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 他正通過自由而友好的公路

看板ChetLam (張懸)作者 (嘎瑪丸)時間16年前 (2008/08/12 10:3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他正通過自由而友好的公路 [南方都市報]   遷移路線:柏林—羅馬尼亞—巴黎—紐約—布拉格—溫哥華—北京—上海—廣州—南 京—成都……   “你可以把我的屍體埋在公路邊,這樣我邪惡的老靈魂才能搭上灰狗巴士,四處遊蕩 ……”這是70多年前美國鄉村布魯斯歌手羅伯特‧詹森寫下的最滿意的歌詞。“到一個被 想像力所發明的地方旅行”,這是臺灣作詞人李格弟1980年許下的願望。2008年3月5日下 午,林一峰在香港中區舊警署的廣場上,說起這些他所喜愛的音樂人的遷移癖好時,他將 自己比作一名香港的園丁,通過自由而友好的公路,到各個城市採擷種子,兜兜轉轉,再 回到被喻為鋼筋森林的香港,在天臺上或者人心中,在清晨或者黃昏,埋頭勞作,種植出 屬於香港的綠色。像水族箱裏浮動的海藻,像旋律中吟唱的青春故事,他在城市遷移中完 成城市園丁的使命,等待城市裏發生的、不停歇的、有機的改變。   精神故鄉   香港它擁有無窮的再生力量   在林一峰眼裏,城市的歷史和身世非常重要,所有再生的文化都是歷史和傳統的變形 ,香港的歷史決定了這座城市有豐富多元、變幻無窮的再生能量。“類似的城市也許是紐 約和巴黎,但是紐約太散,巴黎又太隔離,對於我而言,香港是介乎兩者之間的理想家園 。”林一峰將香港視為氣質相投、靈魂相近的精神領地。   體驗最深刻的城市   羅馬尼亞西部漫遊中的文藝工作室   由一條條公路延伸的空間,是林一峰最鮮活的工作室。他喜歡去有故事的地方,人文 氣質是他選擇遷移線路的首要條件。“旅途中,我喜歡隨便跳上一輛公車,完全沒有規劃 目的地,任由公共汽車帶著我出走。而這樣看似漫不經心的隨意性,往往能把你帶到意想 不到,卻有心靈相通的地方!”林一峰印象最深刻的城市漫遊是羅馬尼亞西部的一個城市 ,是傳說中的吸血鬼公爵的故鄉。“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完整意義上的古鎮,第一次看到東 歐落後的村莊,甚至還有騎著毛驢買土豆的村民,嘴裏隨便哼的曲調都那麼有趣,在這樣 的意向豐富的現場,只有我一個黃皮膚黑頭發的中國人。”羅馬尼亞有自己完全不同於西 歐的語言體系,在田園傳統和現代化的衝擊中誕生了許多的有趣現象和元素,在倫敦的繁 華和巴黎的浪漫之外,這樣的城市體驗是多元的。   生僻的城市生活和城市居民,生動的旅途見聞和陌生的旅伴,都成了可以帶走的記憶 ,觸動林一峰的創作源泉。有一個故事,林一峰常常提起,那既是偶得的旅途體驗,也是 音樂的靈感來源。“在羅馬尼亞的長途列車上,捱過了十幾個小時的等候,正當疲憊不堪 時,突然坐在對面,並不會說英文的外國小男孩,遞給我一瓶飲料。”林一峰將遷移過程 中的珍貴體驗歸結為一個個無法複製的小故事,而正是陌生的居民或者旅伴創造了這樣的 生動故事。譬如,公車上正在抽煙、望著窗外的老人家,就是一首簡短而動聽的歌。   城市進行時   在音樂中釀造香港的鄉愁   採訪進行中,林一峰主動要求帶著記者去中區舊警署看看,“那裏正在發生一個建築 雙年展,很有趣。”也許在那樣的現場,林一峰才能更好地表述他和香港的關係。中區舊 警署代表著香港早期的殖民地記憶,鴿子閒散地在地上覓食,斑駁的建築在斷裂的時空中 述說著一種屬於香港的歷史關係,置身其中的人容易迷失。而林一峰的述說就從迷失開始 。“殖民地的歷史已經侵入了香港城市的骨骼、肌體和靈魂,在某些個時候,香港人容易 迷失自己,造成了身份的焦慮,慢慢地,我們就意識到,這樣多元的香港帶來了更加多元 的文化符號。拿我寫歌來說,和歌詞相關的語言體系就代表著這個城市的符號、氣質和取 向。”在林一峰的歌詞中,多種語言表述交織的意向一直被眾多文藝青年所喜愛,他的歌 詞以行吟詩人般的人文氣質成為一些香港人的精神食糧。“我熱愛中文寫作,喜愛漢字, 所以我留戀香港,我的文字帶著香港的城市氣質,我寫下它們,希望它們枝枝蔓蔓,成蔭 成林,成為這座城市的心靈底色……”   看到監獄高牆上捲曲規整的鐵絲網,林一峰用極細的聲調自言自語:“香港是不可能 有花園的,也不可能有城市園丁,但是總有一些空間能讓‘植物’成長……”每次遷移到 其他城市,林一峰都用“一個人在路途上”的孤獨感去細心觀察,帶回音樂、文化,甚至 是思想的種子,在香港移植。“也許我的遷移,對經過的城市作用力為零,但是我希望這 樣目的明確的遊牧能和香港發生不可言說的關係。我希望林一峰這個名字比我的音樂更有 代表性,因為我是這個城市最孜孜不倦的園丁……”香港是原點,也是終點,由此發散出 的遷移路線最終都將回歸中心。林一峰在音樂中醞釀著屬於香港的鄉愁,它是綠色的,代 表著城市的青春記憶;它又是未來的,其力量早已超過同時代已朽滅的流行曲。他的居住 地———香港,是百花深處的牧場,是城市園丁反復歌詠的性格明確、身份特殊的烏托邦 。   遷移道具   床頭書是《時間旅行者的妻子》   林一峰的許多作品都和城市遷移相關,唱片和書籍都以旅行見聞作為養分,火車站、 公共汽車、地鐵、旅館、洗手間……都成了音樂中的感性符號。他總是背著一個碩大的背 囊出行,更多的時候他成為了城市風景的隱形人,背包裏的筆記本和隨身聽成了他的“隨 意門”,讓他在時間維度中的不同城市間穿梭,遇見明媚的歌詞和旋律。他的音樂成為許 多人的床頭歌,而他對旅途的要求卻很低,低到只需要一本讀物便能上路。這一次他向我 們推薦的床頭書是《時間旅行者的妻子》。你看,穿越不同時空中的城市,真的成為了這 個大男孩的遊樂方式。   他的旅途風景   “很多時候,你路過的城市是沒有情緒的,而在這張照片中,慕尼克在向我微笑。” 這張在柏林途中拍攝的照片被林一峰命名為“微笑的城市”,構圖非常簡單,街道旁一個 禁止通行的交通標誌,生性嚴謹的德國人卻學起了法國人的浪漫,在指示牌上畫了個笑臉 。“城市在對我們這樣的陌生人微笑,即使是在禁止通行的意向中。在旅途中,真正值得 回憶的就是這些無傷大雅的、饒有趣味的小細節!”   下一站   中美洲瑪雅文明   “我對瑪雅文化的立柱記事和象形文字充滿了好奇,我想看看那些刻在建築物上、陶 器上、樹皮上、絹布上的象形文字,如果天分足夠,甚至還可以根據石柱上的記錄猜測這 個城市的來龍去脈。”神奇的城市文明和故事讓林一峰將自己的下一站遷移定在了中美洲 太平洋沿岸的某個小島。   采寫 本報記者 陳昀 攝影本報記者 胡可(除署名外) http://0rz.tw/e84Fm http://0rz.tw/604At http://0rz.tw/f84FK 隨時跨出家門是林一峰追求的生活狀態。 轉錄南方都市報 http://epaper.nddaily.com/E/html/2008-03/08/content_403086.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8.28.155
文章代碼(AID): #18eFOCRA (ChetLam)
文章代碼(AID): #18eFOCRA (ChetL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