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報-大師級的音樂頑童-倫永亮
Sandy的老搭檔,倫永亮的訪談內容.
大家可以藉此多多了解這位香港音樂教父
裡面有篇幅提及Sandy
----------------------------------------------------
成報 : 大師級音樂頑童
在音樂創作上倫永亮非常認真,但是在舞台上他卻是一個大頑童。在還未有唱作人
這個名詞之前,倫永亮已經遊走音樂和舞台之間。86年他憑《歌詞》奪得創作比賽
冠軍入行,91年成為叱吒男歌手金獎。以創作歌手出唱片超過廿張,又曾監製過不
少歌手的唱片。不覺已經二十年了。今年四月,他的「晚夜演唱會」成為樂壇盛事
,參與的嘉賓橫跨多個年代,見證了這個大頑童的人緣。現在,他馬不停蹄為實現
他另一個理想而努力。 <攝影>于明 <統籌>林爽兒
成:演唱會之後,你有甚麼新的工作計劃?
倫:為兩個音樂劇尋找投資者。多年前我已想編寫一個舞台劇,而在03年初,上海
及北京有兩個文化團體接觸我,希望我可以為他們編寫一個舞台劇。事實上,劇本
已經完成,整個劇全長兩個多小時的Demo錄音工作亦已經完成,希望這個劇能夠有
機會上演!
成:是一個音樂劇?
倫:整個劇沒有一句對白,全劇兩個多小時全以歌唱形式演出;但因為有關方面,
希望找一些較有知名度歌手或演員演繹,所以我不會參與這個音樂劇的台前演出…
…400人同台演出
成:這個音樂劇的內容是關於……?
倫:其實,我一直都好祟拜Andrew Lloyd Webber所寫的音樂劇,例如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而我編寫這個的音樂劇的類型,同這些劇的編導手法很接近。
首先,這個音樂劇的內容類似《民間傳奇》的故事,頗為寫實,是古裝劇,劇中亦有
不少「千軍萬馬」的場面,可以想像在正式演出時,會有 300 至400人同時在台上演
出,所以這可以說是一個「大堆頭」、龐大、澎湃的製作,雖然目前仍未需要面對這
些製作上的問題,但仍可想像到時的效果是相當激。現階段是等候同大陸方面就這個
劇作進一步溝通。
我同填詞的潘源良,在編寫這個音樂劇的過程都感到很興奮,亦因此激發我開始編寫
第二個音樂劇,主題是關於彈琴,一個鋼琴師的故事。03年很多個晚上都是在構思
這個故事,而弄至失眠。
成:這個音樂劇是否會在香港製作、公演?
倫:我希望可以早一點公演。
成:你提過,近期音樂製作方面好像變得「麻煩」?
倫:其實……我覺得是一件好事,因為我始終相信香港有一班聽眾,是好注重錄音質
素,而在過去兩、三年,我發覺到其實有很多好有誠意的人,很用心利用一些高質素
的數碼錄音,去製作一些高質素的音樂,而目標就是這一班欣賞好錄音質素的聽眾,
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我可以大膽講一句,很多時候我聽收音機時,聽到現時香港樂壇很多流
行樂曲,都不太注重唱,或者音樂製作方面;目前在香港,音樂這個Industry,好像
變成了「支流」,而「主流」就好像全部轉移至(shift)視覺上。
歌手不知所措
雖然現時CD的銷量不是太理想,不像十年、八年前,銷量可達幾萬張,但點解現時仍
然有很多歌手繼續出CD,因為他們仍然要維持知名度,吸引廣告商邀請他們拍廣告、
或者有片商邀請他們拍電影,這兩方面,都變成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CD的收入就變
成次要,所以在音樂方面我覺得我不能說變得不好,而是我覺得他們所走的方向該如
何說呢?不應說是「疑惑」,而是一個好「不知所措」的方向;你問那些歌好不好聽
?我覺得不是不好聽;是否歌手唱得不好?我又覺得不是唱得太差;但始終在過去幾
年,我們不能再目擊一些大的「Mega Heat」出現,好像以往會有《順流逆流》、《
當年情》或者是《在水中央》等,家傳戶曉的「Mega Heat」,而過去幾年,我們真
的很少見到這類咁膾炙人口的「Mega Heat」,我成日問原因何在呢?
其實,再細心聽歌曲的音樂製作,或者歌曲本身,很多都欠缺了少少深度。
成:在你而言,從事了多年創作,你覺得最困難是甚麼?
倫:最困難的地方……因為我是雙重身份,我本身既是作曲,亦是歌手;我發覺在作
曲方面,在我而言……我自己亦很難觸摸,有時候作曲的靈感是一發不可收拾,愈寫
愈興奮,可以寫到凌晨四、五點鐘;但有時候就完全無靈感;所以完全好視乎當時的
心情如何,這就是我覺得最困難的地方!
在作曲方面,我發覺作曲給自己是特別困難,因為無一個人或者作曲家,比我自己更
了解自己的長處或短處,所以每次我為自己作曲時,都會盡量掩飾自己的短處,這是
一個頗困難的地方。
唱歌用錯氣
成:你認為自己有甚麼短處?
倫:很多!其實,我做歌手已經十多年……例如,在製作《秋夜》的專輯時,我發覺
自己仍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如何改變自己的唱歌風格、如何改進唱歌技巧,這些都
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例如,以往我很多歌,都有很多「高音」,但當我與其他人
,尤其是陳潔靈,她是我其中一個良師益友,間中敘頭跟她研究歌唱技巧時,才發覺
自己唱歌,有時候會「用錯氣」,例如,有時候,我應該用多一點「Chest voice」
即是胸口裏面發出的聲音,又或者用多點「喉嚨聲」,但很多時候,我就用了「丹田
」或者頭上的「Head voice」,我才知道原來有很多種聲線技巧可以運用,這些我仍
然在學習。
信心從無到有
其實,在錄製《秋夜》時,我覺得很興奮,因為我覺得自己可以運用,所領略唱歌方
式,去錄製這張專輯。
我很開心,因為十多年來,我仍有這份心意,我從來不會認為自己已經唱得夠好,已
經足夠,或者是很有信心錄音;其實,每錄一次歌,我會愈來愈無信心;但同時間,
在錄音的過程中,我又會因為找到新的技巧演繹歌曲,而增加自信心。
成:由你從國外回港,一直從事音樂創作,哪段時間最難忘?
倫:好多、好多、好多……好多Moment;例如,自86年加入歌壇,為很多歌手監製唱
片,當時幫他們錄音的情況,每時每刻都很難忘。
而我自己作為歌手,在台上唱歌亦很難忘;得獎亦很難忘……
成:合作最多的是梅艷芳?
倫:是,無論是Concert監製或歌曲錄音監製,跟她合作最多,其次是Sandy 林憶蓮
;如果說是最難忘的,便是梅艷芳離世;有時候我獨自坐在房中,亦會突然想起她,
到目前為止,我還不太相信這事實。說真的,在2003年11月時,我才跟她合作完成八
場Concert,事隔一個月後,她便離開了;我完全很難相信這件事,因為當時她是一
個病人,但在舞台上,卻顯得十分有衝勁。
阿梅互動試歌
我還記得她在第一場演唱會時,雖然狀態不是太好,但直至第八場時,已是完全無問
題,並且愈戰愈勇,但估不到演唱會完成後,她很快便離世,這事令我真的很難忘!
眼看一個身邊的好朋友、一個這麼出色的藝人,突然間離世,這事令我很難忘。
成:與梅艷芳合作的期間,你們是如何互動?
倫:她是很被動,她是絕對被動的,但其實這是好事;例如在錄音過程中,會有一個
好處,因為我本身是一個歌手,當我們接到一首新歌時,她會嘗試自己先唱,而她本
身亦十分聰明,很多時候,她只需要唱一、兩次,已可以掌握到歌曲的演繹方法;例
如,她認為這段歌應用輕聲、較女性化的演繹較好,但我卻提議,可以用一個較放、
豐富、「癲婆」的形式演繹,而她亦會按照我的提議,嘗試再次演繹,之後我們會就
不同的演繹方式作比較。大約經過一小時的摸索後,然後才會正式進行錄音。
演繹方式百變
而她會依照我的意見,嘗試各種不同的演繹方式,例如,你叫她是大叫,她就會大叫
;你叫她不要叫,她就會不叫;你叫她做「小鳥依人」,她又可以做到「小鳥依人」
;你叫她唱得滄桑一點,她又可以唱出……那種「死人塌樓」的感覺,所以我覺得她
是頗為被動。
由於我亦是歌手,所以每接到新歌,我會跟她一起試唱,各自參考對方的唱法,然後
我們會將雙方的唱法作校對、合併;有時候,如果她覺得某一句歌,我的唱法較好,
她便會模仿我的唱法,之後會Combine兩個人的唱法,去錄好一首歌。
而林憶蓮亦頗為喜歡這一種合作的方式,當時我替她監製唱片時,她亦以開玩笑的形
式說過:很少監製是懂得唱歌……
憶蓮騷靈唱法
成:林憶蓮的特性,是否有點不同?
倫:其實兩個是截然不同的歌手,憶蓮她是很聰明,領悟力相當強;例如,以一首新
歌為例,一首新歌對任何歌手,都是一個好大的挑戰,即是接到一份新的歌譜時,往
往不知從何入手,但我很幸運碰到這一班如此有實力的歌手:憶蓮、呂方、梅艷芳,
令到每一次錄音都是「事半功倍」。
而因為林憶蓮本身聽很多英文歌,如果大家留心聽她的唱法,其實,她的唱法是極其
「西方」,極其「Western」好有「R&B」騷靈的唱法,這是她的強項,而適逢當時香
港的音樂市場,亦很接受黑人騷靈的唱法,所以她在那時候出現,配合天時、地利、
人和,是最恰當。
成:你自己較喜歡做監製,抑或做歌手?
倫:今時今日,我會Prefer唱歌。事實上我喜歡錄CD,因為在錄音的過程中,我學懂
了很多,例如,我發覺若果我利用另一個技巧去唱,效果是會截然不同,又當我發現
了一個新的唱歌方法時,我真的覺得很開心。
我覺得在台上作為一個歌手,是有一個滿意感,因為你在台上唱完整首歌後,你可以
說是完完整整,完成整個音樂創作過程的最後一個階段。
Let Say,一首歌首先由零開始,由一個作曲家由零開始去構想這首歌,接?由填詞人
譜上歌詞,跟?由編曲人編曲,給這首曲一個「骨幹」,最後是演繹者,他的責任是
將這首歌,所表達的意念,演繹給聽眾聽,所以演繹者的責任是最重要。
演繹信息
倫:我覺得作為一個演繹者,若能成功將這首歌的Message 轉達給聽眾,我覺得這樣
已經令整個音樂的創作歷程十分成功,達到目的;所以現時我在台上唱歌時,不會再
好「小心翼翼」去唱,不會再擔心走音、不夠氣,這些問題都會置之腦後,相反會?
重歌詞所表達的信息,所以現時我做Function 或者Concert時,我所選擇的歌曲,歌
詞內容都是我想講、都是我想給聽眾的一個信息,At This Point,所以我仍然喜歡
唱歌。
因為在錄音室做監製時間太長,可能我真的是年紀大,我不可以坐在錄音室內5個鐘
頭...當然不止5個鐘頭,因為還有Mixing 、混音等,各方面亦要兼顧,我監製了
太多CD……
成:想做番一些簡單的工作?
倫:哈哈……是呀……而另一個好實際的問題,我覺得一個歌手的「壽命」是好有限
,我絕對看不到,當我60歲時仍可以在「公仔箱」出現、仍可在「紅館」唱歌,即使
我想做,到時我的體力亦不能應付,與其是這樣,我倒不如盡量利用未來的5年或10
年的時間,繼續唱多些歌。
練功不可斷
成:現時每日有無固定時間練歌?
倫:有!這是我很想講給一些後輩歌手聽,因為我發覺,有時我真是「好唔抵得」,
因為我聽到好多年輕歌手,其實聲線是「好靚」,有很多可取之處,但就「唱得差D
」,點解呢?因為他們要拍電影,我亦很明白、很體恤他們用很多時間來拍廣告、拍
電影,而無好好集中去訓練唱歌;而我覺得,你既然Assume 自己的工作是歌手,你
真的要盡量去摸索唱歌的技巧。
雖然我不是每一日都會練歌,但每一個星期,當我認為某日不會太忙時,我亦會在屋
企,找一些歌,用不同的方法去唱,同時我會用Vocalize 唱……以往,我不會用這
個方法,但現在會用,因為我發覺目前我唱歌的控制能力比以前強,例如,以前我想
唱高音、或者想唱「細聲」,是十分困難;但當我每星期抽一次時間練歌後,我發覺
這個情況有改善,其實這是很必須、很基本的鍛煉。
成:你幾時開始對音樂好有感覺?
倫:其實,我相信音樂對於每個人都是一個好大影響,或者是陶冶性情的興趣;我從
來無想過唱歌,由細開始就好鍾意彈琴,我亦無想過以彈琴維生;我在小學、中學都
一直學彈琴,一路都好循規蹈矩,又去考試……
我想過做心理醫生,所以在大學時,修讀了兩年心理學,但後來發覺需要的時間很長
,那我就想自己無這樣的「恆心」,其實,我好鍾意研究不同人的心態。
但另一方面,我有一位很好的老師,他給了我很多啟發,當我讀大學時,仍繼續跟這
位老師學鋼琴,他真的刺激了我對彈琴產生很大興趣,尤其是當我每次學完一篇樂章
後,他又會給我另一篇新的樂章,這給了我好大的新挑戰,如是者,學完一篇,又會
有新的一篇,變成我就「愈彈愈深,愈彈愈深」,彈到一個程度,我發覺自己的手指
「點解可以郁得咁快」?,令到自己有少少自豪感,發覺原來「自己亦可以彈到琴」
,於是就繼續學音樂。
讀心理半途而廢
成:無繼續讀心理學?
倫:無繼續,Even我大學畢業,都是音樂系,但好矛盾的是,我現時創作的音樂,同
我在大學所學的音樂是截然兩回事;我大學畢業時,我想做音樂教師,而在我畢業後
,就留在原來就讀的密芝根大學教了一年,主要是教音樂歷史、音樂樂理,亦同時教
幾百個學生彈琴,教到我都「失晒魂」。
後來,我發覺教學這個行業不是太適合,因為每一個學期,我所講內容都是一樣,而
我跟同事傾過,教書就是如此,你不可以……例如,教音樂歷史,一年有三個學期,
每個學期,我都要重複講同樣的內容...原來,教學生活是幾刻板,所以我教了一
年後,發覺自己不太適宜教書。
在一個好偶然的機會下,我開始在美國一些Lounge 、夜總會彈琴,後來還唱歌,其
實,是老闆要求我不要只是彈琴,可以唱一些流行曲因為我小時候,經常聽的歌都是
Carpenters 、Barry Manilow、 Eagles等,所以就唱他們的歌,老闆亦覺得我唱得
不錯,於是一路繼續唱。
美國Lounge打躉三年
如是者,在美國就唱了三年歌;而這亦是我一個很好的學習時期,因為我真的需要學
好多歌,要學習很多當時流行的歌曲,因為當時有很多客人會點唱,所以當時學懂了
很多歌。
直至一次好偶然的機會,在1986年碰到一些香港的音樂圈的朋友,「佢叫我不如返香
港出唱片」,在我而言,對於一個「靚仔」而言,出唱片是「好大件事,一勞永逸,
可以搵到成千萬」,於是我就返回香港,I Have Nothing To Lost ,這就真的出唱
片,糊里糊塗就加入了這一行!
而加入這一行後,我才發覺有很多事「好好玩」,當我第一次錄我第一張唱片時,我
才真正體驗到,原來錄一張CD過程,要好精心、好悉心、要花很多時間組織,才能夠
做好一張CD,我好珍惜又好鍾意做這個創作。
成:早幾年,你開始接觸一些同傳統戲劇有關的創作,例如同毛俊輝合作多一點,那
段時間對你是不是一個驚喜?
倫:是新嘗試!因為我從未做過舞台劇、話劇的音樂、配樂。譬如我去看一套話劇,
如果有適當的音樂,真是可以提升到話劇的氣氛,亦可以刺激到觀眾的反應;《紅船
》……毛俊輝Mo Sir給了我一個好好的機會,那次對我而言都有很大的壓力,雖然音
樂不是最主要的部分,但就可以漫不經心,會激發到觀眾的心情,那是我第一次做話
劇配樂;而第二次,同樣是Mo Sir,他叫我做《還魂香》,而《還魂香》那一次我很
開心,因為對我而言,是一項幾有意義的工作,點解我說有意義,因為我真的發現到
音樂在一個舞台上的角色都幾重要。
跳出Concert框框
成:是否大概那個時候,你開始做多Musical?
倫:Musical又唔同!Musical其實我們叫做音樂劇,Musical真是原原本本用音樂,
用唱的方式去演繹,Musical其實由我小時候開始,我那個年代好流行Musical,例如
《窈窕淑女--My Fair Lady》、《Hello Dolly》,我是接觸過好多這些 Musical
,我是跟?他們成長,我覺得這個Medium 是「好過癮」,因為當時我看Musical時,
人們在說話之間,會突然間開口唱歌,而那些歌又好好聽,這就覺得是幾難執行,因
為你要給甚麼歌他唱,而這些歌要唱些甚麼,才算恰當,不會「娘」...對我而言
,又是一個好大的挑戰;同時,我覺得市場方面,開始對睇Concert覺得「好膩」,
即是現時 Concert的形式都幾千篇一律。
Musical嶄新挑戰
我所看到的Concert好多的形式都是好Predictable ,即是可以預測到的,但是Music
al,對我而言,是一個好嶄新的嘗試,因為在短短兩個鐘頭面,你將一個故事,一
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講給觀眾聽,難度就在於你如何處理場面的程序?如何令
到這個Musical的故事,有好多起、承、低、落的轉合?哪是高潮位呢?我對這些東
些都好有興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2.169.50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3 篇):
Sandy 近期熱門文章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