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誰能代替張國榮(三)

看板Leslie (張國榮)作者 (以你為榮)時間21年前 (2004/11/12 14:35),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Ⅱ電影  死是他的宿命   遠在七九年,張國榮已投身電影的拍攝。那個時候,大概他也弄不清自己的方位,電 影界又不善待他,許多人騙他,環境壓他,拍出來的好些作品,總是差強人意。第一部作 品"紅樓春上春",他當男主角。但現在看起來,你只會問:"怎麼把張國榮搞成這樣?"   張國榮出道最初幾年,人們老嫌他孩子臉,嫌他太漂亮,幾乎賽過女孩子。二十五、 六歲,他還是演些高中生角色,穿著白衫白褲的校服跟大夥在校園追逐,挑逗女孩子。成 熟的角色,較有深度的人物,總不考慮他,使他也憂慮,觀眾是否受得了他。   除了限制在青春片的框框裏,他還屈當配角。大概潮流關係,那時擁護的是樣子較為 呆直的陳百強(DANNY CHAN)。起用張國榮,原不過襯托陳百強,作他的陪襯。銀幕上, 陳百強永遠當"小姐",張國榮便迫作"丫環"。其實,私底下,他們的感情本來不錯,後來 才慢慢惡化起來。   其實那時的青春片,目的只在投年輕人喜好,製作並不認真,只追潮流而忽略質素。 對張國榮而言,大抵只有損壞形象之嫌,而沒有什麼得益。限於合約,又為了爭取演出機 會,讓人認識,張國榮"忍"了好幾部這類的電影,最後,也因為電影"鼓手"的合約問題, 跟經紀人鬧翻。   張國榮是不大願意重提早年所拍的電影的,這點當然可理解。然而,有一點非常值得 玩味的就是,他早期所拍的電影,都為他建立起一個特徵:死亡。在很多電影裏面,張國 榮的結局都是"死亡"。"紅樓春上春"自殺,"失業生"被殺,"浮生六劫"心臟病死去,"烈火 青春"也免不了死的命運。張國榮笑說過,導演似乎都喜歡"幹掉"他,對於死,他也漸漸習 以為常。這些話雖然笑著說,但其實包含了悲涼和自嘲的苦澀味。那個時候,有人當著他 ,也叫"死新仔"(死新人)。"命中註定,要招人妒的。"他自我解嘲。   從電影上張國榮的死,聯想到他性格的悲劇性。"阿飛正傳"裏面的旭仔,表面放浪不 羈,實質執著於自我的感情,執著於生命的無依。旭仔內斂的情感世界,其實跟張國榮相 似。對於過去、家庭的執著,張國榮有不少旭仔的影子,總以為"有誰共鳴"那首歌,擊中 了張國榮悲劇的世界觀--他老感到與社會疏離,不被瞭解。過去十三年的掙扎,他曾多次 公開表示過要退出這個圈子,但不知何時,他向自己許下諾言,既然被人"看低""看死", 就絕不能退出,他先要成功!由是支援他屹立著。然而張沒有因為追逐成功,而放棄自我 ,他不要被同化。張國榮的悲劇性就在於他要逆流而上。憑著天賦的才能--聲、色、藝, 他終於成功了,當了"巨星",但他仍然執著於諾言。於是他要功成身退。看得出,他的成 功,比別人辛苦許多,所以無論紅跟未紅,他都免不了抑鬱。跟他合作過"英雄本色"、"縱 橫四海"的周潤發說:"雖然不太熟悉張國榮,但總覺得他心事重重,或者家家有本難念的 經!"   銀幕上,張國榮有著詹姆斯狄恩的抑鬱、冷峻氣質,那不是演的境界,而是與命運周 旋碰撞所揮發出來的氣質。不過有一點,張國榮不會像詹姆斯狄恩--盛年而逝。   性感象徵   心理學家認為"性與死亡"是現代人生命的兩大軸心。"性與死亡"也是潮流電影戀戀不 忘的主題。除了死,電影裏頭,張國榮許多時更與"性"有緣。   拍電影初期,張除了演青春校園片之外,也演些新潮人物、輕薄少年之類,好像"紅樓 春上春"的賈寶玉、"烈火青春"的開放少年等等。期間,張國榮演了好些床戲、做愛鏡頭。 "紅樓"當然不是好角色,"性"的形象差點沒殺死他。"烈火青春"的性愛鏡頭(八一年作品 ),直追現在的三級片,異常大膽。比較可喜的是,"烈"片大膽自然,沒有太編派扭曲張 國榮,電影質素也非常不俗。   隨著張國榮音樂的崛起,他的不羈形象、浪子形象便乘勢走上銀幕。張國榮那些性感 、挑逗的現代情歌,為他塑造了性感形象的"核",待大銀幕把他的面孔放大,光芒擴大, 二者合起來,幾乎就成了條件反射,什麼樣的男歡女愛故事,都能使影迷陶醉不已。"殺之 戀"、"倩女幽魂"、"胭指扣"、"緣份"、"阿飛正傳",都有好些纏綿的男女場面,假如觀眾 不認同張國榮,不認同他的性感,他們又怎受得了這許多的"我愛你"場面?又怎能代入角 色,產生共鳴,如癡如醉呢?   早年,張國榮說過,不介意是個性感象徵,但他這話說早了,當年他不介意,人家會 介意他。這個年代,"性感"是件利器,可以殺人無形、號召天下影迷。九○年代,無人會 介意偶像性感,只會介意偶像不夠性感。過去,張國榮就是快了幾拍,走快了幾步,先天 下之性感而性感,跟社會步伐、節拍、時間不一致,於是引來誤會、曲解、非難、甚至否 定。直至電影"英雄本色"出現....   累積起來樂壇聲勢,再加上一部好電影,一切便水到渠成,觀眾跟張國榮找到了"認同 "。若不是張國榮兜出唱歌的路來敲電影快捷方式,他的電影歷程就很難有突破的發展。" 英雄本色"無疑是分水嶺,起著決定性的影響。   "英雄本色"的意義是:觀眾跟張國榮找到"認同點",彼此調整了速度,適應下來。大 家開始覺得他新鮮,覺得他可愛。明白的是,沒有"認同"以前,好角色碰不到,"性感"自 然也"性感"不來。有了"認同"之後,劇本可以選擇,而角色仿似是量身定做,要有多性感 就有多性感。同是張國榮,正是此一時,彼一時。   "英雄本色"之後,張國榮接拍的都是些高素質電影。在香港影迷心中,這些電影,更 是近年響噹噹的名字:"英雄本色Ⅱ"、"倩女幽魂"、"胭脂扣"、"人間道"、"阿飛正傳"、 "縱橫四海"等。特別演過"阿飛正傳"中那個公認形象不凡的旭仔後,你能否定張國榮不性 感嗎?你能說張國榮身上散發的,不是性感的魅力嗎?   生命的另一半   論畫作品   若說"英雄本色"以前,張國榮拍過好片的話,那差不多就是"烈火青春"。"烈火青春" 予張國榮發揮的機會,但限於導演譚家明擅長的是電影技巧和美學,張國榮即使是演出自 然,但跟他過去的角色路線分別不大,欠缺新鮮感。其次兩個女主角葉童、夏文汐的處女 演出,竟又大膽過人,於是女主角便成了焦點。然而張國榮還是感激譚家明。   "到'烈火青春'才瞭解真正的演戲方法。"他補充說。   經過"英雄本色"的轉化,張國榮才發展起來。"英雄本色"裏頭,張飾演一個探員,與 曾是黑社會大哥的兄長,有著一段矛盾對立的誤解。張國榮演得很投入。由於他的角色不 占主線,而擔綱大旗的又是高頭大馬的周潤發和狄龍,張國榮相形之下,便"矮小"了。縱 然如此,"英"片在當年(八六年)是三千多萬票房的奇跡,演出這部超水準的作品,擦亮 了張國榮的電影招牌。接著,許多機會湧來。   另一個奇跡演出由程小東導演,徐克監製的"倩女幽魂"。古裝片低潮了很多年,一部 "倩女幽魂"使古裝片重生。而張國榮的古代書生打扮,顯示了張另一面的可塑性,長袍水 袖之下,張國榮再現了宋玉潘安的翩翩神采。劇中,張國榮飾演一個潦倒落魄,但堅定多 情的書呆子,愛上一個身世淒迷的女鬼,怎料女鬼為樹妖控制,書生藉仗義道士之力,方 能超生愛人。但黎明破曉,女鬼急要轉世投胎,書生連最後一面也不能跟她相見意想不到 ,張國榮這個浪子形象演書生角色,也入木三分。這年,他跟周潤發競爭最佳男主角席位 ,但周潤發正值最淩厲聲勢,有兩部片參選。張國榮只有再加把勁了。   八八年的"胭脂扣",由梅豔芳跟張國榮擔綱。張國榮演個寡情薄義的富家子--十二少 。那種滿不在乎、柔弱不決的紈褲子弟氣質,演來也是絲絲入扣。甚至有人認為,舍張國 榮,不作第二人想。連十二少這名字,也流行起來。這年,他又獲提名了,但卻敗在"七小 福"洪金寶之下。   但論到演技的揮灑自如,演員與角色的形神合一,則不能不推"阿飛正傳"與"縱橫四海 "了。到了這個時期,張國榮對角色簡直是著了魔,根本分不清是角色的性格還是他本人。 在"縱橫四海",張國榮、周潤發配上鍾楚紅,張國榮跟周潤發一塊演出,一點也沒給比下 去。"英雄本色"之後,張國榮的演技躍進,演這類浪漫題材的電影,已經到了收放自如的 地步。   "阿飛正傳"就更無懈可擊了。故事圍繞著張國榮這個人物衍生,講一個六○年代阿飛 的失落,內容感性。電影的命意很高,充滿存在主義的精神和觸角,是一次震撼的電影經 驗。有人說,"阿飛正傳"是香港電影的驕傲。張國榮演的阿飛,外表瀟灑不羈,對感情不 負責任,骨子裏卻透著一種因對生命無依而產生的叛逆。張國榮好的地方是他"不演",不 刻意造就角色,而是我就是阿飛,我就是不羈。除了外形絕對具說服力之外,張國榮更活 用身體語言,他的轉身、對鏡獨舞、揮動雙臂,完全表演出人物的自戀、無聊、自我。   "阿飛正傳"前後上下,是一件藝術品,是通過幕前演員:張國榮、劉德華、梁朝偉、 張曼玉、劉嘉玲、張學友;幕後製作:出品人鄧光榮、導演王家衛、攝影杜可風、美指張 叔平、剪接譚家明的心血增釀出來的。這些心血雖贏不到票房,卻贏來了榮譽、獎項。張 國榮的演出,使他當上電影金像獎的影帝。這回,他不用垂涎人家的風光了!   霸王別姬   張國榮赴加拿大以前,只有一宗心事未了,就是他要當導演,拍一部自己的電影。及 至完成"阿飛正傳",結束了所有片約,他才正式抽離,尋找自我而去。在彼邦,念了一些 電影課程,但不如理想,斷斷續續,他跟演藝界藕斷絲連。就像九一年夏天,加拿大華人 電視臺發起的"中國華東賑災籌款"之夜,張國榮唱了"風再起時",籌到十萬加幣。香港這 廂辦的華東賑災,義拍電影"豪門夜宴",張國榮也參演了一天,當戲中的賓客。不斷有人 邀他演出,輾轉相傳,張國榮有意復出!   離港以後,"阿飛正傳"推出,雖不叫座,但輿論界、影評界一致讚賞,張國榮又成為 街談巷議的焦點。特別是提名"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之際,大家更期待他,更熱切 推許他。亞唱的落敗情意結或許對張國榮一直有深不可測的影響,電影生命裏頭,張國榮 真覺還是欠缺個認同的焦點。"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前夕,張國榮按捺不下,收拾了行李 ,但他沒上機。直至翌日,經紀人陳淑芬致電報喜,他才鬆了一口氣,興奮起來。為了一 個獎項回來,假如輸了,顏面轉向那一個方向好?   終於,他沒有回來當場領獎,事後卻說:"遺憾!"然而臺灣的金馬獎,他就滿懷信心 隨大隊出發,坐在嘉賓席上。當晚衣冠楚楚,一堂名人。宣佈最佳男主角的時候,電視機 對著他們幾個候選人,張國榮看來很緊張。事前,他呼聲最高!謎局破了,他落敗。他沒 有聽到自己的名字,也沒有人向他道謝致敬,他輸了,重溫一次"亞唱"的故事。他內心的 感覺如何複雜,無人知曉。   他回來了,不是從零開始,因為他已建立的基地、人心還在。只是像過去他的際遇一 樣,開始總很惱人,總有挫敗的沈痛經驗。能動搖張國榮複出決心的是電影。因為他對電 影還有未盡的心願。他說過:喜歡電影,因為電影是大夢,他愛做夢。在眾多電影的誘惑 中,"霸王別姬"又是張國榮最不能拒絕的好夢。當湯臣公司徐楓老闆開出的內容是:"霸王 別姬",講述中國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故事,由中國大陸極具盛名導演陳凱歌導演,張國榮演 出梅蘭芳反串的虞姬,霸王一角屬意尊龍,或者成龍、姜文。劇本由李碧華執筆,全片在 北京實地拍攝。這個未必絕後,也算空前的中國製作,一下子感動了張國榮,於是他決意 復出。復出當然還有好些理由,但"霸王別姬"肯定是主因。   情勢變化了!拿不到"金馬獎",之後,湯臣換了主意,找尊龍來取代張國榮。尊龍答 應主演片酬是一千萬港元,但竟然經紀人出面,事情翻來覆去,又說尊龍也不演了。張國 榮說,"霸王別姬"已到了路不可走的地步,他是不會演的了。這好夢完不了!此刻歸來, "霸王別姬"倒了一役,但張國榮已懂得面對現實適   之後,他接了兩部電影:高志森導演的賀歲片"家有喜事",及劉國昌導演的"藍江傳之 反飛組風雲"。張國榮重投水銀燈懷抱,這次他說:"我好希望演戲,演到老,演各種不同 的角色。"耀目的水銀燈下,一拍板,張國榮的電影大夢旅程又開始.....   張看電影   跟張國榮說起電影,或許真的會三日三夜說不完,他愛電影,簡直入迷。是的,電影 的確魅惑,有種"魔力"!在張國榮的電影旅程中,除了期望演出好角色(像"阿飛正傳"之 類),他還說過要執導演筒,拍一部心儀的個人作品。導演的路有多遙遠?自他復出以來 ,大大小小的角色輪候著,等他來演,"總之,將來啦....."還記得,張國榮是喜歡當"船 長"的,導演其實是船長的另一種。섊   假如尚有記憶,在張國榮的退休年(八九年),他推出過一部電視電影"日落巴黎", 是香港電視史上的首創。由張國榮的歌曲編串成故事,講述張國榮跟兩個女孩的悲劇愛情 故事,在巴黎拍攝。"日落巴黎"的製作,有許多張國榮的意念和影響力,諸如選角、服裝 、故事編排等,大抵這是他導演計畫的前湊。聽說由於幕後人員少,時間又緊迫,張國榮 幫忙了許多拍攝工作,連木工也幹起來。"日落巴黎"出動了兩個王牌--鍾楚紅、張曼玉, 連導演吳宇森(電影"英雄本色"導演)也被拉來上陣了,這當然全賴張國榮的關係呢!   巴黎跟張國榮的歌曲交織著,再加上纏綿的愛情,誠是一次極視聽享受的興奮經驗。   "日落巴黎"美麗而浪漫,那是張國榮鍾情的東西。他透露過將來執導,也會繼續這種 浪漫淒迷。   "其中的一個題材,再世紅梅記,哀豔的故事加上特技、畫面,視覺一定很大、很美 ....."他眯起眼睛,構想著。   張國榮是很懂得吸收經驗,轉化作自己東西的。他提起王家衛。"譬如從王家衛處,我 學到很多東西,吸收了很多新鮮的電影知識。王家衛說演戲是'付出'和'吸收',入到一個 環境,要懂得吸收。"張國榮回顧起自己的演戲歷程,他說電視上學來的是OVERDO(過火) ,到了拍電影使需要重新調節。兩個影響他至大的導演吳宇森跟王家衛,他也作了比較。   "吳是不會壓抑演員情緒的,他會任由演員發揮,但這種方法,會容易流於誇張。王呢 ,要求自然流暢,會將演員的'火'位調低。他會細收教演員做一些小動作來表現心情和個 性。"   張國榮說他不一定看藝術電影,基本上,他是商業電影的擁護者。好象他看"計程車司 機"(TAXI DRIVER),瘋狂喜歡勞勃迪尼洛,而欣賞"沈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時,又不寒而慄。對好的商業片,他是擁戴兼享受的。   現在他全心投入演出,為了令自己保持最佳狀態,他堅持同一時期,只集中拍一至兩 部戲。衡量金錢與藝術,他態度明確。人問"阿飛正傳"輝煌一頁之後,張國榮如何突破, 如何能更上一層樓?   還有什麼值得擔憂的呢?不再唱歌之後,張國榮投身電影,尋到歸宿。今日,張國榮 說要把生命放在電影上,能夠委身自己的事業,不爭朝夕,還怕他交不出好作品、好成績 來嗎?   電影,是張國榮給天下人的補償和回饋。 (待續) -- 作者:鄺小燕 1992年6月 皇冠出版社 轉錄自LCAS 榮雪煙提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85.7.156 ※ 編輯: Lesliey 來自: 210.85.7.156 (11/12 14:57)

219.71.97.5 11/14, , 1F
哥哥在烈火青春是活著的吧~~~
219.71.97.5 11/14, 1F

01/09 13:18, , 2F
very perfect
01/09 13:18, 2F
文章代碼(AID): #11b5cRxV (Leslie)
文章代碼(AID): #11b5cRxV (Les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