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Golden-Award 1443篇
嗯?有人把這篇文章寄給我耶,寄信的人是希望我上來說幾句話嗎?
我就聊聊我自己眼中的 FIR 吧。
我覺得 FIR 的樂迷首先得有個理解: FIR 不是一個被發掘而走紅的
地下樂團,而是一個「計畫性的創作型偶像樂團」。陳建寧老師並不
是隨便蓋個工作室,高興地結識三兩好友創個團來玩玩的。陳老師有
個計畫,這個團只是他計畫中的一部分,作這個團就是為了要發唱片、
向流行音樂市場攻頂、賺大錢、穩住陣腳後擴張勢力,也許三年五年
之後,各位就可以聽到諸如飛兒家族之類的(笑)。陳老師有他的雄
心壯志,我也看到了他繳出來的成績單。這個成績單並不是全台三十
萬張,全亞洲破百萬張,那種簡單的數字遊戲,而是那個成功模式,
以及背後的商業概念,也就是怎麼樣可以讓「創作」這個「概念」在
流行市場上大賣的模式,就像黃子佼說的:「功力和案例值得研討」。
你們也知道從一開始就有些人覺得 FIR 是在模仿大無限樂團 (DAI),
還譏笑他們是 CAI- Copy as Infinity(拜託一下,有人說我在外大
肆批評 FIR?我哪有,像這種才叫做大肆批評好嗎?我在這裡說說就
算了,因為大家也聽慣了。 但離開 FIR 版我是不會亂說什麼的),
我覺得講這些垃圾話的人都很不負責任:有本事你自己去模仿看看。
FIR 是很日系風格, 而這年頭一堆人在玩美國西岸風格,使 FIR 顯
得更突出。但他們不是在搞翻唱,也不是在模仿某種日系樂風或組團
風格,像以前小虎隊模仿少年隊那樣。不是那樣的,模仿那些東西都
太表面了,陳老師是真正抓到一個會讓我覺得「對!就是這個!我們
終於有人碰到了!」的「方法」在做音樂。舉例而言,各位應可以從
FIR 的工作室如何去創作音樂的方式感受得到,那種「構念」與「溝
通」拉著「創作」走的方式,去紀錄呈現創作軌跡的方式。如果你與
日系主流流行音樂夠親近,就一定能夠掌握得到那種東西,那種構念
性的創作佔據了整個企畫核心的東西。很小室嗎?對,我覺得很小室,
而且還可以再小室一些。而當年小室紅透半邊天,我常常在問:台灣
到底有沒有製作人從裡頭學到怎麼去「賣創作」。陳老師與他的 FIR
回答了我的問題。
FIR 在「賣創作」。他們不是在關起門來玩創作,他們就是在流行市
場上賣「創作」這個「概念」。 第二張在倫敦,下一站是紐約,FIR
這一站一站地跑並不是真的去「學習」什麼,而是透過這樣的軌跡的
鋪陳,持續地把創作這個概念包裝行銷出去。
也許 FIR 的樂迷覺得陳老師是在陪兩個年輕人做樂團,但在我眼裡,
陳老師是在搞革命。一場以後談到台灣音樂行銷必然會提及的革命。
------------------------------------------------------------
好了,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複習一下:FIR 不是一個「發跡的地下
樂團」,而是一個「計畫性的創作型偶像樂團」;不是在「玩創作」,
而是在「賣創作」。
從行銷角度來說,我當然可以講得熱情如火;不過說真的,那樣搞出
來的音樂真的不適合我這種「上年紀」的聽眾。搞音樂的確是得有理
念,還得有很深的執念。雖然陳老師比我大幾歲,但我已經自認「耳
朵很老」了。我現在哪還聽得下太多以「年輕人的夢想為構念」去織
構的音樂,那種「太有精神力」,太「友情、熱血、奮鬥」,成載太
多青少年對於神話時空的想像的音樂。就像我現在聽不下小室的東西,
而只能聽小野麗莎的 basa nova 式音樂, 或者在聲音上像是一青窈
那樣的東西。
你會覺得將這些「創作」一併拿來比較是有意義的嗎?
這是我在 Golden-Award 版要表達的。不是賣給我所代表的這種年齡
層,我所代表的這塊市場,就別講什麼「遠勝」等等的怪詞了。今日
流行音樂市場的「主流」是青少年,那種主要爭取青少年的方式,對
我是沒有什麼用處的。更不用說我本質上是個古典音樂的樂迷。那種
耳朵,與那種對音樂思考的方式,是沒有什麼好去拿出來講的,對於
流行音樂本身也沒有區辨的意義。
岔個題,想看古典樂評來評論流行音樂嗎,這是一個例子:
楊忠衡評論周杰倫
http://www.allmusic-mag.net/newsletter/am_024_Jay.htm
很好玩吧?不過,在這裡補充一點楊同學(笑)講得不夠正確的地方,
Polyphony 不是 Baroque 的特色, 很多民族音樂都是 polyphony。
OK,講這些東西其實很無聊對不對。我只是拿這個例子來說古典樂迷
的耳朵與腦袋而已。
好了,回到主題。我在 GA 版上半段的文意應該已經很清楚了,就是
我的耳朵現在比較喜歡自然捲這種生活靈感的作品。那,自然捲的定
位是什麼?
1.「自然捲」其實也不是地下樂團,他更像是一個花園樂團。同樣是
製作人找了一個主唱來組團,而不是一群音樂愛好者聚集在一起練
團。花園樂團是我的形容啦(笑)。就是告訴你他們沒有那麼地下,
只是帶著音樂遊山玩水很開心而已。
2.「自然捲」沒有要「走紅」。這點很重要。「自然捲」就是在玩音
樂,沒有想說要以「賣創作」的方式去對流行音樂市場攻頂。你會
問「為什麼不」嗎?如果你問這樣的問題,我只有反問「為什麼要」?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成為「藝能界」的一份子,有些人就只是喜歡玩
音樂而已。這是 FIR 與自然捲很不一樣的地方。
講自然捲陳老師不太認識,講陳綺貞的話陳建寧老師就熟了。其實陳
綺貞老師現在也在「風和日麗」呀,她現在就是那種一把吉他走天涯
的類型。陳綺貞老師去年與今年總共出了三張「單曲」,沒錯,「單
曲」,拿著吉他用拍賣網買回來的設備錄製的 DEMO 等級單曲,交給
獨立廠牌「風和日麗」在簡單的據點銷售。去年賣的前兩張單曲現在
都已經賣到一、兩萬張了,省掉通路費,省掉宣傳費,省掉林林總總
一堆有的沒有的費用(你知道嗎?你買一張唱片至少有七成是花在那
些東西上的), 她這樣也是百萬台票入袋耶。(比較: FIR 首張專
輯百萬暢銷,而陳建寧老師賺四百多萬)。
如果你沒有一個理想的目標,像是陳建寧老師那樣,是在搞革命,搞
出台灣「包裝創作概念」的革命,那麼,你需要在「主流流行音樂市
場」上證明什麼?「唱片大賣」是要幹嘛?「兩個陳老師」是在走兩
個很不一樣的路,而我覺得他們在各自的路上都是很好的模範生。
------------------------------------------------------------
好了,講完這個。 我想 FIR 的樂迷對我的發言最在意的地方,一定
就是關於「FIR 這樣下去走不遠」的預測。而什麼叫做內壓很重呀?
我不知道。我覺得陳老師要做的東西很大,但我有點擔心兩個年輕的
團員是不是跟得下去。一年下來我是覺得還好啦,但第二張專輯一出,
我現在所想的是:華納這支大怪獸是不是跟得上來。OK,現在陳老師
要扛台灣華納(我是大老闆我也會把整個台灣交給他管),我在想他
這樣搞會不會太累了,有些事情會不會走太快了?華納有華納的人事
與制度問題,台灣的音樂環境也有本身的問題,現下台灣的整個音樂
環境,整個資源,還沒有辦法去撐這個團,去撐很多夢想,每次我看
到華納在那邊全亞洲製作人我就覺得很反胃。回說 FIR,這個團要陳
老師拉,為了衝下去,上一張專輯的收益要往下一張砸。事情還沒完,
要「行銷創作」也不是光靠手段去賣就好,創作的實質內涵與品質當
然也會被檢驗,而且是被以放大鏡「不進則退」地檢驗。這些都是龐
大的壓力,這樣搞真的對人力物力很內耗。看到這裡,你也許會覺得
我是想太多了,OK,所以,我在那裡說:
「要談期待也實在是年輕人的工作。」
我隨口講了這麼多自己想的事情,接下來,「期待」這兩個字就交給
你們吧。
我還是喜歡上山下海只為了看人堆沙堡的日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61.151
→
61.228.61.151 05/16, , 1F
61.228.61.151 05/16, 1F
推
61.231.109.230 05/16, , 2F
61.231.109.230 05/16, 2F
推
163.13.62.40 05/16, , 3F
163.13.62.40 05/16, 3F
→
163.13.62.40 05/16, , 4F
163.13.62.40 05/16, 4F
→
163.13.62.40 05/16, , 5F
163.13.62.40 05/16, 5F
→
163.13.62.40 05/16, , 6F
163.13.62.40 05/16, 6F
→
163.13.62.40 05/16, , 7F
163.13.62.40 05/16, 7F
→
163.13.62.40 05/16, , 8F
163.13.62.40 05/16, 8F
推
163.13.62.40 05/16, , 9F
163.13.62.40 05/16, 9F
→
163.13.62.40 05/16, , 10F
163.13.62.40 05/16, 10F
→
163.13.62.40 05/16, , 11F
163.13.62.40 05/16, 11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4 之 4 篇):
FIR 近期熱門文章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