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歌手2020总决赛:最特殊的一季落幕了
看板MISIA (MISIA - 米希亞)作者CrystalDays (Endless World...)時間5年前 (2020/10/04 05:31)推噓0(0推 0噓 0→)留言0則, 0人參與討論串1/1
https://tinyurl.com/y4awuw7l
歌手2020总决赛:最特殊的一季落幕了
又一年的《歌手》落幕了。
节目结束后,我认真看了每一条评论,愈发感叹这一季的特殊。
从《我是歌手》节目第二季以来,每一季都会有一位有公认实力与成就的重量级前辈坐镇
。基本大家看到首发名单,就大概猜到那一年歌王会花落谁家。往季对于结果的激烈讨论
虽然有,比如有人过早淘汰、有人名次过低之类的,但从未像这一季这么激烈。
舆论主要聚焦在华语歌手。这一季进入总决赛的诸位华语歌手,基本都是在我成年之后一
路看着他们逐渐崛起、成名、征战的,且都来自电视选秀综艺。资历最老的萧敬腾,成名
于2007年的超星。徐佳莹来自2008年的超星。袁娅维、吉克隽逸登场于2012年好声音,华
晨宇是2013年快男,周深是2014年好声音。
彼时唱片工业萎缩,互联网大发展,娱乐综艺兴起,他们几乎都成长于音乐产业的转型期
。来自中国台湾的萧敬腾与徐佳莹在唱片公司的严密企划下,走的是传统的靠作品一步步
积攒听众的路。得益于台湾地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乐坛”,他们一路发展稳健。
之所以叫“乐坛”,至少要有权威奖项汇集业内讨论,要有频繁的交流、互动与议题共感
。在成熟的“乐坛”环境下,好作品容易被发掘、发酵,因为自有一套体系,也自有一套
传声机制。
内地幅员辽阔、势力复杂、成熟的唱片企划、艺人企划未能满足所有艺人需求,但市场需
求又大大超过台湾地区,因此整个发展的形态就不太一样。节目中的内地歌手,能够从千
万人中杀出,都有着强悍的舞台表演实力,毋庸置疑。但由于缺少“乐坛”上层建筑的层
层筛选,他们做出了好作品也很难为大众知晓。
这里的上层建筑是什么?是大众媒体在有意识筛选后形成的“共识”。这种共识以往会体
现在较有知名度的音乐杂志、广播媒体、权威奖项里。比如杂志编辑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
东西,DJ们会选择播放的歌曲,评审们会讨论决定哪些应该被推崇。但如今这些东西在内
地似乎已经消隐,缺少能够服众、真正有权威的东西。
我们太依赖互联网了,太依赖碎片信息了,太依赖自我选择了,这也是我今年看网友对歌
手讨论最大的感受,每个群体有每个群体的逻辑,壁垒分明,各说各话,谁也不能说服谁
——因为我们没有上层建筑,到了个体自然一片散沙。
回到“歌手”这个节目。在内地乐坛普遍缺少上层建筑选择的情况下,这个节目无形中就
寄托了听众对于“权威选择”的期许。以往几年的节目都有德高望重的歌手,某种程度上
奖项已“预先颁定了”。
今年呢?做什么都会有人觉得黑幕。因为歌手的“大众评审机制”本身就是不符合“权威
选择”要求的。我们能对500个随机选择的听众有什么专业性/权威性/代表性要求呢?歌
手节目的初衷是诉诸本能、诉诸音乐的感染力。但音乐舞台本身的评价标准是多元性的。
如果是声乐比赛,我们拼vocal。如果是跳舞比赛,我们比舞蹈。如果是创作比赛,我们
比作品。但“歌手”究竟在比什么?没有人提供明确标准,也很难有人真正遵循这个标准
。
因此它充满了随机性,充满了争议性,也正因如此,它注定是一档综艺。只是这档综艺在
严格的筛选,公平的过程,专业的背书的基础上,过度承担了我们对内地乐坛缺失的上层
建筑的期待。
于我而言,放下执念,或许能真正欣赏这场“竞赛”背后的美好。
“竞赛”的机制不是为了决出冠军,而是为了让每个参与者认真、逼出潜力。没有竞技机
制的音乐综艺,从歌手到听众好像都没那么在乎。但只有“在乎”才能引发更有价值的东
西。
我们每期这么煞有介事地讨论、吵得不可开交。但我相信,真正认真去讨论这件事的人,
一定都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和这个世界相比,“谁拿冠军”,“有没有剧本”,这类问题实在太渺小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说说总决赛的每一位。
萧敬腾
萧敬腾会唱歌。在节目中印象最深的是他说选《那女孩对我说》有点取巧意味,诚恳得让
人心疼。
他这次的歌手之旅到后半程开始大量选择小众流行时,姿态其实是有些反省意味的。他不
再那么在乎名次了,倒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歌曲的传播媒介。
总决赛里,他的两个表演都有着不错的水准,无论是第一首和林俊杰合作的流行抒情《
Hello》(除却几个高音),还是第二首复古舞曲《猴笼》完成度都不低。但缺少观众捧
场的情况下,总是不如主场作战来得热烈。
徐佳莹
记得歌手刚录完第一期的时候,我和一个业内前辈聊天,她说Lala唱完第一首歌有那么点
沮丧,觉得自己没发挥好,成绩似乎也一般。
我当时第一反应是,原来经历过一季竞演洗礼的徐佳莹也会在乎这个啊。转念一想,可能
就是会在乎这么多的徐佳莹,才会有那么多细腻的心绪吧。像极了时常不自信的我们。
这种摆动让她的现场表演总有着完全不同于CD版本的情绪。几年前听音乐的时候我就很喜
欢收集对比歌手的live版与录音室版差异,往往发现live版不完美的那些个刹那似乎就是
我最能记住那个表演情绪位置。
这也是为什么这一季徐佳莹的表演是我重听次数最多的。她经过唱片工业的淬炼打磨,对
情感的表述已经自成一派、深入人心,完美与不完美,大都跟着情绪的控制在走。当然,
部分选曲因为竞演需要改得有点前后强弱对比过大,仿佛在唱片里的Lala之外又有个当打
的Lala。但音色、咬字与情感的拿捏依然到位。
总决赛的她彻底放开了自我。和韦礼安的《管他什么音乐》恍惚间回到当年超星总决赛的
唱跳那般欢脱,只是今日的她要成熟了不少。
记得她说过,“我就是一个会在地上打滚的疯婆子,而不是外形是什么样子,不是高矮胖
瘦,而是我真正的样子”。当她因为音乐感动、甚至在台上滚来滚去,做一个疯婆子,丢
掉所有包袱,反而让她拥有了极具成就感的魔幻时刻,
今晚她也把这种“魔幻时刻”带到了这个舞台上来。这个演出不是完美的,却有着令人愉
悦的状态与感染力,从韦礼安到她皆是如此。
音乐不总是让人正襟危坐的东西,他们掩藏不住的快乐也具备真实的感染力。这一季,从
一开始的紧绷,到临近结尾的释放,这一季的Lala像再度经过了一次成长的洗礼。
尽管没听到第二首歌还是遗憾。会有更好的机会。
MISIA
MISIA 是我在学生时代就听说过的歌手,在少有“vocal系”的日本歌手中有着独树一帜
的魅力。从节目中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相当温柔、和善、充满大爱的人,但疫情的影响、
语言的壁垒、演唱的选曲等多方面原因,使得她的呼声没有达到之前Jessie J那样的高度
。
她连接起两国友谊的意义不言而喻。在疫情期间,她在体育馆点起祈祷的蜡烛,在烛光中
歌唱,那是我这一季歌手记忆最深刻的画面之一。她以自身的行为消弭了许多两国之间的
认知鸿沟,同时也让许多优秀的日文音乐重新唤起了80/90后关于J-pop黄金时代的回忆。
在表演完第一首《再会的彼端》后,她没能在第二轮唱起《Everything》是我总决赛的一
大遗憾。
袁娅维
之前tia被淘汰引发大规模声援,这次总决赛的她似乎更抱着玩乐心态,第一轮还尝试了
不常有的唱跳。
第一轮还尝试了不常有的唱跳《2020 So Crazy》,第一首歌的完成度一般。直播唱跳全
开麦太难了,前半段稳定度还算ok,后半段不甚完美,还有些小品味道。看来要做唱跳第
一人并非一日之功。
但作品和表演本身我还是很喜欢,是那种最经典的R&B女歌手搭Rapper的表现形式,浓浓
的千禧味New Jack Swing,听起来依旧时髦。
第二轮的《Starfall》带泪上场,情绪差点没绷住。但意外地有人味。很多时候vocal过
强的歌手会让人觉得是“唱歌机器”,就像修饰到完美的声音缺乏真实感一样。在直播中
的Tia是有瑕疵的,但却意外地动人,她的紧张、她的勉强、她的力拼、她的倔强,在几
乎达到生理极限的belting中绽放,仿佛荆棘中歌唱的刺鸟,分外动人。
这一次歌手之旅,Tia又让更多人认识了她,幸事。
周深
我对周深作为“艺人”的印象极好,亲和、有网感,让人觉得真诚又开朗。这一季他的表
演中,有我喜欢的,也有我不那么喜欢的。最喜欢的是《自己按门铃自己听》和《大鱼》
,前者展现了他声音的可能性,后者则是他声音最吸引人、最纯美的一面。
总决赛中,他和新裤子合作的复古Disco代表着一种“平民娱乐精神”,谁都可以enjoy,
谁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愉悦感。很多人会由此想到贾樟柯电影中喜欢引用的《Go West》。
就《不会拜拜的Disco》这个表演而言,其实周深的部分和新裤子的部分单拎出来都是合
适的,周深唱的disco很俏皮很唯美,彭磊唱的disco很平民很本能,放在一起要说违和也
行,要说各种类型共襄盛举也成立。
撇开综艺舞台,周深依然需要更多的作品来完善自己声音中的“内容”。我们对一个声音
的“艺术人格想象”基本来自这个声音通过演绎作品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周深的演唱有了
外在美,但更深度的东西还需要时间与音乐的磨砺。
吉克隽逸
吉克隽逸是今晚最让我惊喜的。说实话,总决赛的不修音直播一直是个大型还原场,以我
从前看好声音总决赛的记忆,我觉得她可能会发挥不佳。
结果被啪啪打脸。总决赛的她让我刮目相看。
我对吉克隽逸一直有期待。她有着绝好的声音条件,宽厚、有辨识度也有原始感。外形和
时尚感都不缺。《彩色的黑》现在听来都是佳作。对她的作品一路追到了去年年底的专辑
。
她在歌手舞台上的状态是渐入佳境的。她这一季的历程简直是“当打之年”的写照,奇袭
成功进场,在常规赛被淘汰,突围赛拿到前二卷土重来,总决赛奇袭成功,排名又进前四
,一直杀到了最后一轮,奇袭歌手中的传奇。
到了决赛,状态爆发。第一轮和许魏洲合唱的《Mad Man Killer》已经足够精彩,第二轮
的《好女孩》则是我最希望在歌手舞台上看到的表演。说的就是平等,性别平等,乃至全
方位的平等。女性不该被束缚自我表达,要敢于性感、大胆、凌厉,那都不是坏,是我们
的天赋人权。在她营造的暗色摇滚氛围下,在她怪异的唱腔中,从诡笑的尾音和疯狂的吟
唱中,这首歌的叛逆特质从她抹去的口红印中一路“冒犯”着主流审美。没有冒犯就不会
有进步。
在国内综艺舞台上看到这样的鲜明态度很难得,甚至能联系起时事作为平等发言,令人振
奋。
华晨宇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聊华晨宇变成了一件非黑即白的事,没有中间地带。
关于他其实我也分析过不少了。他当然是有自己的舞台魅力和音乐追求的,oversing当成
个人特色也无妨。和他类似的音乐风格在国内的确不多。他之所以面临争议,还是因为他
做的本也不算大众流行,如今却被推到了大众流行的斗兽场中,在人气之下承担了超载的
期待。
纵观整季,对比前年,今年他主要演唱自己的新作,比起翻唱缺乏群众基础。同时,多数
人已经经历过前年的洗礼,在密集曝光下,有部分人可能会审美疲劳。
第一轮和李宇春合作的《西门少年》表态意义大于音乐价值。两个人的境遇有相似之处,
都是选秀冠军出道,都有自己的浓重个人风格,都在巨大人气的背后遭遇了诸多审视目光
。《西门少年》的表演类似于基于“少年精神”之下,两个人的一次联合表态,“不畏流
血不惧流言不停奋力奔跑下去”,很有感染力的口号。
第二轮的《哥谭》(七重人格)算是他个人的总结。有多元素的融合,有戏剧性的角色切
换,有标志性的摇滚/呐喊呼应,有《新世界》的乐器拟声,在这首歌里,他各种形态的
集合像一张名片。我在听这个现场时,除了开头模仿孩童的段落稍有惊诧,其余还是能感
受到他作为一个舞台表演者游刃有余的张力。他的演绎方式,在现场体验中具备强烈的冲
击。
但歌曲在表达如此深邃的人格探索主题、甚至上到了宇宙洪荒的角度时,在音乐的繁复之
外,歌词却相对比较空洞,感觉只是表达了情绪、堆砌了意象,但却很难对人格探索主题
之下的意涵有更深的认识。作品若要经得起回味与审视,言之有物很重要,有血有肉也很
重要。
歌手只是起点,作品才是长远的竞技。
节目结果
第一名:华晨宇
第二名:袁娅维
第三名:萧敬腾
第四名:吉克隽逸
又一年歌手结束了。比起争吵,或许回归音乐才应是我们最初聆听的本意。很多纷争成长
一年后再看都会觉得可笑异常,但真正优秀的音乐却总是历久弥新。
《歌手》节目连续三个月对于几位歌手的过度曝光,对他们也是一种消耗。说到这我又怀
念起从前一首首歌慢慢打的时代了。《歌手》这样的模式拿来打歌,新鲜感很难超过一周
。
但它毕竟是内地音乐圈内少有的长期热点话题了,也正因为此,我希望它可以留给“正常
的讨论”那么一点点空间。
希望大家在讨论与聆听中都能得偿所愿。
总决赛歌单已在网易云音乐上线。点这里为你喜欢的歌手投票。
--
https://www.facebook.com/MISIAsupporter
MISIA 情報彙集應援專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94.11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SIA/M.1601760710.A.B51.html
MISIA 近期熱門文章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