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就是距離(by李碧華)

看板Leslie (張國榮)作者時間17年前 (2008/11/17 14:2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距離就是距離   當哥哥張國榮逝世一周年,位於山頂「杜莎夫人蠟像館」,價值七十萬元的 蠟像揭幕並開放參觀時,我剛好身在上海。那個蠟像說來不夠逼真,神韻亦不太 像(尤其過於拘謹的眉目),Fans聊寄哀思吧。畢竟做不到十足相似。中港台日 韓……都有歌迷悼念活動,不贅。   但既在上海,當然好奇地一看那炒作得沸沸揚揚的多媒體音樂劇《張國榮— —負距離接觸》。在富麗堂皇1800座位的上海大劇院首映四場。票價最高是人民 幣380元。   由自「小虎隊」出道以來便被公認跟張國榮長得很相似的陳志朋擔綱主演模仿 秀。打一開始便是吃力不討好的角色。人們質疑「像不像?」、「配不配?」網上 早已把他炸得體無完膚。戲還沒上,招來一身痛罵,又傳綵排走火入魔,到浙江普 陀山休養,還夢會哥哥……等滑稽新聞。   你以為他壓力最大嗎?   世事難料。連我們這樣勢利的觀眾,也為陳志朋的「努力」而無限包容。   陳演繹巨星,氣派原來夠不上。張眉目如畫五官精緻,這點是條件所限,不過他 花了頗大工夫心血,把張演唱會的精華片段「立體影印」,眉梢眼角即使是揚髮小動 作,也維妙維肖。《Monica》的勁舞和穿上紅色高跟鞋表演《紅》時,現場氣氛被帶 動至高峰。「小虎隊」的歌舞還是有點功底的。 ——像,但他不是。   除了陳,還有無數模仿者,他們欠的是氣質、神韻、風情、技藝。什麼負距離? 「距離」就是「距離」。偶像只有一個,失去便失去,無可取代。觀眾熱烈鼓掌,掌 聲是獻給成功的影子?抑或那在遙遠天際的故人?   總之,陳志朋是「過關」了。      很有趣,最「危險」的人過了關,整個演出竟是充斥了噓聲。觀眾發出「嗚——噢 ——嗚——噢」的悶哼。鬧場鬧成一鍋粥。因名為「多媒體音樂舞台劇」,又怎能沒 戲呢?沒戲,光是人家演唱會的翻版?侵犯版權就太明顯了。於是弄了個突兀而離奇的 戲劇:一個大學生女歌迷,在哥哥的演唱會中邂逅了一位「很像哥哥」的男生,舞台劇 導演(他還導演《胭脂扣》)。二人竟同是四月一日出生的,男生已有一個談婚論嫁的 女友(在話劇中演如花),但女生愛上了他。後來男生在一次去找外景點途中意外去世, 那天也是四月一日,是二人的生日。於是女生五十年後,坐輪椅回憶起這「兩位哥 哥」。   簡直是狂笑大喜劇。造作、刻意、牽強。唸台詞的肉麻不用說了,現在想想也起了 雞皮疙瘩,最大的「引爆力」,是劇中那一點也不年輕俊朗的男主角(資深演員同志, 「農工黨上海市文化工作委員會會員」……之類銜頭),「也」強調很像哥哥,「也」 唱哥哥的歌,同陳志朋角色混淆。這也算了,問題是男同志長得國字口臉,身形五大三 粗工農兵,足以智取威虎山,當與「因他很像哥哥而傾慕他」的女生合唱張氏名曲《深 情相擁》時,觀眾深感遭愚弄,被迫接受這樣毫無說服力的情節?大喝倒采。      於是,模仿得七成的陳志朋出來時,觀眾安靜點。模仿得負七成的男主角一開腔, 便成為「公敵」,台下群起攻之的齊心與壯觀場面,實在比台上精采。這位男主角,哦 ,也就是本劇的策劃人白永成(難怪了)。首演結束後,大夥不是要出來鞠躬嗎?主 創人員都「不敢」謝幕。據說他們馬上做檢討,改劇情,改對白,還得掰戲,移重心… …以免得罪「哥迷」。商業利益為重,後事如何,就不知了。我對他們沒針對性,都是 陌生人,針對他們幹嘛?我是花錢的爺們,三百多元只看一場戲?太「單薄」了!翻印 大量張先生照片的場刊還另收三十元,多宰人。——幸好案中有案,戲外有戲,連場騷 動,才覺值回票價。也沒想到意外收穫是這樣的。至於此劇移師美琪大戲院,或巡迴別 的城市重演,那些觀眾就得為自己選擇一個媚俗的節目而負責了。   題外話:有個上海的小朋友是戲劇學院出身,也長得有點像哥哥,還以他各個戲中 造型拍了一批沙龍自我陶醉。道:「我很想有機會演張國榮。」掀他的照片,告訴這位 男生:「像,但你不是。再像,你永遠不可能成為另一個他。各人有自己的型格和命運, 走自己的路,為什麼要活在人家的影子底下?」   我笑:「弄不好,反效果兇猛。」   世上人人都經歷生老病死,只小部分,某幾位,他她去了,有千千萬萬人感慨歎 息懷念。其他的,都是芸芸眾生…… ※ 編輯: elaion 來自: 118.168.135.77 (11/17 14:28)
文章代碼(AID): #198GwveU (Leslie)
文章代碼(AID): #198GwveU (Les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