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唸了EMBA 酒量好一倍

看板Terry (林志炫)作者 (貓弟)時間19年前 (2006/06/10 11:18),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Q:怎麼想到投考上海復旦的EMBA? A:我小時候書唸得不好,唸明新工專,讓我有點自卑。五專是過渡性學制,所以我的 同學多會繼續升學,而我自己畢業後意外走了五年的音樂路,雖然考慮要再進修,卻 沒有什麼太多的機會。 IT這個產業對於學歷還是要求蠻高的,所以我在98到01年時在元智拿了資訊傳播碩士, 隨後到了上海從事sales marketing工作;碩士所學還是不夠,而且銷售導向最重要的 就是人脈。我們常說唸了EMBA,酒量好一倍,同學們經常在晚上聚會聯絡感情,EMBA可 以讓你更能了解當地人的生活,當地企業的經驗也很寶貴,這樣訓練出來的台灣學生, 總比從台灣直接派駐中國、不諳當地商業文化而快速陣亡的主管好多了。 瞻望國際化城市 Q:有考慮過台灣的EMBA嗎? A:沒有。理由很簡單,就是投資報酬率。全球的國際化城市,都會有一所代表性的大 學,要找一個世界前五十大的學校,就應該從世界前五十大的城市著手。而且,中國未 來的經濟成長率值得期待,上海更是重點城市。 復旦已建校百年,無論是建築、景觀都可以感受到歷史累積出來的深度,去年復旦百年 校慶,我跟林志炫同台演出,就讓我也相當驕傲。他們也會安排人文課程,請來史學教 授談上海的開發歷史;而且,學界對於不當的官方政策也有嚴厲批判,甚至還有教授在 課堂上說「台灣獨立也沒什麼不好」,當然引起部分學生的質疑,你看,學風其實相當 自由。 此外,台灣EMBA一個月約有三周的周末(兩天或三天)要上課,無法跨洲出差,而復旦 是一個月一次四天(從周五上到周一),這種設計可以吸引更多的國際學生。 培養企業家精神 Q:許多人就讀中國EMBA,主要是希望打破當地市場的人際壁壘,你覺得效果如何? A:EMBA是個很好的平台,不過很多台灣人沒有辦法達到這個目標。我們台灣學生很明顯 分成兩端,只要有大台灣主義就很難融入當地,兩岸之間畢竟有原罪,雙方學生會預設 立場、設下門檻;比方說,很多台灣人對於簡體字很反感,但是,中國十三億人口要是 沒有簡體字,文盲一定比現在更多。當大台灣精神被發揚光大,自然很難跟當地同學深 入交往。 Q:兩岸EMBA學生的主要差異在哪? A:台灣同學的學習能力都很強,課業成績中上,小組工作、簡報的表現也不錯,而大陸 同學更有企業家精神,敢搏的勇氣。因為地緣關係,我的同學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從事房 地產,這些人可能只靠著幾千塊、幾萬塊人民幣起家,他們未必具有管理知識與市場分 析能力,只要嗅到了機會,就會大膽一試,要是失敗就是投機份子;要是成功了,當然 就是企業家。這是EMBA培養不出來的企業家精神:勇氣、直覺、輸了一切沒有關係。 記者吳宗璘採訪整理 6-10-2006 蘋果日報 -- 記憶因分手而美麗 情歌因志炫而動聽 夢想現在開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58.168.98

06/10 11:20, , 1F
記者標題下的好 XDDDD 愛喝酒愛喝酒的一群人
06/10 11:20, 1F
文章代碼(AID): #14YZdhUT (Terry)
文章代碼(AID): #14YZdhUT (T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