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歌曲作者張國榮(下)
五、作品分析
1.想你
張國榮的處女作,卻並不稚嫩,其實張國榮發表的作品質量整體比較均勻,包括這首
想你,樂思清晰,節奏鮮明,流行性很好。
2。由零開始、風再起時
這兩首歌都是為張國榮告別歌壇所做的,但相比較而言,前者敘離情,後者抒別意,
前者娓娓而談,後者激烈一些。因為是有感而發,所以歌曲也都氣韻流暢,"由零開始"的
調性稍複雜一些,"暫別遠去,遠去找那自由再衝刺"一句有一個臨時的轉調,然後又回到
原調,這樣一個變化為這首歌增添了色彩。
在我看來,"風再起時"最特別的地方是竟然在1993年被童安格重新填了國語歌詞而翻
唱過,作為一個曾經寫過那麼多優美旋律的一個創作歌手,一個幾乎從不唱別人寫的歌的
人,竟然少見地翻唱別人的歌,而且是張國榮這個並非專業創作人的歌手寫的歌,至今還
覺匪夷所思。但這也許證明了一件事,"風再起時"是一首好曲子。
3.沈默是金、烈火燈蛾
沈默是金是和許冠傑合作的產物,作詞的一方是許冠傑,歌詞似乎以張國榮為原型,
語重心長,作曲的一方是張國榮,唯一的一次以傳統風格(五聲音階)譜曲,似乎向以擅
長此道的許冠傑致意,兩個了不起的人物合作了一首經典歌曲,留下了一段樂壇佳話。沈
默是金幾乎得到了所有人的喜愛,也許中國人還是對五聲音階的歌曲更有親切感。
烈火燈蛾也是與許冠傑合作的歌曲,但是風格是張國榮式的,旋律線條很細緻,也許
是因為流行性稍差,所以並不如沈默是金那麼出名。
4.有心人
電影金枝玉葉2的插曲,金枝玉葉1的主題曲"追"是一首廣受歡迎的獲獎歌曲,很多歌
手都翻唱過,在拍攝金枝玉葉2的時候,張國榮為這部續集親自寫了一首插曲"有心人",這
可能是張國榮寫過的最美的旋律了,林夕的詞讓這首歌錦上添花,它兩度獲得最佳電影歌
曲的提名。
這首歌分為色彩對比鮮明的兩部分,前一部分徜徉在低音區,彷彿夏夜晚風中的暗香
浮動,而後一部分忽然沖高,明豔如雨後新鮮燦爛的陽光,這是一首音域跨度達兩個八度
的歌曲,前後兩部分各自運行在低和高的八度區,這樣出來的感覺就是,盪氣迴腸。它真
的很美,美地自然瀟灑,美地耐人回味,有如神來之筆,仿佛能讓人感覺到來自靈魂深處
的一縷幽香。
5.紅顏白髮、忘掉你像忘掉我
白髮魔女傳1和2的插曲,紅顏白髮是張國榮第一次為電影寫插曲,然而一鳴驚人地得
到了金馬獎最佳電影歌曲獎。這兩首歌其實是姊妹篇,紅顏白髮是屬於卓一航的歌,忘掉
你像忘掉我則是練霓裳的心聲,張國榮為這兩首歌的結尾設計了同一個樂句,這兩首歌同
樣地緩慢悠長,氣息連貫, 起伏跌盪,這樣的旋律非常適合劇中剛烈執著的愛情的悲劇意
味。
6.關於電影夜半歌聲的三首插曲
夜半歌聲--這首歌的曲式可以稱為兩段式,"依偎你心門"一句不但是前後兩段的分野
,也是上行五度轉調的過渡句,除結尾句,前後兩段的樂句基本相同,後一段運行在比原
調高五度的位置上,這五度的差別不僅造成了聽覺上的暗明的對比,也因此為樂曲注入了
動力,引領情緒由低沉向激動變化。
第一句"只有在夜深"是關鍵句,全曲的音型基本上同它是一致的,全曲的旋律基本上
是將第一句進行下行模進形成的,如果"只有在夜深"是一個動機,全曲就是在對這個動機
的豐富中展開的。值得一提的是結尾部分,這首歌唱了兩遍,第二遍加重了語氣,然後走
向結束,不但沒有回到原調,而且有些出人意料的是,也並沒有穩當地結束在主音上,而
是落在三度音上,因此有了一種心潮難平、餘音繞梁的未完成感,這樣的手法並不鮮見,
但是妙的是用在這首歌裏非常之合適,有點兒意思了。
夜半歌聲從音樂語言的運用上,可以稱為工整簡煉,氣息連貫,轉調平滑,有一氣呵成
的流暢感。在旋律的設計上,既有下行的模進也有上行的轉調,造成了一種起伏跌盪,心
緒難安的形象。在旋律模進的時候也注意每句略作變化,並不刻板,因此很有細節美。
深情相擁--如果我沒有記錯,這可能是張國榮唯一一次寫的三拍子歌曲,用一種類似
圓舞曲的節奏描摹甜蜜廝守的時刻,他寫得很好,流麗而富變化,升5音的運用賦予這首歌
西式的色彩。
一輩子失去了你--同前兩首歌相比,這首歌旋律複雜而多變,抒情詠歎性更強,在曲
式結構上看,第一句"一輩子失去了你"是一個陳述式的引子,象一聲歎息。引子的作用一
般是開宗明義或引起下文。在這首歌裏,第一句的引子就是拉開戲劇帷幕的手,之後開始
一段悲歌,從"你任我憔悴"開始,轉為起伏變化較大的中段,從這一句開始,突然來了一
個增五度轉調,如同冷風突襲,令人揪心,然後轉回原調,但仍然按捺不住,因此最後又
來了一個四度轉調,在激動難安的情緒中結束了這一段,歌曲又回到第一段的悲歌中,最後
在堅定然而悲哀的語氣中走向了結尾的悲鳴。
這三首歌曲風格更為統一,從內容上看,不但"夜半歌聲"這一首是宋丹平的鬱積的感
情的傾吐,另外兩首雖是戲中戲的歌曲,也同樣照應著宋丹平愛情的樂與悲。從技法上看
,三首歌雖然有不同的風貌,但具有一些共性,比如它們都運用了轉調,用了很多5、6度
的跨度較大的音程,也用了很多的半音,因此,具有一種西方音樂的調性色彩,也具有歌
劇或音樂劇音樂的抒情詠歎性質,同時也具有現代流行音樂的節奏感,所以,這些歌非常
配合整個電影的光影感覺,那是一種如古典油畫般以紅黃色為主的濃稠色調與90年代電影
語言相結合所呈現出的特別味道。
在談到插曲的創作時,張國榮曾說:"整首歌用上弦樂,很接近舞臺上演奏的音樂,且
沒有古箏等中國樂器,目的是要配合整部戲的情節及色調。" "戲中的宋丹平是一個很前衛
的音樂家,若編一些很中國調的歌曲,會很不協調。""借鑒外國歌劇的唱腔,又全無敲擊
部分。"我認為他最後完成的作品很好地實現了這種設想。
7.小明星
雖然這首電影插曲沒有獲過獎,也不如以上的電影插曲那麼出名,但張國榮無疑是喜
歡這首歌的,在他的陪你倒數專輯裏,用粵語國語兩種版本詮釋了這首歌。小明星用一種
比較短小的旋律,舒緩的速度,親切的調子,表達出一種純真的樸素的感情,彷彿是低聲
細語的催眠曲,也仿佛是在寂廖的星空下汲取心靈平靜的啟示。在張國榮的作品裏,這首
歌也算是很有特色的一個了。
8.紅
這是一首有強烈個人風格的作品,這首歌的創作意念和曲的創作來自張國榮,林夕根
據張國榮提出的"紅"的理念寫出了歌詞,作為1996年新專輯的主打歌曲,也成為了跨越97
演唱會的高潮曲目,在2000年的熱情演唱會上,張國榮將這首歌賦予了一種新的色彩以配
合熱情演唱會的整體風格。這首歌的詞意充滿隱喻,意象豐富而恣意縱橫,意思皆在似與
不似之間,充滿了不確定性,因此也具有了很強的藝術上的可塑性,張國榮將其在舞臺上
以類歌舞劇的方式創造性地表現,仍然保持這首歌所具有的朦朧的感覺美。
"紅"從曲式結構上可以分為兩段八個樂句,從結構上看,第一段包括四個樂句,第一
句是開始句,第二句是對第一句的重複和加強,第三句是變化句,第四句是收束句。第二
段包括後四個樂句,四個樂句之間的關係與前一段一致,音型結構也與第一段基本一致,
只是這一段的旋律整體運行在不同的位置,旋律線條起了變化,細部也有變化。從整體結
構看,很像是唐詩的節律。詩歌與音樂本來就是二位元一體的藝術形式,有著相通的藝術
規律,而"紅"使用這樣的結構,顯得既工整又簡潔。
"紅"開始於小節的強拍上,然而又是中速。編曲者用一種強勁、穩定但又暗流湧動的
節奏和電子樂的迷幻味道,賦予了這首歌現代的色彩,然而不失其詩意朦朧的意境。
9.寂寞有害、大熱
這是兩首"快歌",張國榮寫的絕大多部歌曲都是偏於抒情性的,只這兩首歌例外,他
曾在訪談中說,"好多人講張國榮不會寫快歌,不行,怎麼能這樣被人小看,所以怎麼都要
寫一些快歌......"好勝的他為了填補空白,寫了這首寂寞有害,後來又寫了大熱,其實所
謂快歌,在寫作上並沒有大的區別,最主要的區別大概在於某些段落音符排列密集一些,
氣息短一些,寂寞有害寫得很得其中奧妙,而且它的結構並不單調,用一種層層遞進的方
式將歌曲推進,張弛有度,在情緒已很高燒的歌曲的後半部分又插入一段"試試與他…."
,起火上澆油的作用,讓其後歌曲的情緒更瘋。雖然這種手法不是沒有人用過,但是他這
麼做還是很令人驚喜的,張國榮真的不簡單。至於大熱,套路和寂寞有害相仿,但就沒有
後來這一段了。
10.意猶未盡、作伴
這兩首歌並不是很顯眼的歌曲,靜靜地躺在專輯裏,沒有在其他場合出現,雖然作伴
被填上粵語歌詞後在《這些年來》專輯裏被再度演繹,但是似乎還是弱了一些。"意猶未盡
"是個很好聽的小品,其實只是用了兩個主幹樂句做了些精細的變化寫成,結尾刻意不落在
主音上,真的是意猶未盡,這首歌短,但是精緻不囉嗦,其實很多感覺就是一瞬間,捕捉
瞬間感覺的短小音樂就是意猶未盡的感覺吧。音樂裏用了切分音,使節奏很跳動,編曲用
木吉它作主角,配以清淡合聲,整首歌有一種民謠式的素面朝天的清新動人。
作伴怎麼說好呢,這首歌不算很差,但是我不能說它好,就象一個句子完全按語法造
出來了,可是並不是句有意思的話,這就是我對這首歌的看法,它的旋律有些牽強,不美
,當然這也許只是我的感覺,如果說張國榮有哪首歌寫得較失水準,我選這首。
11. 這麼遠那麼近(Cash最佳另類音樂獎)
這是一首受幾米的漫畫向左走向右的啟發而產生的歌曲,也是張國榮與黃耀明合作的
《Crossover》裏最有新意思的一首歌了,整首歌的戲劇性和畫面感很強,兩個人你說話我
唱歌,關係似近還遠,似遠又近,命運際遇緣份之不可測知就是如此飄忽的吧。張國榮又
一次展現了他天才的一面,他是如何展開戲劇性也就是敘事性的呢,在這樣一支短短的歌
曲裏,要做到並不容易,他將旋律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旋律很有表情,像是在鋪陳和
營造氣氛,第二部分節奏突變,旋律中出現了很多細碎的半音階進行,情緒逐漸變得緊張
,像是展開和交代劇情,第三部分是一段高音的詠歎,仿佛到了?事的高潮。這支歌的旋
律還如黃耀明所說,帶有異國情調,這種異國情調一是因為採用了中國人不習慣用的和聲
小調式,其次在於第二部分的半音階進行,以及第三部分的高音部分,氣息很長又逐波走
高的旋律,有些象義大利歌劇的那種地中海陽光式的感覺。最令人興奮的是,這些元素如
此完美地統一在一首歌裏,讓人耳目一新。
張國榮在這首歌裏還貢獻了成串的獨白,黃耀明話:"當然這當中濃濃的戲劇效果有很
多都是由哥哥提供, 那些獨白的部份就好像是畫龍點睛一樣,令歌曲也生動起來。"但是誰
能想到這是臨場的即興發揮呢?黃耀明如是說:"這首歌在錄獨白的過程中其實是好好玩的
一回事, 錄音時哥哥只是錄了一大堆說話, 很隨意的, 而我就只憑直覺選了一些我覺得是
頗為對的感覺試試放在歌裏, 沒想到全部好像度身訂造一樣"。
12.寫給樂壇友人和後輩的歌
張國榮曾經為他的友人和後輩寫過6首歌,為他人寫歌往往要照顧一下對方的特點,比
如音域、適合的風格等。這可能是與給自己寫歌的不同之處,而張國榮本人則是一個能演
繹各種風格的音域很廣的歌手。很遺憾寫給許志安的"永遠懷念你"至今還沒有聽到過,談
談其他5首。
"如果你知我苦衷"是寫給周慧敏的歌,旋律細膩又有幾分悽楚,出於喜愛,2002年黃
耀明將其翻唱,他說:"錄這首歌的時候確很順利, 說真的當你對一首歌很有feel 的時候
是會錄得特別順利的。而我對「如果你知我苦衷」這首歌特別有感覺, 基本上是一進入錄
音室就可以錄唱。"
"太陽傘下"是1989年為當時新藝寶唱片公司的年輕歌手黃翊寫的,是個節奏跳躍情緒
愉悅的歌曲,看得出作者的用心,張國榮在歌裏用了一個短的轉調,為歌曲增添了變化,
而結尾的音落在屬音上,留下餘味。
"自首宣言"用布魯斯節奏寫成,有一種味道純正的幽怨感,張國榮唯一的一個布魯斯
作品,讚歎一下,他很得其中三昧呀!
"一晚"是寫給麥潔文的,張國榮用小調式為這個歌聲甜美文雅的女歌手寫下了一支略
顯哀怨的抒情曲,不失也不過。
"極愛自己"怎麼樣?它是陳冠希的代表曲目,有國粵兩種版本,2000年,張國榮為這
個迷戀hip-hop 和R&B的新人類寫歌,在好聽的旋律之外著重了節奏的生動,還特別在歌中
寫了一段英文Rap,嘿嘿,哥哥也瘋狂!
13.共創真善美、諾亞方舟
共創真善美作於1988年,是香港電臺《踏上公民路》節目主題曲,諾亞方舟是為Cash
頒獎禮作的歌曲,兩個都可歸於功能性歌曲,這樣的歌曲一般來說藝術性會差一些。共創
真善美這樣的歌曲,有說教的成分,可以很牽強地認為是"主旋律"的作品,其實不太好作
,容易空洞而虛假,年輕的張國榮那時算是盡了力了。相比較而言,我更喜歡諾亞方舟,
旋律硬朗兼振奮。
14.玻璃之情、紅蝴蝶、敢愛、我知你好
在他去世後,人們才聽到這些歌,在他被抑鬱症折磨摧殘的最後歲月裏,他是如何還
能寫出這些歌,是在病情發作的間歇某些回復健康和希望的時候嗎?不忍去想像。如果造
物主一定要用這樣的方式收回他的傑出創造,至少我們還有他最後的音樂留念,這些攜帶
著他的最後生命的音樂。
"玻璃之情"是一首令人心碎的歌曲,很多下行的樂句,象一聲聲歎息,但它的樂思又
是清晰的,三段式的結構流暢嚴謹氣息貫通,"及時地道別沒有罪",在"時"這個音上,他
突出地在兩邊的同度音中間用了這個降半音作為過渡音,這個習慣用法是他從1993年紅顏
白髮開始的,可能是覺得特別有感覺,所以在後來很多作品裏都用到了或者是在演唱的時
候習慣式地就這樣處理了,非常張國榮的一個用法,在這首歌裏聽來覺得分外地無奈。"紅
蝴蝶"的旋律有一種纖弱柔美輕盈然而卻絲絲哀愁的感覺,歌曲以小調式寫成,幽暗憂傷的
情調。
其實這四首歌尤其是後兩首是不忍卒聽的,不是不夠好,是因為你能感覺到唱歌的人
明顯的力不從心,而你也已知道了他的結局......
15."我"
關於這首歌,詞作者林夕說:"(和Leslie合作)所有的歌詞,其實都是我自己很自由
地寫的,因為沒有限制,我才發揮得好。惟一例外的只有一首歌,(之前林夕先按自己的
意思寫的那一稿)他說那是我的歌,不是表達他自己心聲的歌,所以要求我用一部電影裏
的一句對白來打磨。"林夕所說的這個例外就是"我",張國榮創作這首歌是受什麼啟發呢,
他要求林夕參照的那部電影是什麼呢,我認為就是以下這首名為"I am what I am"的歌以
及名為"La Cage aux Folles"的電影。
I Am What I Am
I am what I am
I am my own special creation
So come take a look
Give me the hook
Or the ovation
It's my world That I want to have a little pride
My world And it's not a place I have to hide in
Life's not worth a dam
Till I can say I am what I am
......
這首歌是首演於1983年的百老彙首部同志音樂劇"La Cage aux Folles"的選曲。而這
部音樂劇脫胎于拍攝於1978年的同名法國同志電影,中文譯為假鳳虛凰。林夕在寫這首歌
的時候參照了"I am what I am"的歌詞,比如,"誰都是造物者的光榮"等。歌詞有國粵兩
種版本,林夕本人是都喜歡的,但張國榮更喜歡國語版本。
不是每個人都將信念建立在執著自我之上, 但這卻是張國榮的生命意志和勇氣的來源, 是
他這個特別的生命的構造邏輯。在這首歌裏,他採用兩段式曲式,前半部分之前,先寫了
一個引子,唱出主題,"I am what I am ,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間奏過後,用較為平靜
和緩的旋律和宣敘的調子娓娓道來歌曲的前半部分,然後用一句過渡句將旋律整體拉高,
進入歌曲的後半部分也即高潮段落,他將激情融于寬闊悠長的旋律設計中,抒發了歌曲意
欲表達的磊落坦蕩的情懷,然而結尾處音樂的落寞收尾又有一絲蒼涼的孤獨感。
"我"是一首接近完美的作品,音樂語言明白流暢簡煉,詞作具有詩歌與哲思的雙重美
感,而編曲又切合歌曲意境,用一種鋼琴與管弦樂隊的組合,既莊重聖潔又烘托了歌曲抒
人生之大意的宏大感,演唱者用凝聚著深厚生命體驗的聲音表情,令這首歌達到了人歌合
一的境界。"我"這首歌也是有鮮明的張國榮作曲標籤的作品,一貫的清晰流暢的樂思,一
貫的優雅簡煉的旋律設計,一貫的他喜歡用的模進技法和半音式的過渡倚音。
"我",在張國榮所有的音樂作品裏有著獨一無二的特殊價值,這是他的人生宣言,是
走過人生幾十年風風雨雨之後的肺腑之言,在他的熱情演唱會上,張國榮用一種堅定的氣
概嚴肅的神情充滿激情地詮釋了這首歌,象一個用藝術佈道的聖徒,張國榮雖然曾經在一
所佛教中學就讀,也接觸過西方宗教,但他自稱沒有宗教信仰,他的信念就存在"我"這首
歌裏。有了這首歌以後的張國榮,氣象已絕對昇華了。
聽張國榮唱"我",彷彿重溫他忠於自我的一生,那麼一個自尊、自強、自愛、自我實
現的偉大的完美的個人主義者,他在人間留下"我"這首歌,也留下了他參與和改變這個世
界的永恆證據。
後記:
寫這篇文章真不容易,其實並不是真的試圖探討張國榮的作曲技巧之類的技術層面的
東西,只是他在吸引我不得不去做這件事,在寫作的過程當中,我深深覺得,他最讓人傾
心最讓人動容的是,似乎永無止境竭盡所能地自我要求,終其一生接近個人的完美極限,
我們愛他,也已超越了對其實體的迷戀,"沒什麼可給你",但求憑這篇文,獻給我心中的
張國榮。
參考資料:
1. 林夕912談哥哥
2.Aliceyao及其他網友整理的作品資料
3.相關歌曲
4.聚榮堂網友flower_0870翻譯之張國榮1985年生平自述
5.Aliceyao整理的張國榮藝術生涯大事記
6.《The one and only》
7. 黃耀明張國榮「Crossover」專輯製作花絮
8.《說出我的全部》等訪問
感謝提供資料的每一個哥哥網站。
-----
原文轉錄自:網易紅
作者: hotsand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7.156
※ 編輯: Lesliey 來自: 210.85.7.156 (06/04 18:46)
推
220.132.76.108 06/04, , 1F
220.132.76.108 06/04, 1F
推
138.130.209.153 06/04, , 2F
138.130.209.153 06/04, 2F
推
203.70.102.124 06/05, , 3F
203.70.102.124 06/05, 3F
Leslie 近期熱門文章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