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E臉書] 2018.04.30 從這裡開始
從這裡開始
劉若英
(以下內容節選自電影《後來的我們》電影筆記書)
故事,原本叫作“過年,回家”,來自2011年《我的不完美》一書中,替阿志與淑芳寫的
信。
多年前,一個熟識的臺灣製片人向我借我剛買的新車,那一年他過得不太好,連自己僅有
的車也拿去變現拍電影去了,準備從臺北開車回台南老家過年。
我是臺北人,沒有其他人過年時節想方設法返鄉的經驗。他開著我的新車上路時的返鄉身
影,竟然有種項羽渡江難以面對江東父老的悲壯感,難以想像他與那平日在面對現實製片
環境時,總是信心十足地解決大小問題的人會是同一個人。那個他說不出口的故事,我從
來沒問過他原因。或許,單純地不想讓老家的人擔心他在臺北的生活,又或許,他在故鄉
有個相約定的戀人,不知道她過得好不好。如果過得好,他可以有稱得上好的理直氣壯,
得以回去跟她問聲好嗎?如果她過得比自己還不好呢?
開著車回去,路一裡一裡地走,一整年的風景一幕幕過,臺詞還來得及寫,幾種面對家人
的場景也能夠在車裡面好好演練,或許他是這樣想的。一輛新車,一輛不言而喻能夠在家
人面前揚眉吐氣的車,可以讓說不出口的話顯得坦率些、有底氣些吧。
幾個念頭在心裡醞釀著,故鄉那頭等待的人,是個掌廚做年夜飯的父親?是個跟自己一樣
離鄉很久的女孩?是個平步青雲、少年得志的好同學?我的思念跟著他回了一趟老家,不
禁糾結了起來。
那一瞬間,我才意識到平日身旁工作的夥伴其實面臨很多我不曾認真想過,卻時時刻刻都
存在的現實問題。
一個人孤身來到陌生的城市,新的人際關係、充滿競爭的工作環境,即使24小時衣食住行
的日常生活都可能成為殘酷的考驗。一個能夠回去的家鄉、一份約定與承諾,可以給這顆
在異鄉不安的心帶來能夠繼續奮鬥的勇氣,然而到了年底要買票返鄉面對檢驗時,不免情
怯。
曾經,我一直以為我離家不遠,即使因為演員或者歌手的工作而奔波各地,時差周折,常
常忘了自己身在何處,我的心也始終與家緊緊拴著。最近幾年,當我在機場登機處或者某
個演唱會後臺等候時,我開始分不清我是正在出發,還是正在回家。當我在路上的時間比
回家的時間還長時,我才意識到,原來不知不覺中,我離開家很久了,一首歌、一場戲、
一裡路,一點一滴隨著時光前行。或許,我們慢慢都在長大的過程中,忘了回頭看看那個
已經回不去的家。長大的我們,走出了自己的路,有了自己的家,卻可能沒有機會對過去
的我們好好說再見。
過了好久,我才明白我的不安與焦慮,於是開始寫信,寫故事,寫了《過年,回家》,寫
了《易副官》,寫了《後來的我們》。
監製張一白說,這不就是北漂嗎?這個故事,就你來導吧。
認真地,我要來當導演,講故事了嗎?
十年前,張艾嘉導演,張姐就鼓勵過我可以往幕後發展。當時的她,或許已經看到後來的
我。但是當時的我,沒想過我可以做導演。除了膽怯,更多的是抗拒。因為我看著如張姐
這樣有才華的女導演如此辛苦,心想,好好的演員不做,誰要去做導演啊?哈哈!更何況
,演戲對我來說都已是令人如此戰戰兢兢的艱巨的任務,我怎麼還有餘力可以做導演呢?
這一晃眼,又過十年,十年歲月可以讓一個華語女演員認清,自己能在幕前完成的任務越
來越少了。
十年後,另外一位張導演出現,張一白。
雖然這期間,很多人找過我,很多劇本丟給了我,但似乎他最相信我能講好故事,他也聽
得懂我的幽默與酸楚,在我的猶豫與不安中,他堅持了這念頭,甚至無數次到我周遊列國
巡迴演唱的城市探訪我,與我溝通。而我總是有無數的疑問問他,他總是以一句“不怕”
做開頭,說出無數的道理。
這一句“我願意試試看”又經歷了好久。
從短文到劇本,從臺北到北京,他聽我說我想說的故事,而他總是有答案。
北漂,就是那個答案。
仍是異鄉人。
人在北京,是異鄉人。
第一個五年,第二個五年,第三個五年,
我還是沒有成為北京人,
回到了家,也變成了異鄉人。
不論在臺北、高雄,還是北京、上海,我們都是異鄉人,都是北漂,都想回家。
這成了故事中最重要的核心命題,《過年,回家》有了踏實的情感,落了地,有了依據,
骨幹有了,血肉就能長出來。
2018年,高雄美濃的阿志變成北京的見清,淑芳變成小曉,然而不變的是跟你我一樣,青
春時期離鄉外出奮鬥的我們。漂泊在外,年復一年,我們有了愛情,有了友情,甚至可能
又多了新的家人。當我們停下腳步喘息時,最終我們會發現,我們在回家的路上,並肩而
行。
《過年,回家》原是最契合創作初衷的電影名稱,但容易讓人想起過年回家吃年夜飯的廣
告微電影,親情不是我唯一想談的核心,我想談情說愛,一度甚至給電影取名為《關於愛
》,大愛、小愛、父子愛、戀人愛、朋友愛。但不得不說這像歌名,以愛為名,也太籠統
了些。
就在辛苦摸索著電影名稱的過程中,五月天的新歌給了我靈感,歌詞中提到:“只期待後
來的你能快樂,那就是後來的我最想的,後來的我們依然走著,只是不再並肩了,朝各自
的人生追尋了。”
這不正是見清與小曉的戀情主題曲嗎?也是無數分手男女對對方後來的期許。
在一個兒子發燒的夜裡,我跟一白監製約好了半夜一點通電話,準備討論手邊的兩個劇本
。當我說出,我想到一個電影名字《後來的我們》,我記得他當時沉默了一會兒,直接就
說:“就這個吧!”
於是,有了現在的《後來的我們》,故事從這裡開始。
https://i.imgur.com/uQicf6p.jp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2.75.5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ENE/M.1525096423.A.C9D.html
RENE 近期熱門文章
31
42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