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們的歌第四季第3期的評論(續)

看板Terry (林志炫)作者 (Ooops~)時間1年前 (2022/11/06 00:58), 編輯推噓1(104)
留言5則, 2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林志炫的從藝生涯很簡單,也很純粹,基本就是唱歌,準備唱歌,唱歌。別的行當,他也不 擅長。去年好不容易玩票參加了一次真人秀,想借機唱歌,結果沒料到真人秀的性質不同, 觀眾的焦點也不同於正常的音綜,專喜歡放大一兩句話,解讀一兩個臉色和反應。林志炫險 些就損了口碑,準確地說是已經折損了風評,後來硬生生地靠著唱歌、同一平台的另一檔音 綜再唱歌、唱歌、唱歌,把口碑給扭轉過來了。估計他以後也不太可能再去那種真人秀了。 整活兒的真人秀可能對於有些藝人是「第二春」的救命稻草,但對於林志炫這樣一個比較純 粹的歌手而言,就是穿腸毒草,別沾別碰。去音綜唱歌就夠了! 在上面,我們提到了林志炫歌手生涯的「四春」。這聽起來有點神奇。一般歌手能有個第二 春,就得謝天謝地了,林志炫為什麼會屢次迎來職業生涯的「春天」,稍一低沈,沒過兩年 ,就有下一個「春天」了?憑什麼他就這麼多「春」? 答案就是:在機遇到來時,憑唱功抓住機遇。唱功好,機遇是機遇;唱功差,機遇可能變成 坑。 比如《歌手》這個華語樂壇第一音綜,敢過來的歌手都是對自己唱現場的能力具有一定信心 的,他們中的大多數也確實唱功不錯。但強中更有強中手,同行之間,對比最強烈。你要是 行了,會被觀眾看到;你要是不行,觀眾也會看到。 正是憑借著一場一場過硬的表現,在《歌手》高手林立的舞台上,憑唱功站住了,林志炫才 迎來了所謂的「第四春」。沒這本事,機遇就不稱其為機遇。這就好比一部電影,熱映,劇 本也不錯,裡面好多演技派乃至影帝級的演員,你跟他們同場對戲,你能演好,那是機遇; 你要是被比下去了,接不住戲,那就砸了,還不如別演,「藏拙」。 每一季《歌手》節目組邀請的大牌歌手挺多,有些成名已久的「實力派」根本不敢來,找各 種藉口,可能是怕,也可能是懶,也可能是求穩,也可能是覺得沒必要,說來說去,都沒來 。那麼,對於他們,《歌手》的影響力再大,機遇再好,與他們也沒有關係。 其實林志炫當初在參加《超級星光大道》當評委時,靠的也是他對歌唱的鑽研,點評起來言 之有物,還能做示範。同場的有些評委就在那兒說些虛的,從頭到尾忽悠選手,十分奸猾。 聽了林志炫的建議,下一場可能會唱得好一點;聽了評委忽悠的,下一場更迷糊了,甚至乾 脆被淘汰了,因為不得要領。 這時,可能早有朋友憋壞了:我可逮著機會說反對意見了。照你這麼說,林志炫是完美歌手 唄?唱歌沒缺點?我就不喜歡他唱歌,那個咬字哦,一頓一頓的,太機械,受不了,唱歌沒 任何感情,只會炫技,我才不會被他打動。我寧可去聽唱功不如他,但唱歌有感情的走心歌 手。你就看唱功,不看其他的是吧? 這樣的朋友其實是明察秋毫了。林志炫唱歌的咬字和語氣是他的短板。下面,我們具體說說 他唱得怎麼樣,好在哪裡,差在哪裡。就先說咬字和語氣吧。把這兩樣放在一起說,因為它 們都屬於歌手對歌詞的把握。關於這個問題,我以前就試圖找尋和歸納出一些規律性的東西 ,但可惜的是,這事吧它的確沒那麼強的規律性,無論我們努力總結出什麼規律,「例外」 永遠很多,導致這些規律看起來不太靠譜。 比如說:通常,我們聽一個歌手說話,如果他嘴皮子特別利索,說話一套一套的,聲情並茂 ,張口就來,字音也念得很准,那麼他唱歌時,大概率咬字方面是沒問題的。如果一個歌手 平時說話,字音就不是很准,舌尖前後音不分,語速快不起來,一快嘴皮子就絆蒜,說話語 氣也比較平,缺乏言辭上的感染力,那麼他唱歌時,咬字可能就會遇到問題。聽上去挺有道 理,對吧?很多例證好像也蠻符合這個規律的。 然而,「例外」就少嗎?似乎也不太少。有些歌手平時講話拙嘴笨舌,說幾句連貫話可費勁 了,但一開口唱歌,咬字也沒問題,語氣也貼切了,非常流暢,好像換了個人似的。限於篇 幅,這裡就不展開了,帖子已經太長了。相信大家隨便想想,也很容易想到若干例子。 因此,咬字和語氣這項技術環節做得好不好,其先天因素和玄學因素不能忽視,後天練習和 音樂素養也很關鍵。總之就是都很重要,都有影響,沒啥固定的規律性,因人而異。硬去總 結規律是行不通的。我們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無法一概而論。 那麼,具體到林志炫的咬字問題,是因為差在哪兒了?是什麼原因導致他的咬字和語氣有時 會呈現出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 與歌詞的表意和情緒相偏離了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的 原因: (1)他咬字的顆粒性大於連貫性,這是一種個人習慣,在唱節奏性強的歌曲時,不會顯出 什麼不適,可能正好適合他發揮;但如果一首歌是長線條的中慢速抒情歌,歌詞的字數密度 不太高,需要通過字與字的音節連續來形成完整的一句話、一個意思時,林志炫的這種咬字 方式就有不利影響了。聽眾會覺得他唱出來的歌詞一頓一頓的,語氣也不是太貼合情緒,有 點「出戲」。 這個問題在上一期的評論里,我們提到《千千闕歌》時,順便提了一下張國榮的翻唱版本, 進而又順帶提到了李克勤。李克勤唱歌的咬字,也有與林志炫類似的問題,特別是早期,HK 樂壇公認他的唱功好,混聲用得好,尾音處理精細穩定,但就是對歌詞的處理,差那麼點意 思,總覺得有些機械,歌詞唱得太硬了,一個字是一個字的,像個規範的咬字機器(那時候 還不流行用AI這個詞)。李克勤自己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了,於是他就去聽張國榮的演唱,張 國榮特別善於處理歌詞,李克勤學到了東西,在中後期有意識地改進這個毛病。感興趣的朋 友可以去聽聽李克勤早期錄制的《月半小夜曲》和他近幾年演唱的《月半小夜曲》,對歌詞 的處理有很顯著的不同,近期的版本咬字更柔和、更連貫,更注重語氣,還加了一些輕重音 變化,等等。 林志炫在這方面的問題比李克勤還嚴重一些。他有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個問題呢?沒有文字 或採訪的表述,直接證明他意識到了。然而,從他這些年歌唱的變化上,我們能夠清晰地感 受到,他意識到了,而且也在有意地改進。 比如,他在《時光音樂會》上的幾場表演,對歌詞的處理就連貫、細膩了很多,更符合語意 和情緒了。翻唱別人的歌也許還缺乏明確的參照,不直觀;我們不妨對比一下他唱自己的歌 ,這很直觀。(2021 vs 1998,後面這個版本還是他在錄音室錄的,已經是比他當時唱LIVE 的咬字和語氣細膩了,如果找到他那時候的LIVE的版本,比這還要粗糙一些,注意,是指的 他對歌詞的處理粗糙,單純看對聲音的運用是不粗糙的,不但不粗糙,還很細膩。這是兩碼 事。到了2021年,即便是唱LIVE,也比他二十多年前在錄音室精細打磨的版本對歌詞的處理 更好) 【2021】 https://youtu.be/z7Z9A5ybq3c
但是,我們得承認,即便是林志炫已經有意識地改進了自己的咬字和語氣,也還是有個別地 方可以做得更連貫、更細膩、更貼切一點。比如,2021年版的「在我的夢里因為可以和你相 愛而驕傲」、「卻把你的感情付給別人去摧毀」,還是唱得稍顯平直了,字跟字之間沒什麼 區別,均勻地唱完了,也就唱完了。其他地方唱得不錯,這裡故態重萌,只能說是因咬字習 慣而形成的慣性太強了,稍一不注意,就照以前的方式唱出來了。當然,如果去了錄音室重 錄,這個地方他應該能意識到要改進的。 (2)語感和邏輯重音。這個事情對演員來說,更加緊要、更加直觀,因為演戲時要說台詞 嘛。台詞就非常考驗一個演員的語感,天生語感有缺陷的演員,想靠後天練習來彌補,有沒 有用呢?有用。但是,又不完全有用。 經常看到有觀眾對某些演員的台詞水平嗤之以鼻,認為他們是不夠用功,所以台詞不行。也 許有這方面的原因,練習之後,台詞一定會提升的;不過,這種提升是有上限的。如果一個 人天生的語感就不行,再練,也很難特別好,不是什麼事都能通過練習來彌補的;有些演員 的台詞很好,卻未必花了特別多工夫,他稍微一練,台詞就能說得很好,因為他的語感好, 即便不練,也比某些練了很久的人台詞說得好。這大概就是「老天爺賞飯吃」。搞文體工作 的人,基本都很羨慕這種「老天爺賞飯吃」的同行。林志炫屬於樂感很好、語感一般的歌手 。樂感很好,這不必多說了,大家都聽得出來;語感遠不如樂感,體現在什麼地方?一個很 容易觀察到的點,就是邏輯重音。 我就不具體舉例哪個哪個字的邏輯重音不對了。有興趣探究的朋友,可以隨便找一些林志炫 演唱的歌曲,逐字逐句分析。其實上面提到的《蒙娜麗莎的眼淚》也可以。分析邏輯重音, 是語文考題,大家很懂,我不必多說了。 與林志炫有類似的問題的歌手,除了之前說的李克勤,還有孫楠,他的問題也很典型。他們 仨都是公認唱功好,但對歌詞的處理不擅長的歌手。還有黃綺珊,這個大家都知道,年輕時 ,她的咬字如果好一些,甚至有望在技術層面上接近世界一流,無奈直到今天,她也沒解決 好咬字和語氣的問題,她就屬於天生樂感好、語感不行的歌手,後天再怎麼練習也突破不了 先天障蔽。 有些歌手在咬字方面也存在困境,但與前面提到的那幾位情況又有所不同。 張學友的咬字 ,國語歌一直有很大問題,粵語歌有時也存在咬字比較生硬的問題(沒那麼嚴重),准是很 准,該有的處理也有,技術上也挺有難度,但顯得有點刻意。 鄧紫棋唱功很好,又會創作 ,90後的華語樂壇女歌手裡她是頭一號,但是她的咬字就不怎麼准,經常鼻腔一帶就混過去 了。 周傑倫......其實這麼多年來,大家想必也發現了,追捧他唱歌的咬字和語氣方面的 優點(注意是「優點」),這樣的文章是很少的,因為確實不太容易誇得出口;而討論他創 作的優點的文章則要多出一百倍,算了,我們也不提那壺不開的水了,周天王的咬字已經從 最初的5分,進步到現在的30分了,不容易,哦是百分制。 他們的樂感好,但他們的語感都 算不得上佳。 語感好的歌手,是怎麼處理歌詞的?哪裡輕、哪裡重,哪裡輕訴、哪裡強調,哪裡停頓、哪 裡留下余韻,渾然天成。請看下面的例子,還是拿帶給李克勤很大啓發的張國榮來舉例。粵 語我們不一定都會說,但不要緊,感受它。不用聽很多,前面幾句一聽,應該就可以明白了 。我們聽的時候,好像也沒察覺他怎麼刻意處理了,他就已經做完了,用說話的口吻唱歌。 張國榮屬於天生語感好的藝人,這對他唱歌和演戲都有幫助。他的唱功其實並沒有特別出類 拔萃,25歲時參加金鐘獎做現場表演,一上來就破音,白嗓唱法。但就是憑著出色的語感, 對歌詞的處理在那個年代獨樹一幟,領先當時九成九的歌手,再加上擁有一批適合他音色、 音域和氣質的歌曲,所以他在歌壇站穩了腳跟。 語感和樂感都很好的歌手,有沒有?有。比如,鄧麗君。鄧麗君咬字從來不當混子,不糊弄 ,這個字音該是什麼就是什麼,不會為了發聲容易就故意改變字音、投機取巧、蒙混過關, 她的咬字很清晰,很準確,但又沒有刻意的感覺,我們也從不會覺得她唱歌一頓一頓的、不 連貫,她做到了渾然天成,很自然地唱歌,同時兼顧準確性。這是很難做到的。既要天賦, 也要技術,審美還得在線,缺一不可。 (3)過於追求技術上的發聲「完美」,也會影響語言上的表意恰當。我們將「完美」二字 打了引號。上面我們提到了一些歌手,他們唱歌時咬字和語氣不是那麼令人滿意,但裡面有 好幾位都是唱功上很有口碑的歌手。這裡頭有沒有什麼關聯性呢? (…..以下省略一段……) 但是,回到林志炫,他有時候為了發音飽滿、共鳴充分、音色漂亮,會更側重於某一個字本 身怎麼唱,卻忽視或誤判了這個字在這一句歌詞里應該處於什麼地位。它可能不需要唱得那 麼飽滿、音色也不需要多麼漂亮,它應該是個輕唱的字,沒必要加以強調。 有些尾音,也不需要收成平滑的漸弱,不需要完美控制的顫音。開放的、自然的收尾,說不 定能更好地表達情緒。甚至就乾脆戛然而止,以一個在音樂上顯得粗糙、但表意上更值得回 味的方式,斷在那裡,行嗎?行。 唱功比較差的歌手,他們不需要考慮這麼多,你讓他唱漸弱,他唱不來,你讓他控制顫音, 他不會,你讓他找一個飽滿的共鳴位置,他找不到,他就是大白嗓。然而,人家如果取一個 巧,更自然、更聰明地處理歌詞,沒准比唱功好的歌手更能打動聽眾。這完全是有可能發生 的,特別是在一些難度不大的流行小歌里。 有句老話,叫「費力不討好」,還有個詞叫「事倍功半」,與之相對應的是「事半功倍」。 唱歌一定要聰明,要巧妙。不是技術越高,唱得就越好。當然,這句話也不能被曲解為「唱 歌不需要技術,光耍小聰明就足夠了」。一句歌詞,尤其是在抒情歌里,假如您把每個字都 唱得清晰、飽滿、準確,節奏卡得分毫不差,通常來說,這可能已經是犯錯了。 「您都做對了,所以您做錯了。「——前者是從技術角度說,後者是從表達的角度說。技術 要服從表達。楊洪基老師曾在一次點評選手時,給出了這樣的建議。他說,我們在平時練習 時,一定要把歌曲用到的技術先練好、練熟,但是,當我們正式登台表演時,一定要「忘掉 」那些技術,不要滿腦子還想著哪裡該用什麼技術、共鳴的位置在哪裡、高音怎麼提前準備 之類的,不要想這些了,我們要全身心地投入歌曲的表達,進入情緒,而表演所需要的技術 應該是基於平時的練習所形成的下意識反應。 這當然是很高的境界和要求了。有點像張三丰教張無忌太極拳的那段故事,先記,後忘,當 全忘記時,就是大成了。像林志炫這個水平的歌手,他的技術已經很成熟、絕對夠用有餘了 ,處理歌詞時,應該以表意為主,讓技術成為表意的輔助,「自然發生」。近些年,林志炫 在向這個方向努力。他年輕時,沒到這個境界,技術上的展示有時會喧賓奪主。 說完了缺點,剩下該說優點了。林志炫唱歌的優點是主要的,缺點是次要的。我們先說了那 麼大篇幅的不足之處,不代表他唱歌的缺點是主要的。其實說來說去,他的缺點也就是歌詞 的處理這一項罷了。這裡只簡要地列一下他的優點。以後說到每首歌時,再陸陸續續結合歌 曲的具體表現來說,比較形象。現在這麼說,太乾巴了。 (1)熟練掌握各種共鳴技術、混聲技術。 (2)氣息支撐好。 (3)能夠掌控音色變化。 (4)強弱對比控制。 (5)音准好。 (6)現場比較穩定。儘管年紀大了,也不是一點瑕疵都沒有,現場唱疵的情況是有的,但 總體來說,這麼多年了,說到華語歌壇誰唱LIVE靠譜,無論是業內、同行,還是普通觀眾, 基本上還是認可林志炫的。這叫做歌手的「真·實績」和「真·口碑」。 (7)對歌曲的改編,尤其是編曲的風格上,很有自己的想法,品位不俗。 (8)持之以恆的練習,使得他在56歲時還能現場完成一些難度較大的演唱。這麼多年了, 跟他同台過的後輩很多,敢拍著胸脯說自己比林志炫唱得還好的,沒幾個,即便不考慮顏面 問題,大家都說真心話,也是如此。 (9)唱歌的方法比較科學,而且適合他自己的嗓音條件。 很多36歲的歌手聲音比他退化得 還嚴重十倍,除了因為疏於練習,更主要的是發聲方法不科學。藝術上,其實「科不科學」 也許不太重要;但生理上,「科不科學」很重要。不科學的發聲方法,在藝術上可能取得不 錯的效果,但在生理上,大概率會「收穫懲罰」。 (10)熱愛唱歌,赤誠地熱愛唱歌。這也能算優點啊?算。尤其是一個出道三十多年的老歌 手,對歌唱這件事是否具有長久的熱愛,這份熱愛是否純粹、赤誠,很難瞞得過別人、騙得 過自己。愛與不愛,其實是能看得出來的。 歌手都真心熱愛唱歌嗎?有很多歌手只能說喜歡唱歌,卻沒上升到「愛」的程度,更不「熱 」、不「誠」。這一點怎麼能看出來呢?很容易。老話說,拳不離口,曲不離手。三天不練 ,自己知道;三周不練,同行知道;三月不練,觀眾知道。耍嘴是沒用的。我們看實際行動 。 有些歌手一聽就很久沒正兒八經地開嗓練聲了,甚至打從入行那一天,就沒認真練過基本功 。啥啥都不行,一年不行,三年後您再看他,該不行的地方還是不行,一丁點長進都看不到 。這樣的歌手能叫「熱愛」唱歌嗎?普通的喜歡而已,拿它當個樂子,靠它賺名賺利,熱愛 的是名利,享受的是掌聲和關注,音樂僅僅是獲取這些的工具和載具。 如果是把名利看得比音樂本身重要的歌手,到了五十多歲登台,那就應該倚老賣老、賣賣情 懷,唱一點難度不大的老歌、老改編,混個出場費就算了。費那麼大力氣改編,做一些難度 很高的表演乾嘛?自己多累啊。萬一弄疵了,不是就丟醜了嘛,多沒面子。林志炫在唱歌這 件事上,五十多歲了也不「躺」。以他的底子,他比很多歌手更有本錢「躺」,他「躺」著 也比那些歌「站」著高。但他不「躺」,源於熱愛。 單是林志炫一個歌手,就寫了這麼長。這是計劃外的事,它完全是「自然發生」的,寫著寫 著就這麼長了。如前文所說,林志炫的職業發展過程很簡單——唱歌,準備唱歌,唱歌。三 十多年都是這樣過來的。 按理說,這麼簡單的經歷,簡單寫寫不就行了,哪有那麼多可以討論的內容?有。 林志炫從華語樂壇的黃金時期(共二十年,他經歷了其中的後十年)出道,然後經歷了新世 紀的白銀時期(十年)、青銅時期(十年),現在是華語糊壇的黑鐵時期(已經兩年了), 還在堅持,還能唱,唱功還在,與年輕歌手同台,不輸陣仗,同時他又是一個優點和缺點都 很鮮明的歌手,這本身就很值得一寫。 我們在分析林志炫歌唱的方方面面時,也是在以他為標桿,觀察華語樂壇的過往、現在和未 來,可能只是豹之一斑,但窺一斑而稍知全豹。 華語樂壇風光不再,以後怎樣變遷,誰也說不准。人們也許永遠需要音樂,但人們未必非得 依賴一個繁榮的華語樂壇才能享受音樂。如今,人們獲取各種類型的音樂非常容易,點一點 手指,就能聽到各種風格、各種水平的音樂。華語樂壇如果沒有您的心儀歌手和作品,求之 於外似乎也不是什麼難事。 華語樂壇年輕一代歌手的生存和發展只能靠自己。歌壇常青老將林志炫的經歷和特點也許能 給後輩們一些啓發和激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1.66.20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rry/M.1667667493.A.20B.html

11/06 01:05, 1年前 , 1F
能寫出來的是真愛,能看完的也是 XD
11/06 01:05, 1F

11/06 01:13, 1年前 , 2F
語感問題,早期的確有時某些咬字比較重,但我是聽的很
11/06 01:13, 2F

11/06 01:13, 1年前 , 3F
習慣(或是被音色所惑);最近幾年是有感提升,尤其去
11/06 01:13, 3F

11/06 01:13, 1年前 , 4F
年更是整個level up,今年出來依然驚艷,真是越老越妖
11/06 01:13, 4F

11/06 15:08, 1年前 , 5F
真的是當論文寫的真愛XD 最近不出專輯只好跟著YT聽歌
11/06 15:08, 5F
文章代碼(AID): #1ZPfOb8B (Terry)
文章代碼(AID): #1ZPfOb8B (T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