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萬芳/演出不是最終答案,每天不同的感
https://www.sinchew.com.my/?p=5834716&preview=true 星洲日報
演員萬芳/演出不是最終答案,每天不同的感受會產生新詮釋
報導:本刊 葉洢穎 攝影:本報 黃冰冰
「心若倦了,淚也乾了;這份深情難捨難了;曾經擁有天荒地老,已不見你,暮暮
與朝朝……」
看這段歌詞的你,是否已經情不自禁地哼唱出聲?
這首〈新不了情〉曾經伴隨著同名電影賺了多少70後、80後的熱淚,亦是萬芳在我們
心裡留下最深的印記,於是乎,“歌手”成了她最顯著的標籤。
然而,實際上她在舞臺劇深耕已久,出演過多部影視劇,憑著大馬導演張吉安的《
五月雪》提名2023年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演員萬芳,你認識嗎?
「倒下的你們,背脊上刻著血紅的日期;啞口目送一把火燒燬的紅登記;沉睡的你們
,永不知躺在無垠的山丘;無人探望,連家國也不敢提起的棲息地……」。
講述著513事件的《五月雪》,在萬芳有些悽楚悱惻的歌聲中漸漸落幕,與片中大片
的馬賽克和偶爾間斷的消音遙相呼應,不禁令人心生嘆息。
這是阿英的心聲嗎?
「其實我在唱這首歌時,有跟導演討論過,因為這是導演寫的歌詞。但是我覺得它不
太像是阿英的角度唱這首歌。」
「所以我有問導演希望是什麼樣的角度來切入到歌詞?他就說萬芳的角度。」
那時候電影的拍攝工作早已完成,於是她靜下心,重新尋找當時走進義山冢的感受。
答案有些讓我出乎意料,不是恐怖陰森,也不是幽怨心酸,而是溫柔。
「我記得第一次去到義山冢時,感受到的是溫柔。所以,我就將自己安靜下來,不是
往『外』唱而是往『裡』唱。」比如那一句“是負心的人點啟的冷槍彈雨”的旋律本
是外揚的,但在她看來是一句雙關語,是收在內心裡無法釋放出來的痛楚。就像悲傷
到了極致,反而哭不出聲。
她說,其實有很多角色穿插進入到不同的字句裡,每一句、每一段可能都有不同的角
色,因此在唱法上也沒有特別的設定,只是順其自然,任它自然地流淌。
她為「失語」的阿英們發聲,唱盡了那些靜靜躺在義山冢裡,失去姓名和身分的無名
氏們的孤寂和悲涼。
事業高峰期突然想演戲
實際上,「阿英」並非萬芳的第一個角色,她的演員生涯始於1995年,而在此前她就
已經位列暢銷歌手的行列。
她於1990年以首張專輯《時間仍然繼續在走》出道,92年發行兩張專輯《放心》和《
真情》、93年《貼心》、94年《斷線》等專輯,在亞洲創下逾百萬銷量,其中《斷線》
裡的歌曲〈新不了情〉更成了不朽名曲,至今仍穩居K歌榜中。
在歌唱事業屢攀高峰之時,她忽然向經紀人提出想要演戲的想法,詢及其觸發點時,
她笑起來:「我也不知道。」
提起舞臺劇,原本看起來有些疲憊的她,兩眼瞬間綻放出光芒。
一個連本人都不知道,又那麼突如其來的想法,促使她到臺灣喜劇演員李國修成立的
屏風表演班面試、參演舞臺劇《莎姆雷特》,由此解鎖“演員”這一新身分。
「我是毛遂自薦的,後來跟李國修老師聊之後就感覺挺不錯。因為自己對心理學很有
興趣,我不是戲劇科班出身的,大部分在切入一個角色的時候,就是透過我比較喜歡
的心理學的角度去進入到這個角色。」
自此,萬芳就在舞臺劇開拓了另一片天地。
歌手與演員的不同
與許多歌手玩票性質的跨界演戲不同,萬芳在演員領域深耕許久,從1996年至今已經
演出多部舞臺劇、影視劇的女主角,更在2004年的第39屆金鐘獎憑著《冷鋒過境》一
舉拿下戲劇節目女主角獎。
她認為,當「歌手」是稍微純粹一點的自我,「演員」則是通過劇本里的蛛絲馬跡創
造出一個角色。
在劇本已經為角色設定好人物性格等基礎上,不同的演員去演這個角色,就會出現不
同的線條。
「所以他是在一個劇本之下的一個創作,但『歌手』不是,『歌手』是比較自我的。」
不被觀眾影響是最重要的訓練
那麼同樣是演戲,一邊是每個鏡頭可以精雕細琢的影視劇,另一邊是無法重來的一次性
藝術舞臺劇,哪個更得她的青睞?
「蠻不同的,」她思索片刻,「因為鏡頭式的戲劇有它的美感。」
「舞臺劇,我們站在舞臺上並不是說要誇張,但是你的能量必須要傳達到最後一排觀
眾,所以能量的展現其實會有一些不同。」
鏡頭式的戲劇因為具備多種語言結合而成的鏡頭語言,所以呈現的方式有別於舞臺劇,
令她難以取捨。
「那舞臺劇就是大家從頭到尾在看你,不能重來,120分鐘的戲就是120分鐘,我們有
的時候要在瞬間切換;有時候是年代的跳躍;有的時候是一人分飾兩角,會有不同的
『過癮』」。
她分享,當他們在舞臺上演出時能清晰地接收到觀眾的反應,於是會出現一些「技術
性問題」。譬如說臺下觀眾有反應,有時候演員需要「讓一讓」反應,否則他們的演
出可能會被淹沒,導致觀眾聽不清楚他們在演什麼。
「我覺得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在戲劇的表演尤其是舞臺劇,當你有(接收到)臺下即
時的反應時,我們千萬不能被臺下的反應帶著走。」
而不被臺下觀眾的反應牽引,正是他們最重要的訓練。
「不要因為臺下的反應而失去了你的初衷,那你就不在那個角色上了。」她舉例,假
設演員知道一些情節會引發臺下觀眾的反應,表演方式變得更誇張或放大,那就會脫
離角色。
「因為舞臺劇可能一連演了好幾場,可能是前一天的觀眾在這個節點有反應,你就期
待今天這些觀眾(同樣)會有反應,那你也就不在這個角色上了。」
當不同批次的觀眾對於相同情節的反應不一時,她不會感到困惑,反倒覺得有趣,而
且很多時候演員在排練過程中,並沒有察覺到相關劇情是笑點,結果正式演出時,觀
眾卻哈哈大笑。原來「局中人」的演員和「旁觀者」的觀眾,看待同一段劇情時的視
角和感受竟如此不同。
「反而有的時候其實是觀眾帶著我們重新認識這個戲,或者是讓我們發現了這個戲裡
更多有趣的地方。」
「我常常覺得即便是舞臺劇,『演出』都不是最終的答案,其實它都還是可以因著你
每天不同的新感受,然後你會對這部戲產生新的註解和詮釋,我覺得這也是舞臺劇非
常美妙的地方。」
解鎖「導演」新身分
除了演出舞臺劇,2014年她還解鎖了一個新身分——擔任舞臺劇《聖誕快樂》導演。
提起這一經歷時,她笑道自己那時候還蠻享受導演的身分,其中部分原因令人莞爾。
「因為我不用化妝,哈哈哈!」
言及此處,她發出爽朗的笑聲,隨後她正色地解釋「導演」和「演員」的角色差異
甚大之處,在於導演需要整合包括演員演戲、技術的部分,以及一部戲的最終呈現
,而演員僅僅是負責演戲足矣。「那導演的組織能力以及整合的能力要透過什麼樣
的方式去表達,要整合的東西會比較多一點。」
她坦言目前已經推掉一個導演的工作,與上一次的導演經歷有關。「因為我覺得我
還沒準備好。」
「我覺得當導演真不容易,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學習的空間真的太大了。」
她認為如果擔任鏡頭式戲劇的導演,時間的壓縮對她而言將會是一大挑戰,需要和
時間賽跑,必須跟上一定的進度,但舞臺劇一般會用2至3個月專注在這部戲裡,最
後再呈現結果,所以可以不斷地琢磨每一場戲。
「可是鏡頭式的戲劇那種時間的壓縮,我覺得比較恐怖。」
「雖然很多人都說只要有很好的合作伙伴就很OK,但是我……還是暫時先不,我先
過一下小日子。」
儘管不知道這段「小日子」有多長,但我們不妨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有機會一睹「導
演萬芳」的影視作品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43.154.16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nfang/M.1724242880.A.81C.html
Wanfang 近期熱門文章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