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y]音樂劇《雨季》和《炒飯天堂》重演 冷飯”能炒出熱香?
(舊聞,僅摘錄雨季的部份)
http://om2prev.asia1.com.sg/vgn-ext-templating/v/index.jsp?vgnextoid=4579832c
5343a210VgnVCM1000000a10a8c0RCRD&vgnextchannel=034b9736a084d110VgnVCM1000000f
10a8c0RCRD&pageNum=2
報道/周文龍 製圖/何宏章
步入8月,本地有兩部大型音樂劇登場︰TOY肥料廠的華語音樂劇《雨季》,和民眾協會委
托本地著名音樂人李迪文製作的音樂劇《炒飯天堂》。
這兩出音樂劇都是多年前演過的舊作,前者1996年首演,被視為本地首部華語音樂劇;后
者1991年由劇藝工作坊呈獻,是李迪文的音樂劇代表作之一。
為何本地戲劇界不約而同重炒“冷飯”?這是對過去音樂劇作品的肯定,還是因本地原創
音樂劇的選擇太少?重演對本地音樂劇發展又將帶來什麼影響?記者訪問《雨季》和《炒
飯天堂》的幕后製作人,探討這股風潮。
“一出好的音樂劇,需要許多經驗的累積,反覆重演,才能讓作品成形成熟,變成千錘百
煉的經典。”
與《雨季》創作者梁文福談起重演音樂劇,他提出了上述看法。
《雨季》是梁文福和本地音樂人葉良俊1996年創作的音樂劇,當時耗資高達50萬,並請來
電視藝人向雲及洪偉文和玖健等人主演,引起相當熱烈的回響,被視為本地首部華語音樂
劇。
回首14年前創作《雨季》的過程,梁文福表示,《雨季》其實有如一個另類“新加坡夢”
,劇組人員在黑暗中摸索,試圖為本地華語音樂劇尋求經驗,創作全新的屬於新加坡人的
華語音樂劇。
“《雨季》是個無中生有的製作,因為我們是在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開始創作第一部本地
華語音樂劇。當時我知道製作本地華語音樂劇條件還不成熟,但還是把這個演出做出來了
。”
雨季》當年的演出吸引了近9000名觀眾入場,報刊觀感文章很多,引發的討論層面很廣,
一些評論者指出,《雨季》有很多藝術和技術問題。
對此,梁文福表示,他當時認為《雨季》是一個可以不斷改進的腳本,可能兩年后重演,
所以一直等待機會修潤這個作品,讓它更飽滿。
“沒想到,一等就等了14年。”
《雨季》製作人之一杜萬齡也表示,重演《雨季》是要還這出音樂劇一個“公道”。“我
覺得《雨季》應該重演,因為它是本地少有的華語音樂劇之一,也是本地華語劇重要里程
碑。當年受環境所限,製作確實比較粗糙,現下我們的演藝人才更多更專業化,這些年來
梁文福對音樂劇的感受也更深了。”
世界各地音樂劇多一演再演
今年是本地劇團的紀念之年,很多劇團都在舉行週年紀念,比如TOY肥料廠今年步入20年
,《雨季》便是該團20週年紀念演出節目之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4.106.22
KITCHAN 近期熱門文章
PTT偶像團體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