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思緒難斷(二) 作者:chenqi69 (藩研)

看板Leslie (張國榮)作者 (I Honestly Love You)時間21年前 (2003/09/18 13:5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二)夢想和現實 沒有人比Leslie更能體會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反差了。可以說Leslie並不是活在 夢想中,而是實現夢想的奮鬥中。 也許因為Leslie的青春無敵和絕色美貌,演藝圈的一些權力人士曾經低估過他。有 一次Leslie得意地說對記者說爾東升在拍《色情男女》之前是不相信他也有料的。其實 從89年開始他就表示自己想當導演已到"恨"的地步,而且當時就有了計劃,鄧光榮曾安 排他導演一部戲,後來當然沒成事。他當導演最根本的目的就像他那個劇本名《偷心》 ,他要自己親手造一個夢讓觀眾在其中醉生夢死。如今,如果把他導演的最後的慘烈一 幕看成一場戲的話,他不是把所有人的心都偷走了,而是把所有人的心都撕碎了。 夢想與現實是一道人人都必須面對的選擇題,人們常說的一句勸解語就是 "現實點 吧"。一個人回首往事時,最先想到的事通常會是自己當初的夢想。 Leslie永遠把自己 的夢想放在第一位,可那是怎樣的一個夢想呢? Leslie曾說他花費很久的時間才從程蝶衣的狀態下走出來,更對記者說,當他上好 虞姬的妝時,他會無法與別人交流。當然他決不是程蝶衣,他所認同的是程蝶衣對待自 己人生的態度,無論周圍世界如何變化,永遠把自己最完美地展現在舞臺上。與程蝶衣 相比,Leslie的舞臺實在太大了,螢幕上,舞臺上,報刊上,有記者狗仔的地方...... 每個人都明白Leslie要的是完美,任何時刻都不會允許自己懈怠。媒體借助公眾的 名義整整糾纏了他二十多年,對他的正面報道價值有限,負面新聞才有轟動效果,為此 媒體實在是無所不用其極。這一局面在2000年熱情演唱會後達到了頂點。Leslie傷心且 不解,為什麼那些記者在演唱會當晚還大贊這個SHOW好看得不得了,可第二天的頭版卻 都成了"扮女人","貞子裝","三級"等等。這便是Leslie二十多年來所處的現實。 Leslie性格中的倔強和韌性是一般人很難想像的。無論周圍環境怎樣惡劣,他始終 不會降格以求。但他畢竟是血肉之軀,對於外界的傷害,大多數時候他都僅僅表示一下 不屑,或者在演唱會上稍稍宣洩一下,然後回自己的天地療傷。越到後來,他收藏自己 的時間越久,以至於他只在一下重要場合才露面。想想吧,他曾經是怎樣一個愛說,愛 笑,愛鬧的孩子呀。 音樂和電影是Leslie遨遊夢想天堂的兩片翅膀,不過Leslie的音樂之旅相對比較平 穩。一來,以Leslie在樂壇的地位,他對自己的作品有絕對的控制權,二來他的合作者 相對固定,不外林夕,梁榮俊,C.Y 等幾人,另外他做音樂在時間上可以比較充裕,當 然97和熱情演唱會要除外。 社會總在進步,但是人們的意識有時卻可能會倒退。事實上97以後的香港在很多方 面都更趨於保守。Leslie是在相隔八年之後才開他的演唱會,他所思所想的全部是他的 音樂,他的SHOW,他太渴望留戀舞臺帶給他的歡呼聲,喝采聲了。當他從陶醉中醒來, 面對的卻是現實中一些衛道人士的責難,這個打擊不可謂不大,隨後的98年,Leslie陷 入低潮。後來他坦陳,那年他感到走入了困局,因此破了很多戒,做了很多推占問卜的 事。對自己更充滿了疑問......不過,Leslie是不會認衰的,音樂之路上,他不但不會 去迎合,反而走得更遠。於是就有了熱情演唱會。可惜,這次他根本是在撞牆,無論紅 磡體育館的歡呼喝采有多響,隔天的媒體開始發威。我想,以他的聰明,對此反應應該 是有所準備的,但是,傷害實在太深,當他收到JEAN-PAUL GAULTIER的電郵,表示以後 不再與香港藝人合作時,他所感受的已經不僅是痛苦,恐怕還有絕望。雖然,他硬是撐 完了隨後的世界巡迴演唱會,還在2001年中在香港加場,但是他在上海,大馬,日本等 演唱會上都哭了。 再說電影,Leslie從不掩飾自己強烈的表現欲,相比音樂的簡短和直接,電影實在 是太豐富了,因此對Leslie的誘惑也更強烈。問題是,他的夢想是重現《霸王別姬》的 輝煌,要讓自己的作品拿坎城最佳故事片獎,同時還要在香港取得一定票房。他一直在 學,一直在做準備,可惜,他錯過了香港電影的黃金期,現在的亞洲電影風水在日韓。 Leslie的夢想其實也是大多數導演的夢想,做電影實在是一項傷腦筋的大工程,而且很 多事是講機緣的。 把王家衛與Leslie的三部戲放在一起看,就會發現,Leslie的戲份逐漸減少,梁朝 偉的形象逐漸走強。其實,王與梁才是真正的同道中人,他們都屬於自閉型的,王被稱 為最Shy的導演,梁在幕後的沈默也是盡人皆知的事。他們都需要依賴鏡頭和角色才能 表達自我,宣洩情感。正因為如此,王和梁並不是一開始就水乳交融的,他們要磨合, 而Leslie與他們正相反,試問,有誰可以拒絕Leslie的入侵呢,他從來都是直取你心, 雖然你只能看到他的側面。於是三部戲下來,Leslie成全了王和梁的組合,leslie不是 沒有失落感,但是王家衛的損失也很大。他以後的戲不但周期更長,也越來越壓抑,我 想他一點很累,很難找到新的感覺。事實上,和陳凱歌無法超越《霸王別姬》一樣,王 也無法超越《春光乍洩》,因為給他們無窮靈感的那一個與他們緣分已盡。 Leslie曾說凡有他的電影,香港票房不敢保證,但一定有外埠。這話現在聽來,透 著心酸。為什麼日本韓國可以無條件接受他,香港卻不行。聯繫金馬,金像獎對他的態 度,Leslie既困惑更無奈,到底這是怎麼了?難道僅僅因為他同性戀的身份嗎?當然問 題不會這麼簡單。97前後,整個香港經歷了一次歷史性的社會陣痛,很多人不但心態變 了很多,有的連身份都變了。加上後來的東南亞經濟危機和股災,工廠北移等等,香港 人的情緒中越來越多冷漠,懷疑,怨天尤人......說到演藝圈,很多專業人士因為長期 失業而去打工,歐陽峰一句話很精彩,任何人都可以狠毒,只要你嘗試過忌妒。Leslie 可以讓人忌妒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包括在樓市一再低迷時,唐生卻讓Leslie穩賺千萬。 當年林子祥在英國買樓還向Leslie問計呢。到此,也就不難理解,何以香港人對《流星 語》完全不買帳了,不是Leslie那個父親沒有說服力,而是Leslie在故事開始時的轉變 沒有說服力。 到了兩千年,香港電影業更是每況愈下,除了兩部與日本合作的戲,Leslie就只拍 了《槍王》和《異度空間》。在這兩部戲裏,Leslie把自己折磨得夠嗆。很多人會因此 指責導演,但我認為,這是Leslie自願的。對周圍的世道和環境,他這麼敏感,當然心 知肚明,加上他自己越來越壓抑的心態,更為了不重複自己,挑戰自己,電影方面,他 自覺地去選擇自殘的角色。至於風花雪月的文藝片導演夢,他還在做,但是心境已經不 同,因此他會對張曼玉感慨道,自己可能已經不適合再演她的情人了。 寫到這裏,我覺得自己好像掉進一個無底深淵之中,看不到出路和希望。Leslie必 定也在這樣的感覺中掙扎了很久,要一個普通人放棄夢想也許痛苦,但總會接受,可 Leslie不行,也許他會為朋友委曲求全一下,但從未對自己降低過要求。上帝總是會維 持一定的平衡,當他賦予一個人太多美好的東西時,同時會要求他承擔一切重壓,因為 世俗的淒風苦雨會逐漸讓一切走樣。娛樂圈裏燦爛的明星不知多少,但大都在很短暫的 時光中閃耀然後消逝,而Leslie整整屹立了二十年,這二十年裏,雖然他的作品不算多 ,但沒有人可以貶低他們的價值,Leslie不但沒有虛度這二十年,他甚至透支著自己的 生命,從這個意義上說,又有誰可以比擬他的勇氣和智慧。回首過去兩年Leslie曾有幾 次令人鼻塞的流露,有一次,他甚至自比岳飛有怨無處訴,更有一次,他質問記者,為 什麼媒體總是在傷害自己的藝人,而去追捧日韓的所謂偶像。以他的身份卻說這樣的話 ,我還能說什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126.186
文章代碼(AID): #_QKbjM7 (Leslie)
文章代碼(AID): #_QKbjM7 (Les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