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儀 成長絮語

看板KITCHAN (陳潔儀)作者 (duffy)時間22年前 (2003/10/18 16:1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摘自 這個記者夠彆扭-人物訪談集 出版社 明窗出版社 作者 馬靄媛 陳潔儀 成長絮語 不說話的時候,陳潔儀的樣子有點「酷」。「……做流行歌手,人 家一定以為你是沒腦袋的。」 橫沒冷眼,「酷女」形象百變。她是鄧麗君的「化身」,他寫英文 粗口詩,她衝出新加坡立足台灣躋身想香港樂圈。 ---------------------------------------------------------- 新加坡女子,行事灑脫,身體與腦袋並用。除了藉「性戰」打出名 堂的「性女」外,被視為星洲國寶級歌手的陳潔儀,立下的「榜樣 」。也是別樹一幟。 在陳潔儀二OOO年的新歌《蘿拉》(Lola)裡,主角蘿拉是愛四方 遨遊,到處涉獵的浪漫女子;對號入座,充滿陳潔儀的影子。就像 他所說的-生命是場未知的冒險。 出奇不意地,陳潔儀推出他第一本詩集《想入飛飛》,還是用英文 撰寫的,叫人眼睛一亮。 寫詩的藝術牌照 那趟在詩集發表會上,陳潔儀熨直了短髮,架了副書卷味濃的鏡片 ,清爽素淨地朗誦她的詩做《笑一個Camera》,還加上誇張動作, 手口並用。特別叫人聽得出神的,是詩中有粗口-fxxk! 歌手詩人,雙管齊下,那是陳潔儀的一次突破、試金石。還藉此反 諷世人,勿以貌取人。 「朗誦《笑一個Camera》時,用諷刺的角度,來描述做歌星的心情 。人家以為是很美麗的事情,其實可醜化唯一些cheat secret(騙 人的秘密),如要縮肚、貼nipple sticker(乳貼),甚至說粗口 ,在疲累不堪時,還要:Come on, smile at the camera!」 在娛樂圈闖蕩,人人身不由己,甘心當變色龍,但陳潔儀冷眼旁觀 ,不但看得真,還宣之筆墨。 「我覺得,身為一個歌手,平時有很多東西你不可以講,但把這些 收進詩內,以一個詩人身分來講,變沒有人說你是錯的。我經常說 ,這是我的一個artistic license(藝術牌照)。」 除了「藝術牌照」外,陳潔儀還有她的「保護盾」,在生活和社交 上,隨時應用。 「首先,我很喜歡表演,很喜歡藝術,但是在這個圈子,有時候, 不是這麼藝術的,但我是很精於去調和自己,對不同環境,也適應 得很好的人。」 調和的道行,往往不行於色。「有一次遇到一個飛機師,跟我說話 ,他覺得歌手都是bimbo(騷貨),態度很敷衍,但聽了我說兩句 後,說:你也很聰明(o),我乾脆跟他說:我知道,很多人以為唱 歌的,都是沒腦袋的嘛。」 有腦袋的,自然懂得換個角度去想。「其實我沒有bad feeling, 他憨居而已。信心事要自己給的,我覺得,他也不是沒禮貌,而是 活在自己的世界罷了。」 藝術學院先行者 陳潔儀的個人天地,一點也不狹隘,她十六歲便自組「Banshee」女 子樂團,還參加校際詞曲創作比賽,演唱廣告歌曲。新加坡La Salle 藝術學院剛創校,她便去報讀,無後顧之憂。 她承認,少女時代,性格反叛,但不壞。新加坡傳統的嚴峻氣候, 家長式的管制,也是令她反抗的因素。 「剛開始時,是意識到有個mould(倒模或塑造),想要和它作對, 後來,我覺得沒意思地反抗,是愚蠢的;反抗得來,有原因,才值 得去做。」 在藝術學院,陳潔儀是第一屆的學生,儘管學校設施和資源也未臻 完善,陳潔儀卻覺得收穫豐富。校長是她的啟蒙導師,給她開啟了 智慧之門,走上正軌。 「不知道為甚麼,他自從第一次面試,已對我有信心,經常對我說 :Young lady,你很有前途,若有一天我知道你懶,會踢你屁股。 他給我信心外,又給我心理建設,說:凡事你要看開點,當紅或不 紅,是一個遊戲,不代表你不行。」 結果是,陳潔儀沒有躲懶,也沒有給校長踢屁股,畢業後還逐漸竄 紅,知名度擴展到台灣及香港。而這兩個華人社會,除了帶給陳潔 儀名利之外,還帶給她成長的啟示。 在台灣,陳潔儀居住了三年,除新加坡外,她說台灣是她生活得最 愜意的地方。 「我經常說,如果不是因為當歌手這事業,我不會想到去台灣旅行 ,只會選擇去歐洲、埃及等地方。這工作改變我很多人生觀。」 「以前我完全是一個香蕉人-黃皮白肉,又不是ABC(美籍華人) ,而是很西化的。我的廣東話、國話,一向很差勁,說英文,人家 會以為我是外國人。有人問起,我不會說是中國人,我會說是新加 坡人。」 語言增進親情 陳潔儀的父母,都是廣東人,兩老今年約六十歲,和陳潔儀年齡相 差三十多年,就是在家中以廣東話對答,也是吃飯零用錢之類內容 。代溝,隨年月增長。 可是,自從陳潔儀到台灣和香港發展後,語言的鍛鍊,反令她「啖 」出了倫理親情的滋味來。 「直到九七年,我來香港發展後,廣東話好了,才和媽咪多說話; 之前在台灣生活過,令我比較思家,但當時還沒懂得怎樣和父母溝 通。」 語言是障礙外,還有無形的代溝。「我父母是很private的人,很 cool,cool到人家以為他們不關心我,其實不是。我在台灣三年, 他們從未探望我。母親說,無謂吵著你。」 然而,有一天,突破來了。「我自己也覺得驚奇,我開始和母親談 拍拖的事,告訴她為甚麼以前和某男孩拍拖,為甚麼又會分手,這 些是我以前從來不會說的,母親不敢問的。她也有點驚訝了,一邊 聽聽聽,一邊哦哦哦的應著。」 這舉動,對父母和子女,也有反省。「我的一些朋友,會和父母劃 條界線:他們不走過來,我不會過去;但我覺得,我們年輕人,應 該先move(作出主動)。現在,我每次回家,也很珍惜。」 星洲青年大使 踏出了第一步之後,陳潔儀的自覺性也開了,不單是做人家的女兒 ,及當紅的女歌手。自從她接連獲得大小獎項,在千禧演出和總統 夫人合唱,去年成為首位官方頒贈的「青年大使」榮銜後,她也意 識到任重道遠,個人跨越的界線,也愈來愈廣。尤其是對成長地新 加坡,感情特別深厚。 「我不會期望台灣人或香港人明白這個心態,因為香港和台灣有很 多artists,我只是其中一人;但在新加坡artists不多,我卻被推 舉為青年人的榜樣時,自然有一份責任心。我出詩集時,也想過會 不會因為有粗口而破壞形象?但其後再想,我沒有做錯,不可因為 不想得罪別人而妥協。」 以身作則,希望給青年人立下甚麼榜樣? 「電視台來訪問我,那時我已為自己劃下清晰的界線:我說今日我 站在這兒說話,不是叫年青人去學乖因為我唸書時也不太乖,可是 我當青年大使的信息是:青年人要有理想!你們要追求理想,不管 那是甚麼。」 但在新加坡,政府對一切照顧周到,找伴侶也有「機制」來幫忙, 循規蹈矩,便有利年青人「成長」。這「氣候」,陳潔儀也理解得 到。 「這只是政府的理想,但是不是年輕人自己的理想?其實政府也意 識到(這樣會叫年輕人不主動追求理想),也暗示年輕人毋須太乖 。政府提供的是幫忙,但不是枷鎖。傳統的觀念,藝人是不好的, 不正當的,但當局也選了我出來任青年大使,已是一個突破。」 「我一直覺得,為何不可以追求自己做得最好的事,自己的事業? 」陳潔儀說。 (原載於二OOO年八月十一四《經濟日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197.194
文章代碼(AID): #_aFNWjP (KITCHAN)
文章代碼(AID): #_aFNWjP (KIT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