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一個後榮迷,從討厭哥哥到淪陷的歷史(三)
三、張國榮給我上的三堂課
(一)工作態度
很多人說:「要成功就做自己喜歡的事,不能只追求金錢。只要努力作自己喜歡的事
就會成功。」但是張國榮給了另一種典範:先務實的賺錢,再從工作找樂趣。他入行前賣
過牛仔褲;入行也不是因為「追求興趣」而是無心插柳;入行後的遭遇也和他想像不同,
為了生計要去走埠、要去上一些「無無謂謂的節目」所以我對自己說,如果真的沒有非投
入不可的興趣,就死心踏地的把手上的事做好吧!
張國榮成名前後,都是努力又有才華。但在各行各業努力又有才華的人太多,而成功
的人太少。張國榮再歌壇的拿獎運很很旺,再影壇就少的可憐。然而他的演技好壞,公道
自在人心。所以還是認真工作為先,成名與否就別計較吧!
(二)待人處世
張國榮曾經稱讚林嘉欣「她人好好,而且不只是對我好,哪個敢對我不好呀!她是對
所有人都好好,這就很難得。」張國榮也有許多不分階級對人的行為,例如對傭人用紳士
英語,對一個工作人員背fans推擠勃然變色;或是提攜名不見經傳的張衛健。加上他的體
和老於江湖,使他有足夠本錢我行我素。
我行我素固然是他的魅力所在,但我寧可他減少幾分這種魅力。
在依然對張國榮懷有偏見的時候,我就十分敬佩唐鶴德先生,他表現的十分低調,使
人難以攻擊。張國榮在生前死後的財產分配、張家和所有認識他的人對他的稱讚,都足見
他待人的驚人智慧。若是張國榮在媒體前能如唐鶴德一般謹慎低調,必然可少受點誤解和
傷害。或許也不致於抑鬱纏身。
追星該迷張國榮,做人該學唐鶴德。
(三)藝術欣賞
就音樂而言,我以前學的是偏向合唱聲樂的技巧,對於流行音樂沒有太多共鳴。研究
張國榮,讓我明白流行歌手部只有商業包裝,還有技巧層次的差異。例如駕馭不同曲風的
能力、音域、轉音等等可以鑒別歌手的標準。
就電影藝術而言,我不再只用劇情來評價一部戲的好壞。開始關注導演的運鏡、剪接
、攝影、光影、美術、音樂的調度
就流行工業而言,我開始接觸香港黃金年代的菁英,也對一部電影從籌募資金、編劇
到後製、多通路行銷展開興趣。張國榮不僅加闊我對藝術範疇的理解,更加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2.89.80
Leslie 近期熱門文章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