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 搖滾樂的世界》1968年,與藍儂的「革命」
【聯合晚報╱張鐵志】 2007.09.30 03:01 pm
1967 年,是嬉皮們的「愛之夏」(summer of love)。他們的主題曲是 Beatles 的〈
All You Need Is Love〉,呼喊著用愛來取代暴戾、壓迫與對抗。嬉皮們頭上帶著花
,牽手唱著這首充滿愛的歌,實踐做愛不做戰的精神。
但世界並沒有聽 Beatles 的話。
1968 年,是六○年代革命的真正高潮。在巴黎,超過九百萬工人在街頭幾乎把資本
主義丟進塞納河。在中國,無數年輕人手拿著毛語錄,在天安門前高喊口號,在學校
和家庭鬥爭他們的老師與父母。在布拉格,蘇聯的坦克開進古老而優雅的街道,鎮壓
布拉格的春天。
在美國芝加哥的民主黨總統提名大會,抗議者發動「憤怒的日子」(Days of Rage) 抗
爭行動,和她們痛罵為「法西斯主義豬」的警察在黑夜中激烈對幹,成為史上最慘烈
的一次總統提名大會。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學生佔領學校數日,然後被給蹇E烈強制
暴力驅離。在東京,拒絕上課的學生們帶著頭盔進行安保鬥爭,而少年春上村樹正冷
眼旁觀地聽 Beatles 的「挪威森林」。
真正血染的鏡頭是三月在越南馬賴,美軍屠殺五百個平民,穿透美國人的道德外殼。
在美國國內,代表那個時代的正義防線的黑人民運動領袖金恩博士,以及甘乃迪總統
之弟勞伯甘乃迪,先後遭到暗殺。戰後的美國沒有比這一年更充滿哀傷與震驚。
但 Beatles 繼續躲在他們的音樂世界中。縱使被視為六○年代的象徵,他們的音樂在
之前從來不涉及政治。在這個狂亂的歷史時刻的八月,他們發行了一首超級暢銷單曲
、由保羅麥卡尼所寫的〈Hey Jude〉。但是單曲的 B 面,卻是他們-----不,應該說
是約翰藍儂所寫的政治宣言:
〈Revolution〉
你告訴我這是一場革命/你知道/我們都想要改變世界/但是當你要談到破壞時/
你不知道你不能把我算進去(或要把我算進去)
你說你要改變這個體制/你知道/我們都想改變你的大腦/你告訴我說關鍵的是制度/
但你知道/你最好解放你的心靈/如果你是要帶著毛主席的照片上街頭/
那麼無論如何你是不會成功的
在這裡,藍儂對於激進革命的態度是曖昧的。他也想改變世界,但是他反對暴力、反
對沒有終極計畫、反對只有一種自以為激進的姿態----帶著毛澤東的照片、拿著小紅
書就是革命嗎?他相信解放之路必須透過個人心靈的改變,而不是政治對抗。而至於
他個人是否要參與,他還無法決定,所以他同時說 count me out 與 count me in。
相對於藍儂對革命的保留,披頭四最大的競爭對手、一向以壞男孩形像出現的滾石樂
隊 (Rolling Stones) 則熱情擁抱這個革命的時代精神。
滾石樂隊的主唱米克傑格 (Mick Jagger) 不僅參加了倫敦的美國大使館前面一場激烈
的反戰遊行,並且寫下「街頭抗爭者」(Street Fighting Man) 這首名曲。
這個時候或許沒有人想到,日後是藍儂成為真正的政治激進主義者,而不是米克傑格
。就在第二年,藍儂會開始他的反抗姿勢,會開始用行動追求和平與反戰,會開始寫
下鼓勵人們走上街頭的革命歌曲。但那是另一個故事了。
--
Sounds and Fury
張鐵志
張鐵志素描
在報紙論壇版寫政經分析、在副刊寫散文、在娛樂版寫樂評,更多時候他結合這三者
:以文學「凝視」音樂與政治的連結。現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
第一本書「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嗎?」曾獲聯合報讀書人選為年度十大
好書,有人形容:書架上有一本張鐵志的書,是知識青年不可錯過的事。
他的部落格是知識的、政治的、文化的和搖滾的。透過部落格盼激起更多對話與討論
,有著熱血理想性格的張鐵志,就是想讓更多人關心社會的改造。
【2007/09/30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http://udn.com/NEWS/INFOTECH/INF3/4033681.s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165.124
Beatle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