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與他共度61世之08~ 楊過與小龍女
八、楊過與小龍女(Little Dragon Maid;1982年出品;
導演:華山;主演:張國榮、翁靜晶)
作者:的灰 (經同意轉載)
出處:網易紅版 http://redleslie.126.com
金庸作品中,我最愛的人物是喬峰,有勇有謀,有情有義,真正是"武俠"二字
的最佳詮釋;其次欣賞的人物是楊過,比起喬峰,這個人雖然在氣勢上稍遜,卻另
有一種狂放不羈、至情至性之美。《神雕俠侶》我讀得爛熟,《神雕俠侶》的電視
劇陸續看了許多個版本,還努力搞到了電影《楊過與小龍女》的視頻版,在蹩腳的
國語配音、一字不識的韓文字幕和模糊變形的畫面中,瀏覽了張國榮版的楊過。但
是說實話,無論是劉德華,古天樂,任賢齊,還是二十六歲的張國榮,每個人的演
繹只能說是各有千秋,比起書中凸現的楊過的風采,仍然相去甚遠;對於即將開拍
的張紀中版《神雕俠侶》,更是不能抱太大的指望。
現在我手中的《楊過與小龍女》是邵氏電影公司去年出品的數碼修復版,極其
精致,與視頻版的效果天差地別,使我們得以欣賞這部電影的全貌。邵氏如此下大
氣力修復的影片基本都是當時的經典之作,雖然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老片,在劇情
編排、導演技巧和服裝、佈景的水平等方面仍然帶有明顯的八十年代初痕跡,但是
製作相當用心,畫面賞心悅目,表演一絲不苟。影片敍事從楊過偷雞開始,基本上
完全忠實原著,不像如今的改編版影視劇充斥著"突破"或者說是篡改,不過劇情詳
盡得讓人捏把汗,一部電影竟然在以長篇電視連續劇的節奏講故事,片子放到一個
多小時,楊過還在歸雲山莊與霍都王子對戰,這要怎麼結尾呢?結果完全不勞各位
費心,楊過出了歸雲山莊就掉下山崖遇見了神雕,飛快地練就了絕世武功,待黃蓉
帶著身孕苦戰金輪法王的時候楊過與小龍女雙雙趕到,也沒見小龍女怎麼動手,似
乎是楊過一個人就滅掉了連郭靖都打不過的大魔頭,一行人喜孜孜地回家,電影結
束了。
電影預告片中的宣傳詞說:"重溫美少年的黃金歲月",佐以張國榮俊秀無雙的
面部特寫。實際上張國榮這時候美則美矣,卻早已不是少年;他的黃金歲月,則遠
遠尚未來到。影片開頭,楊過梳了一個帶劉海的披頭髮型,顯得他的面孔圓圓,眼
睛大大,真像是十六七歲的模樣;從拜入桃花島開始,改為規整的古裝挽發,英氣
逼人,與《武林世家》中方浩天的造型類似--各位如果沒看過《武林世家》,想想
《射雕英雄傳》裡的苗僑偉也可以,氣質風度和整體形象都非常相象,甚至冷峻的
神情都如出一轍。這部電影裡張國榮還真扮了兩幕楊康,穿起小王爺的華麗衣衫,
和苗僑偉更為酷似,也許,所有俊朗挺拔的男人,在那樣濃重的化妝下,都會是同
一副模樣吧。扮演小龍女的翁靜晶時年十八歲,與張國榮合作過《喝彩》,乍紅的
新人,果然年輕粉嫩,貌美如花,但是造型略嫌花哨,與其說是像小龍女,不如說
更像李莫愁。片中李莫愁扮演者是恬妞,郭靖扮演者是陳觀泰,黃蓉扮演者是劉雪
華--我不太明白為什麼選劉雪華來演人到中年的黃蓉,她時年剛剛二十三歲,比張
國榮還要小三歲啊--可惜不知道神雕的角色是哪位扮演的,他極具專業精神地挺著
一個可笑的大肚子,邁著四平八穩的步伐,對楊過說的每個字都點頭不叠,時而頻
拍雙翅兩腳連跳,做天真爛漫狀,搞得這部正劇頗有喜劇效果。
影片的導演是華山,擅長拍攝時裝奇情片,鍾愛暴力戲與言情戲,《楊過與小
龍女》中時時可見激烈的武打場面。據翁靜晶回憶說,拍這部戲時很苦,繁多的動
作戲對她和張國榮來說有一定難度,兩個年輕人在片場整日被武師呵斥。一次吊鋼
絲時,武師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地裝錯角度,結果她和張國榮纏在一起撞向石柱,
張國榮當場頭破血流,她自己也擦傷手腳,武師不但不道歉,還大罵他倆是笨蛋。
這樣的事情發生幾次之後,還是張國榮機智,去拜著名武術指導劉家良為"契爺",
得到契爺親自關照,才得脫劫數。這位契爺在一年後成為了翁靜晶的夫君。--作為
一個藝人,入行之初遭遇這樣的歧視本是尋常,但是張國榮直到成名之後仍然折辱
不斷,令人感歎的是他的性情卻是越挫越強,不再尋求庇護,不加入幫派組織,在
香港演藝圈的紛雜混亂裡自辟天地,這種堅持,這種傲岸,這種閱盡人情冷暖仍然
忠於自我的人生態度,與楊過其人,不是不像的。
如今,有很多人在遺憾張國榮沒有好好地演過一次賈寶玉,因為再沒有人比他
更神似那位"骨格清奇非俗流"的翩翩佳公子,但是我一直覺得,賈寶玉這樣的角色
對張國榮來說太過單薄毫無挑戰性,我更遺憾的是他沒有演過納蘭容若,沒有演過
妙僧無花,沒有演過燕十三,有演過令狐沖……沒有在盛年之後,再演楊過。一個
演員的演繹深度是與他的經驗、閱曆、成熟程度成正比的,《楊過與小龍女》裡的
張國榮,演技實在是有些稚嫩,許多細節只是在照本宣科而已,沒有真正表達出劇
情本身的震撼;如果換作三十歲以後的張國榮,就算是將《楊過與小龍女》這個乏
善足陳的劇本原封不動地重新演過,想必也能夠創造新的經典,想必會和他的其他
作品一樣讓觀衆把角色與他本人混為一談。當你看到楊過從小失去父母愛護,浪跡
江湖,苦苦掙扎求生;看到他極具天賦,又肯努力,但無人關注,師父,師兄弟,
甚至親近的伯父伯母,都不喜歡自己;當你看到他倔強,桀傲,不肯向人低頭,被
師父痛毆也不求饒,寧願獨自在石碑上將拳頭砸到流血;當你看到他在百般潦倒之
際終於得到小龍女的照顧,感恩之餘,互生情愫,卻不被世俗所容;當你看到郭靖
費盡唇舌勸說他離開小龍女,他站在那裡,淡然道:"郭伯伯,我知道你對我好,
但是我和小龍女已經決定不分開。至於別人怎麼說,我不理。"郭靖大怒:"不行!
別人都會恥笑你的!"楊過猛地沖到他面前,咬著牙說:"我楊過被人打得頭破血流
時,有誰關心過我???現在我開心了,他們又來多事!!" 當你看到小龍女在黃
蓉的勸說下一片絕望:"我費了許多時間才找到他,竟是害了他?"當你看到他經歷
反復掙扎後平靜地宣佈:"我們已經決定回古墓去,不見任何人。"……當你想電影
中沒有講出來的風雲變幻,想到他的堅忍,純樸,囂張,任性,灑脫,不羈;想到
他那不可抗拒的絕世風采,魅力強大到不得不戴面具來遮掩的容顏;想到他在八方
阻撓,百般劫難之下終於修煉成一代大俠,得到江湖內外的敬仰;想到他面對所有
的誘惑都不為所動,不顧一切地要與鍾情的人廝守終生;想到論劍華山之際黃蓉送
他的一字評語:"狂"……香港人曾經送張國榮一個字叫做"串",說只有張國榮"串"
得起,這個字基本上就是國語中的"狂",在這裡指的是豪情,是自信,是奔放的胸
懷,是充沛的生命力,是超然物外的瀟灑,是看破世情的智慧,是經歷風雲變幻之
後依然保有的赤子之心。這種個性,中國古代尤其魏晉和隋唐時期是頗為突出的,
青春浪漫的少年人是樂於效仿的,但是往往為主流文化所不容,能夠在乖離的現代
商業社會裡以浮沈江湖二十多年的滄桑閱曆堅持飛揚的"狂"氣,張國榮做得比楊過
更加艱難。
這部電影的主題歌叫做《願能比翼飛》,張國榮與鄧志玉合唱,張國榮的專輯
《一片癡》中有收錄: "掀開那冰冷面,心似寒梅冷豔。始終也找到絲絲溫暖,這
是個新的開端。純潔的感覺,盼望能像往昔沒有損;純真的美夢,似當日一般潔沒
變倦。眼光中,他的光,正在閃恍似為我閃,那種歡欣的感覺沒法掩。因我閃,似
飛仙,輕飄飄,飛上天,似霧似煙。我願共你飛向天,飛向天。" 鄭國江先生的填
詞功力勿庸置疑,但是個人認為,這一首實在不能體現《楊過與小龍女》的主題。
金庸在《神雕俠侶》的後記中說: "《神雕》企圖通過楊過這個角色,抒寫世間禮
法習俗對人心靈和行為的拘束。禮法習俗都是暫時性的,但當其存在之,卻是巨大
的社會力量。師生不能結婚的觀念,在現代人心目中當然根本不存在,然而在郭靖
、楊過時代卻是天經地義。然則我們今日認為天經地義的許許多多規矩習俗,數百
年後是不是也大有可能被人認為毫無意義呢?" 從這個解讀角度來講,倒是張國榮
的名作《我》幾乎可以直接用作本片的主題歌:" I am what I am,我永遠都愛這
樣的我。快樂是,快樂的方式不止一種。最榮幸是,誰都是造物者的光榮。不用閃
躲,為我喜歡的生活而活;不用粉墨就站在光明的角落。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
的煙火,天空海闊,要做最堅強的泡沫。我喜歡我,讓薔薇開出一種結果,孤獨的
沙漠裡,依然盛放得赤裸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4.138.69.222
Leslie 近期熱門文章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