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市場與理念的平衡

看板peianyang (楊培安)作者 (狂奔大草原的小羊)時間18年前 (2007/02/08 23:46),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新專輯有人說耳目一新,有人說沒什麼創意, 每個人聽歌都是主觀的,只要自己爽也沒什麼不可以。 對於市場與創作該如何顧及, 剛好翻到一篇自己(R)與網友(友)討論的舊文, 就裡面的觀點與問題歡迎大家分享些想法, 或許能帶來一番新的衝擊... ----我是分隔線---- 友:在台灣流行音樂的"商業"領域裡,成功的音樂定義是啥麼? 但在台灣的唱片銷售量實力派的歌手不一定會比偶像型的來賣 R:如果要講商業,很現實的結論是:成功就是反映在「銷售數字」上面, 以前是,現在更是...畢竟唱片公司還是需要收入去支撐開銷部分, 如果唱片公司都倒光光了,這些音樂人也混不下去了不是嗎? 至於絕大部分實力派歌手的唱片,在整個市場上並不能帶來不同予以往的感受, 如果聽來聽去都是所謂商業的芭樂歌,那...很現實會反映在銷量上! 但還是很肯定歌手與製作團隊的用心程度與實力,比排行榜上的某些人好太多了! 假如,您聽過張雨生的「卡拉OK‧台北‧我」這張專輯的話, 相信您能認同這張專輯中的音樂是「成功」的, 但是當初的銷量可說是慘澹無比... 在唱片公司來看,這樣就是張「失敗」的作品, 可是,卻是最耐聽的一張專輯。 友:在市場與理念之間,應該如何取得平衡呢?? R:平衡點是很巧妙的,要堅持自己的創作理念,卻又要顧及到普羅大眾的需求, 其實到最後整張專輯可能會變得不倫不類,找不到自我的風格, 如果能夠兼顧市場與理念,需要有天時、地利、人和, 除了堅持創作理念,還要針對歌手本身的特質去發揮, 雨生曾說過:他自己做的專輯不紅,但是幫別人做的專輯卻大賣, 難道他有去兼顧市場需求嗎?肯定是沒有, 他對自己「誠實」,堅持自己的音樂路線, 幫歌手發揮他的特質,某些妥協之作雖符合市場口味, 但卻失去了自我....反而變得一點都不耐聽了! 以上,個人淺見 -- 挑戰是我的決心 音樂是我的生命 楊培安:我回來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0.26.175

02/09 12:21, , 1F
沒人推!? @@
02/09 12:21, 1F
文章代碼(AID): #15oqNJ4v (peianyang)
文章代碼(AID): #15oqNJ4v (peian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