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A T S '01 壹

看板Oasis作者 ("我已經五年沒訪客了")時間23年前 (2001/10/07 12:3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Mon 中秋節放假,老媽來訪,在中美堂的階梯上並肩坐著閒聊。 夕陽照在她單薄的身軀上,仍抵擋不住秋意的冷風,不自覺的靠近圍繞著她。 晚上去萬華的聖女小德蘭堂彌撒,老媽要了兩張卡片, 一張是求恩,一張是感謝。 只記得在求恩卡的角落,擠上了 Oasis 五個字母,和蓋勒格三個中文字。 老媽偷笑被我瞄到。 Tue 下午滿堂。 中英翻譯的老師王復國真是三八的很親切。 時而英文時而中文時而台語時而耍點日法文。 全班和他互動舉出中英翻譯上的誤謬,讓我和 May 從頭哈哈大笑到尾。 他說其實翻譯比創作還難,因為創作文思泉湧之處可以天馬行空, 可是翻譯要顧慮到原作者的文字,算是在侷限中殺出一條通路。 信(accurate) 達(fluent) 雅(elegant),嚴復說的。 然後是二十世紀英國詩。也是我這學期修的課裡頭最喜歡的一門。 Ray 老師依舊維持著 REM 主唱 Michael Stipe 的形象,帶我們看詩。 這天講到的是 Thomas Hardy, 一個全世界都覺得他悲觀懷舊,只有他自己不這麼認為的詩人;) 記得最後 Ray 說道,我們可以好好去思考 Hardy 這樣不完全否定快樂,卻也傾向悲觀 的搖擺不確定感,回歸到自己的生活,我們的快樂或樂觀是否真有源頭? 反過來說我們的悲傷或悲觀也是否有必要? 呵他還是一再強調大家發表自己不同詮釋對這堂課的意義和重要, 他說他不相信其他沒說話的人都完全贊同有說話的同學的意見, 他還示範給我們看,“嗯你說的有道理,可是我覺得...” “我同意你這個部分,不過另外的...”等等等等的心態 很幸運能給一個本身就是詩人的老師教到詩。 晚上去電影社看伍迪艾倫的「安妮霍爾」﹝Annie Hall﹞,完全為之絕倒^-^~ 不斷喋喋不休的對週遭任何人事物都有意見,都會自言自語或向身旁的人吐出來 連觀眾都成了他傾吐的對象,他直接面對鏡頭拉著相關的人抱怨澄清討論了起來, 打破了電影螢幕和原劇劇情的發展,讓我們也參與他這個知識份子的嘲諷和矛盾 連他在和女主角安妮霍爾初次見面緊張不知所云的對話中, 螢幕下方竟也出現了表達他倆真正心聲的字幕,讓人由衷會心。 伍迪艾倫對於男女關係的描繪也很入骨動人, 那種知性,甜蜜,性愛,抽離,佔有慾,分分合合,了悟... 記得最後他說了個我並不完全了的笑話, 一個人去看精神科醫生,告訴醫生說他弟弟有問題,覺得自己是一隻雞, 醫生就問他為什麼不把你弟弟帶來啊? 那人回答說,因為我需要蛋。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那顆神經瘋狂荒謬,不為人知也不足外人道的蛋。 Wed 完全沒課的一天。 反覆回想思考著這幾天在鄰版所寫的東西,心情有點沉重。 看來就連最基本的對於「發表不同意見但求尊重不批判 judge 人家看法」的共識都達不到 misunderstanding all you see... 還有雖然這裡是“音樂板”,我也覺得能和大家討論其他層面的東西很棒, 想和讓我窺探到 你內裡 即使是一點點的人說聲謝謝。 晚上去看了第二部伍迪艾倫的片子「星塵往事」﹝Stardust Memories﹞。 基本上調性和「安妮霍爾」是類似的,不過多了較嚴肅的議題和更多的男女關係。 現實和虛構/夢幻的互相詮釋,已不再是清楚分明的兩個世界, 人在裡頭的掙扎常顯得愚昧、多餘、矛盾和無謂。 熙熙攘攘在你人生中的過客,到頭來還是剩下 自己 在回味、沉澱戲劇化卻又真實的一生 裡面幾個鏡頭從男主角伍迪艾倫眼光來看女主角的長時間特寫, 讓人奇妙的從冰冷的鏡頭上,感受到愛人的眼神和被愛的臉孔,真是他媽的神。 覺得伍迪艾倫真是把自己人生中所有的經歷、見解、感受、奇想融進自己獨特的個性 然後盡可能的呈現在電影裡,非常過癮。 Thur 有堂加拿大電影與文學。 這次預先看了一部長片﹝No--稜劇﹞和一部短片﹝蒙特婁狂想曲之六--另類視角﹞, 然後在課堂上討論。 和 May 在聽到有些同學,甚至是老師都有一點, 如何對短片中外遇出軌的女主角作嚴厲的價值道德評斷時, 我們兩個超不舒服,都快吐血了@_@~ 還有人大談 physical 感官的愛有多廉價,沒有精神之愛的“滋養”根本只是獸性的 呵這時候我們倆就都很有默契的想到上學期美國詩 Ray 補充 Wallace Stevens 的觀點 這個詩人很酷的認為, "The biggest poverty is not living in the physical world." ﹝最大的貧窮莫過於不活在感官/肉體的世界。﹞ 我們從小到大不是都被教育說“精神”是崇高而相對肉體是膚淺的嗎? 可是想透了,這兩個東西不都是構成我們和我們生活的要素嗎? 為什麼有高有低,有好有壞呢? 兩個都同等重要,也同樣美妙,不必因為自己比較傾向喜歡哪一層面, 就去貶低另一個東西不是嗎? 看著經歷性愛美好的 May 和目前只能 DIY 的自己 我們兩個體會了不同程度 physical 的魅力和好處 只是滿震驚不敢相信有那麼多人還是在貶低/打壓/下道德價值判斷和自己不同的人類 呵就像 Noel 在 D'You Wanna Be A Spaceman ?所說, "Who are you and me to say what's wrong and what's right?" ﹝你和我又是誰,有什麼資格去說什麼是錯,什麼是對?﹞ 就誠實的吐出自己的那一套去和人分享,對照就是了嘛;) Fri 中午和以前大二作文會話課感情最好的老師同學們去聚餐, 竟在剩下三個人的時候,向老師 Jennifer 以及無辜的同學 Ricky 吐露了家裡向來的問題...也還是擋不住豐沛的眼淚水庫,奚哩嘩拉的潰決了滿地 Jennifer 握住我的手感覺好溫暖哦... 嗯我會採取行動去想辦法解決的,謝謝你們體貼的傾聽和回應。 晚上去參加這學期電影教室「台灣新電影」的第一堂課 看了由四個不同導演合導的“光陰的故事”﹝陶德辰、楊德昌、柯一正、張毅﹞ 真是有種說不出的觸動/懊悔/驕傲 觸動的是電影俯拾皆是的熟悉童年/台灣成長生活經驗 懊悔的是還真沒即時看到這部很棒,風格都很不同,很有魅力的台灣電影 還帶點慚愧的聽老師說台灣在國外是如何被視為電影文化之島...反觀國內觀眾的背離 驕傲的是我們真有自己的東西可以拿出來稱之電影藝術 裡頭我最喜歡楊德昌導的“指望” 講的是一個少女情懷在生理心理層面的成長和些許的認清/幻滅 “淡出淡入的綿密鏡頭”以及異常強烈的打光和暈柔, 把少女複雜細膩的心情變化詮釋得很美很動人, 全劇不超過十來句的簡短對白,也加深了這段成長過程的孤寂和很內在的東西 當我看到最後少女初戀幻想破滅,卻有鄰居同是國中生的晚熟男孩互相陪伴牽車回家時, 心裡滿滿的是酸酸甜甜的感動。 其他三段分別講述小孩子的世界,大學生的踟躕突破以及入社會夫妻困在現代台北的謬境 都各有可觀精采之處。 呵塗祥文學長/老師也再次強調, 會覺得一部片“不好看”甚至看到睡著有很多因素 最怕的是丟下一句“爛片”就拍拍屁股走人的觀眾 完全忽略了本身是否有生理上的狀況(那天太累:P)或是根本抱錯心態期望去看片 與其去“輕易的”得到負面的結論, 不如在其中找到值得欣賞的地方或是持保留有機會再看一次再說的態度不是比較好嘛? 他說台灣片的魅力,絕對不是卡司特效設計,高潮迭起劇情等等的東西 而是特有的美學表現手法(侯孝賢著名的一鏡到底長鏡頭等等)和地方人文的呈現 很可惜的是被大量好萊塢入侵和一些爛商業國片作品拖垮等等等等的複雜因素 讓現代的觀眾吝於走進戲院,只願買等電視台播甚至買盜版光碟 造成惡性循環... 不過我相信至少這學期去上電影教室大一到大四的人 此後都會去電影院看國片了;) Cheers! Patsy "Gallagher" -- There is no end, no beginning. There is only the infinite passion of life. 「沒有結束,沒有開始。只有永無止境的生活激情。」 --義大利電影大師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36.241.138
文章代碼(AID): #xlzmB00 (Oasis)
文章代碼(AID): #xlzmB00 (Oa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