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太平輪》史跡趣談 (及影評)

看板Xiao-Ming (黃曉明)作者 (豬身又多一道皺摺)時間10年前 (2014/12/09 21:14), 編輯推噓0(004)
留言4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一、黃曉明演的是誰 曉明演的國軍將領,叫雷瘋子。先為師長,後為軍長。「雷軍長」解放軍裡有一位 ,《高山下的花環》裡摔軍帽那位,屬文學人物。國軍裡姓雷的將領不多。雷瘋子 角色,倒是有兩個出處。 從形象上看,英俊,戰鬥中負傷跛足,這正是近年來被炒得熱火的國軍名將張靈甫 。張靈甫畢業於黃埔4期,早年殺妻,被判徒刑,抗戰中被釋放出獄,戴罪立功, 服役於74軍。作為南方的戰略機動軍,74軍打了無數硬仗,成為抗戰鐵軍。張靈甫 也一路由團長升為副軍長,在1945年初掛少將銜,成為將軍。抗戰中,74軍軍長先 後為俞濟時、王耀武、施中誠,張靈甫一直是74軍將校。 從名字上看,國軍內著名的瘋子,是「邱瘋子」邱清泉。邱清泉畢業於黃埔2期, 打仗不要命,但並非一流將才,崑崙關之戰其所屬的第5軍損失大半,整個桂南會 戰慘敗,邱也受了處分。內戰中邱很活躍,淮海戰役,率領2兵團和解放軍血戰, 最後全軍被消滅於陳官莊,影片中被圍困的情節和邱清泉的經歷基本相同。 看起來,黃曉明扮演的這位英俊的跛足瘋子將軍,有點張靈甫和邱清泉靈魂附體 的意味。 二、1945年1月那一仗 開篇國軍與日軍一場大戰,字幕顯示為華東某地,後在淮海戰役中又再次點明, 正是陳官莊一帶,問題就來了。 影片中的國軍,戴著德式鋼盔,身邊是美式坦克,手裡還有美式火焰噴射器和巴 祖卡火箭筒,是美械部隊的狀態。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給中國運來大批軍火 物資,部分國軍成為美械軍和半美械軍。駐印軍基本全部美械,遠征軍事實上半 美械——即使是號稱全美械的那部分,比起真正全美械的駐印軍新1軍新6軍,也 大打折扣了——半美械軍則是將一個軍的軍火裝備了2個軍。國軍拿著美式武器 對日作戰,倒是理所應當,但持美械戴德國鋼盔,又出現在豫皖蘇戰場,就奇怪 了。 德械師,是全面抗戰爆發前國軍少數調理、整理師中的幾個。著名的番號為87、 88、36.八一三抗戰,就是以87、88師主動進攻閘北日軍開始。德械師在淞滬會 戰中損失大半,在南京保衛戰中又遭覆頂之災,只有殘部退到大後方,連江蘇一 帶的軍需倉庫也全部被日軍奪占。 此後,原先的「中央警衛軍」淪為二流部隊,直到美械來援,才改造為美械部隊。 87、88師等部隊在名義上都是全美械,頭戴美式M1鋼盔,就算殘留幾頂德國鋼盔, 亦很少混合使用,何況片中一水頭頂德國鋼盔全套美式武器的官兵配置。 問題還在後頭。 豫皖蘇一帶,在抗戰末期不是國軍的地盤,而是共軍新4軍的腹心。國軍在此力量 十分薄弱,更沒有大建制的部隊搞過大的戰役。如影片中那種規模宏大的陣地戰 ,從來沒有發生在豫皖蘇的土地上。更何況,裝備了美械的國軍主力,大部分聚 集在雲南-緬甸前線進行滇緬會戰,少部分在雲南湖南等西南省份作戰。 華東戰場上,很少有美械送達,更不要說難以運輸的美式坦克。 影片的這個開篇段落,如果發生在1945年1月的滇緬戰場上,除了鋼盔有點問題, 其他都成立。但是平移到了豫皖蘇的陳官莊周邊地區,就不太對勁。再加上德式 鋼盔和美式裝備的混搭,不倫不類。 估計還是被近年來被炒作的德械師的神話忽悠的。 三、淮海戰役 從國共雙方的角度表現淮海戰役,自《大決戰》始。許還山扮演的黃百韜率國軍 7兵團強渡運河的宏闊鏡頭,已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太平輪》中關於淮海 戰役的幾個細節,則極有意思。 國軍方面,陳官莊被圍的景況,表現得十分真實。國軍殺戰馬,放士兵投共,都 被用來塑造雷瘋子的菩薩心腸,曉明角色又在最後的炮擊中烈火中永生,可見大 陸方面的「文化自信」。多年前,這樣的情節、鏡頭處理是絕不會通過審查的, 其對國軍的謳歌程度,已經可以比肩台灣中影拍攝的主旋律影片《大戰古寧頭》了。 佟大為角色的軍服是極準確的,末戰操起一支M1衝鋒鎗,曾被稱為「芝加哥打字 機」的,又被俗稱「湯姆槍」的,正是國軍標配。說起來也奇怪,華東戰場上國 共兩軍「湯姆槍」極多,其他戰場則多有M3「注油桶」,不知是國軍配置如此, 還是影視劇作怪。 共軍方面,出了岔子。胡曉光扮演的軍長(縱隊司令),著華東野戰軍軍服,一 口四川話。華野中有幾個四川人呢?絕少。解放軍中的四川幹部,絕大部分來自 於四方面軍。 華野的組成來源,一為原新4軍,都是江河湖漢馳騁的抗日健兒;一為山東老八 路,內中的紅軍幹部,來自於八路軍115師(一方面軍)連續派進山東的各種縱 隊、支隊;一為冀魯豫展開後再次南下躍進的115師部隊,黃克誠所部為例。 數數華東野戰軍中的四川將領,幾乎沒有。只有一位,司令員陳毅。 縱隊司令麼,一位,11縱司令員胡炳雲。 淮海戰役爆發前,陳毅已經調任中原野戰軍做副司令員,不再在華野指揮。影片 中的司令和部下,一水華野標準黃軍裝,這位肯定不能是陳毅,曉光華野陳毅在 外型上也無相似之處。至於中野,則是藍灰軍裝。11縱是個小部隊,一直在蘇北 敵後游擊,沒有太強的力量。 如果是為了某種地域特色和命運感的營造,華野中還真有一位能對位的,這就是 1縱司令員葉飛。葉飛是閩南人(菲律賓華僑),祖籍福建南安,和台灣人同樣 操閩南話。假如曉光扮演的這位司令一口閩南國語,倒是和台灣方面能夠產生一 些有趣的聯想。 華野的部隊,在陣地前放起「飛雷」,也就是汽油桶送藥包,這是中野的發明。 中野在劉鄧帶領下無後方作戰,千里躍進大別山,再轉出來時已經沒有了一門重 型火炮,只好用土造「沒良心炮」救急。 華野則完全不同,解放戰爭中歷戰中繳獲國軍的美式日式大炮排成了隊,還組建 了陳銳霆的特種兵縱隊,根本用不著搞「飛雷」。然而,華野的總攻中,又出現 了共軍方面的美式坦克打衝鋒,這就又不對勁了。華野投入淮海戰役的一共只有 幾輛坦克,比不得國軍戰車部隊的數量和質量,影片如此一表現,到彷彿共軍制 勝靠的是武器優勢。 四、佟大為這個東北人 說起佟大為角色,這兄弟的身份成了謎,他在兩個不同時段說起自己當兵六年多 ,其中必有一次是不對的。從哪一年看,大為都不是32年之前退入關內的老東北 軍,而是40年代參軍的東北人。九一八事變後,幾十萬東北父老流亡入關,散落 各地,在40年代參軍,都是合理的。 旁的事情出了岔頭。大為所在的部隊已經開始了淮海戰役,章子怡這邊在上海電 車上收了家書,說是民國36年6月寄出。這還好,秦海璐多了句嘴,「4個月後才 收到啊!」,這就坐實了。淮海戰役是1948年冬季爆發,子怡收信是1947年(民 國36年),時空倒錯了。估計原劇本並非如此,剪接中調了順序,卻又忽略了修 改對白重新配音,因成之錯。 五、金城武這個台灣人 金城武角色,是被征發加入日軍的台灣兵,軍醫身份,這是符合歷史真實的。 日本軍國主義曾經在台灣徵召超過10萬士兵入伍,大多為後勤、醫療、伕役性質 ,直接的作戰部隊不算多,還是將台灣中國人當做了下等公民。 金城武參加了豫皖蘇的戰鬥,被共軍俘虜,這倒沒什麼。然而,在中國南方被俘, 卻號稱在瀋陽的戰俘營蹲了兩年,問題就來了。日本戰敗投降,中國設立了十幾 個受降區,獨獨沒有中國東北,因為此間為蘇聯紅軍的受降區。 在中國南方被俘,無論是豫皖蘇還是滇緬,都不會遣送到東北關押,而是沿水路 旱路送到海港,船運回日本。即使是華北被俘日軍,也都由天津、青島等碼頭船 送日本。東北被俘的關東軍,絕大部分被押送到蘇聯西伯利亞,其中的大部分, 又在服苦役的過程中被虐待致死。所以,南方被俘日軍台灣兵,被送到瀋陽蹲兩 年戰俘營,後返回台灣,應該是不可能的。 太平輪到基隆,碼頭上全套日軍軍樂隊奏樂迎接,這倒見了功力。無論是短期留 用日軍人員,還是從太平洋各站區遣返人員,著日軍服色在碼頭上演奏,原屬合 理。當時,各地返回之台灣兵,以及因各種原因滯留台灣之日本兵,是台灣本島 的一道「風景」。 比較殘酷的是,他們主導了「二二八事變」,掀起全台灣大暴動,四處擊殺國軍 、公教人員、親近大陸的台灣人,釀成大禍,直到蔣公國府緊急調派部隊增援台 灣,在連戰之父、連勝文爺爺連震東等堅決的大陸派台灣人帶路下,平定了叛亂 ,懲罰了叛軍,但也殺傷了不少無辜的台灣人。侯孝賢導演《悲情城市》對此節 有客觀呈現。 二戰中,日本征發了韓國和台灣兵加入「皇軍」,其中既有戰鬥兵,又有後勤、 醫療、勤務部隊。雖然日本蔑視這些二等公民,但他們實實在在是「皇軍」的一 部分,往往還起了日本名字。所以,當時在戰場上抓住的韓國兵和台灣兵,都被 當做二鬼子、三鬼子對待,並不當做韓國人、中國台灣人。 觀片倉促,有些字幕、對白未必掌握清楚,文中或許有誤記之處,敬請指正。 2014年12月4日 新浪博客 趙寧宇 http://www.weibo.com/p/23041848b452510102vab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8.180.82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Xiao-Ming/M.1418130877.A.A58.html

12/09 21:21, , 1F
另一篇影評:《太平輪》:你以為是致敬,結果卻是在撒嬌
12/09 21:21, 1F

12/11 11:34, , 3F
影評:致太平輪:你要活著,別死
12/11 11:34, 3F

文章代碼(AID): #1KXlMzfO (Xiao-Ming)
文章代碼(AID): #1KXlMzfO (Xiao-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