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喜歡] 張懸@The Wall公館 座談會-2
推 youtien:關鍵詞:「場合」!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作品與「展演空間」 09/16 07:35
→ youtien:的關係,真高興這裡已有相當深入的探討。這內容極寶貴! 09/16 07:38
推文不夠,回文清楚些。
除了立法問題外,我認為張懸談到了兩個極重要的問題:
一、表演空間有多大、是什麼樣子,歌手/創作者就會漸漸讓作品去適合那
個場地;否則,天(時代/大環境/天氣)地(空間)人(表演者與觀眾)三才
不協,便難有共鳴。
所以,藝人能否選擇、規劃、開闢自己想要的空間(場),適合自己與觀眾
彼此的場?現有的各種場地,對各種藝人、作品的創作與演出,各有哪些利弊?
創作者在寫歌、編劇時,除了因循成法外,能怎麼去為每一個特別的天時、場地
、觀眾調整作品的內容,小至一個字怎麼唱,大至整齣戲的調性,做到「對」、
「中」、協調、舒服?
二、「流行」不該只是商業機構炮製出來的有限選擇。那麼,怎樣才好算是
真正的「流行」?作者與觀眾各能如何去找到它、對到它,從而感通彼此,產生
意義與價值?
日前我寫了一篇〈流行歌曲的定義問題〉,裡面我把「流行」比作水系錯綜
複雜的大河,每一分子、主流支流大流小流的流向與流量都不同,然而它們共同
流著、行著而構成的,是「世道人心」。來自主流(大企業或執政黨)的作品往
往「對不到」甚至根本背離了人心的希望──非主流作品也同樣可能對不到,但
是主流的既居者佔據了「流行」的名頭,形成了一種遮蔽,妨礙了我們去發現自
己內心真正的需要,於是,從個人到集體到整個台灣,就很難去發揚出真屬於自
己、合於天地的風格。
張懸所謂「可貴」的人、事、物、場地,在我理解,就是這些年來,諸小眾
漸漸摸索而生長、共構出的一些有「對」到的東西,還有更重要的,這種「對」
而真的創作、表演與發展的方式。我們應該要有更多的討論與成功範例,把相關
的4W1H弄清楚,來讓自己與後人更容易找到「對」的創作、觀賞的方式,而構成
「對」的場合。所以我完全同意這是一個公民議題,我們若能長出健康的「樂以
為同」的模式,那便是一種可以由小及大的政治。
我強烈建議張懸繼續舉辦相關的研討會,最好到大學裡辦學術研討會──這
個議題完全夠格,它牽涉到社會學、政治學、法律、文化研究、音樂藝術與文學
,而且就如會中所言一般,它對我們是切身的。如果要辦,我第一個報名投稿論
文。台灣之外,也可以到香港來辦,我當全力促成相關事宜。
--
另貼一篇香港《信報》昨日的報導,也提到了獨立展演空間問題,供參:
https://picasaweb.google.com/115666434216655425938/ObUFfD02
--
歌詞研究週刊《流行詞話》:
https://sites.google.com/site/youtien/Home/liu-xing-ci-hu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43.20.164
※ 編輯: youtien 來自: 118.143.20.164 (09/16 09:06)
推
09/16 13:21, , 1F
09/16 13:21, 1F
→
09/16 13:22, , 2F
09/16 13:22, 2F
推
09/16 14:19, , 3F
09/16 14:19, 3F
推
09/16 16:43, , 4F
09/16 16:43, 4F
→
09/16 17:13, , 5F
09/16 17:13, 5F
推
09/16 18:18, , 6F
09/16 18:18, 6F
推
09/16 18:18, , 7F
09/16 18:18, 7F
推
09/16 18:19, , 8F
09/16 18:19, 8F
→
09/16 18:59, , 9F
09/16 18:59, 9F
推
09/16 23:56, , 10F
09/16 23:56, 10F
推
09/17 00:28, , 11F
09/17 00:28, 11F
推
09/17 01:17, , 12F
09/17 01:17, 12F
推
09/17 09:41, , 13F
09/17 09:41, 13F
推
09/28 02:26, , 14F
09/28 02:26, 14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10
14
Desert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