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情緣》上映 盤點食物與電影的距離
2007-09-06 20:21:43
轉寄 列印
有關食物的電影一直是導演喜歡拿來說事的題目之一,甜、酸、苦、辣,
每個食客對味蕾的要求和感受各不相同;喜劇、荒誕劇、溫情劇、愛情劇,
每個導演對美食與光影的闡述也各不相同。凱瑟琳‧澤塔瓊斯選擇以《美味情緣》複出,
在好萊塢的夢工廠體制之下,食物與電影成為純粹的浪漫產物。然而民以食為天,
如何把一日三餐熬煎成思考,烘煮成人生悲喜劇,烹調成藝術。
李安鏡頭下《飲食男女》的倫理與道德觀,周星馳《食神》對審美的反諷,
又或是墨西哥影片《巧克力》和阿莫多瓦《浮花》里對愛情與生命熱情的歌頌。
鏡頭下的食物,不再僅僅只是充飢的物料……
香甜可口型:
http://images2.sina.com/newscenter/sinacn/000-000-000-000/2007-09-06/1189136788_Kka5MI.jpg


好萊塢出品的《美味情緣》注定是一部甜蜜蜜的輕鬆愛情片,法式的浪漫加上誘人的美食,澤塔瓊斯的一臉嚴肅,終究在男主角的柔情之下全部化解。一個是單身的中年女主廚,做事風格一絲不苟、理智掩蓋感性;另一個卻是隨性不拘小節的新任廚師,工作對他是享受多于其他。這種明顯的性格差異,卻總是最容易爆發出火花。如此輕鬆浪漫的美食電影,其實並不多,大概導演都害怕觀眾嫌棄
以食物為線索的簡單愛情片,太過流于俗氣,香港即使如《食神》和《滿漢全席》這類美食加喜劇的電影,尚且添加了周星馳對人性與人生的諷刺,或者徐克的江湖豪氣。還有如此純粹浪漫氣息的也許要算是鄭秀文(聽歌)與言承旭(聽歌,blog)的《魔幻廚房》,濃鬱的時尚感與現代人不確定感,但華衣美食,色香味美,結局完美,甜品的余味,也就這樣了。
傳統與反叛型:
李安的《飲食男女》可以說是最為人所知的一部與食物有關的電影,影片里的一切都是傳統的──烹飪菜式、家庭倫理、道德觀念,但這些隨著情節逐漸被推出軌道,青春的反叛、克制的情欲成為了主題。父親的傳統,遭到了新生道德標準的衝擊。女兒們從小只知道世上存在一種正統食譜,一種正統人生,但原來世上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原來每個人都存在不一樣的自我。
台灣,這個文化如此開融的小島,比大陸更早面對了新道德觀對傳統的衝擊。正如張艾嘉主演的《海南雞飯》,同性戀和家庭問題再次被提起,但即使母親如何拼命維持海南雞飯的傳統地位,維持兒子的傳統社會責任,最後發現,食物的美味和真善美的東西才是無法取提的。
五味雜陳型:
還有一種與飲食有關的電影,它們像寓言一般濃鬱而魔幻,如墨西哥的《巧克力情人》,美國的《濃情巧克力》,還有阿莫多瓦的《回歸》。食物與情感在這些影片里面承載了對民族性的濃縮概括。讓食客情欲大動的玫瑰醬汁鵪鶉,使村民感受到生命新氣息的手制巧克力,還有佩內洛普烹制的饕餮大餐、國家、歷史與個人被穿插在食物中,而美好的情感最終都將是勝利者。
不過,要說到五位雜陳的飲食電影,這兩部是絕對不會讓你對食物產生向往的。馬爾科‧費雷里的《極樂大餐》,彼得‧格林納威的《廚師、竊賊、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四個試圖撐死的中產階級白領,運來一車食物與幾名妓女,準備在周末暴食而死;還有後者所表現的情欲與食欲的變態。而這種類型的影片,正是表達現早已步入小康的西方國家所特有的憂慮與反思。譚爭劼/文
原文轉貼自
http://news.sina.com/sinacn/000-000-000-000/2007-09-06/2021421059.html
--
▎◣˙◢◣˙◢▉ 情報員標號:218-166-214-10.dynamic.hinet.ne ▉├┼┤ ▉ ◤
▎◥ ◤▉ 隸屬★單位:中央情報局 (bbs.e-cia.net) ▉╰┼情局▉ ◣
Sammi 近期熱門文章
30
38
44
62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