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一個後榮迷,從討厭哥哥到淪陷的歷史(完)
驚喜之一
張國榮先生是香港人,要了解他不能不了解香港人,要了解他為何受到香港尊捧,不
能不了解香港文化。過去,我卻完全把他「去香港化」解讀了。
香港是什麼?笑貧不笑娼、文化沙漠、只有娛樂圈沒有樂團,有人這樣說。香港真的
是這樣嗎?他又為何如此?
了解香港,號外是我的啟蒙。
這本雜誌和張國榮一樣,非常魅力、非常創新、非常爭議。他的美學開風氣之先,今
日看來依舊是藝術的學習讀本;他的粵語、中文、英文三語夾雜,備受批評又真實的反應
在地人的口吻;最重要的是,他的文字犀利,折射出部分香港中產階級的思想,對於理解
香港人、理解張國榮有一定幫助。
好比林奕華寫鄭裕玲在演藝圈的浮沈,在真金白銀與藝術間的抉擇,我看見一個香港
人如何評價香港人;錢瑪麗寫於1994的「1997」光看數字就很有意思。
過去張國榮受訪時說:「小時候經常出入淺水灣」、「我自然而然愛上享受的生活」
這番話讓我難以理解,但如今我卻懷著憐惜香港的心解讀這番話。
驚喜之二,是來自那篇唯一的報導。這篇報導並非在網路上找不到,但一定找不全。我對
張國榮的了解,因為這段在網路上沒有出現的話,又多了一面。發現天天看的油畫底下還
有一層密稿,這是一種樂趣,也是驚喜所在。有些他從前前後矛盾的地方,也因為這段文
字得到過度。我錯過了網友口中尊梅批張的政治背景,但這篇文章又讓我看見政治如何左
又一個人物被呈現的形態。我早就知道政治人物傳記不可信,但如今看來,一個不碰政治
的明星也難免因為轉述者的政治理念,而被裁裁剪剪。如此說來,我今日所認識的張國榮
又該是多麼狹窄呢?我為何還要執著於這個人究竟是不是完全符合我心中理想的典範呢?
如果不執著於此,那麼張國榮作為我的偶像,他還可以帶給我什麼呢?
(五)
「我覺得像我這種所謂的名人,他最大的存在,其實就逝去看他演的角色就可以了。」
by 陳道明
「從前某日,張國榮有意當導演:『非要找陳道明演一個角色。』『為什麼--』話未完,
哥哥指指走過的唐唐笑:『看,像不像?』真的很像。」李碧華2003.12.7蘋果日報
陳道明也是個著名演員,這樣說他也許不高興,但我確實是從追隨張國榮的故事開始知道
陳道明這個有意思的人。據他所言,張國榮真的聯繫過他要拍片。為了他和張國榮的這層
緣份,當時處於一頭熱狀態下的我買了一本VOGUE,只因他佔了四十五分之一的篇幅。他
的訪談頗具深度,尤其是這段警語:「他最大的存在,其實就是去看他演的角色就可以了
。」這段話讓我豁然開朗。「知人固不易矣。」我窮盡一生也不可能真正明白一個人的全
貌,但我可以學習如何評價一個人的心血結晶。以下是我擺在案頭的幾本書和電影:
港臺電影研究、如何拍攝電影、王家衛的映畫世界、大銀幕後、重慶森林、花樣年華、色
戒。
我首次追星路的繁華落盡後,我選擇盡量客觀的接近張國榮。
但人怎麼可能客觀,在我的以偏概全中,他是一個工作敬業、待人體貼、重情率直的
人,這個形象是我一生的榜樣。希望我也能如他一樣面對工作和人際的挑戰。並注意身體
健康。
最後,我想對張國榮先生說:
願君已安息,長駐光明中。
(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33.55
推
02/11 20:47, , 1F
02/11 20:47, 1F
Leslie 近期熱門文章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