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芳] 托斯卡尼尼

看板Wanfang (萬芳)作者 ( )時間20年前 (2004/10/04 19:11),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作者 林伯杰   多年前一部電影「少年托斯卡」上映時,原本以為劇情是說普契尼歌劇中那位美豔善 妒托斯卡的年少故事,誰知進了電影院才發現是描寫一位指揮家的傳奇發跡過程,原來台 灣的片商為求念來順口,竟將電影英文片名「少年托斯卡尼尼」(Young Toscanini)自動 刪除「尼尼」二字,真的會讓古典樂迷吐血三升。   不過這部電影卻生動地描繪出一位偉大指揮家嶄露頭角的真實場面。阿托羅.托斯卡 尼尼(Arturo Toscanini)這位橫跨兩世紀的指揮大師,在許多樂迷的印象裡已經近乎神 祇的地位,我們似乎非常熟悉他的一切,但彷彿他又離我們相當遙遠。托斯卡尼尼出生於 一百三十年前的 1867 年,這一年是約翰.史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威爾第歌劇「唐 卡羅」、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等名作首演的年代,令人感受到原來托斯卡尼尼和 偉大作曲家們是如此貼近,不經意就會產生歷史錯覺的幻象,且讓我們再度勾勒托斯卡尼 尼人生與音樂的種種風貌吧!  父親是裁縫工人的托斯卡尼尼出生於義大利帕爾馬(Parma),九歲進入當地的皇家音 樂學校,主修科目是大提琴。當時還沒有人意識到他將會是一位傳奇性的指揮大師,一直 得等到 1886 年六月三十日,畢業後不到二十歲的托斯卡尼尼參加了義大利歌劇團赴南美 演出,在里約熱內盧時即將上演「阿伊達」之時,隨團的巴西籍指揮古米茲竟與整個劇團 意見不和而罷演,眼見觀眾憤怒風暴即起,不到二十歲的托斯卡尼尼,在匆促催趕下拾起 指揮棒,沒想到當時還被評為「嘴上無毛」的小伙子,竟然可以闔上總譜指揮全本的「阿 伊達」,讓原本鬧哄哄的劇院逐漸鴉雀無聲,第一幕結束時的滿堂喝采,開啟了托斯卡尼 尼輝煌的一生。  除了隔年威爾第歌劇「奧泰羅」的首演時,他再度拉起大提琴之外,這輩子托斯卡尼 尼的右手就告別了長長的琴弓而緊握著短短的指揮棒。他是以指揮歌劇起家的音樂家,用 將近十年的時間在義大利的許多歌劇院擔任指揮,同時也詮釋了四十三場器樂音樂會,很 快地他就成為義大利最富才華的歌劇指揮家,並經由演出曲目的廣泛選擇,托斯卡尼尼也 跳脫義大利的地域藩籬而成為世界級的指揮能手。終於,素有歌劇聖殿之稱的史卡拉劇院 ,在 1896 年向不到三十歲的托斯卡尼尼召喚。 托斯卡尼尼是以四場音樂會來展開他與史卡拉的「纏綿一生」,而且兩年後即成為史 卡拉的首席指揮兼藝術總監,許多新完成的歌劇在他的不可思議的指揮藝術下登上台面, 讓史卡拉成為歌劇朝聖者的目的地。托斯卡尼尼的非凡天賦的確能夠讓他以近乎獨裁的方 式來統治史卡拉,即使是天王天后級的音樂家,一旦不符合托斯卡尼尼的要求,他便會以 最激烈的方式向音樂家及劇院攤牌──「不是他走、就是我走」,當然史卡拉為了保有這 位「真命天子」,永遠都是屈服於托斯卡尼尼的意志。不過托斯卡尼尼為音樂理想而奮戰 的對象卻不只是音樂家,還得面對他祖國那些可怕的觀眾群。義大利人總認為他們對歌劇 有無上權力,尤其要求「安可」更是他們的權利與義務,但偏偏托斯卡尼尼不吃這一套, 早在他二十歲出頭時,便有樂評家發現托斯卡尼尼的唯一缺點是:拒絕加演!他一生始終 以冷淡幾近厭惡來面對觀眾的狂熱喝采, 1903 年在史卡拉他又拒絕加演,群眾再度發生 騷動,這次大師被逼到鎖在後台,他打破窗戶逃走,第二天立刻遷居至南美洲的布宜諾斯 艾利斯,直到三年後才又重回史卡拉。 1908 年他離開史卡拉歌劇院轉戰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成功地為世界最大歌劇院拉開 一個新的黃金世代。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托斯卡尼尼又從紐約消失,他回到故鄉 義大利進行勞軍與慈善演出,一直待到大戰結束。他開始著手進行一項偉大工程,便是「 復興」百廢待舉的史卡拉歌劇院,他和以他為首的自治股份公司為史卡拉盡一切「道義上 的責任」, 1921 年 12 月 26 日終於以威爾第的「法斯塔夫」作為開幕首演,由於托斯 卡尼尼幾近宗教熱忱的奉獻,史卡拉很快又成為世界第一流的歌劇院。 1929 年托斯卡尼尼率領史卡拉歌劇院管絃樂團的巡迴演出攀至頂峰,但是旋即他便 退離歌劇舞台,逐漸以音樂會為重心, 1930 年六十三歲的他接下紐約愛樂的常任指揮, 率領美國人回征歐洲大陸,所獲得的是世界性的轟動。這一年他亦風塵僕僕地來到華格納 聖地拜魯特,想想一個義大利佬要抵抗德國人的固有的歧視,即使是托斯卡尼尼這樣一位 已經是世界級的指揮家,不免還是有德國人發出疑慮。所幸華格納的夫人科西瑪與兒子齊 格菲力排眾議,托斯卡尼尼成為第一位非德裔人指揮拜魯特音樂節的指揮家,而且他仍不 改脾氣,以他著名的火爆脾氣來對待那些高傲的樂手們,當然托斯卡尼尼的指揮魔力,換 來的必定是繆思之子民的衷心臣服。  然托斯卡尼尼卻因對納粹主義反感, 1933 年後便拒絕出席拜魯特音樂節,而早在 1931 年時,他在義大利一場紀念音樂會上因拒絕演指揮法西黨頌歌「青春」而被法西斯份 子打了一耳光後,他便憤而搬至美國定居,一直到 1946 年二次大戰結束後才回到義大利 。經歷三年前的大轟炸後,瀕臨傾倒的史卡拉歌劇院又在托斯卡尼尼的指揮下重新開幕, 如果說這個世紀能讓史卡拉維持在歌劇金字塔頂尖地位,托斯卡尼尼絕對是功勞最大的建 築師,即使當年墨索里尼制定政策試圖要將羅馬歌劇院塑造成義大利第一歌劇院,但是由 於托斯卡尼尼的無盡奉獻,使得史卡拉始終屹立不搖。當第二次世界大戰迫在眉梢,托斯 卡尼尼的處境也陷入半退隱的狀態,所幸沒有戰爭威脅的美國提供大師一個新天地。 1937 年,美國廣播公司總裁沙諾夫為他特別成立由一百○六人組成的 NBC 交響樂團,他 與這個最親密的子弟兵團的合作將近十七年,一直到他告別舞台為止。如果要將 NBC 交響 樂團視作托斯卡尼尼的禁臠想必沒人反對,因為在大師過世後樂團「撐」了幾年,也在 NBC 的停止贊助下解散。在音樂史上, NBC 交響樂團有了托斯卡尼尼才得以留名。 1954 年四月四日是托斯卡尼尼的最後一次指揮,他在紐約卡內基廳指揮 NBC 交響樂 團,演出全本華格納曲目,卻在詮釋「唐懷瑟」的酒神音樂時,不知是過於激動或是什麼 原因,一度中斷指揮,這是大師指揮將近七十年從未發生過的事情。之後除了幾唱排練外 , 1957 年托斯卡尼尼病逝於紐約,遺體運回他一生不曾放棄過公民權的故鄉義大利,在 米蘭下葬時風光的程度,一如五十多年前大師為歌劇巨擘威爾第指揮葬禮音樂時那般盛大 隆重。這是享年九十歲的托斯卡尼尼的一生。偉大的指揮家總是容易被人「神化」,尤其 托斯卡尼尼逝世已過四十年,他那些被當作傳奇與軼事的題材,諸如超凡的記憶力、無窮 的精力、以及暴躁的獨裁性格等等,似乎都會讓後代人們忽略他對指揮藝術的偉大貢獻。 我們再也無法親臨現場體驗大師風範,唯有透過音樂、藉由他那為數眾多的歷史錄音來認 識一位天生音樂家的風格,如此,才能讓托斯卡尼尼由神格回歸人性。 最近推出的日本製版「托斯卡尼尼最佳選集」總共出了三十套 CD ,全都是由大師與 NBC 交響樂團合作的經典錄音,其實這些曲目都包含於 BMG 在 1992 年出版一套多達八十 二張的美版大全集當中。由於這些從 1940 年至 1953 年的錄音,都是在 NBC 的 8H 錄音 室以及卡內基廳進行,可惜當時錄音技術、再加上大師的偏愛這惡名昭彰的 8H 錄音室, 若是錄音要求極為嚴苛的樂迷,會對這套錄音的音響效果有些失望,不過這套經過日本人 篩選後的三十套錄音作品,經過頻寬的改善後,音響效果比起美版有些補強,是值得優先 購買的版本(但內文解說全都是日文)。重要的是,欣賞托斯卡尼尼的歷史錄音,絕對不 能單憑錄音效果來作為評估,而是得著重在他那驚人的音樂魔力,足以讓人忘卻那不甚完 美的錄音。事實上連托斯卡尼尼也對自己的錄音認為是種「活受罪」:「為唱片努力賣命 ,直到認為一切都合適為止,然而等到他們送來 Demo 帶,聽得我直想揪自己的頭髮。」 不過所幸有這些錄音,我們才得以體認到何謂詮釋音樂裡的真正精神。這種精神,便是復 活音樂家心中的理想音樂,而非墨守成規地做最忠實的詮釋者。雖然托斯卡尼尼儘量依照 原譜,以實踐總譜作為演奏的唯一準則,但是他也同樣用自己的熱忱,信手將認為不合適 的樂段加以修改,讓貝多芬、莫札特等作曲家成為與托斯卡尼尼同時期的人物、使前人的 音樂轉化成如同當代的音樂作品,這就不難想像為何當時的觀眾,會如此歇斯底里地陷入 托斯卡尼尼指揮的魔障中。 魔障之一便是托斯卡尼尼名聞遐邇的背譜指揮,當然最大原因是大師的深度近視,而 不得不將所有的總譜背誦起來,通常一闕全新的音樂作品交到托斯卡尼尼手上後,在演出 前一天他會徹夜研讀,當天上午他會攤開總譜進行排練,但這祇是為了印證深刻烙印在腦 海中的音樂印象,然後當晚便可以正確無誤地憑記憶演出。當然背譜指揮並不能證明一位 指揮家是否優秀,但是托斯卡尼尼之所以偉大,便是因為他透過這種才能來挖掘總譜裡的 精髓,他在研讀樂譜時便把音符轉化成最完美的音樂,他透過反覆排練來追求心中的完美 ,他的完美是來自想像中的音樂與音響效果,因此要透過樂團演出時,必定得經歷痛苦的 煎熬。所以他的排練總是費心費力,必須校正樂團的聲音達到他腦海中所認定的極致。那 種將個人意志灌注在樂團上所表現的凝聚力,幾乎是排山倒海而來,完美才得以實現。 由於追求完美,伴隨而來的是托斯卡尼尼的霸氣與獨裁,但這絕對是為了音樂而產生 。魔障之二也就是他對音樂家出名的辱罵與嚴厲,這種獨裁的傾向,是否與他原本瘦小的 身軀相符?托斯卡尼尼謙遜的外貌似乎不該擁有那種暴躁的個性。當年他對抗法西斯與納 粹政權的奮戰,為何站在指揮臺便彷如希特勒與墨索里尼般?大師監控著樂團,就像歐威 爾小說「1984」中的一句銘言:「老大哥在看著你!」我們從這些錄音作品聽到嚴厲支配 樂團的成果,一如實際演出,他的唱片同樣是經過無數的排練後才進行灌錄,從這三十張 CD 中(其中兩齣歌劇「茶花女」與「波西米亞人」為雙 CD ),我們得以一窺大師數量 驚人的詮釋曲目,如果要挑選最具代表性的錄音,下列幾位作曲家的作品,都顯示出托斯 卡尼尼的傲人成就。   托斯卡尼尼的貝多芬作品正好展現他是一位世界性的指揮家。在這日版系列中,挑選 了托斯卡尼尼與 NBC 交響樂團合作之貝多芬的九首交響曲、兩首協奏曲與莊嚴彌撒,算是 相當完備的「貝多芬小全集」。可以感受到托斯卡尼尼的貝多芬與德奧派指揮家有著多大 的差別,哲學性的沈思不再是用在音樂的演奏上,而是早在指揮臺下醞釀已久的湧現,托 斯卡尼尼的指揮讓聽者不需要過多的思考,他嚴格控制著速度,鎖定在他心中所選定的標 竿,不會試圖加快來製造高潮、也不會嘗試以放緩來增進效果,在托斯卡尼尼平穩的掌控 下,所有的高潮與效果自然蘊含在其中,可以讓聽者在不假思緒中獲得貝多芬音樂的精髓 。 布拉姆斯也是托斯卡尼尼鍾愛的作曲家,尤其在大師晚年,他的音樂會演奏曲目幾以 貝多芬、華格納與布拉姆斯為主。日版挑選了布拉姆斯的四首交響曲、兩首序曲、鋼琴協 奏曲以及匈牙利舞曲,或許以一般樂迷來說,同時期的福特萬格勒、華爾特等人的詮釋會 更具說服力,但是托斯卡尼尼卻能將貝多芬與布拉姆斯的交響曲「吾道一以貫之」,高度 的張力藉由他的熱情傾瀉而出,一反其他指揮側重布拉姆斯音樂的「知性」,托斯卡尼尼 更突顯「感性」的另一風貌。 托斯卡尼尼是讓華格納音樂真正跨越阿爾卑斯山來到義大利,「當年華格納還是新鮮 玩意的時候,我便已是華格納的擁護者」,托斯卡尼尼年輕時便有個宏願,即是在拜魯特 指揮「紐倫堡的名歌手」後才放下指揮棒,雖然他得等到 1930 年才得以實踐,但在這兩 張華格納管弦樂曲集裡,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華格納擺脫陳規俗套的樂念,在托斯卡尼 尼得以實踐。即使單只聆聽樂劇的片段,像「女武神」中的「女武神飛行」、「唐懷瑟」 裡的序曲與酒神音樂等等,托斯卡尼尼的熱情達到沸點,昇華成令人陶醉的濃郁氣息。故 鄉的偉大作曲家更是托斯卡尼尼的基本曲目,從「阿伊達」成為個人第一場首演後,威爾 第的作品是托斯卡尼尼的最終摯愛,尤其威爾第晚年的「法斯塔夫」、「奧泰羅」以及安 魂曲等等,托斯卡尼尼的錄音是歌劇迷不可或缺的必備唱片。日版選擇了大師最優秀的「 茶花女」錄音,同樣只需聽聽序曲與第三幕前奏曲便可備受感動,指揮李汶便形容那些小 提琴是真的在啜泣,更何況擁有當時最優秀的聲樂家阿邦妮絲的絕美唱工。 另一位便是普契尼,他與托斯卡尼尼關連之深,包括「波西米亞人」、「西部少女」 與遺作「杜蘭朵公主」都是由托斯卡尼尼擔任指揮,當然托斯卡尼尼火爆的個性與普契尼 的友情便時冷時熱,不過終生的友誼卻長存。日版的「波西米亞人」是 1946 年的錄音, 從 1896 年二十九歲的托斯卡尼尼擔任首演指揮後,時隔半世紀的精彩演出,是一場真正 爐火純青的大師作品,就像普契尼所說的:「托斯卡尼尼的指揮不是按照書面總譜,而是 依作曲家的想像,那是作曲家浮現腦海中、卻無法用筆寫出的意境。」全集中有兩張協奏 曲也是不可替代的名演名奏:第八集的貝多芬的小提琴協奏曲,由海菲茲擔任獨奏,與第 三號鋼琴協奏曲,由魯賓斯坦彈奏鋼琴;另一張是由女婿霍洛維茲彈奏的布拉姆斯第二號 鋼琴協奏曲與柴可夫斯基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我們感受到指揮與獨奏家那種像是戰鬥時 所迸發的火花,是其他演出者少有的情感張力。還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專輯,像舒伯特、西 貝流士、德布西與序曲選集等等,每張唱片都充分表現出托斯卡尼尼指揮時的終極訴求與 最大特色──「歌唱性」的音樂。比較起同時期的指揮大師諸如福特萬格勒、華爾特、或 克倫培勒等人,在阿爾卑斯山南方的托斯卡尼尼是如此獨特,尤其單就「速度」的處理來 說,托斯卡尼尼的詮釋便大有異處,人們所爭議的便是他那快捷的速度,若要以「義大利 人的天生熱情」似乎亦可解釋,但是從許多錄音中可以明確發現,即使是在不同作品中的 同樣速度裡,我們仍然可以體驗到快樂、奮鬥、衝突、活躍等等各式各樣的感情,在托斯 卡尼尼麾下燦爛躍出。 瘦小的身軀中裝載著不朽的靈魂,托斯卡尼尼因為對音樂謙恭而成為指揮巨人,我們 慶幸有錄音唱片讓我們追憶巨人的音樂足跡,終究我們不需要去揣測托斯卡尼尼是何以偉 大,因為他的偉大,就永留存於唱片之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30.83

218.167.197.4 10/04, , 1F
請問這篇跟萬芳有關係嗎@@a
218.167.197.4 10/04, 1F

140.112.30.83 10/04, , 2F
這就是萬芳的官方檔案裡,
140.112.30.83 10/04, 2F

140.112.30.83 10/04, , 3F
提到的那一部最愛的電影。
140.112.30.83 10/04, 3F
文章代碼(AID): #11OI_FxX (Wanfang)
文章代碼(AID): #11OI_FxX (Wan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