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與他共度61世之43~ 新夜半歌聲

看板Leslie (張國榮)作者 (天使哥哥)時間22年前 (2003/08/01 00:5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四十三、夜半歌聲(Phantom Lover;1995年出品; 導演:于仁泰;主演:張國榮、吳倩蓮) 午夜,靜坐,看《夜半歌聲》。 最早的《夜半歌聲》也曾經看過,當時年紀小,只覺恐怖異常。上中學時在電視裡 看到第二版《夜半歌聲》,沈悶,做作,讓我無法堅持到結尾。待到張國榮出演第三版 《夜半歌聲》的消息傳來,已經是一九九五年,那正是我和妹妹關注這個人的開始,我 們兩個迫不及待地借了錄影帶來看。電影美則美矣,但畫面是拉長的,每個人包括張國 榮在內都長了一張馬臉,怎麼調也調不過來。買了影碟,是盜版,又是長臉。再買另一 個版本,仍然是長臉。買了昂貴的票進鐳射影院看,天哪,居然還是長臉!直到國內正 式公映,終於在電影院裡看到了原裝正版,我們兩個已經不太習慣:為什麼張國榮的面 孔顯得這麼短胖的? 歲月倏忽,八年已經過去。如今我坐在這裡,螢幕上音容宛在,活色生香,一切的 驚喜,惆悵,追尋,傷痛,都歷歷在目,生活似乎完全沒有改變,時光像是可以重回。 音樂起,電影開始了,舒緩而憂傷的旋律中,鏡頭搖過黑暗中精緻的銅像,開著帽 的自來水筆,一頁頁樂譜,靜寂的小提琴,音樂盒,蠟燭孤獨地燃燒,狂風起處,黯然 熄滅…… 韋青坐在風沙裡賓士的馬車中,悶聲不響,聽著劇團的朋友們談論那個總是演些突 破傳統的西方戲劇的名伶宋丹平。斯人已逝,歌已絕響,劇已失傳,建築已經空寂。韋 青在劇院裡獨自流連,驚異地望著破敗而依然宏偉的建築。迷離之中,掠過女人的幻影 ,音樂縹縹緲緲,隱約傳來主題旋律的一句哼唱。這部電影的音樂指導是鮑比達,美術 指導是馬磐超,服裝指導是張叔平,攝影指導是鮑德熹……集中了香港電影界的技術精 英,花費四千萬港元,製作至為精美,真稱得上是一場視覺和聽覺的盛宴。整個電影的 畫面有一種濃郁的懷舊色彩,那是把彩色畫面經過褪色,又加層黃色做底製成的,帶著 金屬般厚重的光澤,光影的交錯更是充滿美感。電影中的佈景設計氣勢驚人,僅超大的 佈景就有十一個,在香港無法實現,特特到全亞洲最大的製片廠--北京電影製片廠去拍 攝。其中歌劇院頂樓一景搭了半個月才完成,單是拱形鋼架便重三十三噸,用兩部起重 機才能安放到三十呎高臺上,事後兩部起重機都陷在了地裡,又要另開一部起重機才能 拉出來。片中宋丹平第一次出現時,我們隨著他的視線一起仰望這座宏大的圓拱形玻璃 屋頂,望著高聳的天花,精美的雕飾,華麗的雕花鐵欄,真是深刻地體會到他的志得意 滿和當時觀眾們高山仰止的崇敬心情。 這部電影張國榮的投入很多,不僅擔任執行監製,參與幕後各項工作,還親自為片 中的三首歌作曲。我是在《寵愛》那盤磁帶裡聽到這三首歌的,當時還沒有看電影,覺 得這三首歌的曲調好特別,與張國榮以前的作品全然不同,直到看了電影,才領會到原 來是西洋詠歎調的風格。張國榮說: "戲中的宋丹平是個很前衛的音樂家,故若編作一 些很中國調的歌曲會不適合,於是我作了頗大膽的嘗試,略偏重於帶少許外國舞臺劇那 種感覺的音樂,全無敲擊部分,更用上了歌劇式的唱腔。" --都不用聽歌,單聽他這幾 句專業的介紹就把人震住了,用記者的描述是"未成曲調先有情"。這三首歌受到了影音 界的一致肯定,主題曲《夜半歌聲》當年在第三十二屆金馬獎和第十五屆金像獎上都獲 得了最佳原創歌曲的提名(最後勝出的分別是電影《我的美麗與哀愁》的主題曲《我的 美麗與哀愁》和電影《和平飯店》的主題曲《完全因你》)。 宋丹平這個角色與張國榮本人有很多相似之處,作曲,唱歌,演戲,大膽前衛,萬 眾追捧,經歷坎坷……於是又有報道說是為他"度身定造",張國榮對此極為反感: "什 麼是度身訂造?我十分不明白,為什麼每當一個演員把角色演得好,別人總說是為他度 身訂造的呢?他們可曾想過其實是演得好呢?我想除非是演回自己,沒有一部戲或一個 角色是真正為某演員度身訂造的,因為一部戲有很多東西是編劇和導演的IDEA,演員只 能做到很接近角色,但絕對不是角色。" 其實宋丹平這個角色在第一版《夜半歌聲》中差不多就是這麼個形象,並不是因為 張國榮才出現的,至於怎麼和張國榮本人像到這種程度,我想,或許,一個忠於自己的 事業和愛情,卻又風格前衛、不肯向世俗低頭的藝術家,在人間的際遇,大抵相仿。 張國榮在跨越九七演唱會受到非議時說:"縱然千夫所指,但每晚我有萬夫寵愛!" 舞臺上的宋丹平,雖然承受著保守的官僚們惡毒的眼光和"傷風敗俗、離經叛道"的辱罵 ,仍然被狂熱的觀眾們追隨著,愛戴著。他穿著華美的戲服,瀟灑自如地出演羅密歐, 與朱麗葉深情共舞,擁吻,歌聲在富麗堂皇的劇院裡長久地回蕩。朱麗葉的棺邊,他輾 轉低徊,痛苦地吟唱,瑩瑩淚光裡,似乎都能聽到他心碎的聲音。戲外,他氣定神閑地 應付惡人的喧擾,在演出結束後含笑謝幕,萬眾歡呼聲中,眼神瞟向台側包廂裡的愛人 ,不易察覺地微微鞠躬,致意。 "所有的少男少女都崇拜他,但是他的心裡只有一個人 。" 這是一個,不應該愛上的人。他們只能在曲終人散後悄悄地約會,享受只屬於自己 的時光。他作曲子送給她,答應每個月圓之夜唱歌給她聽,他吻她,與她纏綿,莊重地 說永遠愛她,"一輩子。"但是,兩個人的力量,抵抗不過世俗的壓迫。在他沈醉地彈著 鋼琴為她作曲時,她已失去自由;在她不顧一切逃向他的路上,他已失去他的面容,他 的舞臺,他的藝術生命。 兩個打手前去傷害宋丹平那一場,張國榮在化粧室內聞聲回頭,一聲京腔京調的國 語:"誰呀?"令人叫絕。看張國榮的電影我一般都是看粵語版,雖然對我這個粵語白癡 來說很費勁,需要看很多遍才能不必去瞄字幕,但是只有聽張國榮自己的聲音才能更好 地欣賞他的角色,國語版的配音一般都會令他的表演大為失色甚至慘不忍睹(參考《春 光乍洩》國語版)。而《夜半歌聲》給了我們一個驚喜,就是國語和粵語版都是張國榮 自己的聲音。他後來說:"好高興能說服導演用國語現場收音,覺得這樣才會更具真實 感。" 比起國語版來,粵語版的臺詞稍有不同,而且由於是後配的,少了很多語氣詞和 呼吸聲,聲音效果也有差異,例如片尾宋丹平埋頭在雲嫣懷裡哭泣的那一句臺詞"我對 不起你",國語版中確實是埋在衣服裡的聲音,而粵語版像是捂著嘴說的,果然不如國 語版具真實感。不過張國榮的國語腔調偏柔,咬字太正,在指責、控訴的戲分裡就沒有 粵語版那麼有氣勢,有時侯還真不知選什麼版本來看好。 女主角吳倩蓮的國粵語臺詞也都是自己來講,但其他演員就參差不齊,像編劇司徒 慧焯扮演的那位趙公子,國語版不像是自己講的;黃磊的粵語臺詞,則一定是別人代配 的。黃磊現在也是大明星了,但是在拍《夜半歌聲》之前,他只是電影學院表演系的一 名教師,沒有誰認得他,是因為張國榮看了《邊走邊唱》之後指點要他來演韋青,才一 舉成名。黃磊後來回憶:" ……首映式上我站在張國榮身邊,一出場鎂光燈晃得我睜不 開眼睛,當時我的心裡就一句話:'我終於熬出頭了!'" 他在多次訪談中提起張國榮對 自己的知遇之恩,記得張國榮在平日相處時的親和友善:"他是巨星,但並沒有離你很 疏遠,我記得開機之前他請我們全體劇組人員吃口福居的涮羊肉,他很周到,每個人他 都給問候。……拍戲的時候他很照顧我,把自己的潛水衣給我穿……當時他把所有的宣 傳都讓給我。" 黃磊和張國榮的外貌有很多相似之處(連眼睛居然都是右眼雙眼皮、左 眼三眼皮!),氣質上更是接近,清俊,古典,書卷氣,雖然優雅與從容的風度尚有不 及,但是扮演電影中效仿宋丹平的韋青倒是頗有說服力。 電影裡,韋青的劇團開始排練,演出,高唱革命歌曲:"熱血滔滔,熱血滔滔,像 江裡的浪,像海裡的潮,常在我心裡翻攪。……"觀眾們在台下喧嘩,抱怨:"什麼玩意 !騙人的嘛!""還是宋丹平的戲好!" --你看過大陸版《夜半歌聲》嗎?那部電影是以 革命為主題,劇院裡資產階級的靡靡之音不受歡迎,排了革命戲才得到觀眾一致擁護; 這一部則正好相反,以愛情為主題,用僵硬刻板的革命歌曲來反襯宋丹平作品的至情至 性之美。意料之中地,這一段在國內公映時和趙公子的床上戲一起被刪掉了,只剩下了 韋青自己在曲終人散後不甘心地唱著,觀眾們都不明白他這不甘心是打哪兒來的。舞臺 下,一片玻璃落下來了,緩緩地,璀璨地,劃出優雅的軌跡,嗆啷一聲,碎花四濺。韋 青吃了一驚,四處查看,在幽幽的音樂聲中,看見樓上的門開了。 劇院樓上是這部電影花費了大氣力搭的佈景之一,絞台幔用的巨大木制齒輪絞架由 地面直抵天花板,已經破敗的樓梯橫貫左右,灰網雜陳,棚柱錯落,宏偉而蒼涼。韋青 笨拙地跑了上去,一望,驚呆,風起之處,見到了人。 "我就是宋丹平!" 宋丹平毀容後的第一次出場,氣勢駭人。黑袍的遮掩下,他只露出一隻眼睛,晶光 燦爛,眼神中似有水波流動。"你想成名嗎?"略略一睜,淩厲的光芒。眉梢的暗影裡, 隱隱見到傷痕一角。 韋青開始學唱《一輩子失去了你》,一次一次地在高音處卡住。為了阻止劇團的解 散,他瞞過劇團的班主,草草登臺演唱。這一次的舞臺和宋丹平演出時那富麗堂皇的舞 臺不可同日而語,韋青的演出也遠遠沒有宋丹平深情和投入,尤其到了接近高音的唱段 ,他的眼光閃爍,神態驚慌,"甜蜜往事,短短回憶……"他絕望地向身邊的棺木下躲去 …… "……只能在夢中尋找和回味!……" 這一句的效果,真是震撼人心!說實話,韋青的歌聲也是很好的,甚至和宋丹平的 歌聲酷似,但是這一句唱出,高下立判,宋丹平的歌聲深情,激越,韋青的歌聲明顯失 之輕淡。韋青一臉死裡逃生的表情,閉著一隻眼睛抬起頭來,不可置信地四顧,醒悟之 後又感激又興奮,放心地唱了下去。我們看見樓上的宋丹平,在窗邊的微光裡,只露出 一點點臉的輪廓,那一句歌像是用盡了他所有的力氣,全身都在微微顫抖。他隨著音樂 的節奏不易察覺地點著頭,沈醉於那熟悉的旋律中,然而,那是他再也不能回去了的舞 臺,再也不能繼續了的生活,再也不能相見了的愛人……他在無聲地哭泣,身體顫動, 眼角隱隱有淚光……他微微閉目,抽咽了一下,努力地平靜下來。舞臺上的歌已經唱到 最後一句,宋丹平的口唇微動,也在無聲地隨著唱,臉上有一絲陶醉的笑容。 "讓--愛 --永--相--"他屏息,等著最後一個字,眉頭微蹙,有一點擔憂,"--隨--。" 一切終於 完滿,他露出苦澀的微笑,掩面轉身,拾級而下,背後,是獻給韋青的陣陣掌聲。 這一段,我看了又看,看了又看,看了又看。我真切地體會到了一個演員的演技能 夠帶給觀眾的至大享受。 已經瘋了的雲嫣來到劇院,蓬頭散髮,癡癡地望著韋青獨自練歌。幻覺裡,一切仿 彿回到當年,她坐在台下聽心愛的宋丹平唱歌,心馳神往,意亂情迷,在世人都蜷縮在 黑傘裡的時候,惟有自己坦然坐在大雨之中,與愛人共度每一時每一刻。韋青忽然發現 了她,驚恐地望著她離去,而樓上的宋丹平激動萬分,用力彈著鋼琴: "太好了,你剛 才做得非常好。她已經把你當成了我!十年來,她從來沒有這麼開心過。……我終於找 到了你!" 韋青感覺受了愚弄:"你既然沒有死,為什麼不自己去見她?我不做了!"宋丹平霍 然而起,搖落大門,從牙縫裡迸出話來:"想反悔,我殺了你!" 韋青忍無可忍:"你和 那個女人一樣,都是神經病!你需要的不是我,是醫生!""--醫生也幫不了我。" 絞架 狂轉的紛亂之中,宋丹平緩緩除下風帽,露出疤痕累累的面容。 後來黃磊說:"那種感覺不是演戲,是真的嚇到我,他那個表情。" 張國榮毀容是這部電影的一個賣點,張國榮自己說:"許多人都期待著,看張國榮 以一個不漂亮的面孔來演戲會是怎樣,而這亦是我自己所期待的,我會盡心的去演,可 以說這是個全新的嘗試和挑戰。戲的後半段差不多全看見那可怖的容貌,我希望觀眾看 時能有痛的感覺,看著一個由最初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既自大卻天才橫溢的人,演變 到後來把自己藏於閣樓中,不敢見人,就連一段珍貴的愛情也不敢面對的那種痛楚。" 實際上,並不是毀容本身使我們有痛的感覺,他臉上的醜陋化妝遠不如他的神情和聲音 讓我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那種哀傷和絕望。在這部電影裡聲音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因 為毀了容的宋丹平幾乎一直把面孔藏在風帽裡,全靠聲音演繹他的內心起伏。 "我曾經 以為我自己是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的音樂,我的建築,我的愛情……直到那天晚上 ……" 鏡頭隨著他的講述回到了十年前,他開門,被暗算,垂死掙扎,發出非人的淒厲 嚎叫。有人投了火把,劇院陷入熊熊烈焰之中,他自己,被老馬救出了火海。頭上纏滿 紗布的他,緊張地顫動著,抬起手來,微觸自己的臉。紗布慢慢解開了,老馬大驚失色 ,黯然垂淚,宋丹平的人在畫外,唯有一聲緊似一聲的追問:"怎麼了?老馬?"絕望地 尖叫:"你別哭啊你說啊你!……"漸漸轉為嗚咽:"你說啊……"國語版的這一句,聲音 都岔了。 暗藍色的夜,一個迎風而立的身影,張開雙臂,痛苦地咆哮。我們回到了劇院的小 屋,宋丹平低聲在講述:"曾經想到死……可是為了雲嫣……" 一聲壓抑的呼吸,"我不 能啊。……因為每到月圓之夜,她會到劇院來找我,聽我唱歌,"又是一聲呼吸,"只有 我的歌聲,可以安慰她。除了這些,我還能做些什麼呢?"他垂下頭來,黯啞地喃喃: "我還能做些什麼呢?" 而韋青對他的痛苦顯然很茫然:"宋先生,你今天心情不好,我就不打擾了……"宋 丹平一聲狂呼:"你站住!"他猛撲過去,將韋青壓倒在欄杆上,在雷鳴電閃之中瘋狂地 搖動他,將自己醜陋的面孔湊近他:"你看,你看我的樣子,我能見他嗎?"聲音由淒厲 轉為哀求:"我求你,代替我一次,把這封信,交給雲煙,啊?" 接下來的一段,黃磊演得真是出色。他來到杜雲嫣的家,發現宋丹平給他的信原來 是一張白紙,神情慌亂,順口篡改古詞: "十年生死兩茫茫,苦思量,最難忘。千里故 人,今昔會雲娘。" 忐忑地轉向雲嫣,望著她。在集市上,雲嫣被趙公子毆打,忽然一 輛破車衝來,將趙公子擠入牆角,是韋青,將車把一抬,厭憎地看著趙公子,緩緩拍去 手上的灰塵。慢鏡頭裡,他痛惜抱起雲嫣,背在自己身上,一回頭看到了自己的女友藍 蝶,猶疑,困惑,終於轉頭,不顧而去。雲嫣把他當作了宋丹平,吻他,擁抱他,他的 手臂亂搖,緊張而拘謹,漸漸地,投入,吻著雲嫣……樓上的宋丹平看在眼裡,無法忍 受,發出野獸一般的嚎叫。 "我叫你假扮我,但是沒有叫你扮得那麼認真!" 韋青憤怒 地點醒他:" 你清醒點吧,你叫我假扮你,就能說明對她的愛嗎?你在欺騙你自己,更 在欺騙她!……宋丹平,你太自私了,你誰都不愛,你只愛你自己!你既然那麼討厭看 見自己的樣子,你不如死了算了!" 宋丹平呆立著,若有所思。 經過反復的思量,經過大雨之中的輾轉掙扎,經過與趙家父子的艱苦搏鬥,宋丹平 終於克服了自己的心結,揭去偽裝,勇敢地站出在公眾面前。醫院的長廊裡,我們看到 他的背影,堅定地大步前行,置護士、女傭的驚詫目光於不顧,徑直來到雲嫣的病房。 揭動帳幕時,他猶豫了一會,但是終於霍然拉開。雲嫣虛弱地叫著:"丹平,是你嗎?" 伸出雙手摸上他的臉。這一瞬間的宋丹平,仍然有一點點擔心,有一點點緊張,但是雲 嫣完全沒有注意他臉上的異常,只是深情地撫摸著他:"你終於回來了,我知道你不會 死。" 他充滿愧疚,俯在她身上:"我……我對不起你!我對不起你……" 宋丹平,他確實對不起雲嫣。正如張國榮所理解的:"戲本身的主題是說最偉大和 最昇華的愛情便是愛情本身,而不是單靠外表,因外表根本不重要。所以宋丹平本身也 有錯的地方,他一直以為雲嫣所喜愛的便是其外表和他的才華,故當他失去了俊朗的外 表之後,便不敢再正面地去面對愛情。" 宋丹平低估了自己,更低估了雲嫣,浪費了兩 人的生命中本可以幸福快樂的十年。一個那樣愛他的人,怎會在乎他容顏上的改變?當 她經歷過與他的死別,生命中徹底失去他的蹤跡,還有什麼比重新擁有他更加重要?他 是否依然美麗俊朗,是否依然風度翩翩,是否再唱歌,再演戲,再作曲……全都不重要 ,只要他能夠回來,他活著,他在。 "你會好起來的……從今往後,我會永遠在你的身邊,一輩子不再分開,好嗎?"他 伏在她的耳邊,輕輕吟唱為她寫的歌曲:"只有在夜深,我和你才能,敞開靈魂,去釋 放天真……" 這一支曲,張國榮說,是真的在夜半時分捕捉到的,電影中的這個版本基 本上是清唱,卻比唱片中加上了配樂的演繹更加動人。歌聲中,宋丹平抱著雲嫣乘車遠 去,忽明忽暗的燈光照著他的臉,雖然傷痕累累,卻儘是滿足的神情。片尾字幕起,全 劇終,最後回蕩的旋律是《一輩子失去了你》。我望向窗外,想起今天已經是六月二十 二日了,報道說張國榮早已預訂了今天和明天上海大劇院的期,我們不知道他做什麼用 。上海大劇院?應該是他籌備已久的音樂劇吧。還有幾個藝人比他更適合演音樂劇呢? 他的歌聲,他的演技,他那種與舞臺與觀眾水乳交融的風采,在《夜半歌聲》的短短幾 幕戲中戲中已見一斑。而今天,上海的朋友們,誰能告訴我,今天上海大劇院演什麼呢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126.186
文章代碼(AID): #_ARh8J5 (Leslie)
文章代碼(AID): #_ARh8J5 (Les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