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大搖滾音樂季【熊寶貝專訪】

看板bearbabes作者 (哈密瓜)時間15年前 (2010/05/26 21:00), 編輯推噓3(302)
留言5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台大搖滾音樂季【熊寶貝專訪】 台大搖滾音樂季的系列活動已經告一段落,在音樂季樂團比賽當天,我們邀請到了知名 獨立樂團熊寶貝來到椰林大道舞台,現在將日前專訪樂團的紀錄分享給大家。 決賽影片回顧:http://musicfestival.richi.cc/review.html --- 【關於熊寶貝】 Q:如果要向還沒聽過熊寶貝的聽眾介紹你們,你們會想帶給聽眾什麼呢? A:我們是台灣的獨立樂團!至於甚麼是獨立樂團…有一些比較學理的分法,像是用發 行的廠牌,比如說是否屬於五大唱片公司。但其實這並不是很好的分法,因為即便你是 由五大唱片公司發行,發行量也未必比獨立廠牌發行來得好。比較好的說法是,我們是 用自己的方式去蒐集資訊、完成事情,像是寫歌、編樂器的部份,還包括錄音、混音和 其他安排活動、維繫這一個樂團等等。 如果要用風格去比較的話,光聽團名,蠻多人就會覺得我們是一個比較清晰、柔軟 的樂團,我覺得我們早期有一部分是這樣的狀況,近期的就沒有這麼清晰可愛,可能是 跟環境有關吧,包括這個年紀會經歷一些事,可能有些親人會過世,然後有些朋友可能 會因為某些理由不得不離開你,「年年」就是在這樣的情境底下創作的專輯,這時間也 拉得蠻長的,就是包含出了社會後的種種經驗。 Q:可以跟我們分享這次出「年年」這張專輯的心路歷程嗎? A:其實我們一直是很愛玩的樂團,所謂愛玩就是我們都沒有設定自己是怎麼樣類型的 樂團,像第一張專輯的方向就有點太過於多元,在這樣的狀況下,把一堆東西都收入進去 了。 我覺得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自己會對喜歡的東西比較確定,也能更專注在上面。那 現在的專輯跟之前差別就在於,編曲時,也不是用風格再做考量,而是去思考我們現在 說的事情是什麼,應該要有什麼樣的氛圍跟畫面,是朝這個方向去完成的。所以歌曲本 身其實也不一定有一定的風格性,但樂器的表現上會比較熟練,我們覺得這是比較大的 差別。 Q:那這張跟螢火,在方向上有什麼比較大的不同嗎? A:營火是一張EP,是在比較焦躁的狀態下的作品。做的時候剛好我奶奶過世,他父親也 過世,所以比較針對那樣的主題所做的歌。 Q:熊寶貝的團員們有特別喜歡的樂團、樂手或風格嗎? 魏駿:以現在來說,應該是Radiohead。我覺得他們是在蠻多地方都很有深度的樂團,比方 說有些音樂理論其實是比較少人關注的,像是和聲的進行、爵士和聲的狀態、處理對位等 …這個樂團其實做得很好,讓我覺得很驚訝。我覺得好像每個階段會不一樣,如果他們沒 有走過前面兩張,就不會有現在的狀態。 餅乾:每個階段都會有個影響我們最深的樂團,我記得有一陣子應該是Smashing Pumpkins 吧,那陣子我們是雙吉他的時候,很喜歡做很爆的東西。最近的話應該就像魏駿講的是 Radiohead,想做一些比較內省、內斂的東西。 泰元:我喜歡…background比較重的東西,高中的時候覺得要抒發的情緒比較沉重、不開 心,所以喜歡音樂比較重一點的感覺。 Q:對於團員可能因為一些理由離開,你們會怎麼面對團員更迭? A:很難過阿,但如果他有非走不可的理由,或是有橋不攏的事…那也就是抉擇了吧。因 為樂團不是一個公式化的事情。 Q:會有比較想唱或不想唱哪些歌嗎? A:某一段時間其實會。有些歌其實沒有刻意想要它紅,但是有些東西就突然變成大家最 想要的印象或是那一句的時候…有一段時間蠻排斥的,因為我們不是那樣子的團阿!但後 來就還好了,可能是需要時間來調適吧! Q:最近熊寶貝有辦校園巡迴,是經紀人安排的還是自己的想法呢?怎麼會想走入校園? 魏駿:其實我們在第一張的時候,就有挑幾個學校跟社團相關的活動去表演,這次想說好 像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因為好像對很多人而言,他們比較沒有機會走進live house看表 演,所以在時間、器材等能夠負荷的狀態下,我們都還蠻願意去校園內表演的,這樣很方 便於接觸到比較年輕的大學生。 【關於大環境】 Q:從前大家幾乎只聽流行音樂,但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人關心獨立音樂,那就你們 的觀察,每個時期大家會關注的風格有什麼不同呢? A:我覺得跟族群有關係耶,像台灣蠻多人在關心後搖的,之前很多人比較關注的是偏流 行搖滾的樂團,像輕鬆玩等等…他們屬性就是旋律流暢,然後技術性很好。我覺得這些其 實跟國外風潮或國內廠牌推薦都有關係,像小白兔就有推崇後搖,那剛好他們推薦的東西 都是大部分能夠接受的。但這兩年星光大道、超偶興起,他們又回到歌手詮釋的角度來看 這些音樂,再這之前,大家比較偏好「創作歌手」,感覺因為是自己創作,所以比較真誠 、沒有經過算計。 Q:台灣的Livehouse現在有越來越興盛的感覺,請問你們覺得這樣下去是會讓市場變大、 聽的人變多;還是可能因為樂團重複率高,Livehouse之間把客人分散而無法維持呢? 餅乾:我覺得應該是要做出一個區隔吧,如果都是同樣類型可能就比較不行,像legacy跟 the wall他們的規格其實就有點不太一樣。 魏駿:我覺得每個場地會有它適合的表演方式,有那個區隔度在,表演的人可以在不同場 地有不一樣的表演,觀眾也可以選擇看表演的空間吧,如果說場地會不會被瓜分,我覺得 應該說如果聽音樂的人越來越多…理論上這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大的livehouse如果開 更多,那可能競爭就會很激烈,除非他們都請一些外國樂團,因為台灣真的有這麼大的觀 眾群的樂團,像legacy可以塞滿的那種也不多。這可能會造成一個循環,比如說聽眾這個 月的零用錢有限,他就必須要做出取捨。 Q:那會不會覺得大部分都還是只聽某種特定風格或是某些比較流行的大團? 魏駿:其實蠻多的狀況會是這樣子吧,可是這…其實也是一個狀態啊,現在比較多聽眾剛 入門的時候,就是會先聽比較多聽眾的大團,我覺得比較少像很多年前大家聽到哪裡有表 演就跑去看這樣,就是好或不好你都會聽到,但是現在這樣聽眾也會慢慢去追求自己想要 的啊。你說會不會都聽同一種類型,我覺得好像也還好,應該就是跟你接觸到的那一群有 關,就比如說你的社團學長都教你彈metal,你也會跟著聽metal,或是你的朋友可能都在 聽後搖,或是都待在文藝咖啡店哈哈,那你就會聽憂鬱三搖之類的。 泰元:我覺得現在的人,就是那些後來變多的聽眾,常會發現他們都是因為五月天才開始 聽這塊音樂的,所以他們對音樂的耐性沒有這麼夠。像我開始玩樂團之前,都沒有在聽樂 團的音樂,所以一開始人家推薦給我的專輯,我都覺得超難聽。 就是我覺得每種音樂其實你要去適應他的聲音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比如說你們剛剛在 講radiohead好了,我最開始買的前兩張專輯就是radiohead的,都被我送人了,然後那時 候聽到,第一個想法就是─因為那是我老師推薦我買的─就是覺得我被騙了。可是現在我 聽CD的習慣就是,不管一張專輯好不好聽,我就是會一直放,放個半年就一直聽那張,所 以這樣久了以後,一開始你覺得很難聽的東西,你會開始慢慢覺得它好聽。 我自己後來養成的習慣是我一張專輯沒有聽兩三個月以上,我不會去說這個東西我不 喜歡。可是現在的人大概第一次聽到就會說不喜歡,然後就不會再聽。然後像你們剛剛說 的那個憂鬱三搖啊,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原因,大部分的人對地下樂團的記憶可能就是很吵 ,但是憂鬱三搖就不會很吵,像我有一個朋友的說法就是,後搖是一個很安全的音樂,怎 麼用都不難聽……就是它比較不會有好不好聽的問題,是一個很安全的音樂,然後英搖民 謠的話,你不用去接受很吵的電吉他,比如說 heavy metal就會有很吵的電吉他;這就是 跟台灣人現在聽音樂的習慣比較像。 魏駿:其實從人類有歷史以來就這樣啊,只要照著和絃進行,通常一首歌都不會太難聽, 然後相同的機率就很高。你去觀察就會發現,而且用差不多的和弦或行進,容易度也會比 較高,所以才會有樂理什麼的。我覺得蠻多的狀態是,大部分的人創作的時候都是覺得好 聽,所以自然而然就落在這個範疇裡面,所以也不會刻意要跳脫。 Q:你們會覺得台灣的樂團都在同一個框框內打轉嗎?就是沒有像國外那樣有一些比較前 衛或實驗的樂團? 魏駿:我覺得還好耶,比如說像交工啊,我覺得要是你找到一個元素的話,比說跟傳統貫 串起來,例如二胡,就是要找到一個跟我們的環境跟文化比較合適的,就會很有特色,可 以說出我們的風格。 國外例如北歐的音樂可能就聽起來有下雪的感覺,可是台灣就沒辦法那樣,因為沒有 那種環境。要找到我們的特色,當然有一些比較快的方法,比如說用台語或是客語,我覺 得這也是我們這一代比較悲哀的地方吧,因為台灣的歷史是,每隔幾十年就換一個政權, 然後新的政權就會想辦法把之前的文化抹滅掉。還有像之前郭英男,有在國外表演,國外 的人都懂得欣賞但是我們自己卻不珍惜,我覺得這也是這個環境需要有一些人出來。 我覺得其實還蠻多樂團都很認真在想這個問題,想要怎麼用這個世界的方式去表達, 也許我們比較安逸,也許我們要反抗的對象也不是那麼強大,所以我們的憤怒也沒有很強 烈,但是就是要努力去傳承台灣的文化。 Q:你們覺得自己在任何方面有影響到台灣的文化或是做出屬於台灣的音樂嗎? 泰元:某方面我覺得這可能是必然,其實我們剛剛在說英搖英搖,台灣的英搖團,如果你 去聽,跟英國的英搖團一定不一樣。英搖是因為英國人那樣的生活態度跟方式,導致他們 的音樂變成這樣子,這個是別的國家的人學不來的,所以你在台灣說你要玩英搖,我會覺 得:怎麼玩? 那換句話說,你今天就算要玩英搖,你本身也會帶有台灣文化的影響,所以搞不好有 一天,就像日本有j-rock,台灣的音樂玩久了,台客文化也會進去啊。總之我覺得要去學 別的國家的音樂本身就沒有意義啊,因為你模仿不來,我覺得沒有必要刻意啦。 魏駿:我的感覺跟他蠻像的,我覺得創作者必須要去看自己的根在哪裡,不是去消費音樂 ,這跟你怎麼看待你的樂器有關,不是風格或是手法上的問題,那些東西都太表層了,這 裡面會有更多東西,你選擇用甚麼樣的方式,包括選擇甚麼樣的聲音,很多是你可以去決 定的,決定你的觀點,你用的和弦進行,你用的排列方式,我覺得這個整體才比較像是自 己的風格吧,不過這個東西要發生可能需要蠻長的時間,你看我們接觸搖滾樂幾乎都是國 中高中或是大學開始,不像人家可能是兩歲開始學樂器或是聽搖滾樂。如果大家願意好好 去消化,而不是單純把搖滾樂當做消費的手段,我覺得這樣那個東西才會完整。 Q:你覺得現在有那麼多平台(像是indievox、streetvoice等)有可能讓搖滾樂以後在台 灣變成主流之一嗎?像國外可能 livehouse非常多,搖滾樂跟地下或是獨立也不是畫上等 號。 魏駿:我覺得某方面這個跟人口總數會有關係哈哈,像東京可能有一千萬人,livehouse 有兩三千家,但是這個比例我相信跟我們應該沒有差太多,我覺得全世界比例都不會差太 多,台灣本身人就沒有那麼多啊。可是我相信這些平台的出現讓很多音樂被聽見的門檻降 低了,現在網路這麼發達,很多音樂你想聽也很難找不到,不過現在這樣,相對的資訊量 也變大了,這麼多的東西讓你沒有辦法去消化,可能你聽個十秒就不想再聽,這可能也是 網路跟平台變發達的風險吧。 採訪、整理/紀柏豪、徐莘 --- 台大搖滾音樂季 "Why So Loud?" http://musicfestival.richi.cc 主辦:台大學生會活動部 協辦:台大課外活動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4.191 ※ 編輯: stu84096 來自: 140.112.4.191 (05/26 21:08)

05/27 02:25, , 1F
Q2需要更正喔,雖然我們都很喜歡橙草,但那天沒提到他們喔
05/27 02:25, 1F

05/27 02:31, , 2F
抱歉! 因為錄音檔聲音不太清楚,馬上更正
05/27 02:31, 2F
※ 編輯: stu84096 來自: 125.227.128.193 (05/27 02:31)

05/27 02:32, , 3F
that's ok^^
05/27 02:32, 3F

05/28 03:05, , 4F
哈哈 Q6是指環島旅行嗎
05/28 03:05, 4F

05/28 11:14, , 5F
推好文!!!!!
05/28 11:14, 5F
文章代碼(AID): #1B_HjdJS (bearbabes)
文章代碼(AID): #1B_HjdJS (bearbab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