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 聊聊X的七位成員

看板X-Japan作者 (日本搖滾の最高!)時間2周前 (2025/09/24 12:17), 2周前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1周前最新討論串1/1
【好文分享系列|原作Simacky】 聊聊HIDE ~ 不只是吉他手,也是貫徹表演者的男人~  嗨,我是Simacky。  今天我們要來聊聊X的吉他手HIDE(hide)。  (1964~1998)  我們將會好好聊一聊。 「X」前輩樂團「SABER TIGER」的團長  HIDE生於1964年,出生地為神奈川橫須賀。  雖然他的外表看起來像是個『少年』,但事實上他是X中年紀最大的哥哥。  X的成員中,YOSHIKI、TOSHI、PATA生於1965年,年齡排行中間。最年輕的是TAIJI,生 於1966年。  另外,後來加入的HEATH生於1968年,比TAIJI還小了兩歲。  HIDE是最年長的,所以比YOSHIKI他們早一年就從高中畢業並開始樂團活動。當X這個來 自千葉的樂團搬到東京並開始活躍時,HIDE已經在樂壇上建立了相當的名聲,  那就是他帶領的樂團「SABER TIGER」。(後來改名為「SAVER TIGER」)  HIDE從這時候開始就有十分獨特的時尚品味,不是因為進了X才變得外觀搶眼,他一直 都是這樣的。  在SABER TIGER中,他擔任主奏吉他手,也一直是樂團的團長。  HIDE說:「雖然我想玩龐克或另類搖滾之類的,但周圍都是日本金屬,只能玩日本金屬 。」  原來這個SABER TIGER也是像Iron Maiden一樣的正統金屬樂團,以雙吉他和聲、高音域 唱法為主,這點就跟Iron Maiden一樣。事實上,HIDE作曲的代表曲之一,X的〈 Sadistic Desire〉就是從SABER TIGER的〈Sadistic Emotion〉經過重新編曲,再由 YOSHIKI重新創作歌詞而來。  對於當時剛起步的X來說,SABER TIGER似乎還是一個高高在上的存在。TAIJI說,他第 一次見到HIDE時的印象就是 ——  「跟外國明星一樣」。  就是這樣。  事實上,SABER TIGER成員的實力都相當了不起,特別是主唱KYO,在SABER TIGER解散 後以「DELUHI」出道,後來成立了「DIE IN CRIES」,繼續在主流音樂界活躍。  當年,YOSHIKI和TOSHI是X的成員,TAIJI則是「DEAD WIRE」的成員,據說他們已經與 HIDE有一定的交流。  那個年代的時候,演出後的慶功宴就像社交場一樣,演出結束後就是一場狂歡,無論是 工作人員還是粉絲都會聚在一起,所以最初的相遇幾乎沒有什麼印象,  「大概是在某次的慶功宴上認識的吧。」  這樣的情況好像很常見。  他們似乎也曾經互相打招呼。  還有,在那種喧鬧的情況下喝醉了的YOSHIKI,雖然還有其他的SABER TIGER成員在場,  「HIDE啊,來加入X吧!」  聽說他也曾經這樣喊著邀人加入。  至於詳細的內容就不贅述了,簡單來說,SABER TIGER也遇到了一些內部人事的問題, 擔任團長的HIDE感到相當沮喪,  「如果再有人要退出,就解散吧。」  最後,有人退出了。  「我再也不要玩樂團了。我要成為美容師。」  這是他宣布解散的聲明,並決定從音樂圈引退。  他打電話給YOSHIKI,告訴他要結束樂團活動。  不過,雖然如此,HIDE還是有些不捨,就去看了X練團。  然後他就在角落一直看著他們練習,結束之後跟成員一起去喝酒。  當時的成員已經有YOSHIKI、TOSHI、TAIJI(PATA那時候還是支援樂手)。  YOSHIKI怕HIDE傷心,所以也不提「組樂團」這個話題,而是說著一些不相關的事情。  HIDE用著只有YOSHIKI能聽見的音量說了悄悄話:  「X還在找吉他手嗎?」  「嗯。」  然後HIDE又陷入沉默。  據說TOSHI和TAIJI覺得很尷尬,惦惦不敢說話。  然後,之前一直陷入沉思的HIDE突然興奮大喊:  「好了!我決定了!我要加入X!哇啊啊啊啊啊!」  當下他就這樣說了。  然後,突然,之前一直保持沉默的TOSHI和TAIJI ——  「喔~!!!」大家開始大聲怪叫,搞得很熱鬧,這個小插曲讓氣氛變得熱烈起來。  據說回程路上他們還集體做起了體操之類的事情(笑)。  就這樣,HIDE加入了X。  根據HIDE的說法 ——  「我想把賭注押在YOSHIKI這個人身上,相信他所擁有的未知可能性。」  HIDE向YOSHIKI建議,之前只有一位吉他手的X,也可以試試雙吉他編制。  HIDE邀請之前在SABER TIGER一起擔任雙吉他的夥伴REM加入X,但REM選擇了牙醫的道路 ,婉拒了邀請。因此,YOSHIKI找來之前曾在X擔任過支援吉他手、前「JUDY」樂團的團長 PATA。  「PATA,要不要來我們這兒?」  在這樣的邀請下,黃金陣容終於湊齊了。 HIDE作為X的成員  HIDE加入X後,從之前的領導者責任中釋放出來,或許用「跟隨YOSHIKI這艘船」這種說 法比較貼切吧?  在SABER TIGER這個自己的樂團中,HIDE主導一切決策,但在『X是YOSHIKI的樂團』的 理念下,HIDE扮演類似諮詢顧問的角色,協助YOSHIKI。  基本上,是YOSHIKI決定樂團的走向。  HIDE跟TAIJI不同,他不會對YOSHIKI的判斷提出異議或頂撞,而是全力支持YOSHIKI, 成為最理解他的人。  一開始,身為樂團的一名吉他手,他和PATA一起用吉他演奏YOSHIKI創作的旋律,並與 TAIJI一起思考編曲。  就這樣,在支持YOSHIKI的同時,HIDE開始逐漸在X中展現自己的個性。  HIDE的特點是,他不會把自己限制在"吉他手"這個身份。  他不跟PATA較勁,比誰的吉他技術更厲害,用這種方式來彰顯自我,反而是把自己不擅 長的速彈或高速riff,大方交給更擅長的夥伴 ——  「PATA,可以替我彈嗎?」  他就把這部分交給PATA表現,然後專注於自己擅長的事情,比如在作曲方面、編曲方面 ,還有在演出和視覺效果方面做出貢獻。  這就是HIDE和PATA能夠完美搭配的原因。  順帶一提,當時與PATA建立的這種夥伴關係或合作關係,即使在HIDE開始以solo歌手身 份活動後,仍然能夠繼續應用這套模式。  這樣的安排讓他們能夠分工合作,例如在〈Orgasm〉或〈Stab Me in the Back〉這樣 的超高速曲中,PATA負責吉他獨奏,而在〈Endless Rain〉和〈紅〉這樣的旋律豐富且戲 劇性的曲目中,則由HIDE負責獨奏,看來他們能夠有效分工。  他並不執著於"吉他手"的身份,而是專注於自己在X中所能貢獻的事情。結果,他逐 漸開始在專輯裡添加YOSHIKI沒有的色彩,並在舞台上展示獨特的表演和時尚風格。  他開始把歡快、流行、幽默的元素加進X的曲子裡,就像〈Joker〉和〈CELEBRATION〉 那種。  而在表演方面,他追求像『HIDEの部屋』一樣自由至極的前衛表達,以及在視覺上尋求 像宣傳影片中所見的視覺化處理。  在X中累積的這些技能,隨後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和LUNA SEA的J和INORAN一起合作製作了工業搖滾樂曲,和ZI:KILL的TUSK一起攝製了影 像作品,還出版了像《無言激》這樣追求視覺效果的攝影集,他的表現慾望無法停止。  HIDE的表演個性逐漸成熟,已經超越了一名樂團吉他手的範疇,成為了X中最具魅力的 成員之一。 X的『HIDE』,展開了名為『hide』的個人活動  HIDE身為樂團中的吉他手,他的音樂表達慾望卻刻意的抑制著。  「我是X的吉他手。」  HIDE以「先有X,才有我」這樣的想法,對於個人的單飛企劃,意外的並不積極。直到 比TOSHI晚了一年,才同時發行雙單曲〈50%&50%〉和〈EYES LOVE YOU〉,正式以『 hide』為藝名,以單飛之姿出道。  從這時起,hide就像魚得到了水一樣,活力十足。  X在發行了30分鐘大作《ART OF LIFE》之後,似乎像是受到了詛咒般,陷入了各種麻煩 ,活動停滯不前。但這段時期,hide卻以他飽滿的活力不斷推出作品,讓一直等待他的粉 絲們歡欣鼓舞。  在X發行下一張專輯《DAHLIA》(1996年11月)之前,他居然已經發行了兩張個人專輯 。  這兩張個人專輯 —— 《HIDE YOUR FACE》和《PSYENCE》 —— 成為了日本搖滾樂史 上矚目的經典之一。  這段時間的hide簡直紅到不行,在X中,通常會有更多的焦點集中在YOSHIKI和TOSHI身 上,但X的粉絲們似乎開始轉移到HIDE身上了。  在音樂節目如《MUSIC STATION》上露面時,觀眾幾乎都在喊著HIDE的名字,當時是這 種情況。  在東京巨蛋的年底演唱會上,當成員依序由背景廣播聲唱名時,掌聲和歡呼聲最響亮的 也是 HIDE。  X在一年中勉強發行一張單曲,但完整專輯就是等不到,一直沒有發行。  YOSHIKI就是不回來日本。  就算是這樣,hide卻接連發行單曲,還舉辦全日本巡迴演出,因此在電視音樂節目等的 曝光率也是最高的。如果不是hide這種積極的活動,X的粉絲可能早就暴動了(笑)。  那個時候,就算你去買音樂雜誌,也幾乎看不到X的報導。  想要知道X的新資訊,迫不及待的想要,但YOSHIKI卻沒有出現。  對那些粉絲來說,hide和TOSHI定期登上音樂雜誌的身影,真是令人感激呢~。  講講我自己的事,我是在國三的時候認識X。隨後才發行了《ART OF LIFE》。  也就是說,當時X完全不在日本,活動一無所見,這種情況下,hide的個人活動恰好就 是最即時的。  hide表現得相當活躍,猶如一方之霸。  我這一代(1978年出生)比X粉絲群的中間世代稍微年紀小一些,所以TAIJI在籍時的全 盛時期,我沒有機會親眼目睹。  對我這個世代來說,最令人高興的事情,莫過於能即時親身體驗到那位名符其實的表演 大師 —— hide —— 最活躍的時期。 那位替後輩帶來可能性的偉大前輩  其實,「視覺系」這個詞是源自HIDE。  X的標語 ——  「psychedelic violence clime of visual shock」  這成了所謂視覺系的語源,再由HIDE創造了「視覺系」一詞。  就算是字面翻譯也可能不太好懂,就隨便幫你意譯一下吧。  「我要給你們帶來幻覺、暴力、甚至犯罪般的視覺衝擊!」  就是這種情況啦(笑)。  之後會成為某個影片(可能是「刺激」?)的標題。  「對著你的眼球踹一腳!」  其實就是一樣的意思啦(笑)。  受到X極端視覺衝擊影響的後輩音樂人,後來一直冒出來,但HIDE會率先替這些後輩打 氣。  YOSHIKI在獨立時期想要用X發行專輯,但所有唱片公司都不理他,於是他成立了自己的 唱片公司「Extasy Records」。  在Extasy Records裡,發掘優秀的年輕樂團、並協助他們發行作品,這就是HIDE的角色 。  並不是特別有什麼職位在HIDE身上,所以不是因為這個才去做的啦,  「YOSHIKI,有一個超酷的樂團耶!」  HIDE就是這樣把情報介紹給了YOSHIKI。  是HIDE從各處Live House裡發掘了後輩樂團,像是ZI:KILL、LUNA SEA。  HIDE的眼光沒有出錯,這兩個樂團都紅透了。  在這個時候,HIDE應該意識到了自己的影響力和地位吧?  之後在訪談中,他會故意提及自己喜歡的樂團或藝術家。  他讚美了THE YELLOW MONKEY的《球根》,也稱讚了Cocco的專輯《ブーゲンビリア》, 看起來他什麼都聽,並不拘泥於特定流派。  最後他甚至創立了名為『LEMONed』的唱片公司,並推出了樂團ZEPPET STORE的第二張 專輯《716》。  我相信HIDE之所以受到後輩和粉絲的喜愛,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參加他的葬禮,還有那 麼多流派不一樣的藝術家參加紀念演唱會,這都是源於HIDE的人格魅力啊。 對HIDE來說,視覺跟聽覺一樣重要  自從HIDE加入X起,和PATA就 ——  「我不是吉他手,所以吉他的事就交給你了」  他的意思大概是這樣。  HIDE不是追求吉他技巧或者速彈這種事情,他更注重的是表演這一面。  這源自HIDE喜歡的樂團,像是KISS、Ozzy Osbourne、Alice Cooper,他們展現的「驚 悚搖滾」風格。  其實在HIDE加入X前,X就已經有著強烈的「驚悚搖滾」元素,他們的演出和服裝也都很 搶眼,我覺得HIDE想加入X,也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這方面的共鳴吧。  在看X的演出時,與默默專注在吉他上的PATA形成鮮明對比,HIDE幾乎不看手上的樂器 ,而是一直在看著觀眾並繼續煽動氣氛。  他彷彿是全心全意的意識到自己「被看見」,然後全身上下都專注於展現自己,從頭頂 到腳尖都在吸引眼球。  從穿著打扮到行為舉止,所有的一切都精心打磨成表演。  HIDE根本不可能會在鏡頭前出現不酷的造型,他總是保持挺直的姿勢,從來不會露出笨 拙的表情。  不僅如此,他單飛後的音樂錄影帶,我感受到不是為了宣傳歌曲所做的附帶品,而是把 它當作一個單獨的影像作品,是這種認真看待的態度。  HIDE不是聽從攝影師或導演的指示草草拍攝,而是一起嘗試最新的拍攝方法、嘗試後期 製作技術,或是在其中融入深層次的主題。  這個跟其他視覺系藝術家的自戀或高度的美感,完全不同啊。  「想要看起來帥氣。」  不是那種膚淺的想法啦,應該說,  這跟那些想要用拍貼機或美顏相機、讓自己顯得可愛的女孩們完全不同。  就像製作音樂一樣認真,在完全相同的層次上去製作影像作品。  應該說,他自己本身就是影像作品的素材啦。  這種最強烈的表現就是在攝影集《無言激》裡了。  「迷幻、暴力、犯罪、視覺衝擊」  這就是準確的描述啊。  我從來沒看過那麼刺激視覺的寫真集。 HIDE與酒  HIDE的愛酒之名人人皆知。  而他的酒豪傳奇,跟YOSHIKI一樣也是威震四方。  一開始只會喝啤酒的HIDE,是PATA教會他喝各種不同的酒。  在歌曲〈D.O.D〉中  有歌詞寫著「日本酒、波旁威士忌、啤酒、苦艾酒、燒酒、酌酒、龍舌蘭,儘管拿來吧 !拿酒來!」,其實這些酒是PATA教他喝的。  PATA是X中數一數二的酒鬼,但不像YOSHIKI或HIDE喝酒後就興奮的大搞破壞,他是慢慢 的、一杯接一杯的不停喝酒。  HIDE喝起酒的樣子則完全相反,一開始就會猛灌像波本這樣的烈酒,然後開始大聲喊叫 、大鬧一場。  第二天就後悔得要命,  自己都討厭自己的喝酒方式啊(笑)。  應該是因為HIDE是個敏感的人,所以喝酒之後,平常的壓力就會爆發出來吧。  但奇怪的是,這種情緒通常不會針對其他成員,他和PATA兩個人喝酒的時候,也不會發 酒瘋。  根據後來一起合作的I.N.A.所說:  「總之不是對人施暴,而是破壞物品。」  聽說,HIDE好像會在走路的時候突然開始破壞東西,完全沒有任何原因(笑)。  真不想跟他一起喝酒呢~  聽說在美國甚至還試著讓警察逮捕他。  根據X成員之一的TAIJI的自傳,當X的酒鬼三人組YOSHIKI、HIDE、TAIJI中的任何一人 開始大鬧時,其他成員都會過去制止,絕不會讓這三位同時開始搗蛋。 https://simacky.com/archives/hide/ 聊聊TAIJI的貝斯演奏和人生態度   今天要來聊聊X的前貝斯手TAIJI。 TAIJI加入及開除的原因   TAIJI是搖滾樂團「X」的創始成員之一,排在YOSHIKI和TOSHI之後,是第三位加入的 黃金陣容成員。   在獨立時期,X輪換過了超多次成員,傳說中「待過X的人有20多個」。   這主要是因為專業意識極強的YOSHIKI非常執著於租練團室苦練,而有些成員得靠打工 維持生計,無法配合他的練習,這是造成成員變更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這樣的情況下,YOSHIKI注意到了在另一支樂團「DEMENTIA」擔任貝斯手的TAIJI, 並邀請他加入X。   當時TAIJI說:   「啊?我為什麼要加入地位比較低的X?如果是你要加入我們這邊的話還差不多。而且 X的音樂聽起來像流行歌曲一樣,我不喜歡啦。」   他似乎當時是這麼想的,但在成為酒友後,他漸漸喜歡上了YOSHIKI和TOSHI的人格, 並因為超越音樂性的夥伴意識決定加入X。   然而,由於當時X的吉他手並不太出色,他提出了將該吉他手開除的條件。   這位吉他手和YOSHIKI是同鄉,一起從鄉下來東京的好友,YOSHIKI甚至願意為了讓 TAIJI加入,放棄這個朋友,可見當時對TAIJI的期望有多高。   然而,一段時間後,TAIJI卻突然表示「感覺不對勁」,毫不猶豫的離開了X。   雖然讓人意外的不是因為吵架而分開,   「我對你這個人還是挺喜歡的,但我跟你的音樂方向好像還是有所不同。」   好像是這樣分手的。   之後,TAIJI試圖組建其他樂團,但不怎麼順利,這時候在街上偶然遇到了YOSHIKI。   兩人久別重逢,一起喝了點酒(TOSHI也加入了)。   TAIJI在一次採訪中這樣回憶著這段時光。  「久違的又一起喝酒,突然感覺兩個人都好親切啊。音樂的事情突然都不重要了,只想 跟這兩個人一起待著。而且,我覺得跟YOSHIKI一起,好像能做些什麼事情似的。」   從那時起,TAIJI就住進了YOSHIKI的家,下定決心要和X一起成就偉業!他開始將X之 前流行風格的音樂一一改編成搖滾風格。   「不是能不能做到,而是沒有其他選擇。我完全下定了決心。」   聽說他們每天白天都在編曲,晚上則去酒吧尋找樂團成員,然後總是吵個不停......   是的,這兩個人是親密的朋友,也是戰友啊。   一般會這麼說:   「YOSHIKI和TAIJI在音樂風格上常常意見不合,TAIJI經常反對YOSHIKI的決定,最後 YOSHIKI開除了TAIJI。」   這種說法已經被廣泛接受了吧?   總覺得好像YOSHIKI是個絕對的掌權者,不論什麼事都要聽他的。   但我的看法完全不同。   音樂風格不一致和意見衝突,一開始就存在了,而且TAIJI一開始就希望跟YOSHIKI共 事才加入X。   其實,TAIJI在被開除之前,就已經因為與其他成員(像是HIDE等)和工作人員發生衝 突而引起關注,這件事甚至在兩人的自傳中都有提及。   HIDE說過:  「YOSHIKI,我真的沒法再跟TAIJI一起工作了!」   這樣的場面也出現在YOSHIKI的自傳中。   可能吧,主導的YOSHIKI或許一直在極限保護著TAIJI吧?   好像是在看守著這個經常惹麻煩的弟弟般,有這種感覺。   我覺得TAIJI就像是被YOSHIKI和TOSHI當成唯一可以深入交心的兄弟般存在。   所以,我認為YOSHIKI為了想辦法讓TAIJI留在X並且成功前進,他讓TAIJI做了某個『 誓言(承諾)』。   「聽著,這件事再也不要再發生了,知道嗎?」   然而,  「TAIJI違背了那個『承諾』,所以被開除了。別無選擇。不然樂團就要崩潰了…」,   YOSHIKI這麼說。   這個『承諾』是什麼?   在紀錄片《We are X》中,訪問者問起YOSHIKI,但他堅決拒絕回答。   YOSHIKI承擔著「開除反抗的TAIJI」的罵名,所以如果他把TAIJI犯的錯解釋清楚,他 自己的罵名應該會被洗清,但實際上YOSHIKI卻堅決不解釋。  所以我覺得YOSHIKI這麼做,是在捍衛TAIJI的名譽。 TAIJI的角色   現在提到X的作曲者,除了YOSHIKI之外,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HIDE(hide)的名字。   但是,在早期團名還叫做X的時期,人們說『在X中排第二的作曲者是TAIJI』。 X裡頭最頂尖的演奏技術  首先是無與倫比的演奏技術。  對於節奏不穩定的YOSHIKI,TAIJI會毫不客氣的提出批評,甚至讓YOSHIKI說:  「對我來說,節奏的老師就是TAIJI。」  這讓他聽起來更了不起。  而像〈Stab Me in the Back〉這樣的超高速吉他riff,當初PATA和HIDE還不太能夠彈 得順暢,是TAIJI教他們怎麼彈的。  TAIJI用古典吉他譜寫的〈Voiceless Screaming〉,HIDE曾經提到:「這麼難的曲子我 不會彈」。  HIDE本人就是這麼說的。  我們可以在YouTube等網站上找到很多『Blue Blood Tour』時的現場影片,TAIJI在貝 斯獨奏時展示了他擅長的高速點弦,而在〈Sadistic Desire〉中,他還能輕鬆駕馭 funky slap bass,這讓人不禁想,到底有什麼演奏是他不會的?他真是一位多才多藝的 音樂家。  技藝超群。 編曲家的TAIJI  就像TAIJI所說的,X在獨立時期的早期,即使是現場表演,也很明顯是流行歌曲的感 覺。   即使〈紅〉現在是嘗試了鞭擊金屬風格的編曲,但當時完全就是流行歌曲的感覺。   TAIJI將那首流行歌曲轉變成如此激烈的鞭擊金屬。   雖然YOSHIKI有著罕見的旋律創作才華,但在搖滾編曲方面,相對於吉他和貝斯,他感 覺有些弱。   我在聽解散後由成員缺席時創作的〈I.V.〉時也有同感。   像〈紅〉這樣的經典名曲,不僅是因為旋律動聽,還需要編曲扎實,才能算是真正的 經典。  X的標誌性特色,就是那種疾速的鞭擊金屬,以及像動漫音樂般的流行歌曲旋律,能夠 共存,這多虧了TAIJI出色的編曲能力。 作曲家的TAIJI  多才的TAIJI,在作曲方面也發揮了能力。   他跟HIDE一起創作了實驗性和前衛風格的樂曲〈GIVE ME THE PLEASURE〉、〈 XCLAMATION〉,這兩首都是純器樂的作品。  他也帶來一些與X完全不同風格的作品,像是洛杉磯華麗金屬風格的〈Desperate Angel 〉,還有大量使用古典吉他的作品〈Voiceless Screaming〉等,展現了他獨特的樂感。 音樂製作人的TAIJI   大概許多後來追隨的粉絲聽說了名聲不錯的《BLUE BLOOD》,然後驚訝於它的音質有 多糟糕。   即使是多年來熱愛X的我,對於這一點也無能為力。   首張專輯《Vanishing Vision》是因為製作成本很低,音質難以強求。但在成為主流 樂團後,聲音的品質還是沒有太大進步,這是無法接受的。   對此最為關心的人是TAIJI。   下一張專輯《Jealousy》的製作,TAIJI帶著使命感前往洛杉磯,貪婪吸收當地最新的 聲音。   YOSHIKI也曾說:  「TAIJI是X的聲音製作人。」  他對TAIJI的製作給予了超高評價,並且在TAIJI的製作下,《Jealousy》的音質得到了 劇烈的改善。  好的,這就是這次談論的TAIJI,他是X中的關鍵人物。  你可以在YouTube上找到很多他在X早期演出的精彩片段,盡情欣賞吧! https://simacky.com/archives/taiji/ 聊聊PATA的吉他演奏和人生態度  今天我們要聊聊X JAPAN的雙吉他手之一,也是HIDE的好友 ——  PATA。 PATA加入X的經過  PATA和YOSHIKI、TOSHI一樣,都是來自千葉縣(出生於千葉市)。  聽說PATA和YOSHIKI他們在高中時代曾經一起參加過千葉縣的音樂比賽,後來在東京重 逢。  最初,PATA在一個叫做「JUDY」的樂團裡擔任團長,有一次鼓手無法參加演出,他就找 了YOSHIKI幫忙(反過來,YOSHIKI有時候也會請PATA幫忙)。  當時的YOSHIKI正是以激烈的打鼓風格聞名。  PATA喜歡上了這種「狂野的YOSHIKI」的鼓點,於是不僅請他幫忙,還邀請他加入JUDY 。  不過,YOSHIKI卻拒絕了邀請,說「我已經有X了。不過,你可以來我們這邊。」  後來,一直以來作為支援樂手在X出入的PATA,正式加入之前,TOSHI、TAIJI和HIDE都 已經認識他了。  所以,YOSHIKI在HIDE加入後,決定將X改為雙吉他編制。  之前X一直只有一位吉他手。  這時候,在TAIJI的改編下,X那些具有流行音樂風格的歌曲已經被轉化為正統的金屬樂 ,所以才需要雙吉他來演奏。  經常性的協助工作,讓PATA幾乎已經成為X的一員,  「PATA,要不要來我們這兒?」  YOSHIKI這麼邀請。  正好當時JUDY也解散了,閒下來的PATA正在錄影帶店當店員,二話不說就加入了。 PATA的性格  PATA以極為溫和的個性而聞名,但不要因為他沉默寡言就覺得他是個軟弱的人,這一點 很重要(笑)。  這傢伙是堅定不移的、我行我素的人,他不會屈服於自己討厭的事情,也不會被一些不 明所以的事情左右。  他非常了解自己,不會去做與自己不相符的事情。  在某種意義上,也許可以說他的性格,就像是劈開的竹子那樣,堅定而果斷。  就是「不必勉強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的態度。  這跟喜歡嘗試各種實驗性事物的HIDE形成了鮮明對比,他也不會將自己的演奏擴展得亂 七八糟。  「我就是想做這個才彈吉他的。有意見嗎?」  就是這種感覺。  他絕對不會去搞一個人自彈自唱之類的東西,就是絕不會。  他對自己的肯定感相當強,性格堅定,和YOSHIKI一樣固執。YOSHIKI對PATA的評價是:  「他是和我最相似的人。」  在出道後,談起PATA時,YOSHIKI常說:  「PATA是我的喝酒好夥伴,」  YOSHIKI這麼說著,讓採訪者感到有些意外。  「雖然你們看起來似乎完全不同,但你們兩個在一起會聊些什麼?」  「唉~?就女生的事之類啊。這種事我還滿常找PATA商量的。」  YOSHIKI這樣的回答引來了爆笑。  這個故事超級好笑的吧(笑)?  其他成員甚至說過「PATA身體裡住了一個YOSHIKI」。  高中時幾乎沒怎麼去上學。  原因是「通勤很麻煩」(笑)。  知道這樣的故事,看到當年PATA出道時染成一頭鮮紅的長髮,就不會覺得奇怪了,對吧 ?  他是最安靜的省話一哥,但卻最顯眼。 PATA的吉他手身份  PATA在吉他風格上,也展現了他堅定不移的自我意識,他認為 ——  「用這個姿勢彈Les Paul吉他的樣子最好看。」  我感受到這種美學觀念。  在我看來,世界上拿著Les Paul最好看的兩個人,是Jimmy Page(Led Zeppelin)和 PATA。  因為對Les Paul有著絕對的美學追求,所以除了在某個短暫時間的巡迴演出中用過「 Explorer」,他從未背棄過Les Paul。  有著這種堅持的PATA,與試驗各種效果器、演繹各種音色的HIDE不同,他堅持著「Les Paul特有的音色」。  這一點在《Jealousy》專輯中尤其明顯,那個音色就像是在說:「這就是Les Paul的味 道!」  順帶一提,在美國《Jealousy》的錄音期間中,據津田先生的解說,PATA買了一把價值 兩百萬日圓的古董Les Paul。  這把吉他據說現在已經漲到數千萬日圓了!  這把吉他的威力特別在現場錄音中能感受到,尤其是在《破滅に向かって 1992.1.7 TOKYO DOME LIVE》這張專輯裡,你可以試著聽一下看看。 PATA與夥伴HIDE的關係  剛才說過,HIDE和PATA是完全相反的人。  但他們似乎有相似的音樂品味,所以他們經常討論吉他的事情。  通常,對雙吉他的樂團來說,哪一位吉他手來帶頭,總會是個爭議點,對吧?  如果像LUNA SEA那樣,一開始就有明確的角色分配:主奏吉他手是SUGIZO,節奏吉他手 是INORAN,可能會好一點(雖然即使有分工,也可能會發生衝突),  但是X的情況是兩個人都負責兩種角色。  不過,這兩位吉他手也不完全是這樣。  因為他們都了解彼此的優缺點,所以在創作方面,HIDE負責製造優美的旋律,而在重型 、快節奏的吉他riff和速度較快的曲目中,就由PATA負責。  大致上是這樣的,像〈Endless Rain〉這樣旋律優美的吉他獨奏是HIDE想出來的,而像 〈Orgasm〉、〈Stab Me in the Back〉這樣又辣又快的吉他獨奏就由PATA負責。  這方面,他們不是相互比拼吉他技術,而是像「這我弄不來,就拜託你了」,有種豁達 的感覺。  HIDE的話,  「我專注於表演,吉他的事就交給你了」  因為有這種態度,所以他們之間保持著良好的平衡吧。  在他們的理想中,是像KISS的Ace Frehley那樣。  這兩人的態度也完美體現在HIDE的個人活動中。  HIDE專注於擔任前端人物的表演和主唱,而吉他部分就交給PATA大力彈奏,這種角色分 工已經有所鞏固。  畢竟他們都是吉他手,喜歡的音樂也差不多,所以聊起天來也會很投機。  感覺上,他們的私下關係就像總是在一起的好友一樣。  不然的話,就算在X裡面也會感到不舒服,更何況是在私下,還是會一直在一起。  他們兩個在喜歡的酒方面,PATA似乎是HIDE的老師。  在〈D.O.D〉這首個人作品中有這樣的歌詞: 日本酒、波旁威士忌、啤酒還有苦艾酒 燒酒、酌酒、龍舌蘭 儘管拿來吧 拿酒來!  雖然唱得好像很了不起,但其實HIDE原本只會喝啤酒,教他喝各種酒的是PATA。HIDE喝 酒時會很吵鬧,有點像大學生聚會的氣氛(YOSHIKI也是這樣),而PATA則很沉穩地按自 己的步調,一口接一口的喝,似乎不會停,也不動聲色(HEATH好像也是這樣)。  我說,真正的酒鬼是這樣慢慢喝的(笑)。  另外,根據HIDE的副手I.N.A.(稻田和彥)所說,HIDE喝醉酒的情況相當驚人,而且發 生過許多事件,但根據HEATH所言…  「聽說當時誰都無法制止的HIDE,被PATA大聲喝斥一下,他就會冷靜下來,」  看來,對HIDE來說,PATA絕對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存在。  PATA其實相當犀利啊。  順帶一提,在NISSIN POWER STATION演出的第三天『變なX』中,MC中的TAIJI表現得有 點散漫,PATA臉上帶著惱怒的表情喝斥了他。還有,當他們演奏〈Voiceless Screaming 〉時,如果PATA彈錯了,觀眾席會「哇」的熱烈歡呼,  「閉嘴!」  他會假裝喝斥觀眾(笑)。  雖然看似沉穩的PATA大叔,但深入了解他的話,人格魅力簡直是無法忽視的。  X的早期表演已經有不少在YouTube上了,你可以去找找看。 https://simacky.com/archives/pata/ 聊聊TOSHI的歌唱才能、回顧洗腦騷動,以及他的生活點滴 TOSHI是個丑生的角色?還是大人物?  X在早期是以強硬的形象示人。  而且他在舞台上對觀眾的激烈煽動相當厲害,熱情的粉絲們就是在他的 ——  「脫光啦,噢耶!」  然後脫掉衣服、丟出去。  這不僅限於男性,女性也不例外。  在X的舞台上,女觀眾把胸罩扔上舞台已經成為了慣例(笑)。  就算是在東京巨蛋這樣的大型場地,也能將現場凝聚成一個像是Live House的氛圍, TOSHI有這種令人驚嘆的主持功力。  無論是怎樣的舞台,TOSHI都無所畏懼,用那銳利的目光,像是直接對每個觀眾喊叫一 樣。  在《MUSIC STATION SUPER LIVE》上,所有的表演藝人都被X... 不,都被TOSHI一個 人給吞噬了。  他的存在感太強了,彷彿那裡是他自己的專場演出,完全就是超大物啊。  很難想像在舞台上這麼具有壓倒性魄力的TOSHI,但他私下的個性卻是「超普通」的,  真的看不出來啊。  這個嘛,現在他以甜點愛好者的形象示人,完全遮蓋了那種極端樣貌,所以很多人應該 是「嗯,是哦?」的感覺吧(笑)。  那個形象跟現在電視上的TOSHI完全連接不起來,對吧。  下了舞台的TOSHI就是如此普通。  這讓人不禁想問,為什麼這個正常人會在瘋子般的樂團裡當主唱呢?  他不只普通,還有很多搞笑的「出糗」故事,從TOSHI的日常趣事中可以看出,他有點 丑生的形象。  一點也不酷帥。  在TAIJI的自傳中,  「掉進了電車和月台之間的縫隙,害電車不能啟動,當時TOSHI一頭金髮像麥穗一樣, 就像閃閃發光的『玉米鬚』一樣被風吹得鼓起來,這個場景讓人捧腹大笑。」  就是這樣。  YOSHIKI的自傳裡也有描寫這件事。  當時,YOSHIKI已經選擇去念音樂大學,放棄了以搖滾樂團維生的道路,而TOSHI卻邀請 他一起成為專業樂手。  YOSHIKI的自傳裡寫著 ——  「我想去東京繼續唱搖滾。佳樹,你不一起來嗎?只要我們一起,只要是X,一定會成 功的!」  聽到TOSHI這番堅定的話,讓YOSHIKI意識到他沒有認真面對人生,也沒有認真面對死亡 ,妥協著對夢想的追求,而內心卻湧現出熊熊火焰般的熱情...  就在YOSHIKI內心熱血澎湃的同時,TOSHI卻一邊不停把花生巧克力送進嘴裡,吃的津津 有味。  天哪,認真一點吧,哈哈。  拜託,這可以算是YOSHIKI人生中一個重大轉折的終極名場面了吧?  差不多可以說,從此之後改變了日本搖滾樂壇的一個歷史性時刻吧?  別再吃巧克力了啦,你這個剃過平頭的TOSHI。  根據TAIJI所說,「TOSHI到底是個傻大粗還是一個超大物?到最後都弄不清楚。」  TAIJI的說法就是這樣。 唱歌方面的能力  雖然他那麼天然呆,但作為一名歌手的才華  「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才」、「奇蹟般的美聲」  人們給了TOSHI如此崇高的美譽。  唱腔厚實、絲滑延展,驚人的超高音域。  SUGIZO說:「TOSHI先生是個天才,所以不需要彩排。為了保護喉嚨,他在彩排時不唱 歌。」  沒錯,確實在約1994年東京巨蛋演唱會的彩排影像中,他只發出了講悄悄話般的聲音。  「不過,他的聲音太大了,一旦他用了全力,混音器的指針都會瘋狂擺動。我加入X後 的第一次現場表演上,正好在〈Silent Jealousy〉的吉他獨奏要開始時,TOSHI突然大聲 喊『吉他手SUGIZO!!!』,他的聲音震耳欲聾,我耳朵嗡嗡作響,其他聲音一點也聽不 到(笑)!」  實在是太誇張了(笑)。  噢,不止是主唱幹的非常厲害,他在台上當主持人的表現也相當驚人。  〈Orgasm〉的時候,他就喊的那麼大聲 ——  「從肚子裡發出聲音啊,欸耶!!!! 欸耶!!!! 欸耶!!!! 欸耶!!!! 欸耶!!!! 欸耶!!!! 」  就這樣持續大約15分鐘喔?  他居然可以持續唱那麼高音域的歌,真是有點可怕。  順帶一提,HIDE以前曾經在廣播還是節目上,分享了他第一次看X演出的故事。  「他們看起來超兇,還叫罵:『喂,你們這些傢伙!』,但是天花板上掛著Q太郎玩偶 ,他就說:『喂,你們別這樣對Q太郎啊!』哈哈哈。觀眾們還互相問:『這傢伙到底是 誰啊?在MC裡放這種梗!』,總之,TOSHI真的讓人印象深刻。以前從來沒見過那樣的人 。」  當時的Live House演出場合上,一般樂團通常都是用強悍硬派的表情挑釁觀眾、煽動氣 氛,這是家常便飯了,但X在那裡加入了奇怪的可愛和幽默,這真的是個耳目一新的事情 啊。  他們完全不管「這樣子才是搖滾」的固定觀念,自由的發想,什麼都行。  不只是YOSHIKI,其實TOSHI也是這樣的人。 『洗腦騷動』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如果你最近才認識X,沒讀過TOSHI的自傳《洗腦》的話,可能不瞭解情況,所以我在這 裡簡單概述一下當時的事態。  首先,故事的開端是隨著X成功走紅,大筆大筆的金錢湧進,TOSHI的母親和哥哥們做了 一些斂財的事,讓TOSHI不得不疲於應對他們惹出的麻煩,備受折磨。  就在那個時候,他愛上了一位與他共同演出音樂劇的歌手守谷香,然後結婚了。  TOSHI在永無止境的X錄音中,一直受到YOSHIKI的強人所難,失去了唱歌的自信、做樂 團的自信,家庭問題也讓他筋疲力盡,孤獨又疲憊的他開始極度依賴守谷香這位"妻子" 。  然後有一天,妻子向他介紹了一個可以提供「療癒」的自我啟發研討會,並一起成為了 會員。  這個自我啟發研討會,實際上是一個偽裝成研討會的宗教團體,名為「Home of Heart 」。  MASAYA這位代表人物創作了名為〈癒癒之歌〉的歌曲,並販賣CD,還舉辦了音樂會。  TOSHI對MASAYA的想法和音樂感到共鳴,開始深陷於這個研討會之中。  然後,事情就往悲劇的方向發展了,這個所謂的研討會,實際上是洗腦的一步步過程。  就是從自我否定開始,為了讓會員得到救贖,就得上貢金錢,典型的邪教手法啊。  就以『拋開自我』的課程名義,扭曲價值觀、植入教條、強迫誓約、頻繁進行的暴力行 為,然後逐漸升級力道,最終強硬灌輸『背離教義就會下地獄』的觀念,完全被控制住了 。  TOSHI的家人注意到他情況不對,試圖勸說他回頭,但TOSHI沒有聽進去。  就在這個時候,『洗腦騷動』這個詞成了綜合新聞節目的熱門話題。  一開始,媒體把這個事件當成TOSHI家族內部的騷動來報導。  HIDE過世後的1998年是這個事件的高峰期,對吧?  不過,漸漸的,開始有受害者組成的團體開始提出「『Home of Heart』是可疑的組織 」的訴求,電視也開始報導「Home of Heart」。  因此,為了主張他們的正當性,「Home of Heart」將TOSHI送上電視當作他們的代言人 ,有時還包括MASAYA和他的妻子。  全部都在YouTube上,你可以去搜尋看看。  電視媒體過了一段時間後就不再報導了,所以我和許多其他粉絲以為 ——  『洗腦騷動是暫時的,已經結束了。』  當年的印象大概就是『洗腦騷動暫時告一段落』,但實際上一點問題都沒解決,接著 TOSHI被迫一直在全國各地四處跑。  那時候,我看到貼在當地酒吧的演唱會傳單時嚇了一跳。  『這麼小巷子的小酒吧,TOSHI會跑來唱歌?這真的是TOSHI嗎?』  他那時候的樣子看起來真是面目全非。  就是這樣。  當時的TOSHI把所有的財產都上貢了,身無分文,每天只有1000日圓的生活費,過著極 度貧窮困頓的生活,一邊在全國巡迴演出,在街頭酒吧唱歌,一邊到唱片行推銷MASAYA的 CD...  回到總部就被咒罵、被暴力支配... 打頭、呼巴掌、踹背......  ..........  ..........  TOSHI醒悟的契機是接到MASAYA指示要重組X。  雖然接受了徹底否定X的洗腦教育以破壞自我價值觀,甚至不斷被告知「X是邪惡的象徵 !」  可是現在,  「去找YOSHIKI談重組,把合約金拿回來。」  被指示的TOSHI,  「就是為了錢啊…」  過了十幾年,他第一次開始懷疑「Home of Heart」。  然後在洛杉磯與已有十幾年沒見的YOSHIKI,再次相遇。  雖然他們談起了以前的回憶,  但是YOSHIKI看出來了,他後來透露:  「TOSHI當時還沒完全清醒。」  不過,YOSHIKI接受了重組X的提議,  「我想一起開始樂團活動,然後在體育場或東京巨蛋演出的過程中,他可能會有一天清 醒過來。」  大家在WOWOW上看到的那場X復活演唱會,當時的TOSHI仍然受到「Home of Heart」的控 制,不斷接到妻子打來痛罵的電話,甚至在演出前的事務所裡被施暴。  他用化妝品遮掉了臉上的瘀傷,而且在演出期間也受到監視,因此在MC時言辭非常謹慎 。  隨著X的活動開始,TOSHI開始質疑組織,逐漸恢復理智。  慢慢的,他開始想著「逃亡」。  被威脅要賣給黑道,老是有人監視著,甚至要求按時通報,連電話都是。  有一次,TOSHI在錄音室趁著監視放鬆的時候,「逃亡」失敗,被組織的幹部們綁到山 上。  TOSHI被MASAYA等人圍毆。挨打成傷的他,一個月後因為在公開場合上劇痛,被送進了 醫院。  送TOSHI到醫院的是一位他早就認識的有錢公司老闆,幫助TOSHI逃亡,將他藏匿到安全 地點,在那裡他終於又找回了久違的人情味,徹底清醒,成功逃離洗腦煉獄。  從這裡開始,他聘請了律師,向洗腦他的「Home of Heart」提起了控告。  TOSHI在被洗腦時作為代言人與受害者會談時,曾多次發表否定受害者的言論,因此他 一直對受害者充滿了罪惡感。  然後他與受害者協會和解,與他們合作。  在與受害者協會的會議上,他和「Home of Heart」的前員工聊天,得知了令人震驚的 真相:  「我也是被TOSHI的太太邀請加入的。」  聽著當時的情況說明,TOSHI恍然大悟 ——  「這種情況和我那時候太像了?難道?」  接著,另一位前員工透露了更多事實:  「當時我被指示打電話給TOSHI先生,而就在我身旁,MASAYA先生和您的太太正在進行 『某種行為』」。  也就是說,守谷香原本就是MASAYA的女人,而結婚只是為了把TOSHI拖進組織。  所有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  這些都寫在自傳裡,感覺就像是一部懸疑電影,對吧?  可信度已經這麼高了,但你還是難以置信吧?這全都是事實哦,毫無虛構!  坦白說,那本自傳讀起來會讓人情緒低落,建議還是不要碰比較好,那種遭遇實在是太 黑暗了。  我當時滿腦子都是「嗡嗡嗡」的感覺,持續了一兩個星期。  於此,由於受到「Home of Heart」的影響,TOSHI的名下被他們拿去付了各種款項,導 致他背負著10億日圓的債務,因此他舉行了宣佈破產及離婚的記者會。  看到現在TOSHI充滿活力的樣子,我真的很高興他得以逃脫。  X的活動自2018年停擺以來,一直處於停滯狀態,但說實話,現在已經不重要了。  只要他們能夠活潑健康就好了。  OK,這次我們講了一下TOSHI的故事。  前面充滿了輕鬆的笑話,然後突然急轉直下到殘酷的故事。  真是讓人吃驚啊(笑)。  可那就是TOSHI啊。  TOSHI走過的人生,就像坐在雲霄飛車上一樣起伏不定。  X的成員們活得就像一齣戲劇... https://simacky.com/archives/toshi/ 聊聊HEATH ~ 比誰都深愛X的男人~  為了紀念2023年10月29日去世的X JAPAN貝斯手HEATH,我想聊聊他這個人。 堅定不移的男子  1992年1月,在日本樂壇首次的東京巨蛋連續三天舉辦『破滅に向かって』演唱會之後 ,原成員TAIJI離開了樂團(實際上是被開除)。TAIJI自早期活動以來一直支持X這個樂 團的作曲、編曲和聲音製作。  對當時的X迷來說,這是一個重大事件。可以想像,在取得《Jealousy》的百萬銷量、 紅白出場、東京巨蛋連續三夜演唱會..等等各種巨大的成就之後,TAIJI離開樂團的消息 對他們來說,就像是從山頂一下子跌進深谷一樣。  然而,無法收錄在《Jealousy》專輯中的大作〈Art of Life〉,錄製工作也沒有因此 而停下。  X必須馬上找到替代TAIJI的貝斯手,他們不僅向音樂界,甚至還向一般大眾公開徵求人 選。  雖然面試了很多不同的音樂家,但很難找到合適的人選,所以他們同時又進行了公開徵 求,成員們也積極的接觸相關人士。  當時,HIDE主動找了HEATH。  事實上,HIDE和HEATH在X的『Rose & Blood Tour』後的一次慶功宴上相遇,初見面不 久他們就在酒桌上認識了,  「來東京吧。」  HEATH聽了這個建議,背著一包衣服就去了東京,他對東京一無所知,只能依靠HIDE。  這是在1990年。  HIDE說:「咦?真的來了嗎?」  雖然是自己叫來的,還是感到驚訝(笑)。  然後,HIDE馬上聯絡了YOSHIKI,YOSHIKI喊來了GEORGE,四個人一起喝酒。  接著,就像往常一樣,喝醉酒的YOSHIKI和GEORGE開始扭打,讓HEATH很意外。  就算是一個能在東京巨蛋三天連續爆滿的樂團團長,也別在居酒屋裡動手啊(笑)。  好多年之後,HEATH在做客『YOSHIKI CHANNEL』的《YOSHIKI生日特輯》時,就講了這 個故事。  就這樣,HEATH和X的成員交了朋友。後來,HEATH透過HIDE的介紹,加入了HIDE同學 KIYOSHI(後來擔任Spread Beaver的吉他手)的樂團Media Youth,開始在那裡活躍。  順帶一提,Media Youth曾經在Extasy Records旗下發行過專輯。  所以,雖然他知道X少了一位貝斯手,但他從來沒有想過要加入。  「無論要不要加入,先來Jam一下吧」  這是HIDE的邀約,於是HEATH與X的其他成員一起Jam session。  HEATH毫不害怕,表現得非常自然,雖然他可能還在宿醉,但貝斯彈得卻堪稱完美。  咦,要跟X合奏,前一晚還大喝特喝?  他到底在想什麼啊。  反而,HIDE和PATA卻擔心著「怕被發現沒彈好」,看起來相當焦慮(笑)。  HEATH完全不為所動的自然態度,讓X的成員非常喜歡,HEATH也感受到與成員之間有種 默契,於是在1992年5月決定正式加入了。  多麼灰姑娘的故事啊(雖然是男生)。  但是,我們不能一直沉浸在喜悅中。  加入當時正處於巔峰的X,代表什麼?  一開始就要坐雲霄飛車了。  一加入就馬不停蹄去美國錄製30分鐘的大作〈Art of Life〉。  TAIJI之前錄的所有貝斯軌都得重新再錄。  1992年8月,在美國洛克菲勒中心召開記者招待會,被美國各地的媒體記者圍住。  宣布海外出道和新成員(HEATH)的消息。  簽第一份主流唱片合約竟然是和美國的大西洋唱片……  同年10月,在『Extasy Summit 1992』中首次向X的粉絲們公開露面(日本武道館)。  1992年12月,第一次上電視就是在《NHK紅白歌唱大賽》(表演〈紅〉)。  1993年12月,又去上現在已經成為傳奇的《Music Station Super Live》(表演〈X〉 )。  1993年12月30和31日,第一次的專場演唱會就是在東京巨蛋,而且一連兩天。  初次錄音就是30分鐘的大作,初次上電視就是在紅白,初次演唱會就在東京巨蛋!  而且就像往常的X演唱會一樣,排練都草率到幾乎直接就現場表演,還突然被要求表演 貝斯獨奏?  如果換作是你,你扛得住這一切嗎?  就在前不久,還在小小的Live House默默耕耘的人,突然之間,就被交代要在東京巨蛋 負責個人Solo環節... 這壓力...  50個觀眾突然變成50,000個觀眾!?  前任的TAIJI是日本頂尖天才貝斯手,也是個非常有魅力的成員,所以相較之下壓力可 想而知,而且我想TAIJI的粉絲也會發出一些不友善的聲音吧。  「絕對不能接受TAIJI以外的貝斯手!」  之類的。  從X轉到LOUDNESS的TAIJI,也受到了老派LOUDNESS粉絲相當無情的抨擊(說TAIJI是偶 像派的),還有現今替亡去的HIDE擔任吉他手的SUGIZO,也受到了很多指責。  但那時候的HEATH,卻一點也不動搖,一邊悠閒自在的走在舞台花道上,一邊彈著貝斯 ,根本看不出他是剛加入的新人,一副泰然自若的樣子。  他從不抱怨,也不特意吹噓自己的成就,因此被人輕視,但我真心認為他已經創造了無 人能及的偉業。  可以想像,這背後必定是付出了鮮血般的努力。  之後,他於1996年發行的X最後一張專輯《DAHLIA》中,留下了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的作曲。  〈Wriggle〉,對吧。  HIDE一直在推動的工業風格,被HEATH貪婪的吸收,這種尖端聲音可以從〈迷宮のラヴ ァーズ〉中看出HEATH的明顯成長。  你可以透過這首歌,感受到HEATH非凡的作曲才華,不只是貝斯手,還有作曲家。  如果你還沒聽過這首歌,一定要試試看喔!  這是《DAHLIA》裡最酷的一首歌。 HEATH,一位沉默的酒豪  X的成員有太多關於酒的趣事,而HEATH加入X顯然是命中註定的。  事實上,HEATH是一個相當能喝的人。  跟YOSHIKI和HIDE不一樣,他沒有什麼傳奇的故事,像打架或破壞之類的,但他在喝酒 方面,可能算是成員裡最強的。  就像之前GEORGE在『YOSHIKI CHANNEL』裡說的,  「總是一副不變的表情,靜靜的一直喝下去」。  據說在歐洲巡迴演出時,就算其他成員都喝醉了,HEATH還能一個人繼續喝,這在巴士 上形成了一個傳奇。  在不想輸給任何人的YOSHIKI(尤其是在喝酒方面)面前,HEATH竟然說:「我喝得比 YOSHIKI先生多」,這讓GEORGE有點嚇了一跳。  這個嘛... 凡是知道那些昔日傳說的人,只要聽到「YOSHIKI生氣了!」一定會嚇得直 發抖。  有可能會變成「你這傢伙!怎樣!」然後就變成一場暴亂了(笑)。 這男人對音樂的愛,純粹到無人能敵  只要觀察X的活動,就可以清楚看到HEATH的人格:  「全身心的投入音樂」,  這就是他的全部。  加入X,就是突然變成日本的頂尖巨星。  以前可能還在打工才能餬口的樂團成員,一下子就賺到了從未有過的巨額財富。  只要能稱自己是X的成員,不認識的人也會讚不絕口,  「哇~!太厲害了!」  就會這樣了吧?  一般人可能會有點嫉妒吧。  比方說,假設一個月收入只有10萬日圓的窮樂團成員,突然變成月入100萬日圓。  收入增加了10倍,意味著物價看起來只有原本的十分之一。  要是你以前在居酒屋花10,000日圓喝酒,現在只需花1,000日圓,那麼你當然會天天去 吧?  如果一輛價值1,000萬日圓的BMW現在只需要100萬日圓,那你當然會買了吧?  對金錢的感覺完全就亂了,有些人會去包二奶,有些人會沉迷賭博,甚至染指酒精、毒 品,這在音樂界很常見。  就像TOSHI的情況一樣,家人被金錢沖昏頭,開始做出一些奇怪的事情,甚至不斷引起 麻煩,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再說了,這個時候的HEATH才24、25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吧?  但是,HEATH並沒有做這些事情。  他甚至連個人活動都沒有大張旗鼓的進行。  X在日本完全停止活動的期間,所有粉絲對X的渴望應該是達到高峰了吧?  當時,只要是成員們出品的,都能賣座。  TOSHI和hide出單曲進Oricon前十名,是理所當然的。  事實上,HEATH的首張個人單曲〈迷宮のラヴァーズ〉一推出就登上了Oricon榜首,更 成為了高收視率動畫《名偵探柯南》的主題曲。  就在當時,X JAPAN的人氣可謂是如日中天。  但即使如此,他也沒有因此得意忘形。  沒有任何打架、女人、酒精等醜聞,也不會放棄主業X去專注於個人活動。  坦白說,像我這樣欲望強烈的人,處於同樣的情況肯定會搞砸。  不,我認為如果是男人,誰都可能搞砸。  能夠不搞砸,因為HEATH是個極端的音樂狂。  對吧?這不就是原因嗎?  我覺得是因為HEATH非常渴望在X中創作音樂,參與樂團的樂趣,他就像新晉樂團的成員 一樣,對純粹的音樂活動充滿了渴望。  就連在2007年復活後的X活動中,他始終保持著純粹的X樂團成員身分。  他幾乎沒有參與任何副業,只是在家裡和自己的工作室練習,維持著最佳狀態,等待X 隨時都可能動起來的時候。  2020年『YOSHIKI CHANNEL』上為HEATH慶祝生日的時候,YOSHIKI問道:  「HEATH,生日的願望是什麼?」  他立刻回答說:  「我想開演唱會。」  YOSHIKI苦笑著,好像被戳到痛處一樣。  YOSHIKI問PATA:「有什麼方法可以振作你的精神?」  PATA回答:「我軍(讀賣巨人隊)要是贏了冠軍就行啦」,  而HEATH回答說:「一直以來都靠音樂支撐,所以就一直聽音樂啊」。  就這樣啊?  他們兩個對HEATH的認真有點汗顏。  真的,從加入到最後,他一點都沒有改變。  他是多純粹的人啊。  大概是因為他比誰都更愛音樂,更喜歡X的成員,更享受與他們一起創造音樂,也更愛 他那些支持他們的粉絲們。  從一開始到最後,他都比任何人都更堅決的要以X貝斯手的身份繼續活動下去。  偉大的貝斯手HEATH,也是最愛X的男人HEATH...  你走得太早了。  HEATH 1968.1.22~ 2023.10.29,享年55歲。  願你安息。 https://simacky.com/archives/heath/ 聊聊SUGIZO的自傳~波瀾壯闊的人生故事,讓人驚歎不已~  這次我們要來聊聊LUNA SEA兼X的吉他手SUGIZO,  他於2011年出版了一本書。  《熱愛音樂的男人~波瀾的半生》  我們來聊聊這個吧~ 書的結構是怎樣的?  這本書是由SUGIZO親自創作的。  雖然他本人說這不是『自傳』,因為覺得自己還不夠格出自傳,只是私人軼事。  但嘿,說實在的,完全可以當自傳看啦(笑)。  如果這不算自傳,那什麼才算自傳?  從幼時的家庭環境,到與音樂的相遇,再到LUNA SEA的組成、解散、再組合,以及參與 X和 JUNO REACTOR等活動,甚至談到了戀愛觀和女兒的事情,他把一切都說得很透徹。  雖然上次在這個部落格介紹了PATA的自傳,但即使同樣是吉他手,  這本書卻幾乎沒有提到吉他或音樂設備的話題。  對於像我這樣很好奇SUGIZO這個人、對瞭解他有興趣的人來說,可能會感到滿足。但對 於期待了解吉他手SUGIZO的技術面和音樂知識的人來說,可能會感到失望。  這本書著重於個人方面。  當然,許多人拿到這本書後,最想看的部分大概是 ——  「LUNA SEA解散(終幕)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加入X的過程是怎樣的?」  這些內容在書中都有提到,請放心。  不過對於LUNA SEA終幕的理由,我覺得書中寫得相當抽象,模糊不清。  「什麼啊?只是輕描淡寫嗎?」  或許有人會這麼想,但我倒是想要稱讚這點。這才是LUNA SEA成員的『品格』啊。  就像外國的搖滾樂團一樣,他們在音樂雜誌的訪談中抨擊其他成員,太常見了對吧?  「欸?明明一直說人家壞話,現在又重組?感覺完全是為了錢嘛…」  這樣的樂團多得是,隨時可以用來當做腳踏墊。  LUNA SEA自從分道揚鑣之後都沒有這樣的情況,這本書也體現了他們的紳士風度。  最近在YouTube看慣了廉價的爆料型影片,所以他們這樣的高貴人格讓我覺得更新鮮( 笑)。  正因為成員彼此都是紳士,並且互相尊重,所以才會如此。  我想應該到結束的時候,彼此可能真的是相當討厭對方,甚至不想再見到對方的吧?  有些部分完全不同意對方,也有互相傷害的部分。  不過,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重新冷靜的回顧一番,這樣想的話,或許是真實的吧~?  這種事情啊,可能要過一段時間才能客觀看待,不然會被當初結束時的情緒影響啦。  非常感謝以男性SOLO歌手身份創下銷售記錄的RYUICHI,還是回到LUNA SEA,這一點我 是很加分的。  至於加入X,我有點出乎意料呢。  不是加入本身讓人意外,而是就算像SUGIZO這樣的音樂家,也很猶豫不決的感覺。  就是因為hide留下的位置很沉重,而且可能會受到X粉絲的抨擊。  就我而言,LUNA SEA的成員加入X讓我感到有些不適應(笑),但如果是SUGIZO的話, 完全沒問題。而且我一直認為除了SUGIZO以外,誰都不可能站在那個位置上接替hide,所 以事實上,有人抨擊反而讓我感到意外。  嗯... 就是...  「欸欸欸欸欸,喔,那,如果除了SUGIZO以外還有適任者的話,我倒想聽聽看是誰啊? !」  就是這種感覺啦。  然後,從SUGIZO的角度來談論hide和YOSHIKI,真的很有趣。  關於hide嘛 ——  「我們的思維方式和品味完全相反。」  他在某次採訪中這麼回答,但看來在音樂之外,他們是關係很好的朋友。  另一方面,我驚訝的是,YOSHIKI的思維方式,深深影響了SUGIZO。  不只是因為對音樂的看法比較接近,而且YOSHIKI有更深層次的思考,對他有很強烈的 影響,而這似乎也成為了LUNA SEA重聚的原動力。  當時我就想著,  「哇~,為什麼偏偏在LUNA SEA似乎要再重組的時候,SUGIZO被挖走呢~」  但如果不是YOSHIKI的建議,也許當時一直對LUNA SEA持否定態度的SUGIZO,也不會變 得對LUNA SEA的重組持肯定態度。  關於這個嘛,如果追溯到起源,是YOSHIKI和GACKT誘惑了SUGIZO加入S.K.I.N.,然後才 演變成了後來對X的支援,再到正式加入。所以,那個宏大的『廢案企劃』似乎也有一定 的成果呢(笑)。  因為SUGIZO參與了GACKT的舞台音樂,也間接促成了LUNA SEA的重組啦。  我個人希望他講更多關於LUNA SEA成員之間的故事。  有一段情節是關於SUGIZO高中父母離婚時,曾經和INORAN一起住,向他尋求建議的故事 。但我希望他能講更多關於獨立時期的事,成員之間羈絆的故事。  戀愛觀啦,這些都不錯,但我更想知道其他的事情。  對於已經超過40歲的SUGIZO大師,他的戀愛觀如何,大家有需要知道那麼多嗎?這有點 微妙啊。  到底是誰慫恿SUGIZO老師的?  什麼?  是採訪者山本弘子嗎?  妳是兇手嗎?  內容混亂不堪啊…  首先,拿起這本書的讀者看完這一章可能會先把書合起來。  他說的東西來回搖擺,最後 ——  「呃,讓我談這麼多關於戀愛的話題,真是很有難度啊(笑)。」  喔喔,啊都已經寫了好長一段文字了。  如果你早點說不要講戀愛的事,  不就可以換個話題了?  誰都沒有叫你講戀愛觀啊。  就像...  就像沒人叫你評論『天下一品』的拉麵一樣,  真的沒有人叫你... https://youtu.be/y7AQK4_XUBc
 「喂,日本到底有誰會迫不及待等著看SUGIZO吃拉麵的畫面?」  我的意思就是這樣。  第一次在YouTube看到這個影片時,我真的傻眼了。  「?老師?你怎麼了??」  你知道嗎,平常那麼武裝的SUGIZO老師,竟然會做出這種不像他的事情,真是太人性化 了。  或許這就是『現在的』SUGIZO的魅力吧。  因為儘管他一直說「沒有人叫我拍吃麵」之類的,但那個影片的播放次數卻高達 ——  一百多萬次。  欸?原來是知名的YouTuber嗎?失敬失敬,  SUGIZO老師真是厲害啊... 從地獄中復活  嗯,SUGIZO老師之所以開始展現這種人情味,是因為他經歷了人生的低谷,變得更加堅 強,或者說是更深刻理解了生命的本質?  其實這本書最令人震驚的,並不是LUNA SEA解散的故事,也不是加入X的秘辛。  而是2003年SUGIZO所屬的唱片公司因財務困難而破產。  當時的專輯製作也被迫中止。  然後,SUGIZO信任的工作人員欠下了巨額債務,而SUGIZO因為是連帶保證人,結果 SUGIZO突然發現自己負債累累。  像搖滾樂手陷入債務困境之類的事,在上世紀70年代那種瘋狂時期經常聽說。  但沒想到,到了21世紀還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這真的會讓你無法再相信任何人。  那個大明星LUNA SEA的SUGIZO為了償還債務,賣掉了自己的財產,連車子都沒有,只能 搭公車和火車過日子。  你能相信他過著那種艱苦生活嗎?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吃頓飯也有問題?  那不就跟TAIJI和TOSHI一樣,為什麼跟X有關的人生總是如此戲劇化呢?  在那段時間裡,SUGIZO的個人活動和專案也很難取得商業上的成功,陷入了絕境。  以我學生時代的記憶來看,當時組成的音樂組合「The FLARE」也在專訪中提到,因為 銷量不佳,慘遭解約。  「欸?那個自尊心很強的SUGIZO,居然在公開採訪中承認這件事?感覺也太悲壯了…」  我現在還記得,我當時是多麼驚訝,但讀了這本書後,事情終於說得通了。  那個時候SUGIZO肯定相當痛苦吧。  過去被視為『LUNA SEA輝煌時代』的時期,對他來說卻是『人生的失敗』,他對自己的 音樂評價也不滿意,這看來是他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  精神上似乎相當抑鬱,接受了大量的心理治療和諮詢,或許這段經歷影響了SUGIZO,所 以重組後對於能量場所和能量石開始感興趣?  感覺像是有些靈性的人了呢。  人生開始見到一些光明的跡象是在2007年。  就是之前提到的那個加入S.K.I.N.的事件。  當時被主流舞台完全遺忘的SUGIZO,過了好久,終於再次現身在舞台的中央。  從那時開始,有LUNA SEA的「一夜限定復活演唱會」、參加世界知名樂團「JUNO REACTOR」的世界巡迴演出、加入X,以及LUNA SEA的完全復活,是吧。  除了擔任日本兩大視覺系樂團的吉他手,也是JUNO REACTOR的成員,同時在進行個人活 動,然後又加入了THE LAST ROCKSTARS,還跟電影配樂到動畫音樂都有合作,堪稱是『全 日本最忙的搖滾音樂家』(笑)。  人生曲線上下的幅度也太大了啊!  在盟友真矢經營的拉麵店「天雷軒」裡,SUGIZO幸福的吃著拉麵,露出佛陀般的表情, 也許是因為他經歷過了人生的谷底和頂峰。  對了,老師,你...  對於無麩質之類的事情,你已經不太在意了吧? https://youtu.be/xiP-SKl8gTw
https://simacky.com/archives/sugizo/ 聊聊YOSHIKI「龐克精神」的偉大,破天荒的生活方式  今天要聊聊X的領導者,也是Extasy軍團的首領,視覺系社區的領袖,罕見的革命者, 百年難得一見的作曲家,沒錯!  YOSHIKI  對啦。  我們要好好聊聊他那破天荒的生活方式和龐克精神喔!  現在可能不太出名,但他當年的傳奇故事多到數不完啊!  《HEY!HEY!HEY! MUSIC CHAMP》裡講過的那個「咖哩太辣事件」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飯店房間太小,就把房間裡的床和電視機扔出三樓的窗戶。」  「喝得爛醉去上廣播節目《All Night Nippon》,發酒瘋,甚至拿打火機噴火,差點燒 了電台。」  「在獨立音樂時期搗毀的居酒屋數不勝數,有時候賠償金額甚至達到了數百萬日圓。」  還有其他的事情啦,不勝枚舉。  近年在YouTube上,由GACKT、LUNA SEA成員等親近的音樂人親口講述了很多事實,與上 面這些傳說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看來 —— 過去的傳說果然是真的  看來現在一般人也開始有點相信了(笑)。  當然啦。  那些現在才知道YOSHIKI的世代,在各種娛樂節目上都看著他表現得非常優雅的人們, 大概很難想像他以前是那麼可怕的瘋子吧。  嘿嘿,《All Night Nippon》的那些事情在YouTube上也有,而其他的種種傳說,去看 看X成員的訪談就知道了。  不過,這些傳奇故事僅僅是展示了他暴力的一面,並未展現他本質的龐克精神。  他的龐克精神不只是表面的,裡面還藏著更多我們可以學習的東西。  那麼,我們這位X的傳奇統帥,到底哪裡是龐克呢?  我來給你講解一下。 其實,什麼是龐克呢?  『龐克』這個詞除了指音樂風格之外,也用來指涉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  那是不是「龐克 = 搖滾?」  不不,不完全是這樣的。  龐克起源於冷戰時期的英美,貧富極端差距、失業率暴增、社會不公、經濟衰退。在絕 望中,年輕人口極端憤怒。強烈的反社會、反政府、反資本主義、反全球化...等等,這 種憤怒蔓延到了搖滾世界。龐克反抗舊的搖滾樂體制、反抗金屬樂的專業主義、反抗整個 音樂產業被資本壟斷。  龐克鄙視著一切常規,並開始破壞(嘲弄)一切,他們主張只要會彈三種和弦,任何人 都能玩音樂。這種不穩定的大環境,加上大量失業的憤怒少年,凝聚成了龐克狂潮,這股 狂潮成功破壞了經由音樂理論、演奏技術等正統技藝所編碼而成的舊有形式,徹底瓦解了 舊的搖滾世界。  龐克反抗著所有框架,規矩被衝破了,體制被改造了,市場被顛覆了,文化被重塑了。  簡而言之,精神上的龐克,意思就是 ——  「對既定觀念的反抗」  就是這樣啦。  「音樂應該要這樣才行」,於是他們反抗。  更廣義的來說,  「大家都認為應該要這樣才行」,於是他們群起反抗。  反抗這些標準,就是精神上的龐克啦。  我覺得X和YOSHIKI的生活方式有一種龐克精神。  那到底在哪裡呢?  這就是今天的重點啦。 1980年代中期的搖滾樂壇是怎麼樣的呢?  說到X,就是那種旋律非常好記、像是流行音樂一樣的旋律,加上又激烈又重的音樂 — — 鞭擊金屬 —— 把這兩者融合在一起。  如果你單從聲音來聽,瘋狂的鼓點、辛辣的電吉他、一堆樂器敲的劈哩啪啦,  這種聲音不太可能在排行榜上取得冠軍,並贏得大眾認同。  但是加上TOSHI明亮的高音唱腔,讓易於理解的歌曲旋律克服了這道障礙,  X之所以厲害,是因為他們的音樂能讓一般聽眾喜愛。  還有那種浮誇的鮮明外表。  容易跟著哼唱、一聽就很好記的歌曲旋律,再加上一旦看過就難以忘懷的視覺效果。  用現代的觀感來看,  「完全是在全力以赴的求賣座啊。這哪裡有龐克的味道?」  或許有人會這麼想。  但實際上,考慮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你會發現完全『相反』的真相。  在1980年代中期,對於日本的金屬樂來說,或者對於搖滾樂來說,  「別只想著靠化妝、靠外表吸引眾人話題。要靠音樂好好競爭才對。」  「不能迎合一般大眾。搖滾要走地下路線才對。」  「不能上電視,要在Live House裡踏實的努力才對。」  就是有這樣一種氛圍嘛。  對今天的人來說,上面這些規矩可能有點奇怪,  但當時像X這樣的樂團,經常受到音樂雜誌和評論家的抨擊。  他們都在說 ——  「這根本不是重金屬,而是芭樂歌啊!」  「那只是光顧著外表想要賣座的樂團啦!」  這就是這個意思。  現在想想,1990年代會有視覺系風潮,真是難以想像啊。  就是因為這樣,X的登場甚至改變了音樂界的趨勢。 「好的就是好的啊」  在1980年代中期的日本搖滾樂圈子裡,  「地下才是美學!」  那個時代幾乎所有人都是這樣的。  「不懂地下的人就是不懂搖滾。你們這些外人懂什麼!」  我想整個搖滾界就是這樣的感覺吧。  事實上,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太強大了,就連X的成員HIDE和TAIJI也不例外。  TAIJI第一次被邀請加入時,他甚至說過不喜歡X的音樂風格。  「X的音樂聽起來像流行歌曲一樣,我不喜歡啦。」  1985年,TAIJI雖然加入了X,但他還是無法忍受音樂性的不合,一度退出了X。  在加入X之前,HIDE也有這種典型的想法,即『地下才是真正的搖滾』,  這一點,在他之前帶領的SABER TIGER的音樂風格中也很明顯。  不過,HIDE被YOSHIKI的做法打動了 ——  「不拘泥於搖滾的自由。」  HIDE表示受到了這種影響。  「只要是發自真心、能打動人心的音樂,就是好的。」  他說,YOSHIKI毫不猶豫加入像流行歌曲一樣的旋律,讓他深受震撼。  事實上,像〈紅〉這樣,在黃金陣容到齊之前的作品,真的就像流行歌曲一樣。  這裡無法介紹非法上傳的內容,但你可以在YouTube上搜尋,應該能找到那個時期的影 片。  那個時期已經有了相當快板的歌曲,但在中板的歌曲中,YOSHIKI的旋律很明顯有流行 味,甚至聽起來像動漫歌一樣。  其實,在中板的歌曲中,有些人跟不上這個方向,觀眾也耐不住 ——  那時候Live House裡有人大喊「趕緊唱快歌!」之類的。  當時觀眾和表演者之間吵架並不罕見。  從我們現代的角度來看,乍看之下,YOSHIKI似乎是意識到了流行趨勢。  「只是在迎合大眾的曲風。」  確實,雖然有點像是在迎合大眾,但當時X的主戰場,不是一般聽J-pop的人。  看看當時相當核心的客群都是些什麼人就知道了,  其實X的主戰場是在獨立音樂圈/Live House圈。  憤青、不良少年、看團仔們一擁而上,搖頭晃腦,衝撞甩頭,對不對?  也就是說,  那些會跑Live House的觀眾,不會期待X做的那種"東西"。  但X就硬是做了那種"東西"。  加入流行音樂風格的旋律,不是因為觀眾的期待,更不是為了賣座,  只是因為自己認為 —— 這樣做,是最好的音樂。  就是這樣簡單明了。  明明知道會被觀眾和評論家「賞白眼」。  在那樣的情況下,還是毫不猶豫演奏不受待見的曲子,本身就相當不尋常。  感覺他們甚至是故意這樣做的,就是為了挑釁那些批評他們的評論家(笑)。  大家,我來打個比方吧?  「超屌~~~超屌!!!」  在Live House裡,滿是喊著「超屌!!!」的死忠金屬頭,  鞭擊金屬天團Metallica在舞台上,要表演十首歌,  然而最後那四首歌 ——  是AKB48的翻唱,  你猜Metallica如果演奏了AKB48的歌,那間Live House會發生什麼事?  你覺得會發生很可怕的事吧?哈哈。  在Live House裡,面前都是這樣口味極端的人群,卻能毫不在乎地表演流行風格的曲子 ,  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勇氣。 「不懂的話就去查啊」  當時在獨立音樂圈崛起的人,有一個看似鐵律的模式。  首先,要在Live House拉來一定數量的觀眾,然後邀請唱片公司的星探以及雜誌的評論 家到Live House看演出。  然後,在演出結束後,會請求他們提供反饋和意見,樂團就會像接受神的啟示一樣,排 排站、感激的聽取一項項意見,再把這些意見轉化為提升的標準,等待下一次表演時,再 展現出成長後的樣子。  或者拜託雜誌幫樂團寫一篇評價文章,  關鍵就是請他們捧捧場。  這樣就可以再增加觀眾人數,逐漸接近主流出道......  應該差不多了吧?  事實上,這種鐵律或模式,在X裡根本就不存在。  HIDE曾經介紹了一位認識的評論家給YOSHIKI。  YOSHIKI雖然不情願,但HIDE成功說服他,帶他去見了那位評論家。  但聽到的卻是 ——  「你們把頭髮染回黑色,少化妝,認真專注在音樂上,不要上電視。」  YOSHIKI被這樣說時,氣得要命(笑)。  「你可能是這麼想,但我完全不這麼認為!」  他大聲反駁,然後就吵架收場了。  回家的路上,  「你這樣是不是有點太過了?」  但HIDE對YOSHIKI的堅定決心非常感動,  「我打從心底愛上這個人了,我下定決心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大概對YOSHIKI來說,其他成員『期待的某些東西』必須要實現,  不然的話,曾經離開過的TAIJI就不可能再回來了 ——  「離開過一陣子,然後再次考慮後,我確信我可以和YOSHIKI一起做下去。」  顯然,  YOSHIKI擁有真正的龐克精神,拒絕每個樂團所走的常規途徑,只遵循自己的道路。  不過真正厲害的地方在這裡。  任何建議都不向音樂界人士請教,YOSHIKI一個人摸索著「要怎麼自己賣唱片?」,然 後,  他竟然直接跑去跟唱片壓製工廠談交易。  果斷就採取行動了。  頭髮超級長的、臉上還化著一大堆妝的金屬頭突然跑進來問 ——  「呃,要怎樣才能做唱片呢?」  這個怪人是來問這個的嗎?  連廠長都嚇一跳啊!  問問看就知道了。  「我直接找你行嗎?」  就照這個路子,一間又一間去拜訪壓克力工廠、排版廠、印刷廠、照相打字行,還有唱 片行,就這樣一間一間的走遍。  行動力真是了不起。  而且,能夠誠心的探查、去問各行各業的意見,老老實實去研究不懂的東西,  就像小學生的冒險一樣。  真的就像是這樣呢。  一般來說,音樂人不太會想去做這種事情。  不只是不太想做,而且也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做。  這種事情屬於商業活動,不是藝術家的活動。  通常是交給經紀人處理,而音樂人則專注於音樂創作,這才是一般的情況。  做出商業上的交易,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為了賺錢而忙碌奔波,這樣的行為通常不太會 被稱讚。  這種行為被認為是音樂人不應該有的樣子。  有點不帥氣。  或許在周圍的人眼中也會有這樣的觀點。  但無論如何,就算被說不帥氣,他還是會走自己的路。  然後身為一名音樂人,他最終竟然決定自己成立唱片公司『Extasy Records』,這在當 時可是史無前例的舉動。  畢竟,他還只是一名普通的獨立音樂人,連主流音樂界都沒有進去過呢,你知道嗎?  據說他花了大把時間研究公司設立登記,以及與音樂版權相關的法律。  大家,試著想像一下吧。  就算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迫切需要,你也會想自己踏進那種到處都是生澀文字的法律世 界嗎?  有人會毫不猶豫的拿起《六法全書》那種東西嗎?  難道不是交給代書或律師處理嗎?  雖然要花錢啦。  這就好比在父母去世時不找代書,而是自己去財政部辦理繼承登記手續一樣啊?  你有遇過這樣的人嗎?  更何況那個人還是搖滾樂手,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我碰巧在大學時主修法學,但除非被強迫,否則我人生中是不會拿起那種六法全書的( 笑)。  這種行為背後的根本原因是 ——  『不試試看怎麼知道』  就是這個想法,  不要輕易相信別人說的話,  不要依賴權威,  自己探查、自己研究、自己思考。  這感覺不只是『叛逆』,更像是人性上的某種根本差異。 「誰會為了電台節目去剪自己的傑作啊」  X的歌曲以長聞名。  像是著名的單曲〈紅〉長達6分鐘、〈Endless Rain〉長達6分半鐘、〈Silent Jealousy〉超過7分鐘、〈Tears〉長達10分半鐘、〈Forever Love〉長達8分半鐘... 如 果要拿到電視節目或廣播電台播放,X的每首歌都太長了,這樣宣傳很難做。  這個也是對音樂界的強烈反抗啊。  「唱片公司要求我寫一首3到4分鐘的歌。」  在外國音樂人的訪談中,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對吧?  但是對YOSHIKI來說,他從出道單曲的時候就反對這種做法。  「一首歌只有3到4分鐘,那是為了唱片公司的方便,而不是為了做出好歌的。應該先做 好音樂,再去做推銷。」  他就是這種想法呢。  然後,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反抗到了極致,就是那部大作 ——  《ART OF LIFE》  對吧,就是這樣啊。  這真的是對音樂界的極端反抗啊。  可以說,這是音樂人最終極的自我意識。  什麼別的都完全不管,只管自己想要做的音樂。  跟那種『集合10首歌當作一張專輯』的概念完全不同。  純粹的一首歌,我就要做30分鐘長。  嗯,就算被唱片公司允許了「你可以創作30分鐘的歌」,我想也沒人會去做吧。  就像之前提到的單曲一樣,長度都太長了,做起宣傳很麻煩。  不只是因為不容易在電台播放,而且,誰受得了那麼長的歌啊?  可是X的歌,完全不會讓人感覺到這首歌太長。  聽起來剛剛好。  這都是因為有能夠吸引聽眾的旋律,才能實現的技巧。  而且,除了他的音樂能力之外,不管怎樣,最後還是得把它賣出去。  就像這首〈ART OF LIFE〉,其它超過6分鐘的單曲也一樣。  因為『太長』在業界裡被視為禁忌,沒有人試過的事情,所以我想親自嘗試,並加以證 明。  如果成功了,  那「為了銷量,必須寫3分鐘左右的歌」這種常識就會消失不見。  就這樣,  YOSHIKI用自己的雙手,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實踐和證明,逐漸破壞掉音樂界的常識。  嗯,如果賣不出去的話…  就會變成「果然唱片公司說的話是對的呢」,  所以,這種事情只有在YOSHIKI有實力的情況下,才能做到。 不知道我們的音樂,是人生的損失啊  YOSHIKI絕對不會在音樂上妥協,就像大作《ART OF LIFE》一樣。  他絕對不會為了銷量而扭曲自己的音樂。  然而他奇特的思維方式,最有趣的地方在於 ——  他所創作出來的作品,為了讓更多人知道,他會不惜代價的努力宣傳X。  這個理念從獨立時代就一直貫徹著,為了吸引觀眾去Live House,  會演變成一些不合常理的怪點子,像是 ——  「送冰箱當禮物」  「送微波爐當禮物」  最後他們決定送給觀眾宣傳錄影帶,但即使是製作裡面的影片,也花了非常多的錢,例 如放火燒鼓、請重機車隊入鏡等,雖然是自己DIY製作的,但是要花好多錢。  五位成員要集資一百萬日圓,像TAIJI等沒有錢的成員,甚至把家裡的家具拿去賣。  我以商業角度,稍微來解釋一下YOSHIKI的想法吧。  在商業界有兩種思維方式,一個是『市場導向』,另一個是『產品導向』。  『市場導向』就是提供市場上需求的商品或服務。  「現在大家都注重健康飲食,所以我們應該推出蒟蒻刺身來販售。」  這樣的思維方式就是『市場導向』。  『產品導向』則不是根據市場需求提供商品或服務,而是 ——  「我認為這樣的產品非常有價值,所以我做了這個。我相信大家也應該會喜歡。」  你能想到這種思維方式的典型例子嗎?  對啊,蘋果公司開發的『iPhone』就是這種情況吧?  回到音樂上來,配合流行音樂來作曲,把歌曲的長度調整得更容易在電台或電視上播放 ,這就是『市場導向』的思維。  以AKB48為代表的流行偶像,就是靠賣座才能生存的世界,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思維。  對那些追求這種音樂風格的客群,提供針對性的歌曲。  相對的,  「我覺得這就是藝術,所以我不打算把它縮短任何一分鐘,但我會讓你們聽聽看,相信 你們聽完會被震撼到。」  以這樣的想法,製作出來的《ART OF LIFE》,完全就是『產品導向』嘛(笑)。  嗯,如果在地下搖滾界出現了像『市場導向』的氛圍,那消費者可能會把預算都花在那 邊了、同行的音樂人可能會相當不爽,  所以要是公然的這麼做,就會招來同業的不滿。  但是我認為,音樂畢竟也是商業,無論大還小,這種情況總會存在。  就連唱片公司也無法花錢聘請不賣座的冷門藝人。  但是,YOSHIKI教給我們的事實是 ——  「強硬的音樂態度」和「為了銷量而努力」實際上並不矛盾。  從這裡開始的文章才是關鍵,明白了嗎?  「在音樂上完全不妥協是件好事。但是沒人會認為賣不出去是好事吧?肯定是讓越多人 聽到越好。」  這就是YOSHIKI的想法。  我們不會去刻意製作暢銷的音樂,但我們會用盡全力,讓更多人知道我們做出來的歌。  一般的音樂人在考慮「銷量」時,往往會想到「必須寫出賣座的歌」。  但,對YOSHIKI來說,他首先全力以赴製作自己相信是好的音樂,然後再考慮如何行銷 它。  這種差異是如何產生的呢?那是因為在獨立時期,YOSHIKI並沒有把推廣的事情交給經 紀人,而是親自負責了所有宣傳工作。  就連由他自己成立的『Extasy Records』發行的《Vanishing Vision》,也可以媲美主 流樂團。  賣了大約20萬張了,比一般的唱片公司賣得還好。  即使在主流出道後,也有經驗去推廣像LUNA SEA、ZI:KILL、GLAY等新晉樂團。  這三個樂團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大家都知道。  更進一步來說,他看穿了「賣座」的本質。  「好音樂會賣座」  不如說,  「好音樂在有效的宣傳後才會賣座」  這才是本質。  當然,如果音樂的水準低下,再怎麼宣傳也不會賣座。  首要條件就是好聽的音樂。  不過,好音樂一定能賣座嗎?完全不是這樣。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優秀卻沒什麼人知道、根本賣不出去的好音樂。  那些好音樂之所以不賣座,是因為它們的宣傳不夠充分,知名度不夠高,甚至連「讓人 評判音樂優劣」的起跑點,都沒站上去過。  說到底,「沒人知道的歌就等於不存在」。  不宣傳就是讓那首歌凋亡。  所以,努力宣傳其實也是一種深愛自己音樂的表現。  這就是為什麼,YOSHIKI比任何人都更重視宣傳。  我認為在世界各地的音樂家,像YOSHIKI這樣投入宣傳的,並不多見。  這就是YOSHIKI。  他將自己全部的心血注入創作的音樂,毫不妥協、毫不後悔。  他有絕對的自信。  所以他希望越多人聽到越好。  他是誠心誠意的。  「創作出可以流傳百年的名曲,不知道有這首歌,等於是人類的損失。」  應該當時所有成員都有相同的想法吧。  「不認識我們X,你可就白活了啊。」因此,就算知道會被當作怪胎,也毫不猶豫的去 上綜藝節目《天才・たけしの元気が出るテレビ!!》。  就算從獨立時代開始喜歡X的粉絲,看到電視可能會覺得「他們變了」,  但最終大家還是會跟隨X。  因為他的音樂從不妥協,音樂的本質並沒有受損,所以即使會被揶揄為「為了推銷而拼 命」,YOSHIKI的行動都是基於完全不同的價值觀和動機。 自己進入商界後,覺悟到YOSHIKI的厲害之處  如果從YOSHIKI的角度來看,  我們會發現「叛逆」這個詞的意義似乎與原本理解的不太相同。  在歌裡加入一些看似迎合市場的流行元素,實際上卻更加叛逆。  當我們深入探討「叛逆」這個詞的真正含義時,  更重要的不是「要做什麼來反抗?」  而是「做這件事的心態。」  換句話說,如果把它全部剝光光,最後露出來的核心是 ——  「相信自己,誠心思考」  也許就是這句話,對吧?  我從14歲開始就迷戀著X,算起來已經是將近30年資歷的死忠粉絲了。  曾經也想學YOSHIKI,想成為他那樣的人、那樣的鼓手,所以我曾經以他為目標而奮鬥 過。  然而,真正理解他的偉大之處,受到他最大影響的,並不是在那段沉迷於音樂的青春時 期。  而是從進了社會之後開始。  我當了將近20年的上班族,重新以商業角度來看他,我更明白YOSHIKI的厲害之處了。  不難想像,YOSHIKI在音樂界堅持的態度,在任何商業領域都可能取得某種成果。  常常會聽到「YOSHIKI很有商業頭腦」這樣的說法,但用我自己的方式來表達的話,  「為了保持藝術家的純粹,不斷進行著踏實的努力」  這樣去形容他會更貼切。  無論製作什麼樣的歌曲,都是為了創造『銷售佳績』,所以唱片公司也沒理由干涉他的 音樂內容。  如果賣不出去,唱片公司就會指責、開始提各種要求,你就會忘記做音樂的樂趣。  就像公司的業務員一樣。  老闆或上司告訴你,可以自由發揮喔!  如果賣得好,  「不愧是你啊!難怪賣得出去。」  但如果賣不出去,  「你這樣子,難怪賣不出去啊!」  業務員只能被罵了,他做的事都被否定了。  如果你一直追溯下去就會發現,YOSHIKI之所以現在能擁有自由的音樂創作環境(包括 內容和發行速度),核心原因似乎是他的基本態度。  「不要只聽別人說的話,要自己研究、思考、嘗試。 」  就是因為有這樣的態度,才開始了這一切。  就是因為在獨立時期自己試過各種宣傳,自己成立唱片公司,建立了銷量紀錄,才得以 獲得製作音樂上的自由。  「那種東西是芭樂歌啦。不算搖滾啦。」  就算被人這樣講,但YOSHIKI並不接受,而是堅持做出自己相信的音樂。他就是因為這 樣,普遍來說超過6分鐘的歌會賣不出去,但是像〈紅〉和〈Endless Rain〉也賣得很好 ,先有這些成績證明了我們的能力,所以之後才能創作出像〈ART OF LIFE〉這種超乎常 軌的作品。  只要大家用自己的腦袋「誠心」思考,  就能誕生更多不同的想法,  就能意識到,任何事情都可以有各種不同的觀點。  但是,常識、常規、既定作法、權威、自保、不安、擔憂等各種因素,經常會阻礙我們 ,無法誠心的思考。  常見的情況是,我們自己受到先入為主的觀念影響,或者陷入偏見,導致你往錯誤的方 向走,對不對?  也就是說,我開始覺得,真正的差別不在於智力的高低,而是在於其他方面。  OK,所以,今天我們聊了一下YOSHIKI。  真正的「龐克精神」,連罕見的龐克搖滾巨星hide都著迷。  他的生活方式很有趣,當然,那本自傳很精彩!  《YOSHIKI/佳樹》(小松成美 著)蘊含著許多寶貴的觀點,試著讀一讀吧! https://simacky.com/archives/pannkuyoshik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71.44.11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X-Japan/M.1758687470.A.ECB.html ※ 編輯: cygnusx523 (61.71.44.112 臺灣), 09/24/2025 13:57:53

09/26 12:11, 1周前 , 1F
09/26 12:11, 1F

09/30 19:30, 1周前 , 2F
09/30 19:30, 2F
文章代碼(AID): #1eqt3kxB (X-Japan)
文章代碼(AID): #1eqt3kxB (X-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