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無厘頭的戲與綜藝風格的音樂

看板KITCHAN (陳潔儀)作者 (放手更自在)時間22年前 (2003/03/07 16:0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中國時報   藝文出版   920303 台新藝術獎 無厘頭的戲與綜藝風格的音樂  ⊙楊忠衡  演出團體:春禾劇團  演出劇名:《愛情有什麼道理》  演出時地:2月17日國父紀念館  音樂劇(歌舞劇)近年持續升溫,原因在它結合了藝文、娛樂 ,以及電子媒體無法取代的「臨場感」,開始培養出一群新興舞 台迷。然而正因它是綜合藝術,參與者來自不同領域,雖在同一 舞台「族群融合」,卻因主導者背景不同,各自產生不同文化和 風格。音樂出身的團體(如音樂劇坊),固然在音樂具有一定水 準和格調,但舞台表演欠成熟流暢,而經營也遠不及劇界的戰鬥 力。劇界出身的團體(如果陀、綠光)則在戲劇方面著墨較多, 音樂方面則有不同程度的欠缺。而演藝圈色彩較濃的春禾劇團, 則提供較具娛樂效果的綜藝風格。相信對不同角度的觀察者,會 帶來相當不同的評價。  這部劇是繼果陀劇場《情盡夜上海》後,第二部以舊歌曲編串 而成的音樂劇,無論如何原創性打了折扣。當然,這種作法不論 在歌劇界(如奧芬巴赫與史特勞斯)或音樂劇界(如ABBA的Mammamia )都不乏前例,但編曲者和編劇者的創意就更顯重要,否則就會 類同早年蔣光超的「你、我、他」電視歌唱劇了。以《愛》劇而 言,編曲創意和技術固然不足與正式音樂劇相較,與國際同類型 歌舞劇相比也相形粗淺。李宗盛是民歌出身的作曲者,其音樂語 言較簡賅,基本上並不適合幅度較大的劇場音樂;而編曲維持「 戲、歌、舞」的簡單塊狀組合邏輯,只達到基本感官刺激,沒有 擷取原曲所長、在層次上予以擴充。要達到「戲中有樂」、「樂 中有戲」的專業要求,整體素質尚待提昇。演出者不乏知名歌手 ,如鍾鎮濤、郎祖筠、陳潔儀、王柏森,演唱效果較《歡喜鴛鴦 樓》略有提升,但歌手們往往忽略了音樂劇確有更高的技巧要求 ,如發聲法、表情輕重等,專業的王柏森在其中顯得一枝獨秀也 就不足為怪了。  也許心力都放在「名歌、名唱」,也許為了遷就原曲內容,《 愛》劇的編劇部份是最令人不敢恭維的。集鬆散、無厘頭與冗長 於一爐:兩個台灣花花公子到上海考查婚友社業務,莫名其妙愛 上老、少兩名女子,突然變成山盟海誓的羅密歐。角色個性錯亂 模糊,穿插一些電視肥皂劇的發展線,再畫蛇添足弄個不討好的 旁白者…拼湊成三個半小時的超長大戲。對一心聽偶像歌手唱五 十多首李宗盛代表作的人,或許可以滿足,但對音樂劇愛好者來 說,實在是如坐針氈。  理想上,各領域藝術工作者的融合,應該可以互補所短。然而 現在的劇場生態顯示,棄除成見的合作並不容易,結果反而是相 互掣肘。未來唯有更開闊的心胸、更長遠的視野,才能帶給本土 音樂劇更上一層樓的進步吧。 (作者為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觀察員) -- 什麼時候 KIT的戲劇背景才會被認可 不在被認為是歌手出身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0.67.188.153
文章代碼(AID): #-Q5Dx5R (KITCHAN)
文章代碼(AID): #-Q5Dx5R (KIT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