府宣佈停建美濃水庫,而《我等就來 唱山歌》專輯則獲得當年臺灣金曲獎非流行類最佳作曲人與製作人。 2001年“交工樂隊”第一次前往歐洲參加世界音樂節,並在年底發表第二張專輯《菊花夜 行軍》,探討臺灣加入WTO後,農村面臨的困境。2002年,交工樂隊獲得金曲獎最佳樂團 。2003年,交工樂隊解散。交工樂隊被認為是臺灣近10年來最值得關注的獨立樂團。 2004年林生祥完成《臨暗》專輯,內容探向從農村遷往都市的勞工處境,在作曲上試圖融 入福佬的牽亡陣、歌仔戲、宜蘭民謠,音樂的概念則是“生活配樂”。2005年獲得金曲獎 最佳樂團、最佳作詞人與最佳客語專輯,隨後第二次前往歐洲參加世界音樂節。 2006年,林生祥完成《種樹》專輯,描述1990年後期出身美濃的農村青年自都市回鄉後, 尋找出路、連結其他農民,一方面肯定農民對人生價值的質樸態度,一方面重新定位農業 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存在價值,並指出其未來發展的可能出路。榮獲2007年金曲獎最佳客 語歌手,最佳客語專輯。    主要經歷: 前觀子音樂坑主唱、吉他手、製作人(1993-1998) 前交工樂隊主唱、吉他手、月琴手、製作人(1999-2003) 生祥與瓦窯坑3主唱、作曲作詞、吉他手、製作人(2004-) 2000年金曲獎最佳作曲人(《我等就來唱山歌》/交工樂隊) 2000年金曲獎最佳製作人(《我等就來唱山歌》/交工樂隊) 2002年金曲獎最佳樂團(《菊花夜行軍》/交工樂隊) 新新聞週刊、中時人間副刊、誠品好讀評選“面向2002,十位不可忽視的人物” 2005金曲獎最佳樂團、最佳客語流行音樂演唱專輯獎(《臨暗》/生祥與瓦窯坑3) 2007年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最佳客語專輯(《種樹》/生祥與平安隆和大竹研)    主要作品: 《過庄尋聊》/觀子音樂坑(1997) 《遊蕩美麗島》/觀子音樂坑(1998) 《我等就來唱山歌》/交工樂隊(1999) 《菊花夜行軍》/交工樂隊(2001) 《臨暗》/生祥與瓦窯坑3(2004) 《種樹》/生祥與樂團(2006)    重要演出: 2000臺北首屆世界音樂節 2001捷克布拉格Respekt音樂節開幕演出 2001比利時Gent民謠音樂節 2001比利時Brugge世界音樂節 2001法國巴黎NewMorning演出 2001臺北流浪之歌音樂節開幕演出 2002香港澳門巡演 2002加拿大溫哥華演出 2003新加坡濱海劇院華藝節演出 2004臺北第三屆流浪之歌音樂節《臨暗》首演 2004《臨暗》全台校園巡演 2005Water&MudPubTour(與DavidChen&theMuddyBasinRamblers) 2005德國Rudolstadt,TFF音樂節 2005德國Essen,GREND文化中心演唱會 2005捷克ColoursofOstrava音樂節 2005挪威RidduRiddu音樂節 2005美國柏克萊大學HertzHall演唱會(與平安隆、大竹研) 2005美濃秋豐音樂祭(與平安隆、大竹研) 2006文化行春—草根之聲新演繹(與平安隆、大竹研) 2006《種樹》專輯發行,並於流浪之歌音樂節,與平安隆、大竹研首度演出    羅思容   生於1960年的羅思容是臺灣難得一見、具獨特氣質的歌者/創作者,也是詩人、畫家。 2002年,羅思容為她的父親詩人羅浪整理詩文集時,羅思容重新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根源— —關於客家、女性與來自鄉土的豐盈養份,開始再次向老祖宗的語言、詩歌和文化學習。 自此,她投入了歌詩的創作。她從客語獨特的語境中尋找富於文學性與音樂性的創作語彙 ,也以直覺、素樸的性靈為本,歌頌自然、人文、生命之美,創作歌詞充滿豐富的靈思、 童趣。而羅思容得天獨厚的清澈透亮嗓音,在生活中焠煉出來的歌唱技巧,更使得每一首 歌都靈跳生動。創作至今以客語、閩南語及國語等語言完成的歌謠近百首,並於許多音樂 創作比賽中獲得獎項。    主要作品: 《每日》/思容與樂團(2007)    演出經歷: 2007年,臺北女歌節《女歌獨白》 2006年,臺北流浪之歌音樂節 2005年,臺北紫藤廬,“女歌原色”思容創作歌謠發表會 臺灣三峽白雞山莊賴唐鴉家庭美術館客家歌謠饗宴主唱 臺灣苗栗南莊人文植物會館開館首展《我的生命樹》參展、開幕演唱 臺灣高雄旗津戰爭與和平公園破土典禮中代表客家族群獻唱客家創作歌曲 2004年,臺北紫藤廬,“春日清吟”思容創作歌謠發表會    得獎紀錄: 2005年 作品《偎近你》於桃園歌謠節榮獲創作評審獎 作品《亻厓不過四五十歲定定》榮獲臺灣原創音樂大獎─臺灣母語歌曲創作比賽第二名 作品《港都戀歌》於“寫一首情歌頌高雄“詞曲征選大賽作曲榮獲優選 作品《跟隨母親跳舞》榮獲臺北市第八屆客家文化節現代流行客歌曲《作曲類》優勝獎 榮獲佛光山《人間音緣》國際佛曲音樂比賽“佛光緣“及評審特別獎   2004年 作品《七層塔的滋味》於新竹縣2004年客家新曲獎“最佳創新客家新曲獎”榮獲首獎    ‧伴奏樂手簡介    大竹研 林生祥2006年以來的固定合作吉他手。1974年于日本千葉出生的大竹研,15歲擁有第一把 吉他,他就明瞭自己再也無法離開吉他,“我是吉他的囚徒”。1996年,大竹研開始向日 本著名的爵士樂吉他手布川俊樹學習,歷時四年,1999年時,與布川一同公開表演。2000 年,向津村龜吉學習,對於津村,他尊敬地稱其為“人生導師”。從津村那裏,他不僅更 嚴謹地學習了民謠吉他、古典吉他及音樂理論之外,他更學著發現屬於“自己的音樂”。 2002年的時候,大竹研與平安隆合作,展開為期四年、跟隨平安隆的音樂旅程,並於2005 年到德國參加TFF世界音樂節。2006年,參與林生祥《種樹》專輯的編曲和吉他伴奏。    DavidChen 擔任羅思容吉他伴奏的DavidChen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Chillicothe的華人家庭,但他自幼 受到美國鄉村音樂的啟蒙,著迷于藍調與鄉村歌謠。六年前移居臺北後,與來自英格蘭的 民謠口琴手ConorPrunte一拍即合,組成DavidChen&MuddyBasinRamblers。音樂風格隨興 ,甚至刮洗衣板、敲打陶罐、彈撥水盆做成的貝斯等自製樂器都能在DavidChen與樂團的 表演中聽到。從DavidChen的表演中,觀眾總能親身感受到那蘊育他的深厚藍調傳統與豐 富的文化與生命經驗,在風格單薄的臺灣live舞臺,DavidChen代表著一股雖微小,但無 法被忽略的音樂泉源與充沛的生命力。2007年參與羅思容《每日》專輯的伴奏錄音及編曲 製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231.123
文章代碼(AID): #17vYWzfd (againstDams)
文章代碼(AID): #17vYWzfd (againstD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