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剛剛看了"討論"...
※ 引述《BeTony (人靜默)》之銘言:
: 有很深的感觸...
: 不禁想到李敖在北京法源寺書尾所提"現在市面上的文學家,
: 都是賣菜的..."
: 本來以為本來以為講法有一點過份..
: 後來仔細想想似乎也有些道理
2003.11.15台灣蘋果日報有一篇標題〈張雨生三不五時回家探望/故
居成小型音樂紀念館〉的報導,其中有這麼一段敘述。
張媽媽說:「雨生在加護病房時,李敖帶著他的書來探望,他緊緊握
住雨生的手說:『年輕人,快醒過來,我等你讀我的新書!』我清楚地看
見雨生的心電圖跳了一下!」
報導中也提到,寶哥在自己擁有的書當中,最喜歡偶像李敖的《李敖
大全集》。其實,寶哥和李敖之間真的有很多的相似之處。
舉例來說,他們對社會現實有著一樣的關懷,為老兵一個屬文一個作
曲、他們都欣賞林語堂、有著深厚的中國文人氣息。在創作上的理念也是
相同的。雖然一個是音樂人,一個是文章大家,但他們說出了很類似的話
語。
「我們看文章,要問的只是:一、要表達什麼?二、表達的好不好?
有了這種新的標準,一切錯打的筆墨官司,都可以去他的蛋;一切不敢說
他不好的所謂名家之作,都可以叫他狗屁。」
(蔡漢勳編著,《文化頑童‧李敖:李敖被忽視的另一面》,台北:
大村文化,頁一五八、一五九)
「有朋友說『創作無分好壞』,我想這太抬舉『創作』本身的神聖性
了。作品有優有劣,取決於意念與技巧的碰撞發光,感人處要毫不扭捏做
作,眾人心有戚戚焉而同悲同喜」
(張雨生主唱,《兩伊戰爭白色才情》,台北:豐華,1996,所引為
專輯文案)
意念就是想表達什麼,技巧關係到表達的成敗。余秋雨說:
「偶像的出現,是閱讀的一個嶄新階段的開始。能夠與一位世界級或
國家級的文化名人魂魄與共,真是莫大的幸福。然而更深刻的問題在於,
你為什麼與他如此心心相印?不完全是因為他的學問、藝術和名聲,因為
有很多比他學問更高、藝術更精、名聲更大的人物卻沒有在你心底產生這
樣強烈的感應。根本的理由也許是,你的生命與他的生命,有某種同構關
係,他是你精神血緣上的前輩姻親」。
(余秋雨,《余秋雨台灣演講》,台北:爾雅,1998。所引在頁十)
或許余秋雨的說法有點玄虛,卻很適合放在李敖和張雨生之間做個註
解。
--
■■■ ■■ ■■
■■ ■ ■■■■ ■ ■
■ ■ ■ ■ ■
■ ■ ■■■ ■■ by neof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91.177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Metal_kid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