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的某文

看板Leslie (張國榮)作者 (不如我們由頭來過)時間21年前 (2004/05/06 07:5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有某些地方寫的不對.甚至有讓我心疼的地方. 但是整體來說,感覺的出這個記者對哥哥.....有思考過... 故貼在這裡.... 有點悔澀的文章。希望大家讀了不要太難過...... 讀完前面所有文章,直到後記, 我只想說, Leslie....回來。 還有 志摩小姐,謝謝你。 【夜光新聞: 2004-4-1】去年4月1日黃昏﹐張國榮從香港某酒店高層跳下﹐結束了46年 的生命。一年過去﹐從內地到港臺﹐再到日本﹐都將舉辦活動祭奠他﹐從電影周到歌迷 “守靈”﹐甚至包括寫封“天堂之信”﹐集體“寄”給他。而在相關報道中﹐人們又看 到了那張照片﹕高聳的大樓﹐張國榮就從那里跳下…… 險些“隨他而去” 張國榮曾告訴許多人要積極﹐這么說﹐不是因為對積極的擁有﹐而是對積極的──渴望﹐ 他內心的憂鬱太大……在1987年的自傳中他寫道﹐“每逢遇上一班朋友聊天敘舊﹐他們都 會問我為什么不開心﹐我想自己可能患上憂鬱症”。 幾乎所有十大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手、最佳電影男主角等比賽﹐他都是事前呼聲最高﹐最 終功敗垂成。1991年的臺灣金馬獎﹐林青霞未揭賽果前一口咬定是張國榮﹐結果她還是喊 出別人的名字。 宿命的不是結果﹐而是幾乎相信有誰在和他開玩笑﹐那種力量無法抗拒﹐開始體會生命周 圍某種揮之不去的蒼涼…… 斯文溫柔謔成“娘娘腔”﹐反叛不羈被貶為“邪門”﹐歌舞換來的不是掌聲而是噓聲。興 到之處﹐把帽子擲下來送給觀眾﹐但有人拾了起來﹐擲回臺上。1978年至1982年﹐事業不 順﹐每天到夜店呼酒買醉﹐5年的陰鬱徹底埋在心里。 終于紅了﹐但一直流言不斷﹐自己也說﹐“一直有人罵﹐無論紅或未紅都一直有困難”。 而2000年演唱會后﹐一些媒體的評價是﹕留長髮、扮女人、裝貞子﹐一些觀眾開始離棄。 無奈淡出歌壇﹐想做導演﹐又因壓力過大﹐已經開拔到北京準備開拍的《偷心》只得停機 。 更有失眠的痛苦長久折磨著他﹙不止是他﹐連名嘴白岩鬆都承認在失眠中曾有輕生念頭﹚ ……2002年11月期間﹐他已經服安眠藥自殺一次…… 他曾經自殺﹐他覺得該得的都得到了﹐而死亡對他來說幾乎沒有恐懼﹐在《胭脂扣》以及 《霸王別姬》里﹐死亡有種莫名的美﹐甚至于﹐他也許想到﹐在另一世界里他 "遊走”塵 世﹐看人們如何祭奠他﹐他十分迷信﹐他順應算命所說﹐要提個水壺去朋友家燒水以避難 ;要求每張專輯必鬚是十首歌﹐以求十全十美。迷信讓他幾乎相信另一個世界的存在。 他所恐懼的只是現在﹐甚至連頭髮日少都是大問題﹐他不怕觀眾忘記他﹙八十年代他就想 退隱﹚﹐他怕的是觀眾記得他時他很難看。朋友說他極度自戀﹐一如像阿飛一樣在鏡前獨 舞﹐對他來說﹐容顏的老去意味著生命的枯竭﹐形象﹐是個大問題﹐大到與生命的直覺有 關。 唱歌的無奈﹐電影演員的不甘﹙他說﹕演員隻是棋子﹐太被動﹚﹐而導演可以做﹐又突然 覺得力不從心﹐所有這一切都在某種情緒下達到沸點。 加上二十年抑鬱的積累﹐這意味著想擺脫抑鬱已達二十年﹐意味著總是忍不住想到輕生。 還有他的電影。那些讓他聊以自傲的作品﹐如今看來竟都像慢性毒藥。那裡面的東西﹐ 或者是對自我的絕不妥協﹐與外界的強烈對抗﹙《霸王別姬》﹚;或者是鬼魅的高貴與唯 美﹙《胭脂扣》﹚;或者是生存無根的迷亂﹙《阿飛正傳》﹚;或者是對所謂“靈境” 的深入體驗﹙《異度空間》﹚﹐所有這些﹐幾乎在不自覺完成一個大的陰謀﹐他生命中 最重要的電影﹐也是最深刻的生命過程﹐也是進入靈魂的東西﹐共同完成了一次謀殺…… 在這個心態下﹐他確實無法生存。 哪兒出了問題? 怎么會這樣? 細一想﹐他其實擁有太多東西﹕有金錢﹐至少沒有像鐘鎮濤那樣破產。有愛﹐那么多人愛 他﹐愛他的人比挖苦他的人多無數倍﹐有自己一生的成績﹐連開23場演唱會的記錄與輝煌 仍在手里。他想做導演﹐張艾嘉主動找他﹐影帝胡軍也在等著他的召喚﹐姜文也給予他指 導。但他還是受不了﹐受不了少數人的抨擊與責難﹐受不了內心的陰鬱﹐問題不是他的痛 苦太多﹐而是祂太純粹﹐太在意﹐仿佛玻璃﹐有一點灰塵就那么醒目。他更多的不是在驚 人的痛苦中﹐或者說﹐在痛苦中的不是他的生活﹐而只是他的眼睛。 他讓陰鬱的東西沉淀﹐那與他性格中某種東西相合﹐甚至有點孱弱美的虛幻誘惑﹐因此﹐ 即使在抑鬱中努力快樂前行﹐而前方一旦沒有東西﹐或者不再給他歡樂﹐他就停下來﹐ 坐在那里﹐坐下的就是泥潭﹐越陷越深。 他沒有做到真正的人戲合一﹐即﹕在戲中﹐你的角色就是這樣的﹐你必須這樣好好演下去 。在生活里﹐你的命運就是這樣的﹐你也必須這樣好好“演”下去。后者不是無奈﹐是必 須有的從容。 他“告訴”我們﹐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只要有愛、有追求就能過得很好﹐還需要一種東西 ﹐在生命最痛苦的時候﹐有個東西值得你承受這種痛苦﹐有了他﹐你才真正在安全之中。 于是﹐生命不是必須離去﹐而是在找不到這個東西時只能離去。 當然﹐他的離去並不表示祂的脆弱﹐只能說生命里的東西不足以讓他走完整個人生。不僅 他這樣﹐許多人捫心自問﹐都是如此。真正的智者可以看到整個一生的模樣﹐以及永恆的 滿足﹐那是太大的智慧﹐一般人做不到﹐也因此﹐這是給我們這些平常人的警告。 這一警告在一年后來臨﹐于是﹐我們﹐該去尋找更多快樂幸福的理由﹐直到能夠長久。 -- 風也清 晚空中我問句星 夜闌靜 問有誰共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81.217
文章代碼(AID): #10cN-otQ (Leslie)
文章代碼(AID): #10cN-otQ (Les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