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宮子和真版

看板Blur作者 (We Love Work)時間22年前 (2003/11/12 12:5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被問到老唱片的時候,偶爾會有我為什麼會喜歡這樣的樂團的想法出現。像我青 少年時期那些光輝燦爛的樂團,聽說現在都已經潰不成軍了。或者剛好相反,以 前覺得它一無是處的音樂,現在卻成為生活中的良伴。有這樣的CD的人裡面, 說不定有人也有這樣的體會。 當你以一個樂迷的身分作為聆聽者,並將經驗逐漸累積後,應該會對自己日益增 多的收藏產生感情吧。我現在32歲了,對所謂好音樂的想法和我青少年時期已 經不太一樣了。不,與其說變化,不如說是對所謂好音樂的包容力已經大到亂七 八糟的地步了,這樣說會比較適當。高中時聽到的Aztec Camera的『High Land, Hard Rain』就算現在聽還是覺得很棒,在這同時,32歲的我認為很棒的音樂還 有很多。 這樣思考的結果,blur的新作『13』,正是他們作為表現者的幅度更加寬廣,更 加遊刃有餘的專輯。例如先行單曲「Tender」,以戰前藍調錄音般的吉他琶音開 始,透過讓人想起John Lennon的A Melody,以London Community Gospel Choir 為背景的福音渾厚之歌。和迄今的blur風格全然相異的佳曲。 而自前作『blur』裡汲取的攻擊性曲子,及和Tortoise的John McEntire合作的線 索性曲子,將這兩者揉合,便展開了這張和目前為止的blur背道而馳的嚐試性專 輯。說到這張裡最能抓住人心的旋律就是Graham Coxon所執筆的「Coffee & TV」 這個有趣作品了。終究這張『13』是『blur』在聽覺上更進一步的變化及冒險, 傳達著blur向未來闊步跨出的景象。 擔任這張專輯重要人物的人就是製作人William Orbit。他是率領80年代Torch Song發行第一張專輯的人。從80年代開始,在製作及混音界就相當有名,近作 是Madonna的『Ray of Light』。 另外他也算是blur的歌迷兼製作人吧。William在他們的混音專輯『Bustin' + Dronin'』製作了4首歌,是參與人員中最多的。我上次用國際電話和Damon Albarn 作訪問的時候,問他為什麼會選William Orbit來當製作人,Damon的回答是這 樣的。 「和Stephen Street的合作關係覺得已經可以結束了。這次想要作到現在都沒做 過的,更實驗性的東西。由於William的參加,使得『Bustin' + Dronin'』成為一 張生氣勃勃的專輯。他對音樂所持的態度對我們來說是很新鮮的,而且他常有一 些別人沒想到的古怪想法。所以我們認為他是能把我們的極限引發出來的人。這 次的合作讓全體成員都有一種挑戰感」 實際上錄音方法也不一樣了。首先,把準備好的曲子拿進錄音室,然後照討論過 的樣子在一天裡面一個音都不漏的把它錄起來。錄好的帶子就讓William Orbit 在週末帶回家加工。仔細想想的話,簡直就像60年代的作業方法。 「William他一個字都不說,也不在中途打斷我們的演奏,就只是把我們的演奏 錄起來而已。他把我們以某個程度,在某個時間點的演奏匯集起來。所以,在那 個時間點,實際上已經做成一首曲子了,連我們自己都無法想像啊。也有可能會 作成最糟糕的東西拉。並沒有以什麼具體的東西為目標。而是讓它自己去自然變 化,是照我們的心做出來的專輯喔」。 這張『13』詳細紀錄的是如此的錄音點滴。展現出極至生動的Band Sound及由 William Orbit所掌控的奇異反覆聲響。將這些融合之後,鳴響的是blur的嶄新世 界觀。在這樣的音樂裡,刻下的是面對無盡挑戰壓力的他們苦鬥及完熟的痕跡。 而我會想要支持『13』是因為在其中我感受到blur他們因年歲增長而帶來的成 熟深遂。他們不去迎合年輕的聽眾,也不作無理的誇大,在這裡的是毫無掩飾的 blur。滿布焦灼曲調的『13』應該會成為成軍10年的他們的一個里程碑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2.150.113
文章代碼(AID): #_iRnTlb (Blur)
文章代碼(AID): #_iRnTlb (Bl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