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恍如隔世六十年 (李亞鵬BLOG)

看板FayeWong (王菲)作者 (沈菲)時間19年前 (2006/10/17 23:16), 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站有照片,所以有些描述是在說照片喔) 照片中的人是我的外公、外婆、母親。黑白的那張1947年攝于南京,彩色的那張攝於1988 年,在分別了近四十年後外公從臺灣回大陸探望外婆,兩張照片被疊放在了一起,外公在 照片背後題了四個字"恍如隔世"。這次來美國在外公的書架上發現了這張照片,凝視良久 ,用相機翻拍下來,屈指一算,已是"恍如隔世六十年"了。 外公 來美國那天是6月27日,嫣兒滿月,四世同堂,大家在小姨家吃飯。九十二歲的外公抱著 重孫女一個勁兒地誇讚:"這個孩子眉清目秀,氣定神閑,將來的成就不在你們之下…… 只可惜我看不見嘍……"說得我們夫妻倆一掃長途乘機的疲倦,心裏暖融融地趕緊說到:" 哪兒的話,您看得見,看得見。"席間說起這幾個月的不易,小姨說到:"我們在這邊的報 紙上也看到了,那些媒體真是太誇張了。"外公沉吟了一下:"捧場嘛,大家捧場,好事啊 。這些事情不用太去介意的。"外公49年到臺灣後,便棄政從文,做了幾十年報紙,也是 媒體中人。說話還是比較公道。外公開心,多喝了機杯,想起1995年去北京看我,在北京 吃涮羊肉喝二鍋頭的事。我插嘴:"您那天喝了不少呢。"外公略一遲疑:"不,那次你不 在,你去拍戲(我當時在拍'北京深秋的故事'),是你的曹同學(曹衛宇)和王同學(王學兵) 陪我的。"我恍然,趕緊打插說:"對了,曹衛宇還讓我代問您好呢,他還老提故宮那件事 。"(曹衛宇曾帶外公去故宮,自告奮勇充當導遊。回來後對我感慨:你外公給我講解了一 路,從每個殿的牌匾……外公解放前不是沒去過嗎?...真是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 外公說:"你記錯了,我跟曹同學那次去的是地壇。"我"啊,啊"兩聲,無言以對。妻在 旁實在忍不住了,看看外公,看看我"什麼情況你,到底誰九十多歲了?"大家笑。 每到新聞時間,外公必在電視前,拄著手仗頂著下巴,全神貫注,不再和任何人說話。有 一次我陪他一起看臺灣倒扁新聞,之後問他:"外公,您說陳水扁會下臺嗎?"外公說到: "不會,不可能的,那就不叫政治了。" 這次來美國除了嫣兒去就診外並無其他事可做。也許是我為人夫為人父後開始體味到一點 人生,所以對外公的滿頭銀髮充滿尊敬外,對他九十多年的人生更是充滿了好奇。便經常 倒杯紅酒給他,倆人對酌閒聊一番:聊到他去北京求學在中國大學讀書時的趣事;聊到他 參加國民黨;聊到國共合作,徐州會戰;聊到一些故人江上清,張愛萍;聊到1949年剛到 臺灣時的苦悶。我問:"為什麼妻女留在南京沒有一起去臺灣呢?"外公歎到:"我先行一 步到廣州,想安頓好了再回來接她們,沒想到共產黨的部隊那麼快就過江了,南京淪陷後 局勢混亂,我們也就失去了聯繫……"我看著外公唏噓的神情,腦中不由浮現起百萬雄師 過長江的壯觀一幕,看來我黨我軍的確不是浪得虛名的,但我沒敢說出來。我斟酌了一下 措詞問了一個很膚淺的問題:"那現在您是認同國民黨呢還是認同共產黨呢?"外公沒看我 ,停頓了一下:"這個不重要了,下個星期我要去唱國歌了(指加入美籍的宣誓儀式),我 現在是美國公民嘍。"說罷便起身進屋去,留下我坐在院子裏望他的背影…… 外婆 外公1949年去了臺灣,從此斷了音訊。外婆帶著兩個女兒留在了大陸,在變賣細軟維持了 幾年之後,生活艱辛可想而知。文革前母親迫于當時的社會壓力,便一個人去了遙遠的新 疆(我也便生在了那裏)。外婆這個昔日的官太太便靠給人織毛衣,幫傭為活。兩岸關係改 善後,輾轉通過友人終於取得了聯繫。外公轉道香港回來,便有了那張照片。那時我還念 中學,不懂事,只是看著大人們相擁而泣,我也跟著哭。外婆是個堅強的女性,母親說那 是她第一次看見外婆流淚。後來外婆移民去了臺灣和外公相聚。幾年後,外婆回來了,我 問為什麼,只記得外婆淡淡地說了一句:"不習慣"。1999年外婆去世了。外公也從臺灣去 美國和小姨一起生活。這個結局是我們大家都沒想到的。 大陸和臺灣 大陸與臺灣,就好比外婆與外公,本是一家人。在那張黑白照片裏,母親那時是南京政府 幼稚園六一兒童節的健康寶寶,想必那是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只是因為歷史的原因一別 數十年,恍如隔世。四十年後再相見時,憑著四十年前的情感記憶和四十年中的思念之情 破鏡重圓歸為一家,卻發現已"不習慣"了。四十年的隔閡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消融的,大陸 與臺灣的問題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解決的。 二十年前初見外公時,外公見我的第一句話"你身體裏流著我的血啊,我是你外公。" 我 嘴上應著,心裏卻是有些木然的。可是今天我看著外公背影的時候,我知道我現在對他是 有感情的,是時間讓我產生了變化,可惜外婆走得早,不然大家相處二十年,想必那"不 習慣"一定會變得習慣了。 大陸與臺灣何去何從?老莊之道講"無為而治",我想是適用與兩岸關係的。無為不是不為 而是看清了兩岸關係就像外婆和外公,已經產生的隔閡是要靠時間去消融的前提下而採取 的"無為而治",這便是無為而無所不為了。明白了一家人總歸是要在一起的,那麼只要發 展兩岸經濟及民間交流,既無需去武力攻佔,強扭在一起的雙方難免會"不習慣";也不用 懼怕臺灣搞獨立,即便真的獨立了,也只會是一個過程而已。外公今天入了美國籍,可還 是跟我說希望將來可以葉落歸根,葬歸故里。一個道理吧。所以不管臺灣政壇如何戲劇般 變化,我們都不必介入,只需張開我們的臂膀,敞開我們的胸膛。一個字"welcome"! 我想不必再等下一個"恍如隔世六十年"。便有那相擁的一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230.134

10/18 00:12, , 1F
呵呵,怎麼像替國台半在做文宣
10/18 00:12, 1F

10/18 00:41, , 2F
稱呼 妻 比 稱呼 老婆的感覺好
10/18 00:41, 2F

10/18 01:15, , 3F
Sigh…話題一牽動到政治…不知為何就自然的為這文先扣分
10/18 01:15, 3F

10/18 07:59, , 4F
他這說法至少比那些不統一就武力犯台的好多了
10/18 07:59, 4F

10/18 08:00, , 5F
對我這種跟中國完全沒有親戚的人而言啦 XD
10/18 08:00, 5F
文章代碼(AID): #15DFFFsj (FayeWong)
文章代碼(AID): #15DFFFsj (FayeWong)