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5/13 為Beyond正名 我們曾經誤解和忽視的歷史

看板Beyond作者 (近排好黑o者!)時間20年前 (2005/06/14 22:3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為Beyond正名 我們曾經誤解和忽視的歷史 http://www.huaxia.com/yl/yytk/2005/00318278.html 05/13/2005/08:53 華夏經緯網 在「5·27」的北京告別演唱會之後,Beyond就要解散了。在黃家駒已經逝世12年 的今天,Beyond在歌壇的影響力依舊如此巨大,相信這很出乎一些人的意料。 其實,Beyond成立至今22年,幾乎就是一部被誤解和忽視的歷史。在這個時候回首 Beyond的歷史,為Beyond正名,再合適不過。   誤解和忽視之一:Beyond搖不搖滾?   Beyond也算搖滾?這是一個當年可以經常聽到的不屑評論,甚至直到今天, 也有人仍不願承認Beyond在搖滾樂界的地位。   對於內地很多搖滾音樂人來說,Beyond的音樂不夠狠、不夠躁、不夠力量、 吉他聲音也不夠大。一句話:就是不搖滾,太流行。可事實是,雖然不願意承認或 者刻意迴避,但上世紀90年代之後,又有哪個北京的搖滾樂隊在成立初期沒有排練 過Beyond的歌?又有多少搖滾樂隊沒有受過Beyond的影響?而這些年過去,北京當 年的「憤怒青年」搖滾樂隊還有幾支存活?當年曾經不屑Beyond的樂隊究竟有幾首歌、 幾張專輯留了下來?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22年前,Beyond剛剛成立,他們早期的音樂是以對理想的抒發和對現實的憤怒 為主的,那個時候的Beyond也是「憤怒青年」,他們也做過不少在大型歌壇頒獎典 禮先領獎再到後台立刻打碎獎盃的「憤青舉動」。但Beyond很快從憤怒中走了出來。 黃家駒發現了這個道理:搖滾並不意味著萎靡,也不是漫無目的憤怒,更不是為搖滾 而搖滾。搖滾更是一種態度、一種真實、一種對於生活和精神的關注。Beyond從此超 越了是否搖滾這個幼稚的命題,正如汪峰所說「Beyond在那個環境下做出那樣的音樂 ,已經足夠讓人肅然起敬,搖滾不搖滾沒有意義」。而葉世榮回憶「憤青時代」 ,也笑說懷念那時的青澀。年輕時誰沒有熱血?熱血和憤怒不是搖滾的唯一,更不是 搖滾的成熟。   誤解和忽視之二:Beyond對商業妥協?   內地搖滾界對於Beyond的忽視主要是搖滾不搖滾,而香港搖滾歌迷當年對於 Beyond的誤解是對商業妥協。   成立之初,Beyond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地下樂隊,自己排練寫歌,自己湊錢出專輯 、甚至自己找場地開演唱會自己賣票———結果是,只坐了兩排觀眾。而之後Beyond 簽約出的早期唱片,音樂也依舊是強調地下感覺標榜憤怒,雖然不乏力作,但始終銷 量慘淡。當中期Beyond開始更重視旋律、更重視歌詞的現實性和內涵之後,Beyond 才開始了自己的新時代,也改變了華語歌壇的樣子。他們真正做到了把樂隊形式、 悅耳旋律、深刻歌詞有機地結合,他們把搖滾樂從地下帶到地上,把搖滾樂的影響 從小圈子擴大到大眾。可以說,Beyond的音樂實現了真正的包容。   到了今天,我們已經可以說,很慶幸Beyond不是一個地下樂隊,很慶幸Beyond 有一定的商業化。Beyond注定不是一小撮人的Beyond,它的出現就是要影響大眾的。 他們代表的已經不僅僅是搖滾樂,因為他們影響了整個華語流行樂壇的走向。這種 意義,也絕非商業兩個字可以概括。   誤解和忽視之三:三人Beyond江郎才盡?   1993年6月30日,以黃家駒受傷和之後去世為拐點,Beyond的命運發生了根本的 改變。黃家駒一死,很多人對於三人的Beyond都很懷疑,懷疑他們是否能夠繼續輝 煌,更懷疑他們會馬上解散。可是他們並沒有解散,還堅持了12年,還一直在出 Beyond的唱片,後期也各自推出了自己的個人專輯。只不過,這些唱片影響力遠不 如黃家駒時期,所以很多人又說三人的Beyond已江郎才盡。   其實,黃家駒離開之後,黃貫中成為香港音樂界的中流砥柱;葉世榮仍然是首 屈一指的鼓手更成為成熟的歌手;家強從事幕後工作多年,去年也出版了其個人專 輯;甚至只是短暫加入Beyond的劉志遠,也已經成為陳亦迅的製作人。   可以說,在黃家駒去世之後,以三個人的個人發展來說,葉世榮、黃家強、 黃貫中都成功地超越了自己,他們的專輯也都獲得了很好的口碑。可以說他們的音樂 沒有黃家駒時期流行,也沒有黃家駒時期經典,但說他們江郎才盡並不公平,因為決 定他們的新音樂是否流行因素很多,有香港歌壇的大環境原因,也有更多的個人音樂 方向的原因。因為「5·27」是Beyond的告別演唱會,所以在演唱會上將不會有三人 的個人作品出現,但對於希望更瞭解他們的歌迷,Beyond三子的個人作品絕對值得 一聽。而三個人各自音樂取向的不同,相信也正是他們分手的原因。 作者:楊文傑 北京青年報 -- http://tw.club.yahoo.com/clubs/beyondlings/ 我的家族<<beyond-音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5.217.90
文章代碼(AID): #12hkilMh (Beyond)
文章代碼(AID): #12hkilMh (Bey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