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墳墓同住

看板Eric (孫耀威)作者 (牛奶色小熊)時間22年前 (2002/07/18 14:2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與墳墓同住   我終於考進了香港中文大學。   在新學校唸了一年預科,由於成績優異,順利考進了香港數一數二的中文大學。之所 以會選擇它,名氣、讀書風氣都不是我考量的重點,我是看上了它優美的校園景致,感覺 能漫步在這麼一座漂亮的校園之中,才符合大學生的身分。   我最想唸的是太空工程,會有這個念頭,全是因為中學時曾參加中三全區比賽,而且 很幸運地,由一名華裔太空人手中接過獎盃,從那刻起,我便醉心於太空科技。若是能以 此為業,遨翔在太空中,那真是最美好的事了。   可是全香港沒有一所大學有這種科系,所以我只好選了心目中的第二志願──電腦工 程。   對我而言,大學生涯不只是另一個求學階段,而是新生活的開始。從小到大,我心中 一直就有這個目標,上了大學,我就可以在外頭過夜;上了大學,我就可以談戀愛。這些 都是父母親從小開給我的即期支票,如今時候到了,支票也該兌現了!   進了中文大學,我就像隻脫韁的野馬,瘋的嘗試以前從未嘗試的新鮮事:認識了一堆 好朋友,和女校聯誼,參加舞會,還把俗到極點的扮相當作酷!最有趣的是,我和幾個對 音樂皆有狂熱的好友組了個Band,有事沒事就膩在一起玩音樂。   最大的突破是,我和幾個好友,在學校附近的山谷,合租了一間房子。父母起先不放 心,但學校實在離家太遠,他們不答應也不成。   我們的「窩」位於學校後山的一處山谷中,地處偏僻荒涼,方圓百里內只我們這一戶 「活人」,換句話說住屋附近都是些墳墓,我們終日和別人的祖先為伍。   可是向來鐵齒的我,對這些光怪陸離的事反應很慢,也不覺有什麼好怕的。我們每天 上課都要走上二十分鐘的斜坡,才能走到大馬路上,很是辛苦;後來我們發現了一條捷徑 ,只要三分鐘就可以到學校。可是,這條捷徑基本上不能算是一條路,它是個芒草遍布的 斜坡,沒有路可走,必須以攀爬的方式才能行走,沿路還有一些破碎的骨灰罈相伴,十分 驚險刺激。   這條小路太陰森恐怖,室友們沒人敢走,只有我天不怕地不怕的,憑藉著鑰匙圈上的 手電筒,發出那如螢火蟲般的微弱燈光,漫步在陰森詭異的小徑上,來回不知走了多少回 了,鬼一隻也沒碰過,蛇倒是抓了不少。   有回長假結束,再度踏上這許久未來的小徑時,發現路上居然結滿了蜘蛛網,這證實 了一點:原來這條小路只有我一個人敢走!   現在回想走那小路的情景,居然也會佩服自己的膽大包天。我想,或許是剛從家庭的 桎梏中釋放出來,一顆心也只想趕快玩野,也沒空去管那麼許多了。   獨自生活在外,雖說少了長輩的管教,自由多了,但生活起居方面,全都得自己打理 ,洗衣、煮飯、繳水電費等等,以前這些事都有媽媽在做,這回輪到自己,才感覺到背負 一個家庭的重擔,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如此一來,開銷與收入必須好好規畫,否則一天 到晚回家拿錢也不是辦法,況且,從小我就是一個喜歡憑自己勞力獲取金錢的人,不習慣 向父母伸手,因此,我有了這輩子第一回的家教經驗--帶兩個中學學生。   別看我外表好似一副溫文儒雅的模樣,當我在帶學生時,可是不苟言笑的!當時我的 行情很好,一個小時是港幣一百元,後來還調漲為一百五十元,靠這些兼家教賺來的錢, 就足夠我繳學費、付房租了!   我本身是理科的學生。按照我自己的讀書經驗,融會貫通最重要,只要從頭到尾徹底 了解公式由來,根不不用花腦筋死背。其實,這就是我的讀書秘笈,我在背誦的科目方面 都很弱,譬如歷史地理,都是拉低分數的罪魁禍首,但在數理方面就不同了,我完全了解 公式的來龍去脈,根本不用死記,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導出公式,進而解題;所以後來選科 時,我選了拿手的理科,不用再修習背的科目,那個學期的成績便遠勝過其他學期。   我偶爾也會罵學生,言辭犀利,絕不會口下留情。有一位學生,向來只用鉛筆作答, 幾次告訴他改用原子筆,他總是推說鉛筆易擦拭,修改容易,我實在不能夠認同他的想法 ,認為這是一種缺乏自信的表現,永遠只想到自己寫出來的答案需要不斷修改,而沒有一 口氣寫出正確答案的決心。所以我嚴厲的指責他,甚至威脅他下回上課再讓我看到以鉛筆 作答,我就不再教他了。   當我破口大罵,這學生的媽媽還在旁邊呢!但她很明理,了解我的用心良苦,所以她 非但沒怪我對他兒子太兇,之後還了一些禮物到我家,感謝我讓她兒子順利升上大學。   當家教的確帶給我許多美好的回憶,不但生活費有著落,那股成就感更是令我永生難 忘。還記得有個學生,他就就讀的中學已有十幾年沒有學生考上大學了,然而在我的調教 之下,他打破了鴨蛋紀錄,光榮的登上衛冕者寶座,擠入大學的窄門。   那種欣喜,真的遠勝過自己考上大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218.190 ※ 編輯: angelvic 來自: 61.224.218.190 (07/18 14:25)
文章代碼(AID): #zDbzMQ- (Eric)
文章代碼(AID): #zDbzMQ- (Er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