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優週刊] 拒絕唯一

看板Leehom (王力宏)作者時間20年前 (2005/06/06 18:1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作者:陳通玲 來源: YOU優週刊 (第203期) 王力宏是名副其實的音樂癡,只要和音樂有關的任何問題,他都侃侃而談。這是他的執著,不管你認可與否,他都堅持要牢牢地守住這塊音樂聖地。 如此有原則的歌手,不是人人能當,也不是處處受歡迎,特別是迎合媒體的八卦需求上, 他完全不及格。面對媒體時,他不喜歡,也不愛聊音樂以外的話題,所以無論記者問他什麼, 都得和音樂掛?才能引起他的興趣。結果在超時的越洋電訪中,發現音樂內容幾乎壟斷了整 個訪問。如果說好朋友陶?是通過音樂來傳達對社會課題的關心,那他是拒絕只當一個情歌歌手的歌者。 他的音樂希望:放眼未來,創立新的華人音樂品牌,尋找屬於自己的音樂天地。 01 標新立異? 撇開嘻哈音樂和東方樂器日漸密切的關係,也不去追查到底是那位歌手先開始演唱華人嘻 哈曲的流行音樂 (畢竟也只是封號而已) ,這真的是第一次有歌手用“Chinked-Out”的音樂標籤。 可是儘管如此,還是能在坊間聽到“標新立異”和“換湯不換藥”的議論。 “它不是一個噱頭或宣傳企劃的slogan 而已,我會發明這個稱號是相信它可以持續的演變。” (“Chink” 是美國人用來罵華人的字眼,就像當初白人用“Nigger” 來貶低黑人一樣。) 力宏發明的目的只有一個:重新擁有“Chink” 。 “就像當初黑人積極將Nigger寫在他們的Rap詞裏,我希望讓我們能重新用有這個本來是負面的字,並賦予它正面的定義。” 更重要的是,“Chinked-Out”代表的是一種新的嘻哈派系,他希望讓世人瞭解只有華人詮釋的“Chinked-Out”音樂才夠味。 “我覺得這是一個其他音樂人可以接棒的音樂行動,讓人華人音樂在國際上更上一層樓, 我們不能再以翻唱或抄襲取勝。” 可是在細聽他的音樂野心時,不免開始擔心,它會不會落得和電影<<十面埋伏>> 的下場一樣,在亞洲只普遍獲得一種評語:作給外國人聽 (看) 而已。 “其實這不是個中國人和外國人的問題,而是中國人看中國人的問題。流行音樂是做給大家聽的,不是為了鎖定某一個市場的,重要的是能夠溝通到一些訊息。” 因為相信自己的音樂,他並不擔心“Chinked-Out” 的未來。 “我們真的必須要有國際觀,因為嘻哈已經是全世界的流行音樂。” 02 看得起自己 在某個程度上,這也是種看得起自己的新嘗試。 “我會去做這樣的風格音樂,不僅僅是做給外國人聽。我選擇拿少數民族的音樂放在嘻哈裏,除了能讓人耳目一新外,也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文化。” 因為很多時候,這類音樂的伸展舞臺只限於冷門的世界音樂或紀錄片裏,幾乎都被世人所遺忘。 “而且亞洲是個很國際化的地區,我們的音樂應該跟他們(指美國和歐洲地區) 不一樣,包含自己的文化特色。” “流行音樂就是它有機會去改變現況,打破stereotypes 的一些刻板印象。” 當然,要將兩種風格迥然不同的音樂和諧地結合在一起,談何容易,更不是三言兩語能解釋清楚的。 “怎麼掌握?。。。。。其實沒有這麼黑白和簡單。重要的是整個精神和聽覺都要一致的 。像<<竹林深處>> 這首歌,它的rap (說到此,力宏忍不住開始rap 起來。。。。。) ,但是題材講的都是 chinked-out, 而且這首歌的MV就拉到竹林去拍,因為它已經是華人的一個代表。” 03 音樂的理想 從一開始,力宏就直言新專輯<<心中的日月>>是一張能讓他看到未來10年的努力方向。 1995年出道 (第一張專輯 <<情敵貝多芬>>,當時的力宏是典型的可愛男生造型,唱著少男少女偏愛的情歌。 想必對他而言,當時的自己是“慘不忍睹”的。所以他一直在努力求進步,終於成功成為市場肯定的唱片製作及創作人。 對於音樂,他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嚴苛標準,也不願作出任何妥協。 “像我做了<<唯一>>之後,唱片公司會說在寫一首<<唯一>>,因為賣嘛,這樣是給消費者他??要的東西,可是這不是我的出發點。” 他的出發點是:相信自己的音樂是可以給消費者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我相信我的世界是 What I make of it, not the other way around。” 每個人都可以決定自己的生活,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能改變現狀的。 而且他深信在他的音樂裏,歌迷是聽得到他對生活的熱情,理想和夢想。 他也希望歌迷能借此聽到一個希望的靈感,他堅持拒絕一一種招牌式的情歌,來鞏固自己在市場的價值。 "這是藝術家最悲哀的一個地方,像我認識的很多藝術家,就有一位用大象的大便去做藝術品 的,結果他紅了,出風頭了嘛。可是他以後就只能做這個了,大家就只透過他的一個招牌的東西去認識他。" "可是我不願意去這樣做。因為我的音樂底子和我的成長背景,是非常多元化的,我沒有辦法鎖定一個頻道。" 04 適應與犧牲 雖然出道10年了,但力宏說,自己是近兩三年才終於適應藝人的吉普賽 (gypsy) 的生活。 “剛出道時還是學生,所以只在寒暑假時才回臺灣。當時我可以兩邊跑,美國開學時又重新當一個平凡的學生,有一種 balance。” 可是畢業後,當自己完全投入這個圈子時,就失去了所謂的平凡生活,像這五年來他就一 直在做空中飛人。 “我現在會說我已經學會怎樣去愛這樣一個生活方式,不會無奈或遺憾,畢竟有得有失。 。。。留一點遺憾也不錯吧。” 05 家庭 vs 獨立 對家人,他心裏有無盡的感激和遺憾。 “這應該是我10年最遺憾的事吧(指無法陪家人) , 現在一提起,心還是忍不住揪了一下。你無法想像我犧牲了多少東西。。。。。” 語氣中,深刻感受到他的無奈及愧疚。 “我是10歲時一個人到亞洲追尋我的理想,可是也因此無法目睹及參與家人的許多重要時堈?,如弟弟的畢業典禮等。不過去年我的哥哥就給了我一個網路攝像機的聖誕禮物,可以裝在我的電腦,這樣一來就能看到他的baby長大了。” 他堅信因為有家人的存在及鼓勵,自己在音樂的道路上才不會這麼孤獨。 重視家人的觀念也是他最傳統的一面。 相反的,自己的獨立和自信則是深受西方教育的影響。 “我覺得心態要很健康,在西方的文化裏,大家都比較有自信,可是亞洲似乎是比較多的人是自卑的,如我們會崇洋或哈日等。我們不要忽略自己的存在價值。” 這應該算是一種民族意識吧,強烈希望自己的文化精髓能在世界的音樂舞臺上,得到應得的認可及肯定。 06 認同靈魂? 以力宏的外表,身邊肯定不愁無人相伴,但是日前他在小燕姐的節目時,卻自認可能患上社交恐懼症。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如此,這是節目裏的專家說的。但是我常常會當一個hermit(隱士蟹,獨來獨往之意) 。” 他不是只有在籌備新專輯時才會如此頹廢及不合群嗎? “不,我平時也一樣,我喜歡一個人去看電影和吃飯。。。。。我不喜歡太表面地去交朋友,我也不太會。” “我的音樂可以超越日常生活裏很表面的接觸。。。。。人都是有靈魂的嘛,應該認同別人靈魂的存在。” 所以,想認識力宏心靈的有心人士,請先肯定他的音樂靈魂吧。 否則,他會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 後記 曾和力宏作過兩次訪問,每次印象就是他很悶,因為他只愛聊音樂。 不是他沒有生活,沒有其他想法,而是他在面對媒體時,是為了宣傳自己的專輯,因此他選擇很專注且死心眼地把訪談內容局限在音樂上。 這一次,雖然也只聊音樂(其他話題並沒有深談) ,但感覺上舒服多了,或許是因為在聊其他話題時,不再從他的語氣中感到他的不悅。 希望這個擁有正統音樂背景的歌者明白:懂得你的心,才能瞭解你的歌。 畢竟歌手和他的音樂是密不可分的,也是二合為一的。 *Special thanks to Nic & Our Home Singapore. Click here to visit OHS: http://ourhomesg.proboards6.com/index.cgi?board=news&action=display&thread=111788857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5.234.141
文章代碼(AID): #12f25rGK (Leehom)
文章代碼(AID): #12f25rGK (Leeh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