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籤] 創作永遠艱辛。加油。
http://blog.roodo.com/grayhawk/archives/5599241.html
最近一直在想關於寫作的事。關於創作過程的孤獨、出版之路的漫長和艱辛,市場考驗的
殘酷等等。這兩年翻譯小說席捲書市,每次記者報導總不忘唱衰本土文學,也常有人為我
們這些「文化掮客」扣上後殖民幫兇、全盤移植外來符碼、扼殺本地創作之類的帽子,講
得好像國外的創作者都一帆風順、市場欣欣向榮似的。真的是這樣嗎?
也許是因為距離的關係,我們見到的多半只有別人的好,以及自己的壞。美國是個利基無
限的超大市場,但要脫穎而出何其困難?每一本紐約時報暢銷書,背後是多少本淹沒在書
海裡的絕版書?每一紙動輒百萬天價的高額書約,背後是何止千倍萬倍的退稿信?台灣市
場小,但真的很小嗎?我們人口與澳洲一樣多,比荷蘭多出七百萬,是冰島的六十倍。
歐美書固然挾著文化優勢大舉入侵,但歐洲國家何嘗不是面對著美國的強勢輸出?義大利
現在有七成的書是翻譯書,出版社搶版權全球最快,版權費高漲、本土創作空間遭受打壓
,他們依舊有相當大量的書寫產出、翻譯輸出。德國也是這兩年開始更注重本地創作,不
然過去很多年他們才是搶版權第一名。
再說澳洲好了,他們人口與台灣差不多,但每年出版量只有我們的五分之一。看似平均銷
量高出不少,可是別忘了更殘酷的事實:澳洲作家的競爭對手是同樣用英語寫作的美國、
英國、加拿大、印度、南非作者,這些遠來的和尚連翻譯都不必,唸的經就人人都聽得懂
。至少中文之美,翻譯文字永遠難以望其項背,這難道不是我們的優勢?
講的很雜很亂,不過有個例子不能不談。上週有天深夜,收到國外寄來蘇珊‧理察茲新作
《直到永遠》(Chosen Forever)的電子檔,這本書同樣是回憶錄,可視為《與馬共舞》
的續篇。照文案的介紹,這是記錄理察茲在新書宣傳過程中巧遇多年前把房子賣給她的屋
主,兩人譜出一段真摯動人的中年戀曲的故事。沒想到第一章講的就是她寫作的心路歷程
。
她十年前寫成第一部小說,把精心撰寫的投稿信寄給一百位經紀人,還附上某知名作家的
推薦和她個人簡歷。一切按照遊戲規則,一絲不苟。共二十五位經紀人回信說要看稿,最
後四位有意收她為客戶。光是找到經紀人她就花了一年的時間,面對的是「每週都來的退
稿信」(weekly rejections),最後她幾乎不敢去開信箱。不過總算是好的結果,她找
到一位大經紀公司的知名經紀人,然後經紀人開始投稿。
退稿信再度出現,只是退稿的人換成編輯。一封、兩封、五封、十二封。經紀人一一在退
稿信上加註,解讀編輯退稿的原因。這又耗了一年,直到退稿信的頻率越來越低,直到經
紀人幾乎試過大小出版社的每個編輯,最後退還書稿,附上一封短箋:對不起我賣不掉。
晃眼九年過去,理察茲每天清晨五點起床寫作,墜入愛河、走出失敗婚姻,在馬兒的陪伴
下勇敢前行,她換過三個經紀人,寫了三本新的小說,距離出版仍遙遙無期。後來她決定
寫下自己的故事,不為別人,這就是《與馬共舞》。經紀人雖對回憶錄半信半疑,仍替她
送出稿件,結果獨立出版社 Soho Press 願意簽下,預付版稅:八千美金,條件:全球版
權。
這個條件有多低?這樣說好了,我前陣子剛賣出這本書的繁體中文版權,預付金只比這個
數字低一點。這是台灣,那是美國。不要以為美國作家人人坐領高薪,拿幾千美金預付的
大有人在。
十年長跑,換來八千美金的預付版稅,若是純用經濟角度衡量,簡直完全不成比例,可是
理察茲究竟走到了這一步,不是嗎?那無數的清晨即起、筆耕不輟,那近乎絕望而看不到
盡頭的孤獨長跑,沒有人能夠理解的瘋狂。她的律師哥哥洛伊同樣有作家夢,同樣換過經
紀人、寫過好幾本書,嘗過所有的酸甜苦辣。十年來,他們藉由 email 相互取暖,分享
倒楣的退稿經驗,在對方就快撐不下去的時候激勵打氣。有一年耶誕節,洛伊送給妹妹的
耶誕禮物是一本厚厚的筆記本,裡面貼滿六年來他們所有的電子郵件記錄。
然後,Soho Press 的總編輯蘿拉打電話給她:「Harcourt Brace 用十萬美金買下了《與
馬共舞》的平裝版權。」蘿拉慢條斯理地向她說明事情經過:原本對方開價七萬五千,被
她一口回絕,事後還有點懊悔,怕對方就此放棄,豈不是讓理察茲損失一大筆錢?沒想到
隔了一個週末,Harcourt 再度來電,把價錢提高到十萬美金。理察茲的耳朵緊貼話筒,
在廚房裡來回踱步,淚水縱橫。
創作永遠艱辛,中外皆然。我們實在無須妄自菲薄,或者望「洋」興嘆。給予創作者多一
點扶持是真的,不論精神上或實質上,因為他們真的很需要,因為每個人只要多盡一點點
力,就會有很大的不同。加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11.37
Sorry_Youth 近期熱門文章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