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 跟我們的土地糴歌:林生祥與鍾永豐的音樂文本與社會實踐

看板againstDams作者時間14年前 (2011/01/26 11:55),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王欣瑜,跟我們的土地糴歌:林生祥與鍾永豐的音樂文本與社會實踐,清華大學台灣文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7月。 摘要 本文以生祥與樂團1997年至2009年的出版專輯為範圍,視林生祥與鍾永豐為靈魂人物,企 圖從音樂文本中,逐步分析現實性與社會性如何之於作者、之於作品,成就生祥、永豐音 樂與社會實踐兩者的互涉關係。本文第二章指出,觀子音樂坑時期的音樂文本仍未臻成熟 ,但音樂文本已富含「歷史傳承」意識。這種歷史傳承延續至交工樂隊,鍾永豐加入生祥 與樂團後,製作了反水庫專輯《我等就來唱山歌》,使林生祥音樂社會實踐意味更顯濃厚 ,稍晚《菊花夜行軍》的推出,更是挑戰傳統音樂和文學形式的作品,創造了全新的文學 音樂類型。 交工樂隊解散後,林生祥經過超過一年的創作沉潛期。筆者將生祥、永豐歷年單曲作 為開展本文第四章的楔子,接著討論《臨暗》,帶出生祥、永豐音樂語言使用的混雜現象 ,尋找出兩人創作意識中、偏向鍾永豐較多的「階級觀」。最終,筆者帶出另一位影響生 祥、永豐音樂的關鍵人物—鍾適芳,推導出偏向林生祥較多的「越界觀」。 最終,筆者指出,林生祥、鍾永豐的「階級觀」和「越界觀」對話平台來自家鄉美濃 ,這是林生祥與鍾永豐音樂文本求新求變中不變的原點,他們的作品因此能作為台灣鄉土 文學史的補充。透過分析林生祥與鍾永豐的音樂文本,筆者找到了知識份子的另一種範式 ,不過,範式終究得回歸自身,尋求最能自我說服的回答。 詳參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fLd_fd/record?r1=4&h1=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7.68.185

01/27 02:22, , 1F
清華大學校內網路可下載全文。
01/27 02:22, 1F
文章代碼(AID): #1DFvjFAJ (againstDams)
文章代碼(AID): #1DFvjFAJ (againstD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