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人人都愛劉德華

看板AndyLau (劉德華)作者時間20年前 (2005/11/01 22:0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劉德華,香港版的湯庫魯斯。 44歲,25年縱横江湖,近9125天,不累,不退,不老。 當阿湯哥成為大眾的笑話,華仔仍然維持迷人的偶像姿態。 人人都愛劉德華 劉德華的道路確實比較艱辛:要靠耐力、勞力、心力、牙力去達成願望的, 是“人”,不是“神”。 --香港名作家林奕華 每每需要撰寫有關劉德華先生,主編必問:還有東西可以寫嗎? 有的。有的。 N遍之後,繼續有感覺。 因劉先生是內容豐富的人。 和現今被炒作起來的人氣偶像不同,雖然劉先生也曾是被堆砌而成的偶像。 經過了歲月洗煉的技藝、閱曆、風霜、深沈和男人味,似酒,濃烈淳厚。由 小生成功過渡到中年,便再無年限,任何角色,老少忠奸,都遊刃有餘。 仍尊貴地在戲裏戲外當萬人迷。 他是偶像,但不怕老。與他面對面,你會發現歲月痕迹在他臉上不客氣地招 搖著,毫無隱瞞。 東方明星,很少可以順利過渡。年紀大了,大多淪爲卑賤的甘草。甚少如羅 拔烈福(Robert Redford)、尚恩康納利(Sean Connery)等好萊塢巨星年過60 仍能讓大衆存有幻想。 不過,我想劉德華應該有辦法優雅地在大衆面前老去。 因爲他的韌性超強,也因爲他始終清醒。 最近看鄭秀文演《長恨歌》,更懂得欣賞、佩服劉先生的自知分寸。 人貴自知。但要知其定位、懂時機,說易行難。 人人想當梁朝偉、張曼玉,希望被列入王家衛派,也很少人有耐性等待對的 時機,慢慢地讓事情發生。 劉德華一直知道在哪個階段便該做哪些事。 不會強行擺出高姿態。 他絕不容許自己成爲一個笑話。 劉德華和張國榮有很多相似處,都是靚仔,先是當明星再當演員。但張國榮 沒有劉德華那麽入世,他對一些事太過執著,過不了自己那一關,而劉德華 經歷過風風雨雨,也曾陷入官司,虧了投資,這樣反而讓他過了自己那關, 放開了,自由了,這幾年我們看到劉德華從容了很多。 ──電影金像獎主席張同祖 和總是擺出超脫出世姿態的張國榮、周潤發、梁朝偉相比,華仔是人間的一 段勵志故事。那幾人將虛構當成現實來存活,把自己活成一部哀豔陰暗的電 影,惟獨劉德華一直都正派光明,規規矩矩,少了傳奇戲劇性。 因爲如此,反而缺了想像空間。 張國榮的一生轟烈精彩,周潤發歷經情愛糾纏終修身養性;梁朝偉多年來與 冶豔的劉嘉玲遊戲人間。 但華仔這麽多年來連緋聞物件也屈指可數,而且都同屬清純類型,傳言被藏 起來的嬌妻也是形象美麗賢慧的。 發生在劉德華身上最轟動的新聞大多只會是與事業相關。 我不知道,大衆遲遲方認同他的演技或他的演技近年方見揮灑自如,是否與 他的人生太光明有關。 看臺灣新聞,聽到一名支援臺北市長馬英九的民衆如此讚揚馬市長:“他是 政壇的劉德華”。被拿來與形象清廉的政治明星作爲並列指標,劉德華對大 衆而言應是無懈可擊的完美男人。 曾與他有工作上的接觸的人說,他渾身上下充滿活力,身邊的人相形之下, 步伐總顯得遲緩。 只有在過著緊繃的生活裏才感覺活著,我相信劉德華是這種人。像王家衛電 影裏說的無腳的鳥,得不斷飛翔,大概只有在生命終結的那一刻才會停下來 。只是,王導演講的是感情態度,而劉先生只將精神貫徹在事業上。 旁人看了覺累,但他喜歡工作,把工作當樂趣,多年來甘之如飴。 香港文化人林奕華在文章中寫道: 我們從小念書都不會羡慕讀了書而考得好成績的那位,真正受崇拜的,永遠 是憑小聰明而大獲全勝的人……香港人不崇拜勤勞。劉德華太勤力了。 大家都愛不勞而獲,或許真的沒幾個人想當劉德華。 所以看到他無論環境如何變幻仍長年累月竭力地、盡心地完成每一件事,便 覺該義無反顧地對他偏心。 44歲的男人,還在今年的《翡翠歌星賀台慶》重演 N年前的胸口碎大石,此 人真該一直一直成功下去。 劉德華永遠都知道,藝人是要“給”,要“提供”,他會特別照顧觀眾和媒 體,他很“周到”,他明白,人們想在他身上得到什麼。 ──香港影評人舒琪 華仔很明白娛樂事業是怎麼回事。 明星當中,他和媒體關係最好,亦最少被狗仔隊糾纏。 “吃得咸魚抵得渴”,他永遠清楚媒體要什麼,也交足材料。沒有醜聞,但 常有“金句”,讓記者的報道有point(話題),大家其實也收貨。 有些藝人不是不明白遊戲玩法,而是自以為是,明明正在遊戲中卻不肯配合 規則;有些藝人卻自作聰明玩得太過火,玩得cheap了,踐踏了自己。 但劉德華無論何時都願意專業地配合演出這台戲,而且姿態恰好,不亢不卑 ,態度也和善親切,搞得狗仔狠不下心在他身上幹些揭秘的事兒。 人人都愛劉德華。 有趣的是,問身邊的同事,想不想訪問劉德華。個個拼命擺手擰頭,雖然當 中有者視他為偶像。 大家都覺得劉先生深不可測。 原本准備動身往馬國訪他,臨行前身體不適,經驗豐富的同事W挨義氣代往 ,行前也有幾分戰戰兢兢,問道:“他怎樣......兇不兇?” 想了想,給了這樣的答案:有霸氣,不過絕對很專業,而且友善。 訪問過後,W立即傳簡訊:真的很有氣勢,不過人很nice。 霸氣和親民,並存於一體,聽來好像有幾分矛盾。 盡管大家華仔華仔地喚他,他也總似有求必應,但劉先生渾身上下是有股足 以震懾全場的威儀。 我稱之王者之風。 事實上,在他所演過的角色當中,我最喜歡的從不是楊過,而是《鹿鼎記》 的康熙。英挺、聰慧、狡黠、霸氣,再加些孩子心性,最似他。 我懷疑是他那標誌般的鷹勾鼻作祟。華人相信有此特征的人心機極重,內心 深不見底;也見他在圈中贏盡人心,大家自然而然地認定他圓滑陰沉、手段 老練。 就算如此,亦不足為奇。 一個在奉行“適者生存”法則的娛樂圈中縱橫25載、歷經無數風雨仍幸存的 人,沒有人會以為他會是個簡單的人物吧。 你或許會因為他如魔鬼般俊朗的外形,而輕易地將劉德華視為“不過又是一 個香港巨星”。但他與別不同的是他對於亞洲電影前景的殷切關注,他其實 可以舒舒服服地享受電影和音樂給予他的名利地位,但他卻把聲名用作賭注 ,支持拍攝實驗性強的獨立電影計劃。 ──新加坡導演唐永健 業界人仕說,劉德華如今在電影圈足以呼風喚雨。 江湖謠傳,《天下無賊》香港版由他剪接,《童梦奇緣》的預告片也是由他 親手剪接的,而他還是《再說一次我愛你》沒有掛名的導演。 每一部由劉德華主演的電影,他有著絕對的掌控權。 據說好萊塢大明星湯庫魯斯亦是如此。也許惟有如此,當演員的明星才能從 被動位置轉而掌握自我。 香港影評人舒琪有此看法:有人說,劉德華現在拍戲會凌駕於導演之上,可 如果他比導演還努力,功課比導演做得還好,那也沒有什麼可說的。 是吧。有權者或有能者掌控大局,是社會競爭定律。 以往產量超高的劉德華,10部電影或許可以有5部失敗,但如今貴精不貴多, 便不容有失。 要失敗,至少也要是敗在自己手上。 現在的劉德華,不只是明星或演員。他野心勃勃,欲建立自己的娛樂王國。 當老板,創辦電影公司,14年來,從天幕到如令易名為映藝,失敗再來過, 從未放棄。 我深信剛則易折。 所以常會擔心他try too hard,太努力,卻也敬佩他那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 倔強與勇氣。做夢的人多,努力實踐的人很少,實踐的過程中撞得鼻青臉肿 卻還堅持著的人更罕見。 劉德華說自己做生意和當藝人的信念一樣,是穩扎穩打。雖然我們常覺得其 實他冒了很大的風險。 映藝電影的頭炮《再說一次我愛你》,理所當然由劉德華主演,片種卻是冷 門的文藝片。公司接下來的計劃是 6部亞洲新導演執導的高清電影,怎看都 似旨在推動亞洲電影而非純為賺錢。 劉德華處事向來有種奇特的執著。 就像他所主演的每一部電影,幾乎都有林家棟,他一手將林帶入電影圈,媒 體以為華仔特別喜歡林,因為兩人都是義無反顧離開電視台的。林家棟說在 他生日時,劉老板在生日卡上寫了4個字:保持幼稚。 告誡他人也提醒自己。 我有理由相信,劉德華仍是boy at heart。 因為,追逐理想從來都需要天真。 劉德華失意金馬之症結 太中國 《天下無賊》:我不信成龍大哥的話。獎項不可能不含政治因素的 考量。大陸片是比較吃虧一點,自家人劉若英使出用了 N次的邊啃 食物邊掉眼淚的看家本領,都不受青睞,演得內斂的華仔怎會有人 看得上? 太偶像 《龍鳳斗》:評審喜歡以為。以為電影拍得美美的,而男的帥、女 的美,想也不想,看也不看,就認定只有外在,估計電影應該很快 就被掃出局了。 太刻意 《童夢奇緣》:犠牲形象化老妝演戲,演個內在是孩子、外形變老 人的高難度角色,有些評審又嫌太刻意討好。非常矛盾。 太用力 《再說一次我愛你》:評審怎麼看,我不知道,這純粹個人主觀見 解。 4部電影裡,覺得華仔在《再》最遜色。不是不好,而是太用 力。也許是自家作品,演來心理負擔大,感覺似卯足了勁,便無法 輕鬆揮灑。而且電影從第一個鏡頭到最後一個鏡頭,都是他,每格 都要是最好,太難了吧。 太勤奮 總結:是評審們說的──作品太多,都好,所以票源分散。 這是什麼邏輯?實在搞不懂。 我以為真相是:像是劉德華這樣的偶像,年年參加,精神可嘉,去年己表揚 了他。意思意思就好,還不夠嗎? 自命清高的評審們,應該就是這樣想的吧。 一定會說我愛你。 44歲的劉德華與23歲的阿Sa蔡卓妍在《再說一次我愛你》裡的夫妻配搭引起 話題連連。兩人走訪吉隆坡更掀起罕見的轟動。i周刊怎會錯失這場強達 7 號的老少配旋風? [1]因為他是劉德華  記者會上鎂光燈像鞭炮一樣閃爍個沒完沒了。 根據當地媒體說,這樣的場面並不多見。 原因無異,只因他是劉德華。 蓄著鬍子的華仔的一臉倦意被凌厲的眼神給強勢遮蓋。 遠遠的距離己感受到他身上的一股莫名霸氣。 當年 4大天王把海峽兩地和東南亞變成了殖民地,走過的地方必萬人空巷。 如今,港星的魅力不再,能撐起神話大旗的,五隻手指也數得完,當中,他 是最勤奮的一個。 365天做做做。 在他身上你不會看到中年發福;不會看到他被投資失敗、難纏官司所擊倒; 更不會聽看他說累想休息。 有人說,香港政府的弱,讓更多的香港人把希望寄托在一個以意志力取勝和 大眾信任的藝人身上。 這個人應該就是劉德華。 [3]劉德華威嚴 華仔有股很強烈的壓迫感。 只是,從他的眼神和舉上卻感受到他對這個訪問的尊重。 很莫名的感覺。 如你所說,愛情片的市場小,那為什麼還投資開拍這部戲? 就是市場小所以我才會拍,如困這類型的電影消失了,我覺得很不健康,很 多國家都有一些不賣錢的文藝片,他們代表一個地方的文化,就好像 ”Before Sunset” 的票房不會贏“Batman”,但它是必要的。當然,我是 個商業人,我會確保我的電影會賣,所以我很努力宣傳,希望多些人會看。 我不會永遠拍冷門電影,偶爾,我會來一部超級商業片,提醒大家我也有4 千萬票房的號召力。哈哈哈。 你是個會說我愛你的人? 會,還很會。哈哈哈。我相信感情,畢竟為了生活,我們無法花很多時間陪 喜歡的人,所以,我覺得關心很重要,只有關心才不會和時間有抵觸,你再 忙再沒時間,她也能感受得到。比方說,我沒有時間陪父母,所以,我會和 他們住在一起,有10分鐘的話我會給他們 3分鐘,我會盡量讓兩位老人家知 道我對他們的關心。 [後記]如果天有情 有一對夫婦,一個走得快,一個走得慢,兩人都深愛對方,可惜,步伐總無 法一致。 《再說一次我愛你》說的就是這樣的一個愛情悲劇。 華仔也有一首歌講述這樣的悲涼,它叫做《如果我有事》:若你有事我會很 寂寞,我獨個行樂不可快樂,我沒有你的運氣能先走。 如果可以選擇,你會想比另一半早走或遲走? 華仔:我想要最後一個走,明知道留下來的會更痛苦,身為男人的我就要承 擔這一切,不可以那麼自私要愛人受苦。 阿Sa:我不選!兩個都不做,兩個都很慘,選那個都不能。 僅一道肉麻題就套出受訪者的愛情觀。 愛情本身一點也不肉麻,是麻木的心把它肉麻化了。 我們需要愛情卻不相信愛情。 新加坡i周刊 封面人物劉德華 蔡卓妍專題報導 -- 長文沒有分篇波文很抱歉   恕僅波華仔文字的部分 -- ˙◢◣˙ 情報員標號:tm.net.my ├┼ 隸屬★單位:中央情報局 (bbs.e-cia.net) ╰┼
文章代碼(AID): #13PtNc00 (AndyLau)
文章代碼(AID): #13PtNc00 (Andy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