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大聲誌
本期大聲誌有一篇夾子小應對於這次與(瘋狂劇團)
三合一合作(布雷希特)名劇作(高加所灰闌記)的感想
與創作的看法的訪談,歡迎翻閱:
奏一齣戲,扮一首歌:小應的跨界遊戲
採訪∕撰文:宋坤美、李明璁
攝影:黃士勛
「我覺得,一個創作它所實質包含的東西,一定要比它能被解讀出來
的東西多很多,才能感動人。」當小應冒出這句頗為睿智、彷彿總結
了一切創作心情與期許的話時,我們知道差不多可以收攤了。十一月
的第一個星期天,幾個劇場工作者和小應,在溫州街的咖啡館從午後
陽光聊到晚風微涼。原先擬的訪談大綱根本沒啥用處,畢竟,自由跨
界的小應哪有這麼容易就被框架。
前「夾子電動大樂隊」主唱兼鍵盤手的小應,可說是台灣最常跟劇場
搞在一塊的搖滾樂手之一。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像是兩年前在馬
汀尼導演、紀蔚然編劇的〈好久不見〉中把台客「小明」演得聳擱有
力、以及在電影〈愛情靈藥〉中那個黑色kuso、擺爛到爆的混混角色
。
而從去年開始,他也幫劇場配樂,並開始拍攝MV。最近的新嘗試則
是:音樂廣播劇、小劇場音效設計、以及參與實際演出的「三合一」
創作。小應卯足全力要把「音樂的戲劇性」和「戲劇的音樂性」像作
麵團般地雜揉一塊,和瘋狂劇團一起在政局混亂的此刻台灣,重新詮
釋布雷希特(B. Brecht)經典劇作《高加索灰闌記》的在地意義。
大聲誌(以下簡稱「大」):談談最新這個創作是如何發想和取材吧?
應蔚民(以下簡稱「應」):這次最大的挑戰是改編俄國民謠。因為在
《高加索灰闌記》原來的劇本中,女主角在情人要去打仗時唱了俄國
民謠,這些歌所描述的人事物,其實和劇中的情節有很強的關連。所
以在劇的一開始,我改編置入了一些傳統俄國歌曲,作為一種情境的
對應。接下來在中後段,我才開始引入自己從無到有的創作。相對於
前半部所使用的古典樂器音色,後半部無疑是一個巨大反差,電子質
感的合成器音色成為主線。至於結局大審判中的背景音樂則是俄國民
謠混爵士,人物說話的感覺像一群魚在大水缸裡游來游去。靈感來源
地其實是在金山南路和仁愛路交叉口「阿財的店」(以前民進黨和學
運人時常聚會的場所),對面的水族館。
總之,這次最大的企圖就是希望能將音樂、劇情和台詞的關係銜接得
更緊,不只是情境要準確,連節奏也要密切配合。所以有些段落甚至
是以節奏為主,講話為輔,讓節奏帶領整個角色形象。也就是說,劇
中十幾個角色各自鮮明的個性,其實不用透過台詞,就已經在不同說
話方式和音樂節奏的差異上,清楚展露了。
大:進行中的音樂廣播劇製作,和之前的專輯最大區別為何?
應:其實在之前〈一切一切哈拉〉的專輯中就有一首〈你是失明或是
盲目〉是樂中劇。我從高中時期和濁水溪公社一起搞,之後有很多次
劇場經歷,到現在這張既是戲劇又是音樂的東西,其實是一路連結過
來、將過去生活經驗東拼西湊的大整合。我覺得每種形式的表演都有
它必須整合的一面,比如說劇場得整合燈光音效演員,電影也是。所
以我希望能藉由這張新專輯,創造一種有視覺感的音樂來和舞台劇一
起整合。我認為影像和音樂是無法分割的。音樂不用總是填得滿滿的
,有一部分就是空下來留給影像;相對的,影像沒辦法召喚情緒的部
分,我們就把它交給音樂。
大:順著上面這個問題,那談談你對劇場的想法,或者自己演出的心
得吧。
應:十幾年的排練場經驗,讓我覺得多數劇場都太嚴肅了點。要執行
一個精準的創作目標,其實不見得要在呈現過程中一直強控使其精準
,反而是應該要不斷的玩、實驗,慢慢橋出方向後再確定下來。但是
因為現實情況多半都是時間不夠,所以只好比較有效率地跳過玩的過
程而直接求其精準。不過我倒覺得那個被跳過的「玩」的過程,卻可
能是影響舞台劇表演能量的關鍵。例如你看到一個橋段表演都對了,
但卻無法引起觀眾共鳴,或許就是少了一些在規矩之外,很自然沒經
過排練的感覺。這其實是很重要的能量,來自排練生活那段時間的自
然累積、還有演出者自己本身個性、本質的展現。譬如導演可以很輕
易的要求演員表現出一個徬徨的眼神,但就在要表現徬徨的時候,中
間有經過一段是沒有被點出來的、更細微變化的神情,如果沒有自然
呈現出來的話,感覺就有點空了。我希望自己這次的表演,能夠找到
這個中介的連續感。
大:在同時身為音效設計、卻又是演員必須被導演帶領排戲;或者說
音樂佔的份量如此重,但又必須由導演來決定整體風格,在這樣的過
程中,什摩要而什麼不要,是如何對話及選擇的?
應:在作音樂的時候,總是有很強的企圖心要讓音樂成為主角。我覺
得只要是好的音樂創作就必然有其完整性,而不是只作為一個搭配性
的東西。坦白說這點和過去劇場的觀念,認為舞台音樂就只是要幫助
營造過場氣氛的設計,有很大出入。所以若以一個音效設計者的身份
來說,我會希望這次的音樂一出來就能讓大家直接感受整個現場的氣
氛,也就是說音樂直接就是一個主體。但相對的,身為演出者之一,
在排練場上,我便和音效設計者的角色無關,就讓導演帶領演出方向
。劇場必然是合作的產物,不會因為我自己表現特別就可以讓整體變
好,相反的,一齣戲一旦失去整體就完蛋了。所以在排練場上最大的
學習,就是要清楚了解別人在幹嘛,藉由細膩觀察與了解他人,發展
出自己和他人互動的模式。
大:不好意思請容我們犀利點問,其實現在很多音樂人也都標榜他們
自己跨界到劇場,所以若要你自己評估的話,最新的這個音樂廣播劇
專輯和一般「跨界」作品比起來,差異性或說特殊性為何?
應:這張專輯的風格雖然滿多樣的,但卻是來自對原劇本最直接的感
覺。整個音樂其實就是從我自己閱讀這個文本出發,並不是等到看了
戲的編排後才找縫隙填入音樂,也不是我自己這邊音樂做起來後,
再去跟戲搭配。更不用說,這跟一個歌手,跑到一齣戲裡面唱幾首歌
就叫跨界,完全不同。
一般我們提到跨界,多半指的是不同表現形式的結合,比如說京劇跨
現代舞之類。但我覺得純就藝術內裡來看,不同形式底下的東西本質
上其實是一體的,就這點而言,我們甚至可以說沒有什麼跨不跨界的
問題了。我總覺得,這跟創作者認定自己在做什麼有很大的關係,如
果他認定所有不同形式的表現都只是概念和情感的媒介,那麼裡面的
東西就是共通、沒有不同的。
不論是創作音樂或是作為一個演員,都是要把本來零碎的想法和感覺
,找到中間的轉折和新的連結。也就是說,我根本是用同一種創作態
度和邏輯去進行的。總之,我覺得,一個創作它所實質包含的東西,
一定要比它能被解讀出來的東西多很多,才能感動人。
--
麥克風有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4.81.14
推
02/03 00:29, , 1F
02/03 00:29, 1F
推
02/03 00:31, , 2F
02/03 00:31, 2F
clipper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