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腳歐吉桑走星光大道(上)◎吳晟
http://news.chinatimes.com/reading/0,5251,11051301x112010033100038,00.html
庄腳歐吉桑走星光大道
* 2010-03-31
* 中國時報
* 【吳晟】
詩人吳晟。本名吳勝雄,彰化縣溪洲子弟。自年少就嗜好文學,在就讀農專時期,便積極
地發表詩作,編輯文藝刊物,參與笠詩社等等,一步步未有遲疑 地,踏上他心所嚮所愛
的文學志途。(截自網路)
詩人吳晟。本名吳勝雄,彰化縣溪洲子弟。自年少就嗜好文學,在就讀農專時期,便積極
地發表詩作,編輯文藝刊物,參與笠詩社等等,一步步未有遲疑地,踏上他心所嚮所愛的
文學志途。(截自網路)
當年羅大佑來鄉間找我時,我的小兒子吳志寧六歲,還未上小學,整天跟著我們。
羅大佑童心未泯,和我談正事或閒聊,都不忘逗吳志寧玩,尤其帶羅大佑去廣袤的田野走
走,沿途他和志寧玩得很起勁,玩鬥草、玩含羞草、玩昆蟲……。日後推想,這次因緣和
志寧從高中時期就開始組團「玩音樂」,並走上創作歌手之路,應該有關鍵性的啟蒙作用
吧。
(1)因緣
一九八五年,創作歌手羅大佑以我的系列組詩「吾鄉印象」的序詩譜成歌曲,收錄
進名為「家」的專輯,特地帶著「母帶」來鄉間找我,一方面要給我試聽,提供意見;另
方面來和我商量,有二句歌詞,新聞局電檢處審查不通過,要不要修改。
這二句歌詞其一是「在這片長不出榮華富貴/長不出奇蹟的土地上」,「建議」改
為「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其二是「繁衍無奈而認命的子孫」,建議改為「繁衍勤勞的
子孫」。這樣一改,不但減損詩質,也喪失原意,我當然拒絕,因此這首歌曲在戒嚴年代
末期,列為眾多禁歌之一,就是說可以收進專輯內,但不准打歌、不准播放、不准公開演
唱等宣傳。
這個事件曾在當時報紙藝文版有小小的訊息,不過,事過境遷、時移勢轉,已不值
一提。我想說的是,羅大佑來鄉間我家的因緣。
當年羅大佑來鄉間找我時,我的小兒子吳志寧六歲,還未上小學,整天跟著我們。
羅大佑童心未泯,和我談正事或閒聊,都不忘逗吳志寧玩,尤其帶羅大佑去廣袤的田野走
走,沿途他和志寧玩得很起勁,玩鬥草、玩含羞草、玩昆蟲……。晚上離去時,他送給志
寧三張他的專輯,「之乎者也」、「未來的主人翁」和尚未發行的「家」。
陪同羅大佑來吾鄉的,還有詹宏志和王宣一。王宣一回去後寫了一篇報導「吾鄉詩
詞入歌聲」,附了多張照片,發表在「時報周刊」,其中照片當然也有羅大佑和志寧的「
合影」。
這三張專輯和這篇報導,在志寧年少的成長過程中,是十分寶貴的珍藏。日後推想
,這次因緣和志寧從高中時期就開始組團「玩音樂」,並走上創作歌手之路,應該有關鍵
性的啟蒙作用吧。
(2)選擇
志寧從高中開始玩樂團,越玩越沉迷,功課直線下降,很快從A段班掉落到末段班
,受到很多人協助,加上考前一段時間的衝刺,勉強考取大學,勉強接受我的說服(據他
說是不忍拂逆我),去就讀中興大學森林系。
然而志寧畢竟志不在此,剛開學住進學生宿舍,就遇到音樂同好,和同系同寢室的
黃玠,一起參加「熱音社」。二人先後獲得全校性創作歌曲演唱第一名,更是滿懷熱烈的
音樂夢想,不將課業放在心上。
志寧升上大二下學期,我從任教了三十年的國中辦理退休,眼看他讀了三個學期,
只修過一、二十個學分,決定「拋妻離鄉」去陪讀,和他同住,擠在一間四坪的學生宿舍
。
志寧性情向來貼心,唯獨碰及課業話題,兩人常起衝突,緊迫盯人一年下來,對他
的功課非但沒有助益,反而徒增父子的緊張關係。
某天晚上,志寧美其名去練團,其實我知道大部份時間在胡混,又讓我苦等到半夜
才回來。激烈爭吵過後,深感疲憊,卻突然有所徹悟,心胸逐漸打開,終於決定放手,任
他去走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不再勉強他遷就我的意志。
(3)掙扎
我從年少耽讀文學作品,投注很大心力練習寫作,又不善於安排時間,課業很不順
遂,每個階段始終徘徊在低空飛過,幾乎輟學邊緣,也曾讓父親十分操心、擔憂。
在普遍謀生不易的時代背景下,父親的心意是,文學當做興趣,他並不反對,學業
至少要兼顧,像我們這樣的農村家庭出身,怎能靠文學生活?
當初我沒有讀文學系,選擇農業科系,有不少複雜因素,但歸結而言,主要還是不
願也不敢以文學當謀生工具。
而我費盡心機,說服志寧去讀森林系,除了和父親相似的現實考量,有較穩定的「
出路」,更寄望他「繼承」我晚年最大的夢想,真正去實踐為台灣大地種樹、護樹的長遠
工作。將謀生「職業」與一生「志業」合而為一,音樂則當做「業餘興趣」。
志寧何嘗不願二者兼顧,但時間、心思確實難以合理分配、恰到好處。文學閱讀、
創作,基本上是孤獨的行為,較容易掌握;但玩團、玩音樂,時間更不易安排、控制。眼
看他在音樂與課業之間擺盪,比我年輕時候的情況更難「搞定」,我也在「不忍」與「嘸
甘」之間掙扎。
我不忍志寧眼前受課業的煎熬,更嘸甘他一旦學業無成,專一走上音樂創作與演唱
的生涯,可以預見必將過著漂浪無定的生活,很有可能受盡現實的磨難。
我們看到少數「歌星」名利雙收,殊不知「玩團有成」,有機會出頭才幾人?「出
道」、「出頭」之前,要歷經多少年的現實考驗?無數年輕人的「歌星夢」,莫不是剛一
起步,早早就淹沒在現實煙塵之中。
(4)執著
志寧還算幸運,學生時代就和搭擋黃玠,遇到剛創辦「風和日麗」唱片公司的老闆
卓煜琦,甚受看重,和他們的樂團簽約,當兵之前即以929團名出了第一張專輯。服兵役
期間,後備司令部軍樂隊徵選一名吉他手,志寧憑其音樂才能,百中選一而被選中,擔任
吉他手,吹蘇沙號,非但未和音樂脫節,甚且學得更多。服完一年兵役不久,再出第二張
專輯「也許像星星」。
這二張專輯都是志寧作詞、作曲、主唱,亦即所謂創作歌手型的路線。
志寧性情和我近似,知性不足、感性有餘,因而他的創作歌曲抒情味濃厚,歌聲十
分柔和,其中有幾首我特別喜愛,像第一張專輯中的「渺小」,抒發對阿媽的懷念;像第
二張專輯中的「貢寮你好嗎」,抒發對生存環境的關切,不熱烈也不熱鬧,卻情意綿密,
具有感染力,坦白說,每次聽,都深為感動。
志寧的音樂細胞,很顯然傳自母系。我的父母系譜家族成員,都是莊稼人,實在找
不到對音樂有特別興趣的人。而吾妻芳華,雖然和我一樣讀農科,但她的母親和兄姊,都
有很好的音樂涵養。
芳華從小受家庭薰陶,也許應該說也有遺傳吧,學生時代常隨身攜帶小型收音機,
亦即「隨身聽」,聽音樂節目播放古典樂曲的「有獎徵答」,她只要聽一小段,往往就能
準確指出是誰的什麼作品、包含多少種樂器……,幾乎每猜必中,獲得不少獎品。
志寧在某些場合會「敘述」,他從五、六歲就開始學鋼琴、學吉他,雖然有些誇張
,卻也有些事實。因為他們三個姊弟幼年的時候,芳華就親自教他們玩樂器,志寧的音感
特別好,對旋律掌握很敏銳,愛聽歌、唱歌,自己不時會編些曲子,明顯表現出音樂天份
。
就像對文學有濃厚興趣的人很多,但不必然都會走上創作之路;有音樂天份的人當
然也很多,但選擇音樂為工作的人一樣很少,需要諸多條件、因緣配合。我們父子近似的
執著個性,應該是最主因吧。
(5)誦歌
大約是在二○○六年,正當志寧準備出第二張專輯,彰化縣文化局向文建會提出「
吳晟全集」的出版專案,邀集幾位年輕文學朋友襄助,多次開會討論,不太記得是在什麼
情況下,擬定了附帶出版CD專輯的構想,其一是「吳晟詩.誦」;我挑選了二十首自己較
中意、較有代表性的詩篇,親自朗誦;其二是「吳晟詩.歌」、片名為「甜蜜的負荷」,
收錄十首歌曲。這二張CD專輯的構想,獲得當時文建會主委邱坤良教授大力支持、國立台
灣文學館贊助、賴和文教基金會承辦、風和日麗唱片公司發行,而由吳志寧負責製作。
我在台北樹林高中就讀的時候,有位音樂老師一再鼓勵(慫恿)我學聲樂,要栽培
我成為男低音歌手,可惜我空有「資質」,卻欠缺學音樂的好「背景」,未敢接受。從年
輕至今,確實經常有人誇讚我的聲音很好聽,尤其是朗誦自己的詩篇,充滿感性;或許是
聽多了誇讚,我要將自己的聲音保存下來的意念盤繞不去,唯恐聲音變質了,為時已晚,
正是製作這張「吳晟詩.誦」CD最主要的動因吧。
朗誦錄製,都是在志寧的錄音工作室完成。我的詩大都適合朗誦,不過,志寧在錄
音的過程,很快發現我的詩固然好聽,但我的朗誦太中規中矩、平實到近乎平板,欠缺戲
劇效果,聽一、二首感覺還親切,聽多聽久了會疲乏,因而為每一首精心配樂,果然更生
動、更耐聽。
我少有錄音經驗,因此錄音的時候,常有不順狀況,志寧總會適時給予安慰一下、
誇獎一下、小小「建議」一下,化解我很多挫折的情緒,那份體貼和耐心,比我這個退休
教師,更懂得「諄諄善誘」。
「吳晟詩.歌」專輯完全出自於志寧的構想,或許是他潛伏已久的理想吧,不過,
他比較喜歡說的簡單理由,是為了報答我那一年伴讀的苦勞。
這張專輯內有多位知名創作歌手,依據我的詩作譜曲,演唱成歌曲,最大特色是每
位歌手各自展現了獨特的聲韻風格,傳達了多樣的動人情感;包括「早期」的羅大佑、胡
德夫,「中期」的林生祥,以及為這張專輯新近加入的濁水溪公社柯仁堅、陳珊妮、黃小
楨、張懸,當然還有吳志寧和他的搭擋黃玠。
(6)發聲
二○○八年春季,「吳晟詩.誦」和「吳晟詩.歌」二張CD專輯正式出版、發行,接
到多位年輕朋友打來電話說:真的很讚耶!探問之下才知道是說封面設計很讚、很有特殊
感覺、很吸引人。
這張封面採用木質木刻條紋,的確很讚!年底即傳來入圍美國「葛萊美封面設計獎
」的大好消息,設計家蕭青陽信心滿滿,邀我和他一起去美國參加頒獎典禮,就是說,去
領獎。我不想走動,誠心祝福他「載譽歸國」。
頒獎典禮當天,即將公佈獎項的時段,我正巧留意到某家電視台,不斷出現跑馬燈
預告這則新聞。守在電視機前,不久卻發現這則跑馬燈已無聲無息「下架」,消失不見,
即知已「擦身而過」。未得獎不無遺撼,但能夠入圍,總是難得的肯定。
二○○九年七月,「甜蜜的負荷」CD專輯中的「曬穀場」,入圍第二十屆金曲獎流
行音樂類。「曬穀場」是客家歌手林生祥於二○○一年譜寫的作品。在金曲獎專刊中如此
介紹:「林生祥 來自美濃的客家子弟,在精湛的音樂造詣中,嚴肅思考音樂的社會文化
意義。歷年發表的作品獲獎無數。這首「曬穀場」是他與大大樹音樂圖像的創辦人鍾適芳
共同製作。結合吳晟刻劃深入的詩作,盛夏溽暑曬穀場的場景,一一浮現眼前。」
頒獎典禮理所當然應該是林生祥去參加,但他和新聞局有某些「過節」尚未解決,
更可能是想讓我開開眼界,體驗一下流行音樂頒獎典禮的場面,一再鼓勵我去會場。
生祥是我們全家人的好朋友,也是全家人很喜歡的歌手,我們在電話中談了至少半
個小時。他說「我們」很有希望獲獎,到時候上台領獎致詞有一分鐘時間可以任意發揮,
愛講什麼就講什麼,電視現場轉播,絕不會消音或切斷電源。最後生祥說服我的理由,是
可以趁機會為我一向關切的台灣農民發聲。
按照慣例,所有入圍者都要走過星光大道紅地毯,接受「歌迷」歡呼。主辦單位安
排一對俊男美女、風和日麗唱片公司「旗下」的藝人Nylas 樂團陪伴我;他們也是入圍者
。
所謂星光大道紅地毯,其實只有短短幾十公尺,盡量放慢腳步,大概只走了不到一
分鐘。好像也有針對我身旁那二位年輕歌手的尖叫歡呼聲,不過,我不很清楚,倒是約略
「瞄」到不少「狐疑」的眼光和表情,並隱約聽到一些聲音:那是誰呀!
我自己也覺得好笑,像我這樣的年歲,這樣的「形象」,典型庄腳歐吉桑,只為了
把握為台灣農民公開發聲的機會,竟然也來這種場面湊熱鬧,真的不搭調。(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93.168
推
03/31 18:41, , 1F
03/31 18:41, 1F
推
03/31 18:56, , 2F
03/31 18:56, 2F
推
03/31 21:22, , 3F
03/31 21:22, 3F
推
03/31 23:11, , 4F
03/31 23:11, 4F
Nine_2_Nine 近期熱門文章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