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能壓碎情懷不衰 《拾年記:香港流行年代誌

看板JoeyYung (容祖兒)作者 (巧克力小姐)時間12年前 (2012/05/02 22:4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這篇書評有提到祖兒(原書也是) 分享給大家 Ming Pao Daily News P06 | 讀書 | 八十後文字 | By 何雪瑩 2012-04-15 http://ppt.cc/D1Id 文明能壓碎情懷不衰——《拾年記:香港流行年代誌(2000-2010)》 我好討厭「集體回憶」,因為我不知道那究竟是什麼。當然,學術上自有它的一套理論, 但當06 年保衛天星的理由是「集體回憶」、到牛頭角下邨打擾長者的寧靜生活獵奇式拍 照是「集體回憶」,羅文張國榮黃霑梅艷芳是「集體回憶」,拜託,我真的很感冒! 因為它幾乎能指向任何存在久一點的東西,所有東西都能成為集體回憶:今天把舊天星拆 了新天星過四十年又是下一代人的集體回憶,那舊天星碼頭拆不拆根本不用在意啦,反正 新的有朝一天也會變舊。大眾媒體經常說集體回憶,是懶惰:不去鑽研任何東西的真實意 義而賦予「集體回憶」的標籤,其文化社會內涵彷彿立即聲價十倍,報道亦多了一抹文化 氣息;日常一般人說集體回憶,就如到牛頭角下邨美都冰室拍照一樣,淪為自我感覺良好 的獵奇式消費。咔嚓過後,一哄而散,一切由絢爛歸於平淡。於是要花錢買一本在封底問 「2000 至2010 年的香港集體回憶你會想到哪些」的書,對我而言,確是有點不可思議。 《拾年記:香港流行年代誌(2000-2010)》每篇選取兩件香港社會和流行文化的「集體 回憶」,寫成50 篇微型小說。作者梁俊勤把什麼才說得上是「集體回憶」的決定權,交 到年輕人手上:寫作前他以facebook 專頁,請大家選出100 項「集體回憶」,最後被選 上的幾乎不可被分類:科技和網絡包括iPhone、MD 機、Facebook、Xanga、ICQ; 娛樂圈 和明星如Twins、容祖兒、Eason、o靓模、百萬富翁、大長今;政治和社會時事如七一、 911、心繫家國;流行打扮如粗框眼鏡、Crocs、Birkenstock 和負離子。 董啟章《夢華錄》的影子 我在書店打了15 分鐘書釘, 飛快地揭着《拾》,第一個反應是,實在太像董啟章的《夢 華錄》。董啟章1998 至99 年,每星期翻閱潮流雜誌,以當時得令的消費品為題,agnè s b、無印良品也好,寫成極短篇的荒誕寓言。我不知梁俊勤是有心抑或無意,無論形式 、風格,甚至為主角起的名字,都像極了董啟章。但那是董啟章啊大佬,境界太高,你估 想學便學得來?梁俊勤學得好睇,不是很了不起嗎?何况梁俊勤2010 年才大學畢業,年 輕得像新鮮的花兒,我決定給他benefit of doubt。 這陣子學聲樂, 老師叫我多聽容祖兒的「Number 6 演唱會」,她的唱功值得學習。我皺 眉頭,我不聽容祖兒的。我是那種12 歲開始聽英倫樂隊Post-Rock Shoegaze Singer-Songwriter、看奇斯洛夫斯基的文藝青年。容祖兒?Twins?唔好同我講笑啦,那 簡直是污染聽覺,是沒品味的表現;更何况文化霸權理論說,低俗的流行文化會麻痺無產 階級的革命思想,是資產階級用來鞏固權力的工具,千萬聽不得。後來我在YouTube 找「 Number 6」的片段來聽,除了驚訝容祖兒的音樂終於明顯有突破外,不幸的是,我發現自 己首首都識跟住唱。《心淡》、《習慣失戀》、《痛愛》,你現在問我,我都會答你首首 都好難聽,但我這才發現,任我如何每天放着那些什麼post-rock、如何不情願也好,人 生十來二十歲吸收力最強的年代,我竟然被容祖兒incepted 了。好驚,真係好驚。 討厭容祖兒怎麼首首識得唱? 於是,我明白梁俊勤筆下的容祖兒故事。主角跟一個唱K 只唱容祖兒的女孩搭上,他們約 會只去K 房,女孩話不多,但每首歌都有玄機:他們曖昧時,女孩唱《逃避你》唱得特別 起勁;主角如果只顧打波冷落了女孩,女孩甫見面便會點《16 號愛人》;後來女孩愛點 《啜泣》、《爭氣》;最後女孩有一天點《一拍兩散》,把副歌「誰都會散/怎知一拍便 會散」唱完,女孩便逕自離開K 房。如果你讀到這點,腦海中不自覺哼着這些歌,恭喜你 ,你跟我一樣明白流行文化的莫大威力了。女孩子無論喜不喜歡容祖兒,總會懂得唱上幾 句,而且更是不少不擅辭令或懶惰女孩表達心情最準確的方法(試想一下以前Xanga 有幾 多女孩子一個字也不寫,只消post 容祖兒的歌詞便是一篇日記)。 閃爍的沙子 流行文化可能粗糙,可能大起大落, 可能一閃即逝;流行文化更迭殘忍,潮漲潮退,洗 刷過後,留低的總有一些閃爍的沙子。大伙兒玩一樣的遊戲、穿一樣的衣服、聽一樣的音 樂, this city 可能is dying,但也可能不是。每個人總找到自己獨有方法「玩」流行 文化,有意無意間為同一件消費品賦予只此一家的情感和意義。這是流行文化和消費者的 辯證關係。流行文化是淺薄的,可是當一代女孩子分手後因為容祖兒學會爭氣,當陳奕迅 的《不來也不去》讓80後首次不經意接觸禪,明白「誰亦難避過這一身客塵」只是「剛巧 出於你」,開始懵懂領會到「不如不來也不去/也無歡喜也無悲」的境界,那總算對人間 有點貢獻。 反客為主的保育 如果說《拾年記》是「文字保育」,這是一場反客為主的保育戰爭。什麼時候開始年輕人 成為被攻擊的對象?由呂大樂和陳冠中提出的世代論有上一輩下詔罪己意味,馬傑偉也寫 80 後的文化認同、解構V 煞面具下的示威者,年輕人變成被「學術分析」的對象:80 後 變成學術概念,淪為社會問題,因為不了解,所以要客觀「研究」它;因為80 後問題多 多,所以要拆解它、鞭撻它。然而80 後除了是社會科學概念和傳媒用語,更是一群活生 生的人。《拾年記》由年青人寫年青人,但梁俊勤沒有嘗試以80 後代表自居,或曰「80 後都是這樣認為」,也沒有學術討論「分析容祖兒於80 後和流行文化的意義」,反而利 用虛構的微型小說體寫下都市寓言,有時黑色,有時科幻,有時青葱,有時荒誕,卻容許 極大彈性讓大家自行對號入座。 Jared Diamond 景觀失憶論 前幾天去大會堂,忽地問自己:未填海前的大會堂門外是怎樣的?我得花上5 秒時間才能 在腦內重組舊天星和皇后碼頭健在時、不倫不類的新天星碼頭還未污染海岸線的景色。建 築需要保育,因為我們總是被「漸」所欺,一些每天路過的地方,環境每天一點點地變化 ,最後我們竟習以為常,本來的面貌卻忘記得一乾二淨。科學家Jared Diamond 正是以「 景觀失憶」來解釋復活節島上人們過度伐木而把自己送上滅亡之路的悲劇。文明能壓碎情 懷不衰,是嗎?無形的流行文化也在經歷這種失憶階段。 習慣了facebook 就嫌Xanga 介面落後,MSN 流行才發現ICQ 少好多情緒符號不夠好玩。 天天進化熱潮已記不起,Xanga 和ICQ 不是也陪了我們一段不短的日子嗎?現在大家都卻 記不起Xanga 和ICQ 戶口的密碼了,連用戶名稱也換了好幾代。 讀完《拾年記》,很有衝動寫屬於自己的流行文化誌,因為他不代表我,他也無意代表我 過去的十年(都說了我是以聽Post-Rock 和鄙視容祖兒自居的文藝青年)。只是這些年 輕人的文字真的好得讓人眼紅,例如梁俊勤,例如在3C Music 寫粵語流行歌樂評的Chi Kin,真是我這種老80 後迫着學也學不來的,只有在巨大的嫉妒中勉強擠出一點點欣賞, 學習老人家的心態感到欣慰。 《拾年記香港流行年代誌(2000-2010)》 作者:梁俊勤 出版:策馬文創 作者的話:這是半年來談《拾年記》談得最好的一篇書評。 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006版 15-04-2012 《文明能壓碎情懷不衰—拾年記:香港流行年代誌(2000-2010)》 謝謝欣賞,謝謝你們喜歡這本書,更謝謝你們喜歡我城的流行文化。 -- ▉▉▉▉ 視聽劇場Idols_2HKCNΣ中港人氣大會堂HK_GirlsΣ香港女孩特區JoeyYung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4.146.133 ※ 編輯: clearclear 來自: 123.194.146.133 (05/02 22:56)
文章代碼(AID): #1FeKbX0_ (JoeyYung)
文章代碼(AID): #1FeKbX0_ (JoeyY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