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負雷] 梅蘭芳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作者: DAKOU (大口) 看板: movie
標題: [負雷] 梅蘭芳
時間: Sun Dec 14 00:27:08 2008
看完這部片只有兩個感想:
1.陳凱歌真的是江郎才盡了
2.要花錢看這部片不如去買一部霸王別姬在家重看一次
先說鏡頭的不連貫,這部份是技術層面顯而易見的敗筆,
很多鏡頭都是斷的,讓我覺得最誇張的是,十三爺翻筋斗給小玩意的時候,
鏡頭並不連貫,他怎麼翻都不會到那個位子拿到他要的東西,
既然是一個順下來的戲,
至少定位跟拿取這兩個動作要出來(還要走到給東西的那個走位)...
整部片與其說是沒什麼高潮,倒不如說是被營造成平淡的出奇。
這也就是我為什麼說陳凱歌江郎才盡的原因。
至於平淡的出奇一事是不是陳凱歌刻意想要營造的?
這部戲主要可以抓的事件如下:
1.跟十三爺的對手戲
2.跟福芝芳結婚,福芝芳對家庭,對梅蘭芳的互動
3.孟小冬的對手戲(順帶一提,孟小冬本人很漂亮,在《往事並不如煙》書前有附照)
4.美國行
5.抗日一段
還有梅蘭芳的大伯書信貫穿全戲
先談1.跟十三爺的對手戲:
其實十三爺的寶刀功力一定還是極為深厚,還是保有一定的戲迷。
新戲再怎麼出奇致勝,舊戲依然還是有一定的觀眾群。
第三場戲會全場這樣砸東西,想必是因為這些觀眾都有下注買十三爺贏,
否則純看戲的觀眾不會出現這樣的反應。
可是問題來了,這樣的一個名角,以第一天爆滿的情況來看,
並不見然台下的觀眾都是有下注的人(要不然第三天就不會相對起來那麼空)
所以,第三場不見得會產生台下的觀眾全是為了下注而來看戲的情況,
更不會產生台下的人全都砸台而走的事。
而梅蘭芳,既然第三天演的是舊戲,即使第二天的戲再動人,
理論上人數應該跟第一場差不多(或更多一點),
跟十三爺戲場的差距並不會有到可以讓十三爺那邊的人,立即發現到人數相差過多
而有砸場子的情況
另外,因為第二場的訴求是「大學生」,所以,應該不至於拉到太多十三爺舊戲的座兒
所以,即使梅蘭芳的第二場是贏的關鍵,
第三場多出來的人應該會是被他拉進戲院的大學生為主,而非在第一場選十三爺
而不選梅蘭芳的觀眾群
至此,換句話說,梅蘭芳在第一場輸,但第二場跟第三場都贏的情況下,
唯一的可能是,並非只單純源於第二場演了新戲,必定有一些其他不同的原因在其中
但是劇情隻字未提。即使這整件事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也被處理的不踏實。
等於只是單純描述了梅蘭芳以一種新式的技巧吸引觀眾這件事。
至於怎麼建構新式(梅派)技巧、怎麼得到觀眾的認同、或怎麼在短短的三場戲中扭轉,
都沒有作到一個比較詳盡的描述。
所以我會覺得在這一部份的劇情就只有匆匆帶過梅派與舊戲相異,而無其他。
至於梅蘭芳跟十三爺的關係為什麼那麼密切,片中也未曾交待。
十三爺對梅蘭芳應該是相當重要的人物,這部份應該可以作簡單介紹。
不過第一部份的人物刻畫都還算不錯,這是這段值得嘉許的部份
第二部份就是福芝芳;不過其實我不是很懂福芝芳的定位。
在這部份看起來就像深宮怨婦講話處處帶刺,在我看來並不是那麼必要的戲,
重點反而只是在梅蘭芳對於美國行的猶豫,而福芝芳的出現反而可有可無。
唯一需要的只是對梅跟孟的感情鋪路。
第三部份是孟小冬的部份。
這部份是整場戲我覺得處理最好的一部,
但與我所知的史實不合,與此不論。
不過基本上覺得這一段還算不錯,當然,前提是梅蘭芳本人本來就笨笨呆呆的。
第四段就是美國行。
就只是在講美國報紙並不看好,但是後來得到不錯的評價。
另外還有一部份是跟三哥絕裂。
但跟三哥絕裂的部份看起來很過隱但不是整部戲的重點,既然到逃難時還有留三哥的位子
就表示兩人後來還是有密切的往來,想必梅蘭芳有原諒三哥。
但為什麼梅蘭芳會原諒三哥?這其中亦是隻字未提。
這把這段營造的張力整個打破了,讓上火車前跟三哥的互動連不起來。
美國行本身到底產了什麼影響(對美國或梅蘭芳自己)?也是隻字未提。
所以也只能以"本來並不看好後來卻有不錯的評價"一句話講盡這段的重點。
這段也是沒什麼重點的就過去了。
這種沒什麼重點的(包括福芝芳、美國行),都可以用事後中或事談話帶過去,
既然要花時間去描述,要給的東西應該要更多才對
第五部份就是對日。
很樣板戲。不願接受日本的統治而拒絕為日本演戲。
這段應該是可以大演內心戲大書特書的一段,
但是就放在日本怎麼威脅(連虐待都沒有)梅蘭芳、梅蘭芳的堅決態度、
三哥對梅蘭芳的請求而梅蘭芳拒絕
但後面更多可以表現的是日本是用什麼強硬的手段,
讓梅蘭芳不得不出席記者招待會?(我想可能性是梅蘭芳想明之拒絕,但這樣就不用刻意
讓自己生病,而即使病了,日本也是可以等他好了以後,再逼他上場..
所以只為表明拒絕而出席一事本身是不成立的)
為什麼日本跟三哥會認為只要發佈消息,梅蘭芳就一定會跟隨?
雖然三哥有對把梅蘭芳的藝術當作日本告捷一事表示不爽,
為什麼可以對梅蘭芳不作任何解釋(或原諒)?
而梅蘭芳拒絕之後有什麼下場?
而最後為什麼要把大伯的信一併交給三哥?!
這些都沒有描述,讓劇情顯得薄弱。
貫穿整部戲的是大伯的紙枷鎖。很動人的隱喻,但顯然過於刻意。
更何況其實梅蘭芳的作為跟這封信的意旨大相違庭,三哥在病床旁的註解,
也太刻意。如果梅蘭芳一心追求的是平凡,就不會追隨三哥或跟孟小冬離異。
即使隱喻動人,但在這部戲中,並不貼切。
更何況梅蘭芳救火是孟小冬的主意,並非三哥的。
抗戰之後呢?隻字未提
以上是批評戲的部份,但其實這部片本身來說並沒有很糟。
但是會讓我很反感有一大部份是源自於我個人對梅蘭芳在戲外的瞭解。
第一個就是藝術成就沒有被深刻的描述。
怎麼去開創那個戲,並不是有一個貴人在旁便可以了,梅蘭芳自己本身必然有作很多自身
的功課跟修養。
這部份完全沒有。更何況在跟十三爺鬥之前就有不錯的成就,為什麼,也沒有提。
屬於他獨門的特色並沒有傳給大家知道。
第二個是他跟伶界的互動。
這部份的故事我個人是覺得很精彩的,包括跟同為四大名旦的程硯秋的飆戲,
跟培養後輩的一些故事,都沒有被描述。
換句話說,他自己的厲害並不只於自己的藝術成就上,也在於對伶界本身的影響力。
第三個就是跟布萊希特的互動
布是西方的戲劇界大師,其理論跟學派的發展,
是間接得於梅蘭芳的,居然完全沒有提到。
當然這部份是中共當權之後的事了,
所以這就是第四個,抗戰之後呢?
這部份相對的也十分重要,
還是因為中共政權所以不敢詳之描述?
可能大部份的失望來自於期望。
我個人並不推薦各位看這部戲,或許只是想要單純看戲就還好
要瞭解梅蘭芳就失之過謬了。
當然有時候也會想,如果有程蝶衣這個人,他的真實人生到底是什麼?!
又因為戲的關係忽略了什麼?!
但是我想,我對這部戲的感想便如阿婆的裹腳布。
這部片的長有一大部份其實是源自於繁雜但卻都沒有點到重點。
以上。
--
據說,燃香所產生的煙是溝通的媒介,包覆著簌簌的思念與期許,
裊裊而上。就只是怕漏傳了些許訊息,是以緊緊旋繞著,
反反覆覆的,直至末稍,消逝。
http://www.wretch.cc/blog/dakou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65.36
推
12/14 00:28,
12/14 00:28
※ 編輯: DAKOU 來自: 218.168.65.36 (12/14 00:30)
※ DAKOU:轉錄至看板 SCU_TTclub 12/14 00:35
補充一下,其實有不少精彩的對手戲,
但我個人會覺得被整部片拉平了。
與其說是劇情的功勞,不如說是演員本身的精湛。
※ 編輯: DAKOU 來自: 218.168.65.36 (12/14 00:41)
推
12/14 00:41,
12/14 00:41
推
12/14 00:46,
12/14 00:46
→
12/14 00:47,
12/14 00:47
推
12/14 01:15,
12/14 01:15
沒錯,但我在文中也寫了有很多東西是可以刪掉的,
無礙於劇情的發展
所以才會直以阿婆的裹腳布稱之
推
12/14 01:30,
12/14 01:30
→
12/14 08:35,
12/14 08:35
→
12/14 08:41,
12/14 08:41
新編古裝跟新戲還是不一樣的 因第二天一縷麻的成功而導致第三天人數的差異
是不合理的 畢竟舊戲還是有一定程度的觀眾群
如果在真實的鬥戲中是先黛玉後一縷麻,那這種情形的產生反而是可以理解的
為什麼電影會作這樣的調配?! 這就是電影的問題
謝謝你的情報
※ 編輯: DAKOU 來自: 218.168.73.142 (12/14 09:15)
→
12/14 09:29,
12/14 09:29
→
12/14 09:31,
12/14 09:31
→
12/14 09:32,
12/14 09:32
→
12/14 09:34,
12/14 09:34
→
12/14 09:36,
12/14 09:36
→
12/14 11:34,
12/14 11:34
推
12/14 12:02,
12/14 12:02
推
12/14 17:52,
12/14 17:52
→
12/14 17:52,
12/14 17:52
→
12/14 17:53,
12/14 17:53
→
12/14 17:54,
12/14 17:54
推
12/14 18:00,
12/14 18:00
→
12/14 18:01,
12/14 18:01
--
命運 就放在桌上 地球儀 正旋動
找個點 憑直覺按下去 可不可按住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2.126.36
Leon_Lai 近期熱門文章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