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08年度香港樂壇頒獎禮綜述:改朝換代 瓜熟蒂落
08年度香港樂壇頒獎禮綜述:改朝換代 瓜熟蒂落
2009-01-19 01:54:36
新浪音樂訊 第31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於2009年1月18日晚上在香港仔運動場落下帷
幕,08年度香港樂壇四大頒獎禮全部揭曉。憑藉17個項大獎獲得傳媒大獎的謝安琪成為最
後的贏家,而陳奕迅、容祖兒則地位穩固。從四個頒獎禮的各項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哪些
趨勢?港樂是否能正在擺脫本世紀以來的困局?請看對港樂有較深研究的知名媒體人郵差
的分析。
改朝換代 瓜熟蒂落
文/郵差
2008年的香港四大頒獎禮自第三十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的結束而終告落幕。對於內
地大多數主流聽迷而言。這一年可能是以謝安琪和方大同的大器終成,走進他們的視野為
一個標誌,宣告香港樂壇的一個新時代正式到來。因為,前者《喜帖街》的橫掃四大頒獎
禮,後者的「爆冷」登頂叱吒樂壇男歌手金獎,都可算是香港流行樂壇的一個歷史性時刻
。謝安琪成為有史以來最快拿到傳媒大獎的歌手,而方大同則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叱吒男
歌手金獎得主。
一個巧合就是,他們都是於2005年出道的香港樂壇新一代歌手,或以「唱作」,或以
個性唱功為特色,而以2005一代為代表的這批新人,近幾年已經逐漸從香港樂壇的「清流
」,進而成為香港樂壇的主流。謝安琪與方大同,只不過是,他們當中比較矚目的,且又
恰好在08年打通主流與非主流「任督二脈」的兩個典型而已。在2005出道的新人里,當初
最先跑出的是側田與衛蘭,他們一開始是以不俗唱工和較為大眾接受的主流商業情歌路線
衝至准一線,及後則是小清新路線的王菀之。但2006年一張《KSUS2》,帶出「全城唱好
謝安琪」效應之後,整個香港樂壇開始對社會人生的「非情歌」感起興趣了,同時張敬軒
、王菀之、農夫等「唱作派」新血也在「登堂入屋」——他們和張繼聰、方大同一起被冠
以的「唱作五小強」之銜,在2007年的頒獎禮上已經隱然顯出衝擊傳統一線的態勢。只是
在當時的四大頒獎禮上,更多的關注還是集中在張敬軒大熱坊間的《酷愛》,以及金牌旗
下的側田與吳雨霏身上,後者與EEG的泳兒同屬「後05一代」,但在路線上依然以K歌為主
,以至內地媒體仍未在他們身上集中體察出後零五一代香港歌手的新特徵。
只是正如香港資深樂評人馮禮慈、李重言等人所觀察到的,及香港網上論壇CM、博客
輿論所熱切討論的,香港樂壇業已走向一個更多元的時代,單一K歌路線已經無法適應越
來越細分的市場。於是,注重現場LIVE能力的唱工實力派,注重多重音樂風格自主權的唱
作人,還有獨立歌手、個性歌手等與前不同的類型,在07和08年的港樂變得越來越活躍。
在經歷了陳奕迅、古巨基、李克勤等主流一線歌手前幾年相繼在「非情歌」及音樂類型上
嘗試求新的成功之後,2007年的張敬軒、農夫,到2008年的謝安琪、方大同陸續上位成功
,可以說只是一個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過程。
對比香港樂壇最具流行指標意義的叱吒樂壇流行榜名單可以看出這種變化端倪,零七
年他們的十大除了首位的《酷愛》之外,只是在最後才在第八、第九位出現了側田和吳雨
霏兩位「後零五」的名字,到了零八年的名單里卻一舉出現了謝安琪、方大同、張敬軒、
歐陽靖、農夫占1/2的「後零五」名字,並且方大同和張敬軒的R&B或SOUL,MC JIN和農夫
的HIP-HOP,都是以往一堆K歌榜單里所少見的新鮮元素。而事實上早在零七年903把至尊歌
、唱作人、組合、作曲人等幾個獎頒給他們的時候,就已隱有就位熱身的味道。但在保守
為主的十大勁歌金曲和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07年十大名單里同樣有四席是屬於「後零
五」的,只不過當初的張敬軒、側田、吳雨霏、鄧麗欣或泳兒在08年除了HINS和KARY依然
得保十大之外,其他均在一年後被謝安琪、農夫等當下新主流,或是陳柏宇、周柏豪甚至
「溏心效應」造就的林峰等更新一批「後浪」所替代。
當你發現,連歷史最為悠久,最為傳統的香港電台都肯把十首金曲中的七首頒給「後
零五一代」的歌手,連一貫以排資論輩著稱的TVB都在大談特談「長江後浪推前浪」時,
就可以明白,香港樂壇的更新換代已經在08年的四大頒獎禮上得到了確鑿無疑的體現。這
不是換代的開始,而是換代的一個成績小結。
並且,還應該留意到一點,就是謝安琪是Beyond之後,香港又一面向社會大眾、民生
時事樹起「非情歌」而取得成功的主流歌手,也是繼王菲之後,結婚生產復出後依然可以
大紅的粵語女歌手。從王菲、張學友到陳奕迅、李克勤再到KAY,市場對歌手的關注點不
僅僅停留於偶像派的緋聞或形象,越來越多關注回音樂本身,也越來越多人開始透過音樂
關注自己身邊的時代變遷。除了《喜帖街》,農夫在十大中文金曲裡獲獎的《全民皆估》
,林海峰在叱吒十大里獲獎的《我□大家》,正分別是07和08年香港社會的一重縮影。
同時,農夫還是軟硬之後,又一個走紅香港乃至粵語區的RAP組合,但他們已不像當
年的林海峰或LMF們孤獨,MC JIN歐陽靖,還有新組合二十四味等已經成為HIPHOP進軍主
流的後援。而方大同的成功,則令他成為周杰倫後,唯一征服香港頒獎禮的國語R&B歌手
。如果說張敬軒是填補了主流粵語R&B的空白,方大同則填補了香港國語R&B的空白。他在
叱吒十大的上位固然有商業電台的偏好成分,但卻不可否認KAHLIL本人已然在台灣等國語
地區奠下的人氣基礎。
相較之謝安琪對於「非情歌」運動的意義,方大同作為唯一一名只唱國語歌、只唱
R&B/SOUL/BLUES類美式曲風的非K歌而於叱吒登頂成功的香港歌手,其意義在於對香港樂
壇多元化曲風的鼓勵,及對K歌迷信的破除,即便如獎項多到記不住的新城勁爆頒獎禮,
今年的21大里超三分之一的「後零五一代」作品里,也出現了胡琳的《一個人》和王菀之
《我來自火星》這樣K歌之外的清新曲目,而在新城和TVB均獲十大的關心妍,其《龐貝21
世紀》同樣是一首隱含都市末世影射的輕搖滾作品。而08年更有Mr.和RubberBand等主流
新樂隊的加盟,前者的流行搖滾及後者的JAZZ FUSION各具特色之餘也均獲頒獎禮嘉許,
Rubberband拿到了叱吒樂壇生力軍組合金獎,Mr.則在入圍叱吒樂壇我最喜愛組合五強同
時,更拿到了十大勁歌金曲的最受組合銅獎。
是以,方大同與謝安琪、農夫與GEM,其名字在四大頒獎禮後被更廣的主流人群所記
住,是時機的成熟,更是積累的必然。無論《喜帖街》的橫掃四大至尊金曲獎,或是農夫
成為Twins後香港第一組合,這已不僅是大勢所然,而是一個事實。這也不僅僅是一兩個
人,一兩個團隊的爆發,而是整個後零五一代的香港音樂人的集體成績單。因此方大同對
其他音樂人如張敬軒、王莞之或農夫的致謝,農夫對方大同、謝安琪、徐浩、乃至陳奕迅
的致謝,並不僅是一種客套的相互回應,而真的是一種相互間的鼓勵與共鳴。
獎項固不能反映一切,就如麥浚龍與黃伊汶手上的一兩個獎並不能概括他們過去一年
的音樂成績,也很難有大眾可以通過獎項瞭解到FIONA FUNG的創作實力,或是周吉佩、黃
鎧晴等新人在專輯里的誠意,但頒獎禮至少是一個舞台,給予了GEM和王祖藍這樣初出茅
廬的多元唱將和前輩一起並肩飆聲的平等機會。同時,也給大眾在得以認識這些樂壇未來
的同時,一個鮮明的風向標,一個可能性的回答。
就像2000年左右國語樂壇所湧現出來的周杰倫、孫燕姿、蕭亞軒、蔡依林、梁靜茹、
戴佩妮影響此後數年的人物一樣。2008香港四大頒獎禮的最終結果,並不僅僅是對方大同
與謝安琪、農夫這幾位宣告他們的時代到來,而是昭示著,屬於後零五一代的香港音樂人
,一個與前不同的,改朝換代的時刻,就此降臨。
作者簡介:郵差,《南方都市報》資深媒體人,華語音樂傳媒大獎評委,樂評人,對香港
流行音樂有較深研究,曾為《南方都市報》、《城市畫報》等媒體寫過大量關於港樂的樂
評和報導。
http://ent.sina.com.hk/cgi-bin/nw/show.cgi/2/1/1/178875/1.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4.159.67
Raymond_Lam 近期熱門文章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