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張國立專訪:我只想講一個動人的好故事

看板HuGe (胡歌)作者 (我對於遺忘 還無能為力)時間19年前 (2006/08/01 23:03),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06/08/01/新浪  採訪張國立並不容易,連著約了幾天,最後都因為他的夜戲拖到很晚才收工,只能  作罷。張導真的是一個永遠都處於忙碌狀態的人,用一個詞大概能形容出他的狀態,  那就是“拚命三郎”。當我終於與導演在手機裏聊上天,他長長的歎了口氣,  “電影拍完了,我終於能鬆一大口氣了。”  “從接這部戲開始,就有一個壓力懸在我頭上”  從接這部戲開始,就有一個壓力懸在我頭上:能不能按時完成這部電影,能不能在 預算範圍之內完成這部電影。這部《第601個電話》從籌備到殺青,總共只有4個月  時間。當時很多朋友都跟我說這是不可能的,也沒必要這樣,因為這是我的作品,  沒必要這麼趕。  但投資方看重的是暑期的檔期,所以我只有這點時間,不管多少困難我都要拍出來,  並且拍好,這給我很大的壓力。好在,現在我可以坐在這裏跟你說,我完成了,而且  完成的起碼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是不錯的。不過剛鬆了一口氣,緊接著第  二個壓力就又來了,現在擔心的就是到時候上映了,票房怎麼樣。  我不是一個不想別人,只為自己拍戲的人。可以這麼說,我就是一個幹活的人。別人  讓我做的事情,我就想著幫他做好。我想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投資方回報要好。  但現在片子還沒有上映,最後的成績還沒有出來,我這口氣就鬆不了。差不多在  7月25號左右就能做好全部的後期工作。主要是調光調色,這我也是跟著前人走,  畢竟我很久不做電影了,十幾年前做電影和現在做電影完全是兩個概念。很多片子,  包括好萊塢的片子現在都送到泰國那邊去做後期,我不是說國內技術設備不如那邊,  但確實那邊更容易做出導演想要的效果。  “我完全沒有做好準備,拍電影會這麼難”  張柏芝撞車那天所有人都傻了,那一刻我也覺得“恍”一下腦袋大了。心裏有個特別 不好的感覺,就是為什麼我開機第一天就撞了車了呢?當時我就覺得,我拍不下去了  ,於是我說收工,今天的戲我不拍了。  (導演的思緒回到了2006年4月10日,《第601個電話》開機的第一天。那天,在拍  張柏芝地下車庫的一場戲時發生了撞車事故,而據導演自己說,那只是一連串痛苦  經歷的開始。)  張柏芝當時的情緒很不穩定,後來我一直勸她,製片人也安慰她,告訴她沒有事情。  但接連又發生的事情更讓我意想不到。我完全沒有做好準備,拍電影會這麼難。  之後那天的夜戲,為了等道具車從北京運來,我們一劇組的人,在寒冷的江邊等了  幾個小時。我當時一直站在江邊上,因為十點那些景觀燈就要關閉了,一關我那天  晚上的戲就拍不了。但這就是一個流程,我除了等,沒別的辦法。  後來第二天早晨起來我就覺得很不好,身體有點扛不住了,強忍著到了現場,把  周筆暢的戲拍完。但等到要拍我和張柏芝的戲時,她就已經發現我有點不對勁了。  臉色非常難看,我說我有點不舒服,頭非常痛。她就跟我說,導演你休息吧,我的戲  以後再拍,你先去把病看好,落下的檔期,到時候我補給你,多少天都可以。  不要想我的合同,最重要的是導演的身體。  因此那天就停工了,我回去休息了一個下午。沒想到,第二天早上張柏芝的助理打  電話給我,說柏芝也病倒了。天啊,你知道我當時有多絕望!我剛好了,張柏芝又  病了,這戲怎麼拍啊。電話裏張柏芝還跟我勉強說著過半個小時就來了,但她根本  起不來。我們等了一個上午,最後她還是爬不起來。我只有咬著牙說沒關係,讓她  休息,後面我們可以再找時間補回來。但其實我心裏知道,按照我們的戲這麼大的  工作量,說實話是根本補不回來的。我們這部電影從開拍起,時間就非常緊,一天  也不能耽誤。  “馮小剛、韓三平,我由衷感謝你們”  這部戲,一共有179場戲,場景大概有60多個,最頻繁的時候一天要轉6場。要知道  這是在大上海啊,不是一個普通小鎮。全劇組20幾輛車,每天轉場就得要多少時間。  劇組所有的人都很辛苦,我幾乎就是每天沒什麼時間睡覺。  (5月9日,持續的疲勞終於積勞成疾,導演發起了高燒,39度7連著三天不退,一直  在醫院裏躺著。)  開始我並不願意去醫院,因為把我放進醫院裏,可是一天的富裕時間也沒有了,這  可怎麼辦啊。但後來實在燒的不行了,人完全迷糊,開始說胡話了。但我就是在人  完全糊塗的情況下還不停在跟他們說,要拍戲啊,要拍戲啊,不拍就不能趕8月上檔  了,電影就完不成了,完不成我就什麼都沒有了......  還好停工3天後,馮小剛來救場了。小剛來之前他們沒有跟我商量,等到他來的時候,  我已經恢複知覺了,我一看是他來了就踏實了。他來了,等於就是攝製組的救星來了  ,他來了以後我就不用為不能拍戲,停工發愁了。  最後他一共拍了2天半,拍了一個露台,一個花房的戲,都拍的非常好。小剛離開  以後,另一個救場的人又來了,是中影集團的老總韓三平。他跟我也是老朋友了,  我們認識的時候比你現在還年輕,十七八歲的時候就認識了。那時候其實我已經出院,  但他不讓我拍,他替我去指揮,拍了一天,讓我在旁邊坐著看監視器。  我覺得不管這片子最後出來的是好還是壞,都成就了一段佳話。馮小剛這麼大腕的  導演,居然在自己的大片《夜宴》後期最忙的時候,能親自飛過來操刀替我拍了幾天,  其實他完全只需要做好監製的工作就可以了。我覺得這裏既體現作為朋友的感情,  也體現了一個合作精神。韓總雖然也只是來拍了短短一天,卻成就了我這部電影裏  有三個導演的一段佳話。我真的由衷的感謝他們。  所以這部戲,無論對導演,還是對主要演員來說,都是一次十分痛苦的過程。  當然這個痛苦的過程,我們希望最後得到的結果會是好的。  “其實我想用這樣一個故事,來達到心靈上的溝通”  你問我這個電影是怎麼構思的,簡單來說,就是我覺得在這麼繁華的城市表層下面,  其實很多人內心是很孤單的。關鍵就是我們怎麼去反映,這樣一個內心孤單的人群  的感受;還有一個就是我覺得人和人之間缺乏溝通,缺乏真正心靈意義上的溝通。  就比如天佑這樣一個大明星,看上去風風火火的,但當她一個人面對空空的屋子的  時候,她的那種孤獨誰又能體會?還有她周圍那些種種不開心的狀況,誰又能了解?  易淑,一個普通的公司職員,她的想法誰又能了解。她也會有其他年輕孩子一樣的  舉動,看起來很悶的她,也偷偷追逐著自己的偶像,看到電視裏自己的偶像,會拿  手機跟她拍張合影。  還有曉文,一個身患絕症的病人,但他麵對生活的時候是充滿陽光的,為什麼他要  用歌唱去完成生命中為數不多的每一天呢?我們是否了解他內心真正的恐懼?  其實他內心是非常恐懼的,因為他眼前是死亡,每天多走一步就是離死亡近了一步。  他是用歌聲在驅趕這種恐懼,這誰又能理解呢?  所以其實我想用這樣一個故事,來達到心靈上的溝通,我讓這些人物做一個換位式  改變——讓一個表面光鮮的人,寧肯結束生命去獲得改變;而一個生命即將結束的人  卻讓自己的每一分鍾都過的陽光燦爛;還有一個每天在生活和工作上都遭遇不順利  的小人物,突然做出了一種自己也想不到的舉動,去尋找自己喜歡的人,並且願意  幫助別人完成心願。這就是我想講的心靈上的溝通與和諧。  “周筆暢、張柏芝和胡歌,感動中的溫暖”  三個主演中,我最擔心的其實是周筆暢。她剛來劇組的時候,我很希望能跟她聊一聊,  但沒有。可當我在現場真正拍她戲的時候,跟她講我的要求,和我看到她給我的  東西時,她確實給了我一個驚喜。  我才發現她就是這樣一個孩子:不善於溝通,她太像易淑這個人物了。她自己也不  願意溝通,但是她心裏非常明白。就是你給她什麼東西,讓她表達出來;或者她給  你表達了一個不完整不完美的東西,你希望她改的時候,她很快就能把你要的呈現  出來,這讓我感覺非常的驚奇。當我希望她能像戲中的人物那樣戲劇性的給我直觀  的時候,我覺得她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我認為,她不僅僅是一個唱歌很好聽  的孩子,將來她演戲也會很好。  而張柏芝卻是一個非常容易溝通的人。她是一個很容易被你看透的人,演戲也是一樣。  我覺得她演戲的時候,表達的東西很容易達到你的要求。她確實是一個很優秀的演員,  這次跟她合作非常愉快,她把天佑這個人物完成得非常好。  胡歌我認為他是一個前途無量的人,他身上有那種氣質,還有我想要的那種從眼神  中傳達出來的內心的憂鬱與恐懼,我覺得他都做到了。整個戲的把握都非常準,  非常好。我不用去跟他講應該這樣,應該那樣,我只要告訴他我要什麼,他就能呈現  給我,所以我說他一定是一個前途無量的演員。而且我認為,這部戲對他來說,會是  一個非常好的開始。我也希望他以此為基礎,成就他的未來。  不管怎麼說把,現在這個戲,基本是完成了我的人物構想,就是這三個不見面的人,  我想借他們講一個心靈溝通的故事,三個沒見面的人溫暖了對方的心。我希望在影院  達到的效果是,觀眾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有笑,有沉默,最後有一丁點兒的感動。  通過那麼一丁點兒的感動,他或許能夠感受到,這個故事是溫暖的。    “有人說我這片子裏手機鏡頭太多”  我要強調的是《第601個電話》還沒有放給任何媒體或者觀眾看過,如果有點映之類  的活動,我作為導演肯定要在場,但我一直在泰國做後期。當時我們只是送個粗剪  版本拿去做審查,最後的拷貝都還沒有出來。所以我根本不明白那些說我電影怎麼  怎麼不好的人,是怎麼得出這些結論來的,壓根就沒看過,怎麼能說三道四?!    我心態其實很平和,因為老實說,拍的時候我就已經面對了廣告置入的問題,有些  甚至是對情節的要求。一開始我很反感,也不願意去配合。但後來投資方的老板—  華納總裁艾小姐跟我說了一番話,讓我明白了,我不能排斥商業,我可以不讓商業  的東西來影響我的創作,但電影作為商品,它一定是要有回報的,那些讚助我來拍  電影的客戶並不是無償做善事的,關鍵是看你自己怎麼來看待。所以後來我把這件  事情想通了,而且我最後剪輯出來的版本裏,也沒有讓這些廣告置入的鏡頭有什麼  太大的破壞情節的作用。  現在有人說,張國立這片子裏這麼多手機鏡頭,像廣告。我說,601個電話,用手機  打的,拍到手機太正常了。在我這部戲裏,手機就是深夜中,寂寞城市裏,孤獨的人  傳遞信息和心靈溝通的工具,不可能不用到手機。所以別人怎麼說,就隨他說去吧。  我想觀眾最後看到電影的時候,不會覺得很突兀。  我不喜歡期望太高,也不喜歡出那麼多事情。我只想拍一部電影,講一個動人的好  故事。現在這些都完成了,我覺得其他那些負面的聲音都是微不足道的,不會對我  有什麼影響,觀眾自會有判斷。      瞿俊/文  http://ent.sina.com.cn/m/2006-08-01/13411181228.html ======= 張導加油,601加油,相信會是部好片的:D --  海闊天 我心中 濕透了眼 就不再迷惑           海天空 我頂著風 當霧散開 就真自由 自尋遍這地球 找新的出口 謝謝你讓我 http://www.wretch.cc/album/jiazh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9.40.69

08/03 11:05, , 1F
好想看啊! 其實我很希望胡歌轉戰大螢幕耶..當然兩棲更好
08/03 11:05, 1F
文章代碼(AID): #14psqtT4 (HuGe)
文章代碼(AID): #14psqtT4 (Hu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